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重大决策预公开  > 意见征集
关于公开征求《永嘉县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25-2027年)》意见及建议的公告

征集时间:2025-06-30——2025-07-30

发布部门:县经信局

状态:进行中

意见征集公告 草案全文 草案解读 我要提意见 决策正式文本

为进一步培育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推进永嘉新型工业化进程,结合我县实际,起草了《永嘉县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25-2027年)》(征求意见稿)。现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欢迎社会各界提出宝贵的意见及建议。

一、网上征求意见时间:2025年6月30日至2025年7月30日。

二、联系部门及方式:永嘉县经济和信息化局,联系电话:67223651。

三、公众反馈意见及建议的途径:社会公众可通过电子邮件(邮箱:1052935902@qq.com);邮寄(永嘉县北城街道一百大厦三楼,邮编325100)等形式反馈意见及建议。

                                                  

                                                                                                                                                                                                            永嘉县经济和信息化局

                                                                                                                                                                                                                  2025年6月30日

草案全文
我要提意见

工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关系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全局,是永嘉打造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县域样板的重要支撑。为进一步培育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推进永嘉新型工业化进程,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产业创新重要论述和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全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聚焦打造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县域样板,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以新质生产力为主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以赋能为特色的创新平台体系、以一流服务为优势的创新生态体系,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奋力向工业强县、产业富民跨越迈进。

(二)任务目标

通过三年攻坚,到2027年全县新型工业化取得显著进展,实现以下目标:

--工业总量实现新突破。到2027年,规上工业产值达69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达140亿元,制造业出口达55亿元,新增工业重镇1个、工业重镇Ⅰ类培育对象1个、工业重镇Ⅱ类培育对象2个。

--产业结构实现新优化。到2027年,构建具有永嘉辨识度的“3+3+N”现代化产业体系,战新产业增加值、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7%和15%。

--企业培育实现新作为。到2027年,全县规上工业企业达720家以上,年产值超10亿元、5亿元-10亿元和1亿元-5亿元工业企业分别达5家、15家和110家,新增省科技“小巨人”企业1家、省级“隐形冠军” 企业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家,力争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实现零的突破。

--数字转型实现新成效。到2027年,规上企业数字化改造 2.0 覆盖率达75%,新增省市级工业互联网平台2个,累计建成省级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10个、未来工厂1个,打造西服制造领域全国首个“灯塔工厂”。

--项目供地实现新跨越。到2027年,迭代更新“数据得地、优地优用、滚动供地”机制,推进瓯北、桥头、桥下、乌牛、黄田、南城等6大板块建设,三年累计实现工业供地约2700亩、完成老旧工业区改造500亩,新增小微园3个,工业投资、制造业投资和技改投资年均分别增长20%、15%和15%。

--绿色低碳实现新发展。到2027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PM2.5年均浓度等指标达到省市要求,累计创成国家级绿色工厂5家、省级绿色低碳工厂8家,创建清洁生产企业100家。

--创新能力实现新提升。到2027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超过2.8%,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占营收比重达3.8%,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76%,累计建成孵化面积70万平方米。

--品牌创建实现新引领。到2027年,累计制修订国际、国家、行业标准410项,市级以上政府质量奖8家,新增培育认定“浙江精品”1家,注册商标3000件。

二、构建高质量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1.推动泵阀产业向系统流程装备和能源关键装备产业转型。积极融入省415X产业集群,以系统化、智能化、标准化为主攻方向,推进精密泵阀“新星”产业群建设。鼓励企业发展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研发设计、监测追溯、故障诊断、远程维护等服务模式,推动企业向服务型制造模式转型。聚焦食品药品、石化、新能源汽车、海洋装备、半导体等重点领域,支持企业研发泵阀新型产品体系。推广在泵阀产品中嵌入智能传感器、智能控制单元和通信模块,提高产品附加值与竞争力。梳理泵阀产品中通用性强、用量大的核心零部件,推动其设计标准化、规格系列化。推动浙江省泵阀产品质量检验中心机构改革,探索建立符合我国检验检测体系主流的市场化运营机制。谋划启动高端精密段铸造产业园建设,引导一批高端锻铸造生产企业进驻。力争到2027年,泵阀产业规上工业产值突破260亿元,年均增速8%以上,推动永嘉泵阀向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转变。(县经信局、县科技局、县资规局、县市场监管局、县投促中心、永嘉经济开发区、温州系统流程装备科学研究院、各乡镇<街道>,列第一位的为牵头单位,下同)

2.推动鞋服、服装辅料产业向时尚智造产业转型。

立足“时尚+品牌+科技”,加强新材料、新工艺开发,推进“灯塔工厂”建设,鼓励企业进入国际品牌供应链核心环节,推动鞋、服、纽扣拉链等产业融入国际时尚体系。发挥龙头企业“头雁”作用,充分利用上市企业优势,开展国际知名品牌并购重组,打造时尚产业高端品牌。聚焦小微企业集聚提升,融合OEM、ODM企业链条发展,全力打造鞋革企业孵化平台。推动鞋服产业垂直大模型发展为“时尚产业大脑”共享平台,提供趋势预测、供应链协同、产能共享等服务,推动产业链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力争到2027年,鞋服、服装辅料产业规上工业产值突破100亿元,年均增速5%以上,打造全国高端男鞋总部、时尚服饰先进制造基地。(县经信局、县科技局、县商务局、县市场监管局、永嘉经济开发区、各乡镇<街道>)

