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基本信息公开  > 规划计划  > 计划总结
索引号 001008003014017/2025-315414 主题分类 旅游,文化,文物,广播、电影、电视,体育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发布机构 县文广旅体局
成文日期 2025-01-09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永嘉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思路


一、2024年工作总结

(一)完善文化惠民服务体系。深化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投用县图书馆新馆,到馆人次超45万人,瓯窑博物馆通过预验收,新增“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50处,完成鹤盛、金溪、茗岙、界坑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专项提升。用心办好民生实事,新建城市书房1家、文化驿站2家、乡村博物馆2家,瓯忆文化博物馆获评五星级乡村博物馆。永嘉楠溪书院获评我县首个省级国际人文交流基地。丰富高品质文化供给,常态化开展“文艺赋美”活动1302余场,办好“群星计划”“楠溪小学堂”等公益培训,全年开展全民阅读活动526场次、文化驿站活动500余期,“一月一主题”办好精品展览,丰富国际博物馆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系列活动,年人均接受文化场馆服务次数超12次/人。深化文艺精品创作,获温州市第十二届文化艺术展演4银、6铜。

(二)培育永嘉有戏文化品牌。唱响“戏从温州来”古韵新声,《温州市永嘉昆曲保护条例》颁布实施,永嘉昆剧团成立75周年“东瓯故地·永嘉有戏”系列活动精彩纷呈。凝聚社会力量成立永昆保护传承专项基金,首批认捐500万元。推动原创昆剧《监察御史徐定超》完成市、县巡演,精彩亮相省人民大会堂、第九届中国昆剧艺术节,获2024年度浙江文化艺术发展基金资助。永嘉昆剧团获评省委、省政府颁发的“浙江省模范集体”称号,5名永昆班学员在浙江少儿戏曲小金桂荟萃中摘花3金2银,折子戏《荆钗记·见娘》入选文化和旅游部《优秀传统戏曲折子戏复排计划名录》。与温州大学音乐学院合作点亮“农民艺术之火花”,开展永嘉乱弹抢救保护合作授牌。文化惠民开展送戏下乡229场,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戏曲盛宴”。

(三)激活体育赛事经济动能。紧扣“办赛、惠民、营城、兴业”,全力办好“5122”系列体育赛事,承办全国武术学校散打比赛、中国中学生象棋锦标赛、全国全民健身大赛(华东区浙江省)门球赛3项国家级赛事,举办街舞挑战、航海模型、门球精英、环浙步道等省级赛事活动12项,以赛为媒撬动经济效益近5000万元,县文广旅体局获评“2024年浙江省体育助力山区海岛县系列赛事优秀组织案例”。提前完成11处市县体育民生实事,完成8处“国球进社区”,新建“环浙步道”市级环线216公里,推动47所学校和10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体育场地对外开放,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约3.1m²,常态开展国民体质监测3000余人。永嘉籍运动员戴倩倩出征巴黎奥运会,成为温州参加奥运田径田赛第一人。获得全国级锦标赛冠军3人次、亚军1人次、季军3人次,在省锦标赛中摘得3金、1银、3铜。

(四)推动历史文脉赓续传承。高站位推进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采购省古建院专家技术服务,全县划分5个片区10个小组同步开展实地调查,3021处“三普”登录文物现场外业复核率达100%。深化“百家修百屋”行动,提前完成9处省民生实事不可移动文物修缮项目,全县完成文物修缮和活化利用30处。推动非遗系统性保护,永嘉瓯忆入选首批省非遗体验点,创成省级非遗工坊3家、瓯越非遗百家坊6家,建成首批市级“非遗茶空间”4家,命名县级非遗工坊6家、创建单位4家,公布第六批县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5名、第四批县级非遗传承基地5家。助力“海丝名城”建设,办好“官作唐窑”开窑节,华严砚沉睡千年重见天日,瓯窑小镇改造提升工程入选全省第二批文化基因激活工程标志性项目培育名单。推动实施“非遗出海”,35件瓯窑作品亮相第63届卡斯特拉蒙特国际陶艺展。

(五)加快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推进楠溪江全省千万级核心大景区培育,实施旅游服务品质提升“五个一”工程,楠溪江风景名胜区顺利通过全省4A级旅游景区复核,岩头历史文化街区入选2024年省级旅游休闲街区培育名单,永嘉连续六年上榜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加快文旅核心吸引物培育,“音旅融合”入选全国文旅赋能乡村振兴优秀案例,全县推出年味苍坡、宋韵芙蓉、楠溪晒秋等“四季楠溪”文旅活动20余场,“永嘉楠溪江景区”关键词全网传播量达15.40亿,居全市“大景区”项目首位。推动乡村旅游发展,苍坡村通过省金3A级景区村验收,“永嘉秋韵乡村休闲游线路”入选全国美丽乡村秋季精品线路,创建民宿省级白金宿级1家、银宿2家,入选省第五届乡村伴手礼1件。深化业态融合发展,获评2024“浙派好礼”3件,入选首批“温州市影视剧拍摄取景地”名单12处。

