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
信息公开元数据
|
||||||||||||||
温州市作为国家医防融合试点城市,依托城市公共数据与市级医疗健康大数据平台,联合创新研发医防融合大数据平台,打通医疗机构HIS 系统和电子健康档案等系统信息壁垒,推动诊疗、用药、检查检验结果、健康档案等信息互通共享,实现传染病患者主诉、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结果等诊疗数据全链条智能收集分析,提升早期传染病监测预警能力。 传染病监测预警功能——助力疫情“早预警” 一、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与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对结核病、艾滋病、流感、百日咳、感染性腹泻、手足口、肺炎支原体等16种传染性疾病趋势分析和动态展示。 二、利用时空模型、百分位数法、固定阈值法等模型对上述传染病发病情况、未来走势进行智能预测,一旦触发预警信号,即刻对潜在的高风险地区或疾病进行早期预警。 三、对裂谷热、拉沙热、新型布尼亚病毒、基孔肯雅热等新发或罕见传染病实现短信提醒功能,一旦医疗机构诊断为上述疾病,即可对疾控管理人员精准发送短信,第一时间开展应急处置。 四、优化基于电子病历三级直报告系统,大大减轻临床医生的填报工作量,提高疫情报告准确和及时性。 十大症候群监测预警功能——助力疫情“早发现” 除了针对特定传染病监测,还创新研发十大症候群监测预警功能。这不仅仅是对常见症状的简单归类,更是基于海量临床数据,及临床与疾控专家智慧的深度融合,构建出的一套高效、灵敏、精准的数字化预警方案。 通过“数据高铁”,系统自动实时抓取患者主诉、体格检查、疾病诊断、实验室结果并归集到传染病分析数据库,对不同病种模型设置移动百分位法、单病例、固定阈值三种预警计算方法,同时配置低、中、高三个程度,能够捕捉到可能预示某种传染病暴发的早期信号。通过综合分析症候群的变化趋势,系统能够提前预警,帮助医疗卫生机构及时调整防控策略,实现从“治已病”到“治未病”的转变。2024年以来,收集分析发热伴咳嗽或咽痛124.49万例、发热伴头痛14.19万例和发热伴腹泻5.32万例。 学校聚集性疫情处置系统——助力疫情“早处置” 学校、幼托机构人群密集是传染病疫情好发的重点场所,温州市依托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整合教育部门学籍系统,自动匹配患者所在学校、班级等信息,并实时推送到学校传染病聚集性疫情信息系统,及时发现学校传染病聚集性疫情苗头,实现早期精准防控。 通过科学设定聚集性疫情判定标准,对符合标准的苗头事件向辖区疾控人员发送短信,提醒其进行核实处理。一旦确认为聚集性疫情,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迅速采取隔离、消毒等防控措施,确保校园内疫情不扩散、不蔓延。目前已在龙湾区试点运行,后续将在全市铺开使用。 我市通过搭建多点触发传染病监测预警智慧化平台,已从疫情被动监测向主动监测变轨提速,并健全多渠道监测预警机制,拓宽多途径、多维度、多节点监测数据汇聚渠道,实现多渠道信息关联预警。后续,该平台还将继续坚守在疫情防控“岗位”,把好传染病监测预警“关口”,筑牢传染病防控“城墙”,守好人民群众健康防线。(来源:温州市疾病控制预防中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