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开元数据
|
|||||||||||||||||||||||||||||||||||||||||||||||||||||||||||||||||||||||||||||||||||||||||||||||||||||||||||||||||||||||||||||||||||||||||||||||||||||||||||||||||||||||||||||||||||||||||||||||||||
各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县各有关单位: 《2025年永嘉县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要点》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永嘉县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 2025年4月29日 2025年永嘉县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要点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是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关键之年。全县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四个最严”要求,统筹安全与发展,深化全链条监管,有力防范化解风险,牢牢守住食品药品安全底线,擦亮“食安永嘉”品牌,加快推进食品药品安全治理现代化先行,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县域样板提供坚强保障。 一、全面落实各方责任 1.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坚持食品药品安全党政同责,推动包保督导工作落地落细。将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有机融入“141”基层治理体系,落实网格职责清单和网格员事务清单,开展网格员业务培训,严格执行“三书一函”工作制度,促进协调解决跨部门重大食品安全问题。 2.深化部门协同治理。完善县食药安委工作规则,充分发挥食药安办统筹协调作用,开展风险调度会商。根据国务院、省市食药安委部署,全面落实食品安全贮存监管机制、食品运输协同监管机制、食品安全寄递和配送监管协调机制、进口食品风险联防联控机制,强化部门协同联动,合力解决重大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加强与长三角区域内周边城市及地区的食品安全合作,建立跨区域食品安全监管联动机制。 3.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全覆盖开展企业培训,督促企业落实“两员”配备和“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机制。指导种养殖主体通过“浙农优品”规范化开具“浙农码”承诺证。全面实施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管规定,推动“主体责任清单”提质扩面,推进“两品一械”信用体系和档案建设。 二、提升食品药品安全全链条监管能力 4.深化食用农产品源头治理。实施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溯源全覆盖,有序推进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源整治。实施科学用药增效行动,加强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分类管理,优化轻中度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技术,落实严格管控类耕地风险防控措施。 5.深化全链条数字化追溯。切实加强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有效衔接,规范明确“浙农码”承诺达标合格证开具主体及下游主体,规范统一食用农产品名称,进一步扩大追溯重点主体和重点品种范围,“双重点”上链率达到95%以上,获证主体激活率达到60%以上。推广应用“浙食链”系统,提升数据质量,强化数据多跨互联,积极探索重点品种跨省溯源。加快构建以农批市场、配送单位和学校食堂为核心的重点链条。强化供应链融合,探索试点食品生产经营专项信用报告。 6.深化分级分类监管。综合集成信用、风险和动态变量,全面推广应用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通用+专业”分级评价机制,加快形成精准化、高效化、智慧化的食品安全监管检查体系。拓展农安信用应用场景,农安信用监管扩面提质。 7.深化风险监测处置。深化风险预警防控体系建设,健全监测哨点网络和哨点风险分类分级处置机制。全县年风险监测食品样本量1件/千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强度提升至2批次/千人,开展收购、县级储备专项、批发市场、放心粮油等环节监测不少于200批次,省、市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抽检不少于90批次,重点水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5%以上,市场监管环节食品抽检量不少于2547批次。对国家集采新中选药品开展全覆盖检查和全覆盖抽检,完成市级药品监督抽验不少于55批次,市级化妆品监督抽检不少于12批次,国家基本药物抽检合格率达99.5%。深化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全年完成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数不少于1000份/百万人,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不少于500份/百万人,化妆品不良反应报告数不少于100例/百万人。 三、开展突出问题专项治理 8.深化农兽药残留问题专项治理。巩固豇豆农药残留专项整治成效,严抓重点风险品种农兽药残留突出问题攻坚。持续推进“菜篮子安全守护”微改革,覆盖90%以上农贸市场,建成智慧集成快检室1家,生鲜门店纳管率达到95%以上。 9.巩固提升校园食品安全治理。纵深推进中小学校园食品安 全问题专项治理,深化温州市中小学(幼儿园)食堂服务质量三年提升行动,切实做好春秋开学季、中高考等重要节点保障,加大对重点薄弱环节的监管,完成省、市民生实事项目提档升级中小学校食堂11家和托幼机构儿童友好放心食堂2家,实现中小学校食品安全量化等级A级达到70%以上,引导供校食材配送企业按标准完善设施和管理,新增“阳光配送”企业1家以上。 10.深化网络销售食品安全治理。督促第三方平台及经营者规范经营行为。建立健全供应链主体数据库,强化对县内直播带货头部主播及网络销售的地产企业的抽检。督导跨境电商平台和进口食品经营者落实主体责任,强化跨境电商网购保税进口食品安全监管。 