(六)优化文旅市场发展环境。以规范化建设提升执法质效,县文化市场行政执法队获首批全省文化市场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优胜单位授牌,入选全省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重大案件2件、全省文化市场执法典型案例1件,协助县公安局办理的侵犯亚运会吉祥物著作权案被国家版权局授予“2023年度全国打击侵权盗版十大案件”。完善安全监管体系,发挥县旅安委作用,系统制定旅游、文物、体育等领域安全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方案,全面开展旅游领域游乐设施安全专项整治,拓展“浙江文旅码”监管覆盖面。绷紧文物安全责任弦,深入开展田野文物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加快推动110处县保监控安装覆盖。突出重点保障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全面深化应急广播体系建设。

二、2025年工作思路

(一)聚焦全民精神富有,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化公共文化共同体建设,投用永嘉博物馆、瓯窑博物馆,推进桥头文体中心建设,开工建设瓯北李宁文体中心,落实基层重点公共文化设施专项提升计划,提升三江、岩坦2家乡镇综合文化站,全域打造“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新建城市书房3家。推动优质公共文化资源向基层、乡村延伸,“文艺赋美”深化全民艺术普及,持续开展“三送一走”文化惠民活动,“一月一主题”策划精品主题展览,深入实施“群星计划”“艺术驻村”,丰富全民阅读、街头演艺、艺术培训、乡村展演、墨香永嘉等群众可亲可近可爱的文化场景。大力推进“智慧广电+公共服务”,深化应急广播建设,加快构建现代化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

(二)聚焦赛事之城营造,提升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水平。优化“10-15分钟健身圈”空间布局,新建多功能运动场、笼式足球场、百姓健身房等民生实事14处,新增体育场地面积3万平方米,完善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机制。“体教融合”共促青少年健康成长,持续丰富拓展县中小学生体育节活动内容,全力以赴备战2025年温州市运会。着力发展赛事经济,继续办好“5122”体育赛事,打造“一县一品牌、一镇一亮点”赛事格局,国家、省市联动承办重大体育赛事10项以上,集中承接武术、象棋、街舞、航模、定向等品牌赛事,连续第十届举办楠溪江国际户外休闲嘉年华系列活动,办好楠溪江桨板公开赛、青少年街舞挑战赛、环浙步道山地越野挑战赛等精品赛事,推动“体育+文化”“赛事+旅游”深度融合。

(三)聚焦历史文脉赓续,深化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创新。深化文化遗产保护体制机制改革,按时保质完成“四普”新发现文物调查,启动文物认定、登记和公布工作。迭代推进“百家修百屋”行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文物建筑保护利用,全年修缮保养或活化利用文物30处,做好红十三军、永嘉郡祠、芙蓉寨墙等7处省级以上文保单位修缮。完成110处县保监控安装全覆盖,推动文物平安工程向县保延伸覆盖。开展非遗传承薪火行动,推进非遗工坊、非遗百家坊、非遗茶空间、非遗体验基地建设,深化非遗在社区、非遗进校园、非遗进景区。以市场化思路推动永昆传承创新发展,打造丽水街昆曲沉浸式演艺《水亭夜访》,创排宋朝名将陈虞之折子戏《酹江月》,组织开展永昆出访、非遗出海等活动,唱响“永嘉有戏”精品文化活动品牌。

(四)聚焦文旅深度融合,推动全域旅游高质跨越发展。狠抓全域旅游品质提升,持续推进楠溪江千万级核心大景区培育,全力攻坚5A级旅游景区创建,培养优质导游、讲解员和文旅运营团队。完善安全监管体系,深化平安景区建设,探索民宿协会参与民宿安全管理机制。深入探索“文旅+百业”“百业+文旅”,促进与音乐、赛事、美术、非遗、视听等融合发展,持续打响音乐漫都、宋韵永嘉、窑起东瓯等文旅品牌,创新升级过大宋年、楠溪晒秋、夜游楠溪等文旅活动。不断深化乡村旅游“五创”行动,着力做精乡宿、做美乡宴、做丰乡礼、做特乡趣,修订民宿管理办法、推进等级民宿培育,深化“百县千碗·永嘉味道”品牌创建,持续开展“永嘉家礼”评选推介,因地制宜办好开犁、香柚、晒秋、红柿、银杏等特色农旅活动,与温职院等高校合作提升乡村运营水平,深度打造乡村旅居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