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基本信息公开  > 规划计划  > 专项规划
索引号 001008003014001/2023-300990 主题分类 政务公开
组配分类 专项规划 发布机构 县府办
成文日期 2023-06-29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永政发〔2023〕63号 其他信息 下载阅读版

永嘉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永嘉县现代金融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各功能区管委会,各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县政府直属各单位:

《永嘉县现代金融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永嘉县人民政府

2023年6月29日

永嘉县现代金融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十四五”时期是永嘉高水平推进现代化建设,加快赶超跨越发展的关键五年,也是永嘉金融业从转型升级走向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科学规划金融业发展,既是促进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本质要求,也是提升金融业自身发展地位和产业贡献度的内在需求。根据国家、省市金融工作方针政策和《永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文件要求,制定《永嘉县现代金融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以指导未来五年永嘉金融业实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更具效率、更加安全发展。

一、规划背景

(一)历史经验

“十三五”期间,永嘉坚持“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小微企业、服务城乡居民”的定位,积极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金融机构差异化、特色化、专业化发展,金融产业呈现高质量发展良好态势。

1.金融支撑作用明显提升。金融业规模稳定增长,全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至2020年底,金融业实现增加值29.7亿元,比2015年底增长29.9%,占GDP比重6.4%,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17.9%;全县本外币存贷款余额1827.1亿元,增速21.3%,增量增速均为近7年新高,居9个县(市、区)第四位;保险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保险服务经济社会覆盖面和渗透率显著提升,实现保费收入达21.9亿元。

2.金融组织业态明显完善。形成了以传统金融业为主体,新型金融组织为补充,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相得益彰的金融组织业态体系。截至2020年底,全县拥有银行业金融机构23家,新设小微专营支行10家,社区银行5家,支农服务网点实现全县村(社区)全覆盖;共有证券公司4家,保险公司19家,小额贷款公司、民间借贷中心、民间资本管理公司、农村互助会等新型地方金融组织15家。

3.金融创新产品明显丰富。金融产品与服务推陈出新,个性化、定制化产品不断涌现,形成了种类齐全、功能完善、覆盖广泛的金融产品服务体系。创建特色普惠金融产品畅通融资渠道,规范不动产顺位抵押工作,推出“民宿经营权抵押贷款”及具有永嘉特色的“农抵E贷”等多种融资产品。截至2020年底,办理顺位抵押登记570笔,抵押金额21.2亿元;累计为县域内103家民宿经营者融资3203万元。

4.资本对接能力明显提高。上市梯度培育工作扎实推进,实施好“凤凰”行动,打好“企业培育、政策解读、资金扶持”组合拳,骨干企业、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明显提升,资本市场“永嘉板块”初具雏形。截至2020年底,全县上市公司5家,累计融资35.9亿元;新三板挂牌企业4家;股份制改造企业189家,拟上市企业8家、培育企业13家;发债融资36亿元。

5.风险管控能力明显增强。建立完善县处置办、政府应急转贷工作机制,形成了政府监管、行业自律、企业内控和社会监督“四位一体”的地方金融监管体系。按照“化解一批风险企业、帮扶一批困难企业、脱链一批关联企业”的工作思路,累计提供应急转贷资金32.2亿元,开展帮扶520余次,化解市级重大担保圈5个,企业“两链”风险有效化解,非法集资案件稳妥处置,金融风险管控成效显著,获得市、县有关领导高度肯定。2020年底,全县不良贷款率为0.55%,低于全市平均水平,金融生态保持优良。

6.金融协调机制明显改善。围绕政银法企联动,推出司法调解相关政策,形成了企业金融风险化解的政策支撑体系。出台《永嘉县地方金融监管协调机制》,成立永嘉金融纠纷行政调解室,健全金融纠纷行政调解工作机制,完成金融纠纷案10件。充分发挥社会治理“一张网”作用,深化民间投融资领域涉稳信息网络化管理,开展网格化风险排查50次,累计检查股权众筹类、P2P、投资咨询公司、互联网资产管理等机构30户,实现各类违规网贷平台出清。

