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开元数据
|
||||||||||||||||||
今年以来,永嘉县民政局按照省民政“30条”、市民政“22条”和县民政“20条”实施意见,紧紧围绕“拥江融入·产城融合”战略布局,高质量发展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县域样板的总目标,深入思考、积极谋划了社会救助提升、儿童友好城市、养老服务提质、殡改移风易俗、五社慈善创优、水库移民扶持及常规工作提升等“七大行动”,着力提升民政服务供给质量,努力让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体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现将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思路简要汇报如下: 一、2022年工作总结 (一)开展社会救助提升行动,筑牢共同富裕底线。紧贴山区县情实际,以有温度的救助制度措施纾解民生急难,做到救助“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全力织牢“共富底线”,全力提升困难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截至12月31日,全县在册低保对象12056 户21448 人、低保边缘户2309 户4931 人、残疾人两项补贴21919人(生活补贴8892人、护理补贴13027人)、特困供养人员630人、救助流浪乞讨人员188人次,累计发放各类救助、供养等资金2.11亿多元,保障困难群众数量和发放救助金额居全市前列,确保同奔“共富路”一个都不掉队。 (二)儿童友好城市创建行动,全力做好未保工作。通过强机制、建队伍、优设施、抓引导,成立由民政局牵头的县未成年保护工作委员会,聘任541个村级儿童主任,并落实每月100元的工作补贴;建成82个儿童之家、13个未保工作站,打造关爱留守儿童公益项目20余个,开展多元化的慈善关爱活动,惠及儿童3万余人次;将孤困儿童基本生活费提高到每人每月2166元,实现孤困儿童一体化保障。全年共为802名孤困儿童(困境儿童781人、孤儿21人)发放基本生活费1358多万元,其中新增困境儿童262人,清退因死亡、经济收入超标等不符合条件孤困儿童共135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浙江省收养评估实施办法(试行)》等有关规定,组建了永嘉县民政局收养评估小组,对达到评估要求符合收养标准的予以办理收养登记;对不符合收养登记条件的私自收养人员,建议办理转递单到当地派出所以非亲属关系申请落户。全年共办理收养登记8件,转递单16件。 (三)实施养老服务提质行动,补齐养老服务短板。全县登记备案养老机构30家,养老床位1802张,入住老年人908名,其中公建民营18家,民办12家,发放养老机构运营补贴277.05万元;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587个,实现社区覆盖率78%、村居覆盖率65%。同时,完成省市县8个养老民生实事项目,其中4项省民生实事于6月底全部完成,4项市民生实事于10月20日前全部完成。完成溪下乡“共富食堂”试点建设,建成“共富食堂”11个;完成73户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项目公开招标工作。1-12月,全县发放高龄津贴1177.85万余元,惠及全县90周岁以上老年人4915人。采用现场办、瓯e办、代替办、到龄办、基层办等,共办理老年人优待证777个。 (四)推进殡改移风易俗行动,助力殡葬改革深化。坚持每周巡查2-3个乡镇(街道),每月不定期巡查22个乡镇(街道),对重点地段、重点丧事实行专项监管巡查,做到“发现一座拆除一座”“违规一例整治一例”,确保移风易俗向纵深推进。已完成13处农村公益性节地生态墓地的联审选址,新增批8处,自2019年开展节地生态葬法,全县共已审批农村公益性节地生态墓地60处,其中:已建成13处,已开工在建11处,其余的36处。。全年整治各类违规私坟1244座(含市里通报的6座),实施监管丧事办理312例,违规办丧136例、现场整改124例、登报检讨12例;特别是清明祭扫期间,出动宣传车10辆,悬挂文明祭祀宣传横幅1220条,发送短信30万条,发布文明祭扫倡导书1万份,开放115个祭扫服务机构,行预约、分时、错峰、限流等祭扫措施,累计接待祭扫群众7.8万多人,共疏导车辆1.9万多辆,确保清明祭扫健康、文明、平安有序进行。 (五)全面推进五社联动行动,激发社会治理创新。通过招聘专职社区工作者,不断提升社区治理能力,目前已成功招聘492名专职社区工作者,社区“两委”正副干部选任280人。开展社会组织等级评估和进小区(村社)结对服务活动等工作,动员志愿者5万余人次参与村社疫情防控,26个社会组织结对76个村(社)助力“共享社·幸福里”建设。引导1300多名企事业单位人员参加国家社工师资格考试,并新建8个社会工作站,实现乡镇(街道)100%覆盖。新增社会组织11家,名称预登记27件,变更登记46件,注销登记10件,全县现有社会组织数812个,其中社团311个、民非491个、基金会10个;全县持证社工1829人,其中国家级1174;全县持证社工1829人,其中国家级1174人(助理社工师1037人、社工师137人),市级655人。同时,推进“共享社·幸福里”业主服务中心民非登记工作,6月13日全县首个民非登记业主服务中心在瓯北五中花园成立,为全县其他小区提供可复制可借鉴新样本。 (六)推进移民深度融合行动,实现移民精准扶持。联合县财政局制定下发了规范性文件《永嘉县水库移民项目资金扶持与使用管理实施细则》,依规开展扶持项目验收评估等工作,已下达补助资金1036.7421万元;安排扶持项目17个(其中大中型6个,小型11个),安排补助资金1192.8238万元;追回历年直补多发资金13人次4.62万元,成为全市仅有的2个不存在移民直补人口年度复核应核减而未核减情况的县(市、区);完成一键达系统发放移民直补资金181.26万元,惠及移民3021人;全力推进桥下韩埠省级美丽移民村共富项目,以点带面助力移民村走上共富之路,全市唯一入选水利部《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典型案例选编》;全力推进“抽水蓄能”项目前期工作,已于2022年底开工建设,为我县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七)开展常规工作提升行动,确保整体稳步推进。