3.推动教玩具产业向教育装备和文化创意产业转型。

推进文体用品“新星”产业群建设,构建融合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电子商务、旅游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教玩具特色产业体系,推动教玩具产业向教育装备产业升级、向文化创意产业延伸、与科技AI深度融合。做大做强教育教学装备,持续打响桥下“永嘉教玩具特色小镇”品牌,引导教玩具企业从单一的产品制造者转变为行业标准制定者,推进教玩具全球网上品牌联盟建设壮大。立足新型消费需求,推动产品线从幼儿市场转向全年龄段市场,支持重点企业开发青少年益智玩具、成人减压玩具、老年康体玩具等产品。力争到2027年,教玩具产业规上工业产值突破60亿元,年均增速8%以上,建成全国最具影响力的教玩装备生产智造基地。(县经信局、县科技局、县商务局、各乡镇<街道>)

(二)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4.做深做强数字经济产业。

推进传统产业“强基提能”,推动“5G+工业互联网”、5G全连接工厂建设,探索人工智能、工业机器人、车联网、大数据等在智能制造领域的推广应用,打造一批数实融合典型应用场景。加快惠利玛产业互联网平台、伯特利阀门智能制造平台等工业互联网平台优化升级和推广应用,推进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开展数字化转型。依托乌牛数字经济产业园、黄田车联网孵化园等空间载体,瞄准智能电气、芯片及传感器、物联网、车联网等重点产业方向,对接招引头部企业,落地一批数字经济重大项目,加速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发展。力争到2027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达16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县经信局、县科技局、各乡镇<街道>)

5.做实做精新能源产业。提质建设桥头新能源产业基地,深化招大引强引头部行动,实施新能源全产业链精准招商。发挥抽水蓄能电站电网调节功能,与工商业储能系统形成多能互补。推动传统企业实施绿电替代,打造一批“零碳工厂”。力争到2027年,新能源产业规上工业增加值达12.5亿元,年均增长25%以上。(县发改局、县经信局、县投促中心、各乡镇<街道>)

6.做大做优生命健康产业。重点聚焦现代中药研发制造和智能制药设备两大主攻方向。依托楠溪江流域铁皮石斛、黄精等中药材资源,发展中药提取物、配方颗粒和保健食品加工。发挥迦南、康泰等龙头企业作用,布局建设智能制药装备产业园,招引长三角地区精密机械加工企业入驻,重点发展高精度制药模具、自动化传动部件等关键零部件,开发符合GMP要求的智能化制药设备,引导本地泵阀制造企业向制药流体设备领域转型。力争到2027年,生命健康产业规上工业增加值达6亿元,年均增长2%以上。(县科技局、县经信局、县投促中心、各乡镇<街道>)

(三)加快布局未来产业

7.形成智能网联汽车集聚生态。加快打造永嘉山岭重丘“一路三区”典型应用场景,瞄准智能网联运行服务、北斗导航、车载智能终端等领域,大力招引头部企业,构建以温州北站高铁新城大孵化器集群为核心的全链条孵化矩阵。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发展,加快佳盛达毫米波雷达生产基地等项目建设投产。(县经信局、县科技局、县公安局、县交通运输局、县文广旅体局、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市楠溪江旅游发展中心、县大数据管理中心、永嘉旅游投资集团、永嘉邮政管理局、各乡镇<街道>)

8.实现人工智能全产业应用。大力做好人工智能赋能文章,深化人工智能技术在核心领域和关键环节应用,推进“人工智能+集群”“人工智能+工厂”“人工智能+产品”“人工智能+平台”建设。持续拓展数字化深度,加速推动鞋革、服装等国内领先的产业大模型研发,探索形成“AI+产业大脑”发展永嘉路径。(县经信局、县科技局、各乡镇<街道>)

9.抢占低空经济发展赛道。鼓励传统制造赋能低空装备制造,利用注塑模具、智能化焊接等技术,为无人机企业提供轻量化结构件、外壳等配套。支持泵阀企业材料技术升级,将防腐涂层、精密铸造等技术向低空飞行器的电机外壳、起落架等耐候性部件需求相适配。(县交通运输局、县经信局、县发改局、县科技局、县市场监管局、县投促中心、各乡镇<街道>)

三、新型工业化十大攻坚行动

以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重要抓手,扎实推进“工业重镇培育”“百企千亩供地”“企业培优育强”“智改数转赋能”“人才引育一体”“大孵化集群建设”“创新平台建设”“绿色低碳转型”“质量品牌提升”“助企纾困服务”等十大攻坚行动,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更实举措,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推动永嘉县工业经济总量上规模、结构上档次、质效上台阶。

四、保障措施

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到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全过程各方面,全面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十个一”机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推动全产业链发展。坚持问题导向,突出综合施策、精准发力,加强政策支持保障。强化工业用地供给,科学划定工业区块线,实施分级保护、闭环管理,确保中长期内工业用地规模总量稳定。统筹县本级财政、地方政府债券资金持续加大对工业的投入,加快构建与新型工业化相匹配的金融服务体系。全面落实国家结构性减税政策,加大对符合条件的工业企业税收减免力度,促进企业健康发展。贯彻落实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强化企业在人才引育中的主体作用。

