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基本信息公开  > 规划计划  > 计划总结
索引号 001008003014005/2023-296942 主题分类 科技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发布机构 县科技局
成文日期 2023-01-29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其他信息

永嘉县科学技术局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思路



今年以来,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县重大决策部署,按照“拥江融入、产城融合”总体思路,深入实施创新首位战略和人才强县战略,通过一系列科创“组合拳”,不断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能,持续放大创新制胜新优势,全力推进创新活力智城、创新型县和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工作,努力克服疫情影响,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基本完成各项科创工作。现将我县2022年度科技创新工作情况总结和2023年工作思路安排如下:

一、2022年科技工作总结

(一)本年度考核指标完成情况(1-12月)

2021年全社会R&D经费上报数13.98亿元,经国家核减后,我县全社会R&D经费10.8亿元,占GDP的比重达2.22%。规上工业研发费用支出14.43亿元,完成率103.07%;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55.9亿元,完成率100.72%;高新技术产业投资17.68亿元,增速90.9%。新增高企73家,超额完成任务;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完成176家,超额完成任务;完成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98家,完成率128.39%,超额完成任务。技术交易额21.72亿元,完成率114.33%。新增孵化空间面积7.2万平方米,完成率144%。生命健康产业制造业产值12.34亿元,增速4.2%,完成率127.22%。新增省级研究院3家、省级研发中心11家、市级研发中心28家。引进共建温科院“永嘉县现代农业产业研究院”、川大技转集团永嘉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提升共建兰理工两院、杭电教玩具创新院(杭电永嘉创新中心)。推荐申报国家“万人计划”1人(入选1人),省“引才计划”8人(入选4人,为历年最多)、“万人计划”2人、“海外工程师”1名,入选市特支计划1人、海外工程师2人。

(二)主要亮点和成效

1.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全力增强自主创新“第一动力”。一是荣获2021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超达阀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牵头的、兰州理工大学、湖南大学和兰理工温州泵阀工程研究院等高校院所共同参与的“采用特种复合耐磨材料的苛刻工况用阀门攻关项目”荣获2021年度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该项目三年累计新增销售收入101298.88万元,新增税收3723.87万元,新增利润5229.63万元,经济效益显著。二是全力支持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攻关。关注“卡脖子”问题,坚持问题导向、市场化导向,常态化梳理、更新攻关需求清单,积极完成“揭榜挂帅 全球引才”工作,审核推荐省级“尖兵、领雁”重点研发项目申报2项:①浙江迦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申报药品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和②亚龙智能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申报智慧教育与终身学习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超达集团提出的“严苛工况泵阀耐磨合金材料的研发及产业化应用”列入山区26县高质量发展科技专项技术攻关需求清单;“石油化工领域用智能远程控制零摩擦伸缩球阀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等3个项目列入2022年市重大科技创新攻关项目中山区五县共同富裕专项计划,为全市最多;组织申报2022年科技研发项目44项,全力支持企业关键核心技术自立自强,推动创新发展。

2.聚焦科技主体培育,全力激发创新发展“新动能”。坚持走企、助企等“三服务”工作,深入实施科技企业新“双倍增”计划,新增高企73家,超额完成任务;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完成176家,超额完成任务;完成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98家,完成率128.39%,排名第2;新增省级研究院3家、省级研发中心11家、市级研发中心28家。推荐保一集团申报2022年省科技小巨人,顺利组织永嘉系统流程装备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省级)验收工作。

3.聚焦高能级平台建设,全力提高科创赋能“加速度”。一是以创建省级新型研发机构为目标,积极推进兰理工温州泵阀工程研究院新一轮提升共建,目前县政府和兰理工已审核同意共建协议,待市政府审核后签约,同时兰理工泵阀工程研究院获得2022年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300万元。二是加快杭电永嘉教玩具创新院提升共建,于9月28日在央企走进浙江山区县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温州站)暨2022年温州市第三季度重大项目集中签约活动中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共建杭电永嘉创新中心。三是与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签约共建“永嘉县现代农业产业研究院”。四是与川大技转集团签约共建川大技转集团永嘉技术转移转化中心,积极谋划引进北京林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双一流”高校院所共建科技创新平台。五是加快推进杭电永嘉数字经济研究院企业入驻工作,目前共有12家企业研发机构入驻,与杭电达成合作项目4项。

4.聚焦科技服务,全力优化“新生态”、激发“新活力”。一是优化升级科技政策。积极研究起草、讨论、修改《关于全面加快科技创新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现已完成送审稿。二是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发放创新券额度400万元,完成发明专利产业化项目验收通过28项、不通过13项,技术交易额21.72亿元,3家企业参与技术产权证券化试点。三是力推大孵化器集群发展。结合产业特点和区域优势,研究出台《永嘉县大孵化集群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以全域工业治理为契机,实施“腾笼换鸟”计划,盘活国有空间(原三职校区)和引导红蜻蜓等龙头企业闲置厂房等空间资源,现已认定新增孵化空间7.2万平方米,其中,系统流程装备孵化园空间面积1万平方米,由兰州理工大学温州泵阀工程研究院运营,已完成装修设计,近期马上启动建设、装修相关程序;恵利玛数智鞋革孵化园空间面积6万平方米,由红蜻蜓集团全资子公司浙江惠利玛产业互联网有限公司运营,现已鞋革产业创新综合体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产业大脑、设计师工作站等平台已入驻,并和四川大学、东南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院建立合作机制,目前已入驻企业团队3家,在洽谈对接的有鞋革新材料、研发设计、数字经济等40多家优质企业,现已列为2022年温州市示范孵化基地创建单位;永嘉农村电商众创空间创成市级众创空间。四是严格落实“双减”、疫情防控等政策。积极做好全县纳管的10家校外科技类培训机构的疫情防控等日常管理工作,督促好、引导好、服务好审批工作,完成线上审批6家,同时积极组织力量下沉鹤盛,开展疫情防控等除险保安工作。

