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开元数据
|
||||||||||||||||
您于县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永嘉县传统文化保护与振兴发展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如何保护和发展永嘉县传统文化工作提出了诸多宝贵建议。对于您提出的宝贵建议,现将办理情况函复如下: 一、关于成立一个专项工作小组。为了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发展我县优秀的传统文化,2019年,我局成立了由17名市县专家学者组成的永嘉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库,负责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研、评审、咨询、研究和业务指导等有关工作,推进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构建非遗科学保护新格局。下一步,我局将提请由县政府牵头组织,联合宣传部、文广旅体局、文联、财政局等相关部门组成专项工作小组,设立小组办公室,专责对永嘉县宝贵的传统文化进行细致的调查、规划和保护,以达到让我县优秀的传统文化活动和资源得到充分、合理地传承和发展的目标。 二、关于着手编纂一部《永嘉文化遗产大典》。永嘉为“千年古邑”“文化名城”,文化遗产特色鲜明,内容博大丰繁。2017年,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了一套《永嘉文化教育丛书》,丛书共分《永嘉历史》《永嘉民俗》《永嘉非遗》等20分册,丛书通俗明了、图文并茂,内容涵盖永嘉人文历史、自然山水、名人故事、经典诗文、民俗风情、品牌经济等诸方面,真实地记叙了永嘉文化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永嘉文化的主流和特点。之后,又相继编撰、出版了《永嘉昆曲》《温州莲花》《永嘉花鼓》《永嘉乱弹曲谱集成》《永昆曲牌音乐考述》《永嘉昆剧独有剧目选编》等十余本我县不同专题性的文化遗产书籍;并有《永嘉乱弹》《瓯渠上心屋南拳》等文化书籍即将出版,下一步,我局通过有计划地着手“溪下马灯戏”“踏八卦”等其他文化项目的编撰和出版,最终形成一套更深入、全面地记录和梳理永嘉县传统文化资源的工具书。 三、关于推进传统文化教育的发展。几年来,我局一直在不断探索非遗校园传承实践工作,让我县优秀的文化进校园、进社区。截至目前,在全县30多所学校开展了多样化的非遗相关课程与活动,以“四点半课程”“社团课程”“非遗公开课”“专业课程”“非遗体验日”“校本课程”等多种形式,将永嘉昆曲、温州莲花、永嘉米塑等20多项非遗项目引入中小学校,入驻非遗传承人担任指导师,让传统文化“进校园”真正深化为“进课程”“进教材”和“进课堂”,打造特色课程、特色学校,不断优化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路径。下一步,我局将加大力度,通过拓宽非遗在校园、在社区的途径、促进非遗进教材的规范化、扩大非遗在校园、在社区的队伍、开拓非遗传播途径等方式将永嘉优秀的传统文化知识融入到中小学及社区教育中,促进年轻一代对本土文化的更全面地了解和不断提高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 四、支援和培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为促进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我县共开展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评审工作,吸纳了全县各行各业的佼佼者共201人加入到我县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队伍中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梯队建设。为了不断提高代表性传承人的综合能力,采取有计划地培训、结对、进修等形式对他们进行能力提升,通过每两年对代表性传承人授徒与传承实践、传艺、展示传播、研讨交流等方面举行至少一次的全面评估,促进各级传承人积极主动地开展各类培训、参与各类展示展演交流活动、成立工作坊、工作室等丰富多彩的实践方式,将他们的知识和技艺传授给更多的人。择优将代表性传承人推荐到更高一级别的代表性传承人队列中,来提高代表性传承人在县内外的知名度。 五、兴建以永嘉县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文化旅游项目。为了将我县优秀的传统文化介绍给国内外游客,提高地区文化的市场知名度。我局近几年来一直在不断探索文旅深度融合工程,形成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品牌。一是深入挖掘、提炼一批扎根在乡村的非遗项目,比如巽宅小溪村、碧莲应届坑村的“永嘉乱弹”、溪下乡的“溪下马灯戏”、桥下镇瓯渠村的“永嘉瓯渠上心屋南拳”、茗岙乡的“茗岙牛市”、三江街道龙下村的“瓯窑烧制技艺”等当地具有丰富内涵的传统文化,并带动当地可利用的“红色文化”“梯田风光”“耕读文化”等其他特色资源,围绕非遗项目为主体进行统一整合、包装,精心打造成“永嘉乱弹文化节”“溪下马灯戏文化旅游节”“浙南瓯渠传统武术节”“茗岙开犁节”“瓯窑主题小镇”等县内外知名的文旅品牌;二是在2023年联合县委宣传部、县农业农村局等4家单位共同举办永嘉县首届伴手礼评选活动,评选出一批“永嘉家礼”品牌伴手礼,携手诸多主流媒体单位,给予参评候选品牌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和推广,并组织首届十大伴手礼的成果展示会,与景区、酒店、民宿、农家乐等签订合作销售协议、设立展示区或销售点;三是推出非遗旅游路线,实现文旅深度融合。