附件:1.2025年-2027年新型工业化十大攻坚行动

2.2025年-2027年主要指标安排表

3.2025年-2027年企业培育指标表

4.2025年-2027年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库

5.2025年-2027年工业供地谋划安排表

6.2025年-2027年重点项目库清单

附件1

2025年-2027年新型工业化十大攻坚行动

1.工业重镇培育行动。将规上工业产值100亿元以上的乡镇(街道)划定为工业重镇,规上工业产值50-100亿元的乡镇(街道)划定为工业重镇Ⅰ类培育对象,规上工业产值20-50亿元的乡镇(街道)划定为工业重镇Ⅱ类培育对象。进一步激发工业重镇勇挑大梁、多作贡献,每年更新工业重镇名单,对晋档乡镇(街道)进行通报表彰,优先保障工业重镇的土地、融资、人才等要素,支持工业重镇推进项目招大引强、技术改造,支持工业重镇培育更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和国家级绿色工厂。到2027年,永嘉县共有工业重镇2个,工业重镇Ⅰ类培育对象3个、工业重镇Ⅱ类培育对象3个。(县经信局、县发改局、县科技局、县资规局、县投促中心、县金融服务中心、各乡镇<街道>)

2.百企千亩供地行动。坚持“精准配置、突出重点、节约集约”的原则,合理确定城镇开发边界内新增工业用地规模,推进用地计划精准化、差别化管理,重点抓好6大板块建设,力争三年累计实现工业供地约2700亩。全面放开容积率、绿地率等限制,着力打造高层高、高承重、大空间、高效率物流的“工业上楼”产业空间。全力推进工业全域治理和老旧工业区改造,重点做好瓯北礁下、桥头外资等重点区块连片改造,鼓励企业实施零土地技改,力争三年累计完成老旧工业区改造500亩。做好小微园布局规划,积极引进产业链互补企业,推动小微园规划建设与特色产业集聚发展相融合,谋划打造全市“工业上楼”标杆性的产业园区。(县经信局、县资规局、各乡镇<街道>)

3.企业培优育强行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让企业成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主体力量。发挥升规企业底座作用,支持小微企业建立现代化管理制度,完善“小升规”企业培育库,引导企业入驻小微企业园,不断推动企业规模升级。发挥专精特新企业支撑作用,健全“筛选建库-诊断指导-对标提升-融通对接-精准服务-成长评价”闭环推进机制,持续排摸、完善“小巨人”企业培育库,针对企业营收增速、研发占比、发明专利、产学研等指标做好对标提升,推动我县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力争每年新增省级“隐形冠军” 企业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任务型、体系化的创新联合体,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以及科技成果示范应用,推动重要技术、设备、产品加快突破。(县经信局、县科技局、县商务局、县市场监管局、永嘉经济开发区、县税务局、各乡镇<街道>)

4.智改数转赋能行动。强化数智技术运用,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试点县建设,大力支持企业用数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推进“智改数转网联”,实现从“制造”向“智造”升级,到2027年,打造2个数字化水平四级试点企业,规上企业数字化改造2.0覆盖率达75%以上。以全县有条件的中大型制造企业为重点,鼓励企业开展自动工段、智能生产线、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等数字化技术改造,推进报喜鸟“灯塔工厂”建设。建立健全“龙头企业牵头开发、上下游企业协同配合”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体系,新增省市级工业互联网平台2个以上。立足产业共性和个性需求,以惠利玛VALI-AIGC鞋履设计平台为抓手,树立示范样本,推动泵阀、鞋服、教玩具等行业龙头企业探索打造各行业的AI大模型。(县经信局、县科技局、各乡镇<街道>)

5.人才引育一体行动。强化高水平创新型人才支撑,进一步拓宽人才流动通道。深入实施人才强县首位战略,更大力度推进“瓯越英才计划”系列人才工程,提升区域引才用才留才竞争力,打造高端人才蓄水池和行业人才共用周转池。常态化举办“世界永嘉人大会”等活动,推动永商和技术创新人才回归创业就业。动态升级人才新政,通过“揭榜挂帅”“柔性引才”等模式,精准招引“高精尖缺”关键人才和领军人才。力争每年新引育省级以上领军人才2人以上。持续开展“永嘉工匠”人才培育行动计划,建立健全与产业转型升级需求相契合的人才培育机制,推进产教融合试点建设,依托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永嘉学院等高职院校,培育一批新时代“永嘉工匠”。(县委组织部<人才办>、县经信局、县教育局、县科技局、县人社局、县投促中心、县工商联、各乡镇<街道>)

6.大孵化集群建设行动。以打造温州北站高铁新城智能网联孵化器、惠利玛鞋革数智孵化园等孵化载体为“20孵化器”为重点,加快在瓯北、乌牛、桥头、桥下等地统筹布局一批数字教育、新能源、数智轻工、教玩具等专业孵化器,推动邦达、聚购等存量孵化器提质扩容,建成一批小微园、大创园、农创园、电商园,加速构建“创业苗圃-孵化-加速-产业化”全链条孵化矩阵。力争累计建成70万方大孵化空间、入驻企业(项目)500个、集聚创业就业人才5000人、创成“20孵化器”3家、省级及以上孵化载体3家、孵化省级及以上科技型企业75家。(县科技局、县经信局、县人社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商务局、县资规局、县国投集团、县永投集团、县旅投集团、县建投集团、县铁投集团、各乡镇<街道>)

7.创新平台建设行动。积极探索“企业出题、政府助题、平台答题、车间验题、市场评价”的攻关模式,进一步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加快推动企业主导的产学研融通创新。加强“高校+平台+企业+产业链”结对合作,高质效运营好温州系统流程装备科学研究院、兰州理工大学温州泵阀工程研究院和温州大学人工智能与先进制造研究院等高能级科创平台,鼓励企业加大首(台)套、新产品研发力度,设置企业研发机构,累计创成市级以上新型研发机构2家。深化县级泵阀产业关键技术协同攻关机制,重点优化省级特技特派团、“科技副总”等服务模式,牵引推动企业参与国家、省、市、县重大科技项目攻关,切实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县科技局、县经信局、温州系统流程装备科学研究院、兰州理工大学温州泵阀工程研究院、永嘉温州大学人工智能与先进制造研究院)