截图_选择区域_20230726180346.png


截图_选择区域_20230726180429.png


截图_选择区域_20230726180501.png


五年来,永嘉金融改革发展成功实践,把上级要求与县域实情有机结合起来,找准贯彻落实的切入点和发力点,创造性开展工作,形成了许多值得继续深化、并要始终坚持的宝贵经验。一是政银企协同是重要保障。这几年永嘉金融生态较好,得益于树立政银企生命共同体理念,把“政银企协同”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一招,以政府有效作为架起沟通桥梁,打破协调壁垒、信息障碍,推动构建融洽银企关系。二是坚持底线思维是基本原则。面对日益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和日益增多的不确定因素,始终把风险防控摆在突出位置,抽丝剥茧、化圈解链妥善处置“两链”风险和担保圈问题,维护全县企业健康发展,化解金融风险、护航安全发展。三是突出精准服务是重要方法。政府服务、金融服务切入口、着力点越精准就越有效,瞄准企业全生命周期发展所需,针对中小微企业经营难点堵点,深入开展金融领域“三服务”工作,达到了雪中送炭、精准滴灌的实效。四是强化改革创新是核心动力。把金融发展放到科技变革和产业革命的浪潮中考量,鼓励金融机构用好改革红利,抢抓数字化变革机遇,实现了金融创新与产业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同频共振。五是根植实体经济是本质要求。立足永嘉产业特色,推动金融机构找准发展定位、创新方向,与目标企业、细分行业良性互动,引导金融活水不断灌溉产业集群的沃土。

(二)存在问题

进入新发展阶段,金融高质量发展既面对世纪疫情与百年变局交汇叠加的外部形势,也面临破解金融供需结构性体制性矛盾的内在需求。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入了深水区、攻坚期,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存在,金融供给结构与实体经济需求结构还存在许多不适应、不匹配地方,与现代化先行、共同富裕示范仍有不少差距。主要体现以下几个问题:

1.银行信贷结构失衡问题。“十三五”期间,银行业信贷达3277亿元,金融供给总体是充分的,但结构并不合理,加速流向国有企业、政府平台和房地产等领域,对民营企业挤出效应较大,存在“二元”结构现象和脱实向虚迹象。2020年制造业贷款占比只有18.5%,同比降低1.29个百分点。

2.融资渠道拓展不畅问题。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较为突出,企业上市意愿不强,直接融资渠道特别是IPO融资明显偏少。部分银行审批权限上收,审批链条过长、效率不高,业务创新相对滞后,对初创企业特别是轻资产的科创型企业十分不利。据统计,2020年全县纯信用贷款96.3亿元,上市和发债融资额度占社会融资余额比重较低。

3.金融风险隐患管控问题。金融创新和金融风险同生并存,资金链、担保网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个别大型企业杠杆率过高,一家企业违约引发的局部性信用危机、链式反应仍有可能。此外,非法集资风险、上市公司股权质押问题、民营企业债务风险问题和隐患不容忽视。

4.金融创新制度配套问题。金融改革创新的制度基础、技术基础、市场基础不够扎实,信用体系及信用增进机制建设不够完善,金融监管协调难度较大,金融发展政策制度体系仍待进一步完善,缺乏推动中央、省市普惠金融政策传导落实落细的有效抓手。

二、发展目标

“十四五”期间,永嘉县金融产业将围绕“服务好实体经济、服务好人民群众美好生活”这一本质要求,促进金融回归本源,推动金融活水更多、更好地流入实体经济,实现金融产业与实体经济相得益彰、互促共生、良性循环。

(一)指导思想

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习近平同志关于金融工作重要论述精神,紧扣县委“拥江融入、产城融合”的总体思路,坚持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以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动力,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坚守金融风险底线,加快构建数智化县域金融运行体系,奋力推进产业金融、普惠金融、科技金融、绿色金融协同发展创新发展,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县域样板提供强有力金融支撑。 