11.深化网络餐饮食品安全治理整治。强化地方标准《网络餐饮“阳光厨房”建设运行规范》的推广和应用,加强入网商户线下检查和线上“阳光厨房”巡查,严厉查处后厨脏乱差现象和鼠患等有害生物问题。全面清理线上线下“一店多开”、取餐地址与证照地址不一致、“幽灵外卖”等问题,打造“无堂食外卖”聚集区规范化样板。 12.深化农村假冒伪劣食品和集市食品安全治理。加强农村和城乡接合部以及展销会、庙会等有举办方的集市食品安全监管,推动“浙食链”落地应用,强化进货查验,督促举办方履行事先备案、审核审查和经营管理等主体责任,严肃查处假冒、侵权、三无、劣质、超过保质期等违法情形。 13.深化肉制品质量安全专项治理。督促肉制品等企业完善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清单,严格落实自查制度。加强对肉制品等企业及其外租厂房、仓库等场所的检查,持续强化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 对问题线索全链打击、形成闭环。支持企业开展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引导行业升级标准体系、改进工艺、提升质量。 14.深化“两超一非”问题专项治理。以生产复配食品添加剂为重点,规范许可准入门槛,督促企业落实原辅料进货查验、生产过程管控等制度,确保企业生产持续合规。督促指导企业落实新版国标要求,规范食品添加剂使用和标签标注。 15.分类推进餐饮场所食品安全治理。开展小餐饮“净厨”行动,严查无证及超范围经营,打造“场所净、设施净、工具净、人员净、食材净”“五净”后厨。持续加强对养老机构、乡镇(街道)居家养老中心、村(社区)居家养老照料中心等助供餐食堂的食品安全监管,定期开展食品安全联合抽查检查,确保养老助供餐机构食堂持证率达100%,有效提升老年助餐服务体系。加强 A 级景区和星级饭店食品安全监管。 16.深化药品重点领域安全治理。持续加强疫苗、血液制品、特殊药品、集采中选产品、无菌和植入类医疗器械、医美产品、特殊和儿童化妆品等重点产品和委托生产、增线扩产、停产后复产等重点环节情形监管力度,严格落实疫苗驻厂检查制度,开展市级药械企业飞行检查不少于15家。 17.保持严打违法犯罪高压态势。深入开展“铁拳”“亮剑”“昆仑”“绿剑”“药剑”“国门守护”系列行动,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食品药品安全突出问题,加大惩处力度。依法实施失信人员行业禁入。做好食品安全民事和行政公益诉讼相关工作,健全食品安全民事公益诉讼惩罚性赔偿制度。 四、助推食品药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18.实施政务服务增值暖企活动。加快保健食品清理换证,推动备案“跨省通办”。全方位构建医药产业增值服务体系,配合开展省市药械联合联动检查试点改革和第二类医疗器械注册前预审查服务试点,推进医药创新和服务能力建设。配合开展化妆品完整版安全评估工作,确保2025年5月1日过渡期结束前全市备案管理工作平稳有序。 19.建设“食安共富幸福村”。以行政村(社区)为单元,推进重点食品业态高质量发展,打造“千万工程”标志性成果,赋能乡村振兴发展。 20.支持医药产业发展。加强医药产业对接帮扶机制,助力发展新产业新业态,鼓励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药械化生产企业兼并重组或异地设立车间,推进温郁金、铁皮石斛、温栀子等道地中药材产地加工和中药饮片炮制一体化发展。 21.推进“浙(温)产好食品”产业提升。实施“浙产好食品”“温产好食品”产业提升行动,推动我县食品产业高质发展。创建市级民生实事项目“瓯越食安”阳光食品作坊10家,新增“乡村富民小作坊”5家,培育“千企千坊”精品小作坊9家。开展“浙好土特产”推选等活动,持续推进农产品“三品一标”四大行动,建设一批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扩大“浙字号”农业品牌影响力。继续做好做实“永嘉好粮油”品牌。 22.加强物流网络建设。进一步完善县乡村三级客货邮融合物流体系建设,推进农产品冷库等冷链物流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五、构建食品药品安全共治格局 23.拓展社会监督方式方法。充分发挥社会监督协会作用,深化食责险惠民改革,持续创新“问题食品保险”等险种,优化风险分担机制。健全企业“吹哨人”制度,畅通食品药品安全问题投诉举报渠道,鼓励检测机构和公众积极提供违法行为线索。 24.建设科普宣传高地。持续组织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药械化安全主题宣传”等活动,打响“百姓点检”活动品牌,延伸开展“校园点检”护食安项目。积极组建食品药品安全科普联盟,推出“随机查”“食安童谣”等科普宣传活动。深入打造“食安永嘉”品牌,持续推进科学用药“百千万”培训行动,加大标准解释、宣贯和培训力度。 25.深化反食品浪费工作。督促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强化反食品浪费标准推广实施,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26.加强宣传引导和舆情处置。健全完善舆情监测体系和应对体系,建立舆情研判机制和通报机制,发挥专家委员会作用,及时有效做好舆情回应引导。引导媒体客观准确报道,引导群众理性看待食品药品安全问题,营造积极正面的舆论导向。 六、建设食品药品安全基础工程 27.提升检验检测能力。打造重点实验室体系。引导农贸市场和配送企业、大型商超升级仪器设施、配强检测人员,提升食品快检能力。加大专项资金统筹安排力度,持续做好食品和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财政投入保障。 28.增强科技支撑能力。加速构建高能级服务平台,促进产品和技术创新升级。坚持推行“检验+科研”模式,深化“嵌入式服务”,开展从产品研发、工艺改进、注册审批、风险监测的全链条研究模式,积极参与省科技计划项目,鼓励相关主体进行科研攻关。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农业科技支撑力度,持续抓好农业 科技创新和科学研究。 29.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持续推进食品生产安全监管实训中心规范化建设,抢抓纳入长三角区域实训中心的战略机遇,积极开展跨区域合作,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监管经验,常态化开展实训。持续推进药品监管能力建设,强化药品检查员和执法人员业务培训。加强执业药师队伍建设和管理,打造惠民、专业、便捷的药事服务新模式。 附件:2025年永嘉县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任务分解表
备注:未列明牵头单位的,按各部门职责分工负责。 永嘉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办公室 2025年4月29日印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