8.绿色低碳转型行动。强化绿色低碳技术运用,以绿色降碳为核心,完善重点行业安全、环保、能耗等标准,推进绿色制造和服务体系建设,鼓励企业积极加大相关设备设施更新改造力度,做好工业节能降碳诊断服务工作,实现资源高效利用与生态保护协同发展,构建完善的绿色产业体系,力争每年创建省级绿色低碳工厂1家、清洁生产企业10家。(县经信局、县发改局、各乡镇<街道>)

9.质量品牌提升行动。实施质量提升行动,推动龙头企业和上下游配套企业纳入共同质量管理体系,推广卓越绩效、精益管理等先进质量管理方法,打造一批精益求精、质量卓越的标杆企业。健全完善重点产品标准体系,强化标准供给与实施,坚持标准引领,力争每年新增制修订国家、行业标准2项以上。构建完善国家、省、市品牌梯次培育体系,加强“浙江精品”“浙江制造”培育建设,累计培育“品字标浙江制造”企业70家以上。(县市场监管局、县经信局、各乡镇<街道>)

10.助企纾困服务行动。进一步完善“六位一体”助企服务体系,建强乡镇企业服务中心,依托“帮企云”、“永企之家”、镇街企服中心等平台,深入开展全县企业“暖心护企促发展”专项行动,全力推进助企服务。常态化开展拖欠企业账款核实清偿工作,深入落实企业减负降本及税费优惠政策,帮助企业降低制造业综合成本。深化产业人才供需对接,深入推进国家重大人才工程,细化提升人才服务质量,督促产业人才“落地”。力争每年为企减负14亿元,助企服务问题化解率达95%以上。(县经信局、县委组织部<人才办>、县财政局、县税务局、各乡镇<街道>)

附件2

2025年-2027年主要指标安排表

指标/年份

2025年

2026年

2027年

备注

规上总产值(亿元)

581

633

690

增速10%

规上增加值(亿元)

119

130

140

增速9%

重点行业规上总产值(亿元)

泵阀产业

226

244

260

增速8%

鞋服、服装辅料产业

95

99

105

增速5%

教玩具产业

51

55

60

增速8%

新兴产业规上增加值(亿元)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

12

14

16

增速15%

新能源产业增加值

8

10

12.5

增速25%

生命健康产业增加值

5.77

5.88

6

增速2%

工业重镇(个)

工业重镇

1

2

2

桥头力争2026年规上工业产值突破100亿,到2027年全县共有工业重镇2个:瓯北、桥头。

工业重镇Ⅰ类培育对象

3

2

3

桥头力争2025年规上工业产值突破50亿元,南城力争2027年规上工业产值突破50亿,到2027年全县共有工业重镇Ⅰ类培育对象3个:乌牛、桥下、南城。

工业重镇Ⅱ类培育对象

2

2

3

黄田、沙头力争2027年规上工业产值突破20亿,到2027年全县共有工业重镇Ⅱ类培育对象3个:三江、黄田、沙头

附件3

2025年-2027年企业培育指标表

指标/年份

2025年

2026年

2027年

备注

规上企业数量(家)

700

710

720

超10亿元企业数量(家)

4

4

5

超5亿元企业数量(家)

13

14

15

超1亿元企业数量(家)

105

107

110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家)

20

22

24

“隐形冠军”企业数量(家)

