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
信息公开元数据
|
||||||||||||||
各卫生健康单位: 为有效预防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切实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推进未成年人保护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及温州市卫健委《关于组织做好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宣传及培训工作的通知》要求,结合市、县发生的几起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猥亵未成年人案例带来的教训,现就进一步规范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未成年人诊疗服务通知如下: —、建立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 医疗卫生机构作为密切接触未成年人的行业机构,依法对未成年人提供医疗服务,也是最容易发现侵害未成年人案件的行业之一。各医疗卫生机构要建立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在接诊过程中发现未成年人遭受或者疑似遭受不法侵害以及面临不法侵害时,特别是有以下情形的,应当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或者举报,并同步报告县卫健局医政医管科。对按照规定报告引起的纠纷,报告人不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对未履行报告职责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依规对医疗卫生机构主要负责人、相关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员进行严肃处理。 (一)未成年人的生殖器官或隐私部位遭受或疑似遭受非正常损伤的; (二)不满十四周岁的女性未成年人遭受或疑似遭受性侵害、怀孕、流产的; (三)十四周岁以上女性未成年人遭受或疑似遭受性侵害所致怀孕、流产的; (四)未成年人身体存在多处损伤、严重营养不良、精神紊乱,存在或疑似存在受到家庭暴力、虐待、殴打或者被人麻醉等情形的; (五)未成年人因自杀、自残、工伤、中毒、被人麻醉、殴打等非正常原因导致伤残、死亡情形的; (六)未成年人被遗弃或长期处于无人照料状态的; (七)发现未成年人来源不明、失踪或被拐卖、收买的; (八)发现未成年人被诱骗提供性服务或被组织乞讨的; (九)发现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脱离监护或合适成年人的照顾,入住旅馆、宾馆、酒店等场所,且存在违法犯罪嫌疑的; (十)其他严重侵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情形或未成年人正在面临不法侵害危险的。 二、开展“一站式”询问场所建设 为进一步保护未成年人隐私,避免二次伤害,县人民医院要开展“一站式”询问场所建设。县人民医院要选用合适的房间,转为专用房间,设立兼具取证、救助等功能的“一站式”询问场所。通过“一站式”询问场所的建设,实现一次性开展案件询问、身体检查、证据提取、心理疏导等工作,方便后续办案单位在办案过程中调取材料,减少反复询问,也可以及时为受害人提供治疗。鼓励其他医疗卫生机构设立“一站式”询问场所。 三、规范未成年人医疗美容服务 除了因为先天性缺陷等原因进行的医疗整容,严禁对未成年人进行美容整形。经治医师对就医者实施治疗前,必须向就医者本人和其监护人书面告知治疗的适应症、禁忌症、医疗风险和注意事项等,并取得监护人的签字同意。未经监护人同意,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医美”服务。 医疗卫生机构(含医疗美容机构)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文身服务,应当在显著位置标明不向未成年人提供文身服务,对难以判明是否是未成年人的,应当要求其出示身份证件。对之前已经文身且有意愿“去除文身”的未成年人,要提供规范的医疗美容服务。 四、规范未成年人接诊流程 各医疗卫生机构在招聘工作人员时,对于密切接触未成年人的岗位,应当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查询应聘者是否具有性侵害、虐待、拐卖、暴力伤害等违法犯罪记录;发现其具有前述行为记录的,不得录用。 除因抢救生命等紧急情况外,对未成年人进行身体诊查时,需要全流程由其监护人或者近亲属等1人以上在场陪同;因紧急情况无监护人或者近亲属在场的,应由医疗机构额外安排一位与该未成年人同性别的工作人员在场陪同。对未成年进行诊查时,不得无故开展与病情无关的隐私部位的检查。 五、加强医德医风和法律法规培训 各医疗卫生机构要定期开展医德医风、职业道德教育和相关法律法规培训学习,特别是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等法律法规的专题培训学习,树立遵纪守法意识,共同维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培训内容可以结合部分市内外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猥亵未成年人被判刑的案例,开展医疗机构工作人员警示教育。各医疗卫生机构要进一步开展培训、指导和督促,组织机构工作人员全员学习本文件精神。特别是妇科、产科、外科、儿科等重点岗位和重点人员,要针对本文件第一条内容的十种情形,开展重点培训和指导,切实落实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 六、强化医疗卫生机构日常监管 县卫健局相关业务科室要强化日常检查指导,从人员录用、日常诊疗、投诉举报等全流程,对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检查抽查。对检查抽查中发现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工作人员,及时函告各医疗卫生机构,对相关人员进行调岗或者予以解聘,对存在严重违规违法的,要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并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纪律条例做出相应的处理。 县卫生监督所要强化日常监督执法,对发现存在严重违反医师执业道德、医学伦理规范,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要吊销其执业证书。对于医美机构未按规定开展未成年人医美项目和纹身项目的,要依法予以处理。 七、营造未成年保护宣传氛围 各医疗卫生机构应加强对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的宣传,强化全社会保护未成年人、与侵害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意识,争取理解与支持,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同时加大向社会宣传“110”报警电话以外的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电话 12309(检察)、12345(民政)、12348(司法)、12355(共青团)和 12338(妇联),畅通未成年人维权渠道,引导民众积极举报侵害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 永嘉县卫生健康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