(二)功能布局

整合优化金融发展功能、空间布局,倾力打造“一轴一区多点”的县域金融业高质量空间布局,打造浙南闽北赣东区域金融高质量发展服务实体经济的战略节点和县域典范。

1.沿江金融发展轴:着力发挥我县区域优势,吸引汇聚资本、项目、人才、金融组织等资源要素,加快建设瓯江北岸金融商务集聚区,打造金融总部经济,力争成为浙南闽北赣东区域金融中心的重要板块。

2.绿色金融示范区:探索绿色金融发展永嘉模式,以金融支持永嘉县绿色产业发展、支柱产业绿色转型升级、清洁能源低碳化及绿色出行为主线,构建绿色金融组织体系,丰富绿色金融产品服务,优化绿色金融发展环境,着力提升绿色金融供给质效,为永嘉县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和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县域样本提供强有力的金融保障。

3.普惠金融服务点:依托中心镇产业集群和人口集聚发展态势,着力推进重要节点能级提升和功能完善;依托中心村、城市社区等城乡发展布局,科学合理布局网点设施,解决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形成覆盖全域、特色鲜明、功能互补的协同发展布局。

(三)主要目标

围绕产业金融、普惠金融、科技金融、绿色金融协同创新发展,着力构建现代金融产业体系,在金融产业规模、企业上市工作、金融发展环境和金融服务水平四个方面提升,力争金融业总体发展水平处于全市的前列。

1.金融产业规模更大。金融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7.0%,金融业增加值在全县GDP比重达到7.0%。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350亿元和1250亿元,实现保费收入30亿元以上。

2.上市工作成效更好。上市梯队扩容提质,直接融资渠道更为畅通,上市企业达10家,拟上市企业达10家,融资额超40亿元,形成有特色、有活力的资本市场“永嘉板块”。

3.金融发展环境更优。“强治理、化风险、建信用、优供给”金融生态基本形成,人才队伍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金融监管覆盖面不断扩大,行政服务行为更加规范,金融发展环境得到优化;金融稳定和风险处置机制逐步完善,金融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有效增强;信用体系更加健全,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政策性融资担保余额达8亿元。

4.金融服务水平更高。金融服务精准性、便利性、有效性全面提升,制造业贷款达到200亿元左右、占贷款余额比重16%左右;绿色信贷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到460亿元左右、占贷款余额比重38%左右。

永嘉现代金融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指标体系

类别

相关指标

2020年数值

2025年目标值

总量规模

金融业增加值

29.7亿元

45亿元

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6.4%

7%

本外币存款

941.8亿元

1350亿元

本外币贷款

885.3亿元

1250亿元

保费收入

21亿元

30亿元

制造业贷款

163.8亿元

200亿元

小微企业贷款

299.6亿元

460亿元

上市成效

上市企业数

5家

10家

拟上市企业

5家

10家

发展环境

银行业不良率

0.55%

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信用贷款

96.26亿元

122亿元


        三、主要举措

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根本,坚持新发展理念,探索构建更契合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适应“双循环”发展格局的现代金融体系,实现金融与经济良性互动发展,重点实施以下七大工程:

(一)实施企业股改上市升级工程

1.深入实施“凤凰”行动。把推动优质骨干企业加快上市摆在突出位置,健全“股改一批、储备一批、培育一批、上市一批”工作机制,深入开展“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工作,加强上市后备资源储备,抓好上市培育和服务工作,精细化打造拟上市企业“金种子”库。把握科创板、北交所和全面注册制机遇,推动更多龙头骨干企业对接主板、创业板、北交所和科创板市场。以对接资本市场推动产业链现代化发展,推动企业管理运营现代化,助力产业集群创新发展。截至2025年底,全县上市企业达到10家以上。