16

17

18

附件4

2025年-2027年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库

序号

培育申报梯队

企业名称

主导产品名称

可针对提升内容

责任单位

1

2025年小巨人培育对象

天正阀门有限公司

高压特种安全阀

1.与主导产品相关发明专利低于5项

县市场监管局

2

2025年小巨人培育对象

浙江恒通阀门有限公司

高精密耐磨阀门球芯

1.与主导产品相关发明专利低于5项2.未建立省级以上研发机构3.未牵头或参与制定标准

县经信局、县市场监管局、县科技局

3

2025年小巨人培育对象

耐森阀业有限公司

全金属硬密封蝶阀

已达标

-

4

2025年小巨人培育对象

上正阀门集团有限公司

防堵塞耐冲蚀截止阀

1.与主导产品相关发明专利低于5项

县市场监管局

5

2025年小巨人培育对象

东宝阀门有限公司

金属硬密封高压蝶阀

1.未建立省级以上研发机构

县经信局、县科技局

6

2025年小巨人培育对象

浙江佳龙电子有限公司

防尘型汽车座椅开关

1.产品未获得发达国家或地区权威机构认证2.与主导产品相关发明专利低于5项

县市场监管局

7

2025年小巨人培育对象

中泰阀门有限公司

无阀盖快拆式截止阀

1.与主导产品相关发明专利低于5项

县市场监管局

8

2025年小巨人培育对象

前程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超临界高温高压耐冲刷钨合金球阀球芯

1.与主导产品相关发明专利低于5项2.近两年主营业务收入平均增速小于5%

县经信局、县市场监管局、县商务局

9

2025年小巨人培育对象

浙江工正智能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云数据安全的高速数码红章蓝图机

1.未牵头或参与制定标准

县市场监管局

10

2026年小巨人培育对象

浙江西博思测控技术有限公司

多种变速输入结构的大扭矩阀门齿轮箱

1.与主导产品相关发明专利低于5项2.未建立省级以上研发机构

县经信局、县市场监管局

11

2026年小巨人培育对象

凯泉集团有限公司

智能变频单级单 吸离心泵

1.与主导产品相关发明专利低于5项2.近两年主营业务收入平均增速小于5%

县经信局、县市场监管局、县商务局

12

2026年小巨人培育对象

申乐股份有限公司

工控继电器

1.近两年主营业务收入平均增速小于5%

县经信局、县商务局

13

2026年小巨人培育对象

浙江嘉松科技有限公司

潜油泵

1.营收小于亿元且研发占比小于6%

县经信局、县科技局、县商务局

14

2026年小巨人培育对象

希玛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太阳能光伏追踪支架

1.产品未获得发达国家或地区权威机构认证2.未建立省级以上研发机构3.未牵头或参与制定标准

县经信局、县科技局、县市场监管局

15

2026年小巨人培育对象

科福龙阀门集团有限公司

防泄漏长寿命撑开式平板闸阀

1.与主导产品相关发明专利低于5项2.近两年主营业务收入平均增速小于5%

县经信局、县市场监管局、县商务局

16

2026年小巨人培育对象

温州合丰胶业股份有限公司

35kv支柱用高强度绝缘硅胶

1.与主导产品相关发明专利低于5项2.未建立省级以上研发机构

3.未牵头或参与制定标准

县经信局、县科技局、县市场监管局

17

2026年小巨人培育对象

正茂阀门有限公司

球阀

1.与主导产品相关发明专利低于5项2.无产学研项目3.未牵头或参与制定标准4.近两年主营业务收入平均增速小于5%

县经信局、县市场监管局、县人社局、县商务局

18

2026年小巨人培育对象

亚龙智能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工业机器人智能制造实训系统

1.近两年主营业务收入平均增速小于5%

县经信局、县商务局

19

2026年小巨人培育对象

球豹阀门有限公司

球阀球体

1.近两年主营业务收入平均增速小于5%

县经信局、县商务局

20

2027年小巨人培育对象

浙江东日药业有限公司

片剂、胶囊剂、糖浆剂

1.产品未获得发达国家或地区权威机构认证2.与主导产品相关发明专利低于5项3.未建立省级以上研发机构4.无产学研项目5.未牵头或参与制定标准6.营收小于亿元且研发占比小于6%7.主营业务收入规模较小,且近两年主营业务收入增速不高8.近两年主营业务收入平均增速小于5%

县经信局、县科技局、县市场监管局、县人社局、县商务局

21

2027年小巨人培育对象

浙江流遍机械润滑有限公司

集中润滑装置

1.产品未获得发达国家或地区权威机构认证2.未建立省级以上研发机构,3.无产学研项目4.营收小于亿元且研发占比小于6%5.主营业务收入规模较小,且近两年主营业务收入增速不高6.近两年主营业务收入平均增速小于5%

县经信局、县科技局、县市场监管局、县人社局、县商务局

22

2027年小巨人培育对象

浙江永球科技有限公司

化工泵

1.与主导产品相关发明专利低于5项2.未建立省级以上研发机构3.营收小于亿元且研发占比小于6%

县经信局、县市场监管局、县科技局

23

2027年小巨人培育对象

国成阀门集团有限公司

稳定高效全焊接球阀

1.与主导产品相关发明专利低于5项2.未建立省级以上研发机构3.未牵头或参与制定标准4.营收小于亿元且研发占比小于6%

县经信局、县科技局、县市场监管局、县商务局

24

2027年小巨人培育对象

浙江奥正自控阀门科技有限公司

气动执行器

1.产品未获得发达国家或地区权威机构认证2.与主导产品相关发明专利低于5项3.未建立省级以上研发机构4.无产学研项目5.未牵头或参与制定标准6.营收小于亿元且研发占比小于6%

县经信局、县科技局、县市场监管局、县人社局、县商务局

25

2027年小巨人培育对象

永嘉通球阀门有限公司

硬密封球体

1.产品未获得发达国家或地区权威机构认证2.与主导产品相关发明专利低于5项3.未建立省级以上研发机构4.无产学研项目5.营收小于亿元且研发占比小于6%,6.近两年主营业务收入平均增速小于5%

县经信局、县科技局、县市场监管局、县人社局、县商务局

26

2027年小巨人培育对象

浙江超众阀门制造有限公司

偏心蝶阀

1.产品未获得发达国家或地区权威机构认证2.与主导产品相关发明专利低于5项3.无产学研项目4.未牵头或参与制定标准

县科技局、县市场监管局、县人社局

27

2027年小巨人培育对象

浙江嘉隆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道路运输液体危险货物罐式车辆用安全附件

1.产品未获得发达国家或地区权威机构认证2.与主导产品相关发明专利低于5项3.营收小于亿元且研发占比小于6%

县科技局、县市场监管局、县商务局

28

2027年小巨人培育对象

浙江阿尔法阀门有限公司

旋启式止回阀

1.产品未获得发达国家或地区权威机构认证,2.与主导产品相关发明专利低于5项3.未建立省级以上研发机构4.无产学研项目5.未牵头或参与制定标准6.营收小于亿元且研发占比小于6%

县经信局、县科技局、县市场监管局、县人社局、县商务局

29

2027年小巨人培育对象

大众阀门集团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高密封耐磨铸钢闸阀

1.产品未获得发达国家或地区权威机构认证,2.与主导产品相关发明专利低于5项3.未建立省级以上研发机构4.无产学研项目5.未牵头或参与制定标准6.营收小于亿元且研发占比小于6%7.主营业务收入规模较小,且近两年主营业务收入增速不高8.近两年主营业务收入平均增速小于5%