我局于2022年设计推出了“瓯越工艺 品味匠心——永嘉非遗深度体验之旅”“溯南戏故里,品永昆风采——人类非遗永嘉昆曲非遗之旅”、“中国山水诗的摇篮——楠溪江非遗探秘之旅”三条非遗旅游线路,旅游线路涵盖永嘉昆曲、温州莲花、永嘉麦饼等十几项非遗项目。其中,“溯南戏故里,品永昆风采——人类非遗永嘉昆曲非遗之旅”作为市四大人类非遗经典之旅之一入选首批浙江省非遗主题旅游线路。下一步,我局将充分利用我县丰富的非遗资源,合理配置本地旅游资源,加强与市楠溪江旅游经济发展中心、非遗传承群体、旅游企业等合作,共同提升3条非遗主题旅游路线,让线路的文化内涵更加丰富、让游客的体验感更佳,在县内外的影响力更大。 六、利用数字技术来保护和传播传统文化。位于枫林镇的数字诗路e站永嘉体验中心,作为我省第一个正式动工建设的数字诗路e站,围绕永嘉SONG这一主题,挖掘“中国山水诗摇篮”品牌的价值内涵,凸显永嘉人文底蕴与自然禀赋,整合山水诗、谢灵运、非遗、古村文化、耕读文化、瓯窑文化等我县优秀文化资源,通过VR/AR、裸眼3D、5D全息沉浸式体验、CAVE空间等数字技术手段,打造了S(山水诗)、O(瓯瓷)、N(南戏)、G(古村落和耕读文化)四个互动展厅,推出异形屏视频观看、互动翻书体验区、全息数字沙盘、OLED全透明互动屏、连廊投影区等形式多样的互动项目,将永嘉昆曲、瓯窑烧制技艺等我县二十余个优秀的传统文化项目在数字世界中得以栩栩如生地呈现给广大民众,为广大游客提供了全新的体验。下一步,将我县更多的优秀传统文化项目纳入到数字诗路e站永嘉体验中心中,形成一个更加丰富地反映我县传统文化的数字化的文化库。 七、成立一个永嘉传统文化发展基金。为加强我县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我县建立了永嘉县非遗保护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全县非遗项目的展演展示、培训传承、研究交流等。同时,每年还争取国家级、省级非遗专项资金用于支持非遗项目、传承人的传承与保护工作。根据资金专款专用原则,目前我局非遗保护资金仅用于永嘉优秀的传统文化项目的传承保护,而对于尚未列入永嘉非遗名录的民间传统文化项目无法给予支持。下一步,我们将深入挖掘,加强调研,将区域内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的项目列入名录予以保护,同时,努力建立完善多元的资金投入机制,通过舆论宣传、政策引导等措施,鼓励个人、企业和社会团体对永嘉优秀的传统文化保护工作进行资助,进一步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以加大县级永嘉优秀的传统文化保护资金投入力度。 八、与国内外具有类似文化背景的地区建立交流与合作关系。2022-2023年间,由中共永嘉县委宣传部、中共永嘉县委统战部(侨办)、永嘉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永嘉县归国华侨联合会、北美亚裔共创会共同主办了让世界“侨”见永嘉非遗——永嘉县非遗出海暨非遗作品展览活动。我县13名国家级、省市级工艺美术大师、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亲自创作的涵盖木雕、竹雕、瓯窑、绸塑、钩绣等多个非遗项目的14件非遗作品由北美亚裔共创会收藏并在美国纽约的“首届纽约瓯越文化街坊节”、美国佛罗里达迈阿密达德学校、美国迈阿密第三十九届亚洲艺术节等开展多场巡回展览,让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世界多元文化;我县的瓯窑是千年瓯越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意大利的卡斯特拉蒙特市同样以生产手工和艺术陶瓷而闻名,已举办了62届国际陶瓷艺术展,陶瓷业历史悠久。两地同为陶瓷发源地,有着相似的文化资源和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合作潜力巨大,因此在2023年2月份,我县与意大利卡斯特拉蒙特市签订建立友好交流关系意向书,开启了两地交流合作新的里程碑;今年正值中意两国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二十周年,同时亦逢著名人物马可波罗逝世七百周年之际。为深化两国地方间的交流与合作,永嘉县受邀作为主宾城市(友好关系城市),将出席意大利陶瓷之都卡斯特拉蒙特市举办的第63届国际陶艺展相关活动,借此机会充分展示我县丰富的陶艺文化底蕴和别具一格的艺术风采。此次参展活动共计35件永嘉县瓯窑佳作参展,将于2024年8月24日至9月15日在意大利卡斯特拉蒙特市展览中心展出。通过此次的交流与合作必将提升永嘉县陶瓷艺术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永嘉县陶瓷产业的国际化发展。 感谢您对我县传统文化的关注与支持,如有不尽之处,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承办科室和联系人:永嘉县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心,金哲丰。 永嘉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2024年7月30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