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开元数据
|
||||||||||||||||
金沿利委员: 您于县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加快构建永嘉县老年友好“五大体系”的建议》(政协提案370号)收悉,经商县司法局、教育局、文广旅体局、卫健局,现答复如下: 您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具体客观,针对性强,对加快推进我县老年友好“五大体系”建设具有现实意义,有助于丰富老年人的生活,支持养老服务体系多元化发展。为积极应对我县人口老龄化,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高水平构建“友好养老服务、友好健康支持、友好社会保障、友好空间环境、友好社会参与”五大友好体系,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全力打造“中国长寿之乡”金名片标志性成果,让每位老年人享受有保障、有质量、有活力的长寿生活,目前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推动健康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2022年我县成立由郑利雨副县长任组长,县府办副主任和民政局局长任副组长,县委宣传部、县教育局、县卫健局、县民政局、县文广旅体局等24个部门分管领导为成员的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暨永嘉县“浙里康养”工作专班,按照“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原则,高水平构建“养老服务、健康支持、社会保障、空间环境、社会参与”等五大友好体系,全域推进老年友好城市建设,努力形成“养、医、为、学、乐”等五有新目标,全力打造具有永嘉辨识度的“养生福地·幸福养老”康养品牌,实现富裕富足、普及普惠、尊老敬老、乐活乐享的社会图景,让“中国长寿之乡”更加名副其实。 二、推进阵地建设,满足老年人高质量养老需求。深化文化养老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文化养老设施建设列入政府民生工程,加快文化养老设施建设步伐,打造老年人文化乐园、精神家园,着力破解老年学校等一座难求等问题,努力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根据《浙江省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老有康养”专项实施方案》要求,县委组织部老干部管理中心牵头,全方位开展建设老年学堂,截至2023年乡镇老年学校覆盖率90%以上、村(社区)老年学堂覆盖率20%以上。目前各乡镇已有学校16家、各村(社)已有学校49家,2023年各乡镇新增学校6家、各村(社)新增学校55家。 三、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健康文化养老体系规划。我县科学构筑永嘉老龄事业“四梁八柱”的发展格局,着力建设健康长寿的样板地、养老服务的创新地、老年教育的示范地、智慧养老的新高地等目标任务纳入《永嘉县老龄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充分发挥永嘉作为“浙江省示范学习型城市”的优势,扩大老年教育供给,全面优化“总校+基层+网络”的老年教育模式,探索“医、养、文、体、教”等场所与老年人学习场所共建共享,建成老有所学的终身学习体系。2023年完成报批正式发布《永嘉县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修编(2023-2035)》成果稿。 四、积极组织活动,丰富老年社会文化生活。组织送戏下乡和文艺红旗小分队下乡服务,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戏曲、曲艺等演出,把通俗易懂、接地气的文艺作品送进养老服务机构、文化礼堂、百姓舞台,让他们切身感受到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事业发展的变化,进一步陶冶情操、愉悦身心。截至目前我县541个村(社区)均已设置综合性文化活动中心,中心会定期开展形式多样、适合老年人特点的文体活动,使社区老年人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让老年人真正享受到老有所求、老有所乐的幸福生活。我县共建成65个以村居为主的“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居民走出家门15分钟左右,就能到达3个及以上的公共文化服务空间,每周会定期开展文化讲座、艺术培训、文娱表演等活动,让广大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利的文化设施、多彩的文化活动、丰富的文化供给。 下一步,我局将充分结合您的建议,充分整合各类为老服务资源,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提升医养结合服务能力。“十四五”规划明确要求为医养结合型医疗机构预留发展空间,为康复型医疗机构、护理中心、安宁疗护机构、养老院内设医疗机构提供政策支持、优先审批。把医养结合作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充分依托整合各类资源,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的无缝对接。鼓励养老机构通过内设医疗机构、增加护理型床位、建立绿色通道的方式和医疗部门合作。加强部门协调,提升医养结合服务能力,提升医养结合服务质量。截至目前,建制乡镇(街道)卫生院23家,全县25家养老机构均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签订医养结合健康服务协议,实现全县乡镇(街道)卫生院医养结合信息化全。同时计划在2025年前建成护理中心1家。 二、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落实《永嘉县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修编(2023-2035)》,实施“机构跟着老人走”行动,在主城区和老年人中高密度居住区,以1万名常住老年人配建不少于300张床位为规划建设标准,多点布局设置养老机构。2024年重点推进设计床位280张的桥下正顺嘉园养老院、设计床位80张的乌牛虹夕养老院等项目。 三、打造县级文化养老阵地。组建老年教育联盟,构建“总校 +基层+远程”的“三位一体”新型老年教育服务体系,推行老年电大智能化教学运用,实现了乡镇(街道)老年学习全覆盖,构建城区老年人20分钟学习圈。持续开展一系列老年人喜爱的娱乐活动,助力文化养老。推进文化圈建设,为群众建设更多的文化设施以及组织更好的文化活动,让群众在家通过“浙里文化圈”小程序就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文化圈内的文化设施、文化活动、文艺社团等信息,而且还可以报名参与圈内的活动、文艺社团,让广大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利的文化设施、多彩的文化活动、丰富的文化供给。 四、提高老人涉法维权意识。一是打造专区、专人导诉。山区基层法庭打造适老诉讼服务专区,设立“优先窗口”,并安排专人导诉。专区配置老花镜、放大镜、计算器、马克笔、轮椅、急救箱以及大字体诉讼材料。二是分流调解、优先调解。依托社会治理中心、乡镇(街道)等平台,将涉老案件纠纷移交至适宜的调解组织化解,优先安排调解。三是定制服务、团队助力。对老年人诉讼能力进行等级评估,根据不同等级给予特殊性照顾,为需要乡音诉讼、上门对接等服务的当事人做好登记。四是适龄审判、答疑回访。精选社会人员组建判后答疑团队,帮助老年群体正确理解裁判内容。针对涉老案件,加大回访力度,了解其家庭关系状况和生效裁判履行情况,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依法给予司法救助。五是应援尽援、降低门槛。扩大高龄老人法律援助申请范围,免于审查70周岁以上或者60周岁以上患病老人的经济情况,降低其申请法律援助的门槛,真正实现老年人在法律上“老有所依”。六是加强宣传,活动先行。定期举办法律援助宣传活动,特别是加强老年人的法制宣传,向其普及法律援助的范围及申请条件,确保老年人能够懂法、用法。七是数字赋能、优化服务。对于老年人申请材料实行容缺受理,市域内通办,“绿色通道”快办,让老年人切实感受到“法律”的温度。 五、鼓励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发挥乡镇老年协会等社会组织作用,开展老年人关爱服务,以互助式养老、结对帮扶、抱团养老等方式方法,组织会员之间采取“一帮一”、“多帮一”、“一帮多”等形式,广泛开展低龄健康老人扶助高龄、失能老人的互助关爱活动。发挥社会工作人文关怀、助人自助的专业优势,通过设立社会工作站点等方式,及时为老年人提供心理疏导、情绪疏解、精神慰藉、代际沟通、家庭关系调适、社会融入等服务。建立健全农村志愿服务体系,完善志愿服务信息网络,探索建立志愿服务互助循环机制,动员广大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与老年人结对帮扶,为留守老年人开展义诊、助餐、娱乐、教育、法律援助等服务。鼓励乡贤人士、社会爱心企业和个人资助开展老年人关爱服务。 再次感谢您对我县养老事业的关心,同时真诚希望您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给予关注和支持,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以上答复如不满意,请联系永嘉县民政局(联系人及电话:陈瑶,0577-6726617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