2.全面开展直接融资倍增计划。依托于公开与私募两个市场,全力推动企业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不断提升直接融资比重;在推动企业多渠道IPO融资的同时,支持上市公司利用资本市场平台功能,通过配股、增发、定增等多种方式募集资金,不断做大做强主业;引导新三板挂牌企业以定增方式,实现小额、快速融资;优化对企业募投项目落地服务,及时解决用地、用电、用水、环保容量等实际问题,引导企业将募投项目落在永嘉县内。

3.打造企业发展“上市经济”。聚焦县域产业集群和标志性产业链,发挥上市公司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头雁效应”,鼓励上市公司立足主业,通过并购重组和再融资实现低成本扩张和产业链整合,带动增强县域经济实力,完成从做大自身到引领产业发展的转变。培育细分领域“单打冠军”,鼓励引导上市公司通过“二次创业”形式扩大产能、拓展市场、延伸产业链,在行业排名争先进位,带动地方经济享受企业上市红利。培育科技创新“独角兽”,鼓励上市公司在国内外设立研究院(中心)等,加大研发投入,打破行业技术壁垒,成为行业独角兽。引导参与制定行业标准,带动地方产业发展。培育全链条“产业集群”,鼓励上市公司运用资本市场工具,支持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等开展并购重组再发展,提升产业链核心企业带动能力,投资县内上市后备企业、成长型企业,推动形成县域“块状经济”。

(二)实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工程

1.加强小微普惠金融服务。引导金融资源加大对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精准滴灌,积极开展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推进“首贷户”拓展,推广“贷款码”融资。鼓励金融机构改进授信审批和风险管理模型,持续加大小微企业首贷、续贷、信用贷、中长期贷款投放规模和力度。引导银行机构加大对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隐形冠军”等中小企业信用贷款投放,围绕企业需求,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加快发展小微企业信用保险和贷款保证保险构建小微园区“伙伴金融”机制,运用央行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加大定向支持,推动各类金融机构共建服务小微园区的金融支持、风险补偿和保障体系,创新推进“金融+科技+园区+政府+监管”五位一体的金融服务模式。综合运用无还本续贷、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年审制、循环贷款、“双保”应急融资等多种方式,推进民营、小微金融服务增量扩面、提质降本。深化金融业“最多跑一次”改革,开展金融领域“减证便民”行动,精简流程审批,简化审批程序,打造金融服务便捷县城。扩大温州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服务覆盖面,全面畅通政银企信息交流和增进银企互信。促进信息公开,充分发挥银行在招商引资中的资金融通作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2.加快发展制造业产业链。积极对接制造业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和市场韧性,构建投贷联动、信用风险补偿等符合产融紧密结合要求的体制机制。加快推广落实智能化改造贷款贴息政策,引导金融资源大力支持泵阀、时尚、教玩装备等传统制造业和新能源、数字经济、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集群,增加对制造业的中长期融资,增强信贷支持的稳定性。抢抓全省山区26县一县一策精准帮扶重大机遇,围绕做强“一县一业”,重点支持永嘉泵阀产业发展,力争到2025年,“泵阀共富贷”突破15亿元以上,泵阀产业贷款规模突破60亿元,助力新时代泵阀产业真正实现智能化制造、数字化转型、低碳化发展的新格局。积极支持金融机构围绕制造企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需求,对接温州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上线更多智能化改造专项金融产品。鼓励金融机构围绕制造业核心企业建立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或通过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开展供应链融资服务。加快推广“融资租赁”模式,支持融资租赁公司发展直接租赁、售后回租等业务,降低制造企业设备更新升级门槛。

