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动态  > 部门动态

非遗传承丨武术传承常态化!永嘉这座千年古镇“崇文尚武”连绵不绝



近日,近60位摄影爱好者汇聚枫林徐定超故居,拍摄老中青武术爱好者表演的武术节目。在现场摄影人直呼:“大饱眼福,拍摄到了理想的片子。”

    

 枫林镇素有“崇文尚武”的优良传统,自宋朝以来,村民们就喜欢练武,渐渐形成了每年农历二月廿二日的武术节表演活动。这一次特别的亮相,让群众再次看到了枫林武术传承连绵不绝。

这群老中青武术爱好者均来自近两年刚成立的温州南拳枫林传承基地。可以说,如今的枫林从几岁的娃娃到八旬老人,几乎都能施展一下拳脚。
    今年,省发展改革委公布第一批千年古城复兴试点建设名单,我县枫林镇榜上有名,成为本次温州唯一入选名单的千年古镇。借此机遇,永嘉枫林传统武术将迎来新机遇和挑战,而开头提到的老中青武术爱好者表演,就是其中的一个“片段”。

老少皆尚武

93岁的拳师徐定亲和其90后关门弟子

   “双目凝视前方,聚劲下沉,扎好马步,腾挪跳跃,近百个动作一气呵成……”在过去的枫林,你可能常能见到许多武术爱好者,在老屋道坦里,打上一套枫林当地的拳法。
枫林素有耕读传家、习武护院的习俗,武术名家迭出,如徐志敬就扬名瓯江南北,其亲授武术套路还在市区等地流传。


    

    记者采访了当地尚武者,年有93岁的徐定亲。只要提起武术,老人立马会变得精神抖擞。两年前,枫林武术节上,徐定亲作为武术节首个表演嘉宾,打了一套当地南棍进行开场。

在其老宅,徐定亲还为记者演示了他的一套南棍。虽然年岁已高,但一拿起棍来,眼神有光,身形有力,足见其劲。他告诉记者,过去在枫林当地光教学的老师傅,就有十来人。且“拳坛”并不是一个固定场所,在一座大屋“上间”腾出空地,点燃一盏油灯,便可一招一式地传授套路。
    20多岁的徐定亲就开始在当地教授武术,只要行了拜师礼,  贴补点煤油,学员就可在固定的时间前来学习。他也曾在农闲时,翻山越岭去教拳,到过乐请、仙居等地。他的大女儿和二女儿从小就跟着父亲习武,一直练习到20多岁成家后才止。虽停练了几十年,但60来岁的大女儿仍记得南棍的套路。
    如今徐定亲已经不再教学了,他的关门弟子徐同福是从7岁就跟着他学习的。90后徐同福告诉记者,徐定亲师傅是当地比较推崇的习武者,他的武术套路比较标准,力度、方位拿捏准确。“老人家近两年虽不常练武,但还经常有人上门请教。他也常出去串门,与村里其他几位老师傅,如徐保华、徐时瑞、徐星华等相互切磋,也会看看对方的弟子本领是否到家。”
    身为温州南拳枫林传承基地成员之一的徐同福告诉记者,尽管之后又师从好几位师傅,期间也参加过一些武术比赛活动并取得佳绩,但并没有将武术作为一种谋生手段。数十年来,习武健身的初衷不改。

心系家乡武术传承

一对父子和一个传承基地

1983年,曾经一度被中断的武术节,在枫林当地村委及老人协会的筹划下,枫林武术开始复苏。在此不得不提枫林武术节的多次组织者徐海斌。他告诉记者,第一届武术节时参与进来的人数只有10来个,到第二年就有20几个人,到现在的参与人数逐年递增,形式多样,影响甚广。