5.聚焦人才引育,全力集聚创新发展“第一资源”。目前,完成火炬计划国家引才1人、省引才8人等申报工作,入选国家引才1人,省引才4人;完成特支计划科技领军人才认定1人(21年)、申报3人(22年);完成省海外工程师申报1人、入选市海外工程师2人。组织省申报“西湖友谊奖”1项。

二、短板和存在的问题

(一)高新区科创竞争力不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创新指标排名落后,月度数据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高新技术投资、研发费用等重点创新指标都处于全省下游位置。

(二)2021年全社会R&D经费增长难。国家统计局核减力度大、方向不明确,如21年核减30%左右(额度达4.43亿元,其中规上工业研发费4.24亿元)、核减产业等情况不清。2021年全社会R&D经费占GDP的比重预计2.22%,增速为全市末尾。

(三)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完成率在全市后三。受疫情影响,部分龙头企业产值下滑严重、负增长较大,增加值率不断下调,严重拖累了高新技术增加值提升。且市对县考核任务较重,故导致完成率较低,排名处在全市后三。

(四)规上企业研发费支出增速提升较难。主要是我县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已是全省前列,多次被市统计部分预警和核查,造成部分企业不敢填报。

(五)高能级平台提质建设难。一是我县现有高能级平台数量不多、能级不高、核心竞争力不强、提质拓面难,如兰理工新一轮共建协议待市政府审核,故导致提升建设进展缓慢;因疫情影响,杭电数研院企业招引、入驻等工作成效一般。二是受合作标准高、财政、疫情等因素影响,谋划新引进北京林业大学等“双一流”高校合作共建能级平台和孵化器专业运营团队难。三是高层次人才紧缺,创新型人才总量少,人才引进支撑能力不足,科创人才“不愿来、留不住”普遍存在。

三、2023年工作思路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市、县重大决策部署,紧扣科技赋能产业发展主线,实施创新驱动发展首位战略,对标创新型县,围绕科技创新“八大抓手”,统筹做好“聚人才、强创新、搭平台、优主体”文章,高水平打造“创新活力智城”。2023年预期目标是力争全社会R&D经费占GDP达到2.26%、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1%(高线62%)、规上工业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达到3.7%(高线3.8%)。

(一)抓好省级高新园区建设,推进高新区排名提升。加大建设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引导企业数字化改造,充分发挥科技创新核心载体作用,全力推进指标进等升位,力争在首次排名中能位于全省45名以内。

(二)抓好人才引育,创新打造新时代人才集聚高地。加大人才招引力度,深入实施国家、省“引才”等工作计划,创新以项目合作的方式邀请有关专家来永企业“问诊把脉”,柔性引进高校院所临退科研人员来永指导、创业;全力支持“双尖双领”等重大科研攻关计划,完善“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机制,积极谋划发布“揭榜挂帅.全球引才”重大科研攻关榜单。

(三)抓好创新主体培育,做优做强做大产业集群发展。继续深入实施科技企业“双倍增、双迈进”计划和省级研发机构三年行动计划,培育好创新主体,力争完成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150家、市级以上研发机构15家以上。深入实施“双尖双领”等重大科研项目攻关计划,支持、引导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高企业自主创新研发能力,加快突破一批“卡脖子”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难题,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和战略性产品,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与项目推广,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四)抓好创新平台引育,深化平台提能造峰。一是做好现有创新平台提质拓面工作。对标新型研发机构,立足永嘉产业转型发展,加快推进兰理工温州泵阀工程研究院、杭电永嘉教玩具研究院(杭电永嘉创新中心)等能级平台新一轮提升共建进度,加大杭电永嘉数研院、省农科院永嘉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川大技转集团永嘉技术转移转化中心等建设力度,支持企业与平台合作、交流,加快科研成果在永嘉的承接、利用和转化,提升平台的创新力、竞争力和辐射力。二是加大谋划引进工作。创新合作模式,力争谋划新引进国科大温州研究院、浙大温州研究院等“双一流”高校院所合作共建能级平台;加快杭电永嘉数研院企业招引、入驻工作。三是加快大孵化器集群发展。重点在三江、黄田、乌牛等地布局发展车联网孵化器,在桥下重点打造教玩具产业孵化器+加速器,加快推进惠利玛数智鞋革孵化园、亚龙智能装备孵化园等龙头企业科技孵化器建设,力争全年新增孵化空间面积7万平方米,高线8万平方米。

(五)抓好科技强农,奋力推进“两个先行”展现永嘉担当贡献科技力量。一是积极培育农业创新主体,力争全年培育涉农或生命健康高新技术企业、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二是积极壮大生命健康产业,力争生命健康产制造业产值增速高于市平均水平。三是实施一批农业共富科技攻关项目,力争实施市“山区五县”、省26县共同富裕重点研发项目;四是积极发挥省市科技特派员作用,指导科技特派员实施共富项目,全力推进“两个先行”。五是统筹做好“双减”工作,力争新开办校外科技类培训机构线上审批达到100%。

永嘉县科学技术局

2023年1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