县经信局、县科技局、县市场监管局、县人社局、县商务局

附件5

2025年-2027年工业供地谋划安排表

序号

属地镇街

2025年供地(亩)

2026年供地(亩)

2027年供地(亩)

1

瓯北街道

50

100

100

2

三江街道

/

15

/

3

桥头镇

5

100

100

4

桥下镇

50

100

100

5

沙头镇

/

/

/

6

金溪镇

/

75

100

7

黄田街道

100

100

200

8

乌牛街道

300

300

300

9

东城街道

5

100

100

10

南城街道

5

110

170

全县合计

515

1000

1170

附件6

2025年-2027年重点项目库清单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地点

建设内容和规模

计划总投资

备注

1

报喜鸟灯塔工厂项目

瓯北街道

用地面积118.43亩,总建筑面积189500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181000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8500平方米,功能包括生产车间、研发楼、宿舍楼、仓库等功能。项目建成后年产高档服装90万套,年产值12亿元。

11.4

2

永嘉泵阀科创基地

瓯北街道

项目总用地172亩,总建筑面积约20万平米,打造集生产、研发、孵化、展示、配套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科技创新生产基地。

10.1

3

温州汇高泵阀有限公司年产8000吨阀门技改项目(2#地块)

瓯北街道

项目总占地面积25.81亩,总建筑面积113313.78平方米,本次新建建筑面积80861平方米。公司将以工业机器人为载体打造一条标准化、数字化、智能化的生产线,实现阀门信息化和智能化的转变。本项目引进最新人工智能流水线生产技术,新增龙门加工中心、数控车床、立式车床、便携式直读光谱分析仪等国产设备116台。项目建设后形成年产阀门8000吨生产能力,新增利税1200万元。

3.57

4

浙江伯特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海洋工程装备一体化制造基地项目

瓯北街道

项目总用地面积44亩,新增建筑面积43250平方米,形成年产海工智能装备5万套的生产能力。

4.44

5

温州万扬泵阀有限公司年产12000吨高性能阀门零土地技改项目

瓯北街道

项目总用地面积30.272亩,主要采用数控精密生产技术,新增加工中心、数控立式车床、数控车床、数控钻床及落地镗床等智能化先进设备80余台。项目总用地面积30.272亩,原建筑面积13919.88平方米,新增建筑面积95250.12平方米,总面积109170平方米。

5.21

6

统邦年产1.2万吨泵阀设备零土地技改项目

瓯北街道

项目用地面积22.22亩,主要新增立式加工中心,卧式加工中心,数控单柱立式车床,卧式阀门试验台等国产设备64台。项目建成后形成年产1.2万吨泵阀设备的生产能力,产品具有数字化特点 ,智能化特点。预计实现年销售收入5亿元,利税5000万元。原有面积18511.47平方米拆除,新增建筑面积123469平方米,总面积123469平方米

3.2

7

荣尚科技发展(浙江)有限公司年产1万套高精密阀门、智能泵阀控制系统与设备项目

瓯北街道

总用地面积约30亩,总建筑面积约5.7万平方米,项目主要采用高新节能生产技术,新增制造机械及数控车床等,开发具备状态监控、智能定位和控制的智能型阀门及智能控制系统设备。项目建成后形成年产1万套高精密阀门、智能泵阀控制系统与设备的生产能力。

5.31

8

中正科技阀门有限公司年产20万件高端阀门零土地技改项目

瓯北街道

项目总用地面积12.64亩,主要采用高新节能生产技术,新增制造机械及数控车床10台、车床10台等设备,建成后预计年产量20万件高端阀门,实现年销售额9000万元,利税350万元以上。

1.07

9

宣达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年产12万台特种高中压阀门零土地技改项目

瓯北街道

项目总用地面积24.5亩,主要新增各类加工中心、数控自动焊机、数控车床等国产设备287台(套),项目建成后形成年产12万台套阀门产品的生产能力,产品具有毛坯一次装夹成品下线的全自动加工特点,预计实现年销售收入20000万元,利税1000万元。

1.6

10

温州汇高泵阀有限公司年产8000吨阀门技改项目(1#地块)

瓯北街道

项目总用地面积7.58亩,总投资10992万元,建成后可年产8000吨高端智能液压阀。

1.09

11

浙江日泰鞋业有限公司年产4000吨阀门零土地技改项目

瓯北街道

项目总用地面积29.6亩,总建筑面积68383.87平方米,其中已建建筑面积27166.87平方米,本次新建41217平方米。

1.08

12

温州远洋泵业有限公司年产8000台水泵零土地技改项目

瓯北街道

项目总用地面积9.93亩,主要新增数控机床、加工中心、激光设备等国产设备5台(套),引进智能机械手臂、激光切割机、数控机床等进口设备2台(套)。新增建筑面积40000平方米,总面积44000平方米

1

13

白水马岙工业地块竞价得地-工202402

瓯北街道

项目总用地面积45.71亩,建设生产车间、仓库、研发大楼等建筑物,主要为泵阀生产制造类产业

3

14

工业全域治理白垟工业区改造提升

桥头镇

总用地面积约60亩,计划建设标准厂房总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

5

15

桥头工业全域治理外资工业区改造提升街头区块项目

桥头镇

总用地面积约45亩

3.18

16

温州弗迪新能源动力电池项目

桥头镇

项目新增用地面积约860亩,新建生产厂房及配套,新增总建筑面积约693831.55平方米。主要包括生产厂房、变电站、综合楼、废水站、危废仓、成品库、倒班楼、测试中心、招聘中心等。购置ECL涂膜机、负极辊压机、箔材输送系统等主辅生产设备共1586台(套),项目建成后形成年产20GWH动力电池的生产能力。