徐海斌一家是枫林为数不多的武术世家,他从六岁开始习武,几十年如一日坚持练功,“中栏拳”、“杨家簪”、“南棍”等拳术打得出神入化,并在传统拳种上有所创新。儿子徐城森也同样喜爱武术,从小习武,从枫林本土拳种开始,然后涉猎咏春拳、泰拳、八卦掌、南少林拳,如今在温州成立南邦国术工作室,主教小孩综合素质、柔韧性、少儿套路,青年人主推自由搏击、擒拿术等。与此同时,他也作为外聘武术教练之一,与永嘉中学、温州商学院、温州职业技术学校签订合作,一周一期开课,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加入武术团体中,让更多人强身健体,修养身心。
    在当地,徐海斌父子也通过自己的力量推广武术,最早的武术进校园由他们发起,以及每周末在枫林高速大转盘附近空地上,与一些有基础的武术爱好者切磋交流,免费教授自己研究出的养生甩手功,以及武术经验。
    除了他们之外,如今在当地有影响力的温州南拳枫林传承基地,也在以自己的方式传承枫林武术,关心当地传统文化发展。
    温州南拳枫林传承基地成员来自于当地的一波武术爱好者。他们因枫林传统武术而聚集在一起,并建立一个群,成员近80人。在相互交流之间,他们意识到了一个问题,因当地没有推出规模教学,枫林武术传承几乎断代,尤其是90后、00后这一代几乎少有人习武。于是,2019年,现为温州南拳枫林传承基地会长周贤丰发起,温州南拳协会授牌组织筹建了枫林传承基地。

记者了解到,自南拳传承基地公益开班以来,共收授学员90来人,分别来自枫林及周边村落。教习场地分别设在运动场、当地文化礼堂、祠堂等。徐时彬、徐旭程等教练们晨昏有律,言传身教,得到学生及家长的一致认同。除此之外,基地成员还开展寒暑公益班,对外招收武术爱好者,传承武术文化,弘扬武术精神。
    枫林传承基地秘书长徐琼华告诉记者,枫林传承基地成员多数是当地普通人,如固定的几位教练中有在家务农的,也有在外打工的。为了传承武术,他们利用晚上的时间免费教学,无私奉献。他们的想法也很质朴,这是一件好事,利于当地文化发展,提升孩子们的体质,于是积极参与,并为之坚持。

武术传承常态化

申报“运动休闲小镇”,普及武术文化

如今,枫林武术小小少年如星火般,正在茁壮成长。

在枫林镇上,每天晚上6点,近30位固定学员开始了稳扎稳打,投入武术训练中。最小的成员,年仅6岁已将枫林传统中栏拳打得有板有眼。
    这群少年不负众望,在温州市内举办的推马赛、市少年空手道锦标赛等颇有收获。去年,温州学校武术联盟永嘉分联盟落户枫林武术基地、温州南拳协会承办的市青少年南拳推马比赛第一次在枫林举行等。

    

武术进校园活动在枫林当地悄然铺开,枫林中学、枫林小学也各自引入“武术课”作为学校的拓展课,邀请了当地习武者教学,如徐顺亮、徐兵华、徐贤策、徐敢峰等。枫林小学从2006年开始将武术作为兴趣班,向所有在校学生推广,并推出武术操。后因为校址变迁,没有操场而中断。2015年,武术再次被作为地方特色课程推广,学校每周有两节固定的拓展课程。疫情时中断了一段时间,如今武术拓展课重新恢复。

枫林小学校长徐时忠表示,武术引进校园,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有极大益处,同时培养少年“未曾习武先习德,未曾学艺先学礼”的武德精神。“现在学校里调皮爱打架的学生都没有了,也从其中挖掘了不少有习武天赋的孩子。”

    

此外,记者从枫林镇政府了解到,今年镇里将向省里申报创建“运动休闲小镇”,并筹建“体育主题公园”等。武术作为枫林传统文化之一,也是其中重点发展培育对象。届时,镇政府也将大力推广促进枫林当地武术活动,使其常态化、规模化,普及化,使之成为当地特色文化项目之一。(胡艺罗/文   陈胜豪/摄)

非遗传承丨武术传承常态化(1).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