认真成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一阶段、二阶段,共6000多条数据的采集录入工作,启动《永嘉十四五地名规划》(2020-2035)编制工作,抓好《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地名词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地名志》编纂及地名路牌的二维码的编制安装等工作,印刷出版书籍《永嘉县地名志》。依法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条件下的婚姻登记工作,全年累计办理各类婚姻登记7726件,其中结婚登记3668件,撤销结婚登记4件,离婚申请2023对,离婚登记1148件,补领婚姻登记证718件,出具无婚姻登记6份;书面处理各类信访咨询件28件,查档婚姻登记记录600余件,做到婚姻登记合格率100%,实现婚姻登记“零差错”目标。同时,继续深化婚姻登记全省通办和结婚生育户口一件联办等便民服务改革,试行应用省内电子《居民户口簿信息》;开展集中婚姻登记证补领工作,累计发放补领婚姻登记证宣传海报1200余份、宣传折页纸14000余份,并进村入户提供巡回补领婚姻登记服务,共补办结婚登记451件。 二、2023年工作思路 2023年,永嘉民政工作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大部署,全面落实省、市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文件精神,科学谋划实践、纵深推进工作,推动形成一批具有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切实发挥民政在“两个先行”和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全面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实施“幸福有爱”先行计划,建设精准高效和精神富有的现代大救助体系。一是聚焦急难愁盼,完善兜底型、支出型、急难型救助,探索关爱型、发展型救助,统筹相关部门开展就业、医疗、教育、灾害等专项救助。二是聚焦任务清单,依托省大救助系统,着力搭建社会救助服务联合体建设场景,谋划建立社会救助需求、社会救助项目、慈善公益需求等三个“清单库”。三是聚焦主动发现,开展“助联体”实体化平台扩面提质工程,深化“真爱到家”救助服务品牌建设,全面推进镇街、村级“助联体”实体化平台建设。四是聚焦共同富裕,落实温州民政“共同富裕”“扩中”“提低”政策措施,制定山区乡镇“一老一小、一病一残”工作方案,高水平实施基本民生保障。五是聚焦社会福利,实施镇街未保站扩面提质工程,扎实做好残疾人两项补贴工作。 (二)实施“颐养乐养”先行计划,建设优质多元和触手可及的现代大养老体系。一是以《永嘉县高水平建设老年友好城市实施意见》为导向,谋划实施永嘉县老年友好样板村社、镇街建设;利用挖掘政府闲置资源,优化设施布局,加大养老床位建设。二是高质量完成省市养老民生实事,按任务数完成认知障碍照护床位新增、持证养老护理员培训、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提升改造等项目。三是推进“颐养温州”数字化服务平台应用落地,推广E养食堂、温州养老云超市等应用场景。四是为老年人办好“食”事,推广溪下乡“共富食堂”建设经验,打造更多老年食堂幸福图景。 (四)实施“智治自治”先行计划,建设“五社联动”发展的现代大治理体系。一是全力推进“共享社•幸福里”建设,积极推进社会组织领域改革,全面推广小区业主服务中心民非登记、社会组织党群服务中心服务小区、小区民主协商阵地建设、社区干部素质提升、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建设等“五大项目”完成。二是依托“公益创投”活动,开展“红社惠民”行动,督促22个乡镇(街道)社工站积极发挥社工助力社会建设作用,实现社工服务普及普惠。三是健全完善党建统领的“五社联动”机制,提升未来村社治理能力,打造1个以上具有民政辨识度、富有温馨感的“居民会客厅”,新增1个省级引领型农村社区。四是引导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共享社•幸福里”小区建设,畅通线上线下民主协商渠道,着力抓好桥下韩埠“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 (三)实施“崇善尚善”先行计划,建设慈善理念深入人心的现代大慈善体系。一是贯彻落实《关于促进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完善助力共同富裕相关举措。持续提升县级慈善基地能力,大力发展慈善信托,强化慈善综合监管。二是推动县慈善总会转型成为枢纽型、服务型、行业性慈善组织,加快培育发展不同类型的慈善组织,力争新培育成立1家社区发展基金会。三是打造“慈善一日捐”全民性慈善活动,高质量组织开展“中华慈善日”主题活动,加强慈善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五)实施“便民利民”先行计划,建设均衡均等和普惠普及的现代大服务体系。一是持续开展青山白化治理,重点抓好沿线、沿路等主要道路两侧重点区域青山白化治理,确保“四边区域”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恢复。二是深化节地生态葬法改革,新建1座省级节地生态安葬示范点,节地生态安葬率达65%以上。三是积极推进婚姻登记服务场所提标升级,完成5A级婚登场所建设,提升婚姻家庭辅导工作成效,打造群众满意窗口。 (六)实现“移民融合”先行计划,建设和谐美丽和融合发展的现代大扶持体系。一是强化属地政府主体责任,形成“县级指导监督、街镇组织管理、村级组织实施”的后扶项目管理运行模式。二是发挥移民政策资金叠加效应,以打造桥下韩埠电商基地为重点,计划安排10个以上后扶项目。三是推广移民村“飞地经济、抱团发展”模式,进一步激发移民村增收致富内生动力,建设升级新时代美丽移民村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