65

17

飞马鞋业生产制造项目

瓯北街道

计划打造鞋生产基地,建设内容包括鞋生产车间、办公中心、检测中心等,打造集鞋类设计、生产、展示于一体的生产基地。

1.2

18

永嘉时尚鞋艺制造项目

桥头镇

本项目工业用地约7亩,总建筑面积约10000平米。

0.3

19

桥头工业全域治理外资工业区改造提升项目(二期)

桥头镇

本项目总用地面积约276亩,计划建设标准厂房总建筑面积50万平米。

17.8

20

白垟新能源智造园区

桥头镇

本项目用地共280亩,引进先进制造业和战新产业等高新技术工业,打造与桥头特色小城镇相匹配的高新技术产业园。

15

21

奇特乐智能制造年产4000套游乐设施项目

桥下镇

本项目工业用地面积30亩

2

22

西博思年产20000台(套)智能型电动阀门执行器及配套装置生产基地建设项目

桥下镇

本项目工业用地面积18亩

1

23

恒通年产10000 吨金属硬密封和大口径球阀智能制造项目

桥下镇

本项目工业用地面积32亩

3

24

嘉隆年产4000吨槽罐车安全附件项目

桥下镇

本项目工业用地面积20亩

1

25

通球年产66000套高温工况硬密封球与阀座产品

桥下镇

本项目工业用地面积18亩

1

26

超众年产16000台高参数自控石化阀门项目

桥下镇

本项目工业用地面积35亩

3

27

品羽年产1万吨海绵产品项目

桥下镇

本项目工业用地面积11亩

1

28

方岙底工业改造项目

桥下镇

总用地面积200亩,其中工业厂房160亩用于建设智能制造车间,综合办公、宿舍等20亩,绿、道路等其他配套设施20亩。

10

29

金溪镇科教产业园

金溪镇

本项目工业用地面积75亩

5.5

30

温州市康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000万只微生物体外诊断试剂生产用地项目

黄田街道

该项目位于凤屿工业园区,总用地面积为10亩,总建筑面积约为18500平方,总投资为5000万元,建成后预计可产生8000亿元年收入,预计年税收450万元,亩均税收可达65万/亩。

1

31

黄田街道三岙片工业地块项目

黄田街道

总用地面积约420亩,工业地块,预备分两期实行,一期120亩,谋划先行征收地块西北现有农田,二期300亩。拟引进先进制造业或者用于安置黄田现有企业。

30

32

黄田街道莲浦工业地块项目

黄田街道

总用地面积约93亩,工业地块,前期以104国道安置地完成征收28亩,后续剩余65亩土地已经完成选址征地中,拟引进先进制造业或者用于安置黄田现有企业。

10

33

高铁新城现代产业园(维保场)

黄田街道

总用地约160亩,依托公交始末站(维保场)已征 101 亩土地,拟建设高铁新城现代产业孵化园,聚集一批优秀的科技与产业资源,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优越的孵化场所与环境,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专业化的管理与技术服务。

15

34

乌牛吴岙专精特新小微园(岭下工业园区23#地块)

乌牛街道

吴岙村后背山建设吴岙专精特新小微园,地块面积约45亩,其中规划可建设用地面积19.86亩,建设生产厂房、办公区、物业管理区等用房,初步规划建筑面积约4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约1.5亿元。

1.5

35

希玛年产1000台预装式商用储能设备及100套轨道交通低压配电成套设备项目

乌牛街道

总用地9亩,拟引进高新电子电气制造业项目。

1

36

江心年产30万吨调味品生产基地二期

乌牛街道

计划总投资1亿元,占地面积约10亩

1

37

乌牛高精尖制造业小微园项目(岭下工业园区22#地块)

乌牛街道

本项目计划总用地面积92.83亩,建筑面积120000平方米。

8

38

乌牛新能源智能控制装备园(岭下工业园区4#地块)

乌牛街道

本项目计划总用地面积215.07亩,建筑面积250000平方米。拟招引新能源、数字经济、车联网、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企业入驻

20

39

乌牛物联绿色包装智造基地(岭下工业区18#地块)

乌牛街道

总用地面积26亩,建筑面积42000平方米。

2

40

灰库地块

乌牛街道

规划总面积943亩,分为城镇开发边界内区块689亩(含道路、河道及零星边角地)、山体拓展区块126亩(含边坡)

100

41

乌牛总部孵化园项目(岭下工业区25#地块)

乌牛街道

本项目计划总用地面积50亩,初步规划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

3

42

滨江工业园区矿地结合项目

东城街道

总计438亩已全部纳入城镇开发边界,目前一期已作为峙口污水处理厂项目征地开挖

30

43

滨江工业园区制造业招引和增资扩产项目

东城街道

总用地面积约84亩

3

44

新民地块项目

南城街道

总面积283亩,已全部纳入城镇开发边界,目前已征未供状态

15

草案解读
我要提意见

一、制定背景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产业创新重要论述和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全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以新质生产力为主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以赋能为特色的创新平台体系、以一流服务为优势的创新生态体系,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推进永嘉新型工业化进程,助力永嘉打造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县域样板,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二、制定依据

根据《全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主要任务清单及责任分工方案》(浙制高办〔2025〕40号)、《关于进一步发挥工业重镇勇挑大梁作用的通知》(温委教科人办发〔2025〕7号)、《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业用地高质量利用全周期管理的若干意见》(温政办〔2020〕53号)等文件有关规定和要求。