3.完善政府担保增信机制。推动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改革,增加注册资金,提高容错率,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加强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支持和引导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与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差异化、互补式发展,创新担保产品,优先服务小微、“三农”。引入第三方征信平台,积极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反担保、“承包经营权+信托”等担保方式。依托产业链核心经营主体、行业协会等,积极推广“信贷+保险”“行业协会+中小企业”、供应链担保增信等担保贷款方式。强化政府增信,健全永嘉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与省市担保机构的股权联系、业务合作和风险分担机制,完善财政支持融资担保和风险补偿激励机制,助推融担业务扩面。推动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逐步减少或取消反担保要求,降低担保费率。创新“互联网+政务+金融”服务新模式,加快金融机构智慧网点建设,将更多政府便民措施引入金融机构服务窗口,推动保险承保理赔流程服务全面升级,构建以金融服务为核心的便利生活圈。

(三)实施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工程

1.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完善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农民资产授托业务,拓宽乡村振兴直接融资渠道。拓展金融服务模式,鼓励金融机构开展“政银保”“保险+期货”“银行+保险”“保险+担保”等联动模式创新。创新农村金融产品,拓宽农村资产抵押质押物范围,推进活体畜禽和生态种物园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大力推广红色“共富贷”“普惠贷”“农抵E贷”等金融产品。加强金融支农组织保障,强化信息沟通,着力做好合作协议和“乡村振兴”发展基金的落实和深化,共同构建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长效机制。

2.强化农村普惠金融服务。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三农”领域的金融供给,逐步形成多层次、低成本、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支持农业银行和邮储银行下沉服务重心,推动农商行、村镇银行积极发挥涉农主力军作用,积极推动农村金融产品和抵押担保方式创新,稳步发展小额涉农贷款业务,逐步扩大涉农业务范围;引导保险公司在“三农”及进出口领域提高保障水平、增强保障能力;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户运用期货工具实现保值避险;积极落实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涉农贷款增量奖励等财政金融补助政策,撬动更多金融资源向贫困地区倾斜配置。

3.打造乡村金融服务特色品牌。以永嘉特色文旅资源为依托,创新专属金融产品和服务。推广“整村授信”模式,探索旅游景区经营权质押和门票收入权质押业务,推广景区建设用地使用权、林权等抵质押业务。加大重点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开发的金融支持力度,通过多元化融资手段助力景区转型升级。加大力度探索民宿金融服务2.0模式,打造“民宿贷”永嘉品牌,创新险资直投、乡村综合授信等模式,支持民宿企业开展股权托管、转让与融资,助力楠溪江民宿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四)实施科技绿色协同发展工程

1.引导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支持金融机构争取上级机构支持,将永嘉作为金融数字化应用场景地区,推广“移动办贷”“掌上办贷”等服务模式,积极对接省市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拓展数字化应用场景,全面提升客户体验和服务效率。鼓励金融机构加快物联网、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应用,大力推广物联网金融服务创新,完善重点领域的信贷流程和信用评价模型,提高贷款发放效率和服务便利度。健全数字化风险管理体系,以安全作为金融科技创新的“生命线”,注重金融科技与合规科技协同发展,积累和沉淀数字化金融风险管理技术,推动金融风险管理手段和工具的数字化升级。

2.创新打造科技金融生态圈。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市场运作、防范风险”原则,促进资本、科技、产业高水平循环,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持续加大对我县产业体系的投资力度,支持本土创新创业企业快速发展。根据我县泵阀、时尚、教玩装备、新能源、数字经济、生命健康等“3+3”产业进一步优化股权投资集聚区空间布局,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服务,吸引优质股权投资机构入驻。构建科技金融生态体系,探索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和科创企业发展的新路径,形成覆盖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的资金供应链和创新服务链,为科创企业开辟绿色通道,简化审批流程。创新无形资产质押金融产品,依托科创核心企业,优化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大力推进知识产权(包括专利权、商标权等)、应收账款等质押融资,破解科创企业抵押物不足问题。创新推进知识产权证券化,健全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机制,发展知识产权证券化融资,盘活知识产权资产,转换为具有流动性、可交易金融资产,以全方位金融服务助力引导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3.发挥政府产业基金引导作用。鼓励我县上市公司、行业龙头企业等参股设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积极探索政府产业基金与优质基金机构合作设立创业投资基金、私募股权基金,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打造科技与金融的融合发展。发挥政府产业基金的引领带动作用。综合采用参股子基金、直接投资、跟进投资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金融资本向实体经济汇聚投入,通过对产业的培育,建立起投资基金与示范区、园区、孵化器的联动对接机制,积极搭建产业投资基金与企业信息的对接平台,推动产业基金助力民营实体经济。

