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走进永嘉  > 永嘉金名片  > 红十三军诞生地

    时光悄然流逝,楠溪江两岸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浓缩成了一段红色的历史。永嘉县是浙江省人民政府授牌的革命老区根据地,这里是中国早期红军的发祥地之一,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的诞生地。

  1930年5月,在永嘉成立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是当时中央军委正式编制的全国十四支红军部队之一。革命先烈的鲜血给人留下悲壮的记忆,红十三军的历史是一曲地地道道、浴血奋战的英雄赞歌,作为一支插入国民党统治区腹地的尖刀部队,红十三军于1929年成立(它的前身是浙南红军游击队),鼎盛时人数达6300余人,活动遍及整个浙南地区。今天的永嘉、瑞安、文成、平阳、苍南、乐清、青田、丽水、温岭、黄岩、仙居、玉环、洞头、天台、缙云、龙游、兰溪、寿昌等县及温州市区,都留有红十三军的足迹和身影。

  红十三军是在农民武装暴动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党的“八七”会议精神在永嘉传达后,党组织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1928年1月,中共永嘉县委建立。当时,浙南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大灾荒,仅温州地区饥民就达40万之众。在国民党政府统治下,浙南地区苛捐杂税多如牛毛,农村阶级对立日趋尖锐,农民群众有意识的抗争此起彼伏。在中共永嘉县委的领导下,永嘉各地农民武装暴动风起云涌,规模较大的有以谷亨棉为首的农民武装暴动,以胡衍和为首的农民武装收缴霞潭渡警察所武装和攻打枫林省防军,还有荆州、梅州、梧岙农民的盐税暴动和瑞、平两县农民暴动,以及西溪、钟山84村农民大暴动等。

  楠溪两岸峰峦起伏,地势险要,民风强悍,勇于反抗,民间藏枪多,有利于组织开展武装游击斗争。特别是这里有一批我党早期的党员,1921年在上海参加中国共产党的胡公冕、谢文锦,1924年温州独立支部的主要成员郑恻尘、金贯真、李得钊、胡识因等13人,都是楠溪人。其中,先后去苏联莫斯科学习的就有13人;参加早期黄埔军校学习的达30多人。他们对革命思想的传播、党组织与农民武装的建设,都起到了重大作用。因此,永嘉的楠溪流域成为当时浙南最重要的农民武装暴动中心区域。

  永嘉县五尺乡五尺村,人称“永嘉的延安”、“浙南革命圣地”。在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时期,五尺村一直是我党的革命根据地,红十三军军部就驻扎在五尺村。1930年5月30日,胡公冕领导的工农武装在五尺村四份祠堂成立红十三军军部,军部组成人员为军长胡公冕、政委金贯真、政治部主任陈文杰。这标志着红十三军在永嘉大地正式诞生。

  五尺,这里是红十三军军长胡公冕的家乡。这里三面青山环绕,一带秀水穿村南去,唐代早期就是山水诗鼻祖谢灵运后裔谢氏的聚居之地,与胡氏、谢氏家族睦邻相居的还有永嘉学派著名学者郑伯熊家族。这里山水风光、耕读文明和红色文化相得益彰,孕育了楠溪江畔的一个又一个绚丽传奇。浙南党的创始人之一胡识因(女)也是五尺人。她在国共合作期间,担任过国民党县党部、省党部的执委和妇女部长,出席过国民党第二次代表大会,是温州地区最早的党支部——直属党中央领导的温州独立支部的第一任支部书记。五尺这个当时只有200多户人家的小山村,参加红军的就有113人,全村群众基本上参加了我党领导下的革命活动。国民党反动派对五尺进行了无数次血腥镇压和疯狂杀戮,都没有扑灭革命的薪火。

  红十三军成立后,在党中央“赤化浙江”的思想指导下,频频出击,攻打中心城镇,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由雷高升为团长的红一团,在军长胡公冕、政治部主任陈文杰的率领下,两度攻入平阳城,占领平阳县政府,夺取了县府大印,砸开平阳监狱,并击溃保安队机枪连,县长落荒而逃。此外,打瓯渠、战乌岩、攻李茅,党中央《红旗日报》多次做了报道,苏联《消息报》也报道了红十三军打平阳的消息。

  红十三军的武装革命斗争,有力地震慑了国民党当局,蒋介石任命淞沪警备司令熊武辉兼任苏浙皖“剿匪”总指挥,并调集军警一万余人,对红十三军进行多次围剿堵截。红十三军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损失惨重,未能按计划顺利地实现与福建江西中央红军的会合。1932年5月23日,又发生了“岩头东宗”事件,红十三军主力被阴险狡诈的国民党部队悉数摧毁,最后只有余部坚持顽强战斗。

  在长达四年的革命斗争中,红十三军活动遍及浙南二十余县,在远离中央援助,国民党反动派猖狂围剿堵杀下,坚持英勇奋战,一路高歌,历经大小战斗百余次,共有1500余人牺牲,团以上干部全部为国捐躯。在艰苦卓绝的战斗中,永嘉儿女追求真理的坦荡襟怀和坚持革命的顽强斗志进一步鼓舞了浙南人民群众,红十三军点燃的革命火种牢牢地埋藏在革命群众的心头。在失败面前,永嘉人民没有倒下,而是前赴后继,踏着先烈的血迹继续顽强战斗,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势力,有力地配合中央苏区和其他根据地的斗争。在以后的南方三年游击战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红十三军活动过的地区,又成为我党游击队的根据地。

  抚今追昔,在缅怀英雄和先烈的事迹时,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在人们心头油然而生。在五尺乡政府驻地,由前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亲笔题写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纪念碑”13个大字历经风雨,依然熠熠生辉。每逢“七?一”,来这里参观纪念活动的人流络绎不绝,年均达2万多人次。如今的五尺村已经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楠溪江流域作为革命老区根据地,除五尺外,枫林、岩头、表山、潘坑等地也是当时“温独支”与红十三军主要领导人的家乡或活动地带,这里的耕读文化与“红色文化”有着较深的渊源关系。当楠溪江的秀美山水与古村落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目光时,永嘉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推出“红色文化”,开辟“红色之旅”,大力打造文化楠溪江,红十三军的策源地自然成了楠溪江旅游业的又一新亮点。如今,与“红色足迹”有关的各地均积极行动,挖掘红色旅游资源,建立纪念馆、修缮旧址、整理革命史等活动紧锣密鼓地开展起来。如在芙蓉古村中作为拳头项目推出的将军屋和司马第都是红军时期的革命场所,表山村则以“温独支”领导人的故居为基础建立了国防教育基地。

  青山掩映着赤色忠魂,共和国先驱们的浩然正气与源远流长的瓯越文明融为一体,与奇山秀水交映生辉,使观光者在美的享受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


政府信息公开政府信息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