三、前期研究讨论结果

2025年5月,县经信局起草《永嘉县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25-2027年)》,经过多次局内部会议讨论,拟定方案初稿。2025年6月16日-6月18日线上向相关部门和镇街第一次征求意见。2025年6月24日在县会议中心召开专题讨论会,参加单位有县委组织部(人才办)、县发改局、县经信局、县科技局、县公安局、县司法局、县财政局、县人社局、县资规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商务局、县文广旅体局、县市场监管局、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县投促中心、永嘉经济开发区、县金融服务中心、县大数据管理中心、县税务局、瓯北街道、三江街道、桥头镇、桥下镇、沙头镇、金溪镇、东城街道、南城街道、乌牛街道、黄田街道等单位分管或相关科室负责人。根据讨论内容和相关单位反馈意见,对方案进行修改、完善。

四、主要内容框架

《永嘉县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25-2027年)》共分为四个部分,即“总体要求”、“构建高质量现代化产业体系”、“新型工业化十大攻坚行动”、“保障措施”。

其中总体要求中的任务目标。工业总量实现新突破:到2027年,规上工业产值达69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达140亿元,制造业出口达55亿元,新增工业重镇1个、工业重镇Ⅰ类培育对象1个、工业重镇Ⅱ类培育对象2个。产业结构实现新优化:到2027年,构建具有永嘉辨识度的“3+3+N”现代化产业体系,战新产业增加值、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7%和15%。企业培育实现新作为:到2027年,全县规上工业企业达720家以上,年产值超10亿元、5亿元-10亿元和1亿元-5亿元工业企业分别达5家、15家和110家,新增省科技“小巨人”企业1家、省级“隐形冠军” 企业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家,力争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实现零的突破。数字转型实现新成效:到2027年,规上企业数字化改造 2.0 覆盖率达75%,新增省市级工业互联网平台2个,累计建成省级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10个、未来工厂1个,打造西服制造领域全国首个“灯塔工厂”。项目供地实现新跨越:到2027年,迭代更新“数据得地、优地优用、滚动供地”机制,推进瓯北、桥头、桥下、乌牛、黄田、南城等6大板块建设,三年累计实现工业供地约2700亩、完成老旧工业区改造500亩,新增小微园3个,工业投资、制造业投资和技改投资年均分别增长20%、15%和15%。绿色低碳实现新发展:到2027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PM2.5年均浓度等指标达到省市要求,累计创成国家级绿色工厂5家、省级绿色低碳工厂8家,创建清洁生产企业100家。创新能力实现新提升:到2027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超过2.8%,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占营收比重达3.8%,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76%,累计建成孵化面积70万平方米。品牌创建实现新引领:到2027年,累计制修订国际、国家、行业标准410项,市级以上政府质量奖8家,新增培育认定“浙江精品”1家,注册商标3000件。

在构建高质量现代化产业体系中,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布局未来产业”为发展主线,全面推进“3+3+N”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其中推动泵阀产业向系统流程装备和能源关键装备产业转型,力争到2027年,泵阀产业规上工业产值突破260亿元,年均增速8%以上,推动永嘉泵阀向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转变;推动鞋服、服装辅料产业向时尚智造产业转型,力争到2027年,鞋服、服装辅料产业规上工业产值突破100亿元,年均增速5%以上,打造全国高端男鞋总部、时尚服饰先进制造基地;推动教玩具产业向教育装备和文化创意产业转型,力争到2027年,教玩具产业规上工业产值突破60亿元,年均增速8%以上,建成全国最具影响力的教玩装备生产智造基地;做深做强数字经济产业,力争到2027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达16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做实做精新能源产业,力争到2027年,新能源产业规上工业增加值达12.5亿元,年均增长25%以上;做大做优生命健康产业,力争到2027年,生命健康产业规上工业增加值达6亿元,年均增长2%以上;形成智能网联汽车集聚生态,加快打造永嘉山岭重丘“一路三区”典型应用场景,构建以温州北站高铁新城大孵化器集群为核心的全链条孵化矩阵;实现人工智能全产业应用,大力推进“人工智能+集群”“人工智能+工厂”“人工智能+产品”“人工智能+平台”,探索形成“AI+产业大脑”发展永嘉路径;抢占低空经济发展赛道,鼓励传统制造赋能低空装备制造,支持泵阀企业材料技术升级。

推进“工业重镇培育”“百企千亩供地”“企业培优育强”“智改数转赋能”“人才引育一体”“大孵化集群建设”“创新平台建设”“绿色低碳转型”“质量品牌提升”“助企纾困服务”等新型工业化十大攻坚行动,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以新质生产力为主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以赋能为特色的创新平台体系、以一流服务为优势的创新生态体系。

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到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全过程各方面,全面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十个一”机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推动全产业链发展。坚持问题导向,突出综合施策、精准发力,加强政策支持保障。强化工业用地供给,科学划定工业区块线,实施分级保护、闭环管理,确保中长期内工业用地规模总量稳定。统筹县本级财政、地方政府债券资金持续加大对工业的投入,加快构建与新型工业化相匹配的金融服务体系。全面落实国家结构性减税政策,加大对符合条件的工业企业税收减免力度,促进企业健康发展。贯彻落实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强化企业在人才引育中的主体作用。

共有6个附件,分别2025年-2027年新型工业化十大攻坚行动、2025年-2027年主要指标安排表、2025年-2027年企业培育指标表、2025年-2027年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库、2025年-2027年工业供地谋划安排表、2025年-2027年重点项目库清单。

草案全文
我要提意见
决策正式文本尚未形成,请稍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