4.探索开展绿色金融赋能科创。支持科技创新和科创企业绿色低碳发展,通过加强绿色金融资金供给、加大政府支持撬动永嘉科创企业活力。强化绿色金融资金供给,引导民间资本设立和投资绿色基金,参与绿色经济领域投资。支持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和企业在境内外市场发行绿色债券及绿色资产证券化产品,重点支持绿色循环低碳项目。鼓励银行机构积极探索绿色信贷抵押方式创新,深化绿色发电、绿色用电“碳积分”成果运用,加大分布式光伏等绿色电力全链条金融支持。强化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加大对科创型企业绿色信贷的财政贴息,加大对不良绿色信用贷款的风险补偿金。强化绿色金融政府增信机制支撑,优先向绿色企业配置政策性融资担保资源,单列绿色主体担保额度,在担保资格准入、担保费率、反担保等方面给予定向支持。

(五)实施保险发展转型深化工程

1.深化拓展银保合作模式。持续开办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保险、小额贷款保证险、出口信用险等惠民项目,发挥保险的普惠功能,帮助企业盘活资本。大力支持工程类保险业务的发展,充分发挥保险保函对保证金的替代作用,降低企业资金成本,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引入养老健康类保险机构,完善本地养老福利体系,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助力打造全省康养小镇示范点。通过监管主体的考核评分建立市场准入准出机制,筛选优质主体,减退失信机构,肃清市场环境,避免无序竞争。探索建立巨灾保险制度,推行投标保证保险电子保函,运用“科技+服务+保险+贷款融资”手段助力小微企业安全生产经营。推行“全民商业补充医疗保险”着力化解“因病致贫返贫”问题,提高人民基本生活保障。

2.发挥保险社会管理职能。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拓展政保合作领域,通过保险实现社会风险的减量管控,将保险纳入到社会管理、安全生产、征信建设及科教文卫等公共服务体系中去。着力构建保险行业“承保+减损+赋能+理赔”的新逻辑,充分发挥保险行业的前端减损、赋能的社会职能,以安全生产责任险、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食品安全责任险等行业类险种为载体,深入推广保险参与社会治理的应用场景,丰富保险内涵,促进保险行业升级创新。

3.引导保险护航产业发展。加强保险宣导力度,提升全社会保险意识。逐步扩大茶叶低温气象指数保险、杨梅采摘期气象指数保险等农业保险范围,将低小散养殖户纳入保险保障体系,确保到2025年,有投保意愿贫困户的主要增收产业农业保险全覆盖。积极推广知识产权保险、专利保险、三首产品及研发类险种等新型保险项目,通过保险转嫁企业背负的科研风险,以金融手段扶持“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加大董监高责任险、雇员忠诚保证险及科研人员职责险等高层次人才创业支持险种的宣推工作,切实降低创业风险成本,构建优越科创环境。持续推动商业补充医疗保险服务健康养老产业,鼓励开发各类养老保险,推动长期护理保险扩面,构筑多层次全方位的民生保障体系,发展壮大永嘉养老金融第三支柱。

(六)实施金融监管能力提升工程

1.构建金融风险系统防控机制。利用浙江省金融风险“天罗地网”监测防控系统、温州“金融大脑”“非现场监管”等科技系统应用,探索建立“防控为主、打击为辅、以宣促防”的地方金融监管新模式,加大对各类民间融资行为的监管力度。构建温州地区经济金融运行数据库,建立测度资源配置和风险配置关系的指标,深化应用温州“金融大脑”,健全金融风险预警机制,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地方金融风险的底线。    2.打造民间融资“两化”样板。深化实施《温州市民间融资管理条例》,完善民间融资备案管理制度,提升民间借贷服务中心功能,促进民间融资“阳光化”“规范化”。建立健全民间融资信息采集、查询和信用评价系统,完善民间融资征信体系。拓宽“温州指数”应用,建立民间融资动态监测机制,优化指数样本构成,完善民间融资利率测算模型。探索以“温州指数”为主体的指标体系,丰富指数外延。构建区域性金融风险指数,加强民间金融风险防范。推动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担保公司、融资租赁公司、农村资金互助会等地方金融组织合规经营、规范发展,发挥地方金融组织的金融“毛细血管”作用,增强服务实体经济和风险管理能力。

3.建立健全风险处置工作新模式。完善县政府统一领导的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机制,深化联动响应处置机制,完善政银企法“四方联动”、县镇企“三级响应”处置机制,推动风险处置工作从个案探索到系统化运作转变,加大对各类民间融资行为的监管力度。加强政银企法四方合作,深化企业破产案件审理方式改革,健全银企纠纷行政调解机制,探索企业预重整制度,加大困难企业“白名单”帮扶销号力度。健全破产重整企业信用修复机制和个人债务集中清理机制,助推法制化营商环境建设。

(七)实施金融信用生态体系工程

1.深化社会信用建设。多方位多层次加快推进政府信用、司法信用、企业信用建设,打造“信用永嘉”。加快完善信用信息征集、共享使用的有效机制,从企业、个人、政府、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等三大重点领域拓宽信用信息征集范围,做好企业、个人信用信息价值转换。深化信用镇、信用村、信用户建设,支持金融机构用好信用建设成果,深度挖掘农村信用价值。完善“金融法治+文化礼堂”宣教模式等长效机制,营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

2.探索园区信用建设。探索小微园信用服务建设新模式,结合公共信用评价信息和园区日常管理信息对园区企业进行综合信用评价,将信用评价结果作为企业分级分类监管的重要依据。创新园区企业信用贷款模式,利用信用大数据实现“园区+信用+金融”有效结合,支持金融机构针对园区企业信用状况开发各类信贷产品,降低园区企业融资难度和成本,释放园区信用活力。

3.强化信用激励约束。定期更新并向社会公开信用联合奖惩名单,形成行政性、市场性和行业性等奖惩措施多管齐下、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联合奖惩大格局。对守信主体,在审批审核、贷款融资、资金扶持、评先评优等方面,实施优先办理、简化程序、绿色通道和重点支持等激励性措施。对于失信主体特别是列入严重失信名单的,依法依规实施惩戒力度大、监管效果好的失信惩戒措施,加快构建跨地区、跨行业、跨领域的失信联合惩戒机制。

四、规划实施保障

(一)强化组织体系建设。由县金融工作服务中心牵头协调,金融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协调联动,不断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精心组织实施。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全过程跟踪、动态监测、定期检查和评估,健全规划信息公开机制,部门间信息共享制度,切实推进规划有序实施。

(二)落实政策体系建设系统梳理现有金融政策,力争在“十四五”期间所有政策落实落细,积极向上争取更大的政策倾斜,加大对永嘉金融发展的扶持力度,形成政策叠加效应。

(三)培育人才体系建设不断完善“金融人才库”“金融大讲堂”及金融人才教育培训基地的建设;不断汇聚领军、高端、专业、技能等各类金融人才资源,为金融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加大对金融企业及高管人员的保护力度,通过提供优质行政服务,提升其在岗工作的幸福感。

抄送:县委各部门,县人大办、政协办,县人武部,县法院、检察院,         

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新闻单位。

永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6月29日印发

《永嘉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永嘉县现代金融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政策解读.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