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基本信息公开  > 规划计划  > 计划总结
索引号 001008003014011/2023-293568 主题分类 财政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发布机构 县财政局
成文日期 2023-02-20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其他信息 下载阅读版

永嘉县财政局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思路


(一)聚焦党建引领,多形式武装战斗堡垒。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四个建设”,扎实推进机关党建工作。一是坚持正向激励与反向约束并重。修订《关于“坚持‘十到’支部,促进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完善支部考核措施,受县工委肯定列入全县考核细则;实现监督检查常态化,开展纪律检查5次,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督查反馈问题4个,排查岗位廉政风险240条。二是坚持品牌自建和市县联动并举。创建“财惠永嘉”品牌,设立党员先锋岗36个,全面参与“五好”服务超5100人次;参与全市财政系统党建联动,结对5个村,结对数全市最高,并召开现场会,规格全县最高。三是坚持疫情防控和共同富裕并进。出动134名干部组建7类防控队伍,支援挂钩镇街村社78次,累计服务超16000人次;对12个村47名困难群众进行帮扶,全年慰问97人次,协调解决各类问题223个,5家两新企业建立政企党建联盟,全面助力企业纾困。

(二)聚焦渠道拓宽,多源头挖掘可用财力。坚决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全力应对疫情影响,紧扣年度收入计划,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确保全年财政收入保质保量。一是锚定收入目标,实现三级联动。市县联动,落实“收入一盘棋”,组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5.76亿元,同比下降13.5%;部门联动,完善财政、税务、资规三方协作机制,实现财政总收入54.18亿元,同比增长-18.5%,组织土地出让金入库40.55亿元;县乡联动,优化乡镇财政体制,实现税收收入30.88亿元,税占比达86.4%,连续两年位居全市前3,收入质量不断提升。二是抢抓政策机遇,争取三方支持。抢抓“绿色发展”“共同富裕”等政策机遇,积极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效益。向省厅要政策,全年争取上级转移支付资金39.09亿元,省拨调度款23.74亿元,落地“两直”资金15.90亿元,争取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5.11亿元、一般债券7亿元、再融资债券4.2亿元;向金融要资金,与10家金融机构开展深度合作,包装项目18个,募集资金106.9亿元;向社会要合作,撬动社会资本参与政府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共建项目12个,体量达到180亿元。三是深挖国资潜力,统筹三资盘活。盘活资金,定期开展复查,上解各预算单位沉淀资金、结余资金1.6亿元;盘活资产,大力推进主体评级和资产整合工作,取得2A+信用评级,整合保障房等国有资产,实现收入14亿元;盘活资源,处置矿渣等国有资源1748万元。

(三)聚焦民生改善,多维度回应社会关切。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政策支持和财力保障的重点不断向教育就业、社会救助、医疗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和重点民生领域倾斜,全年民生投入76.36亿元,同比增长9.7%,保持77%的财政支出投向民生领域,有力保障了“十大”民生项目建设。一是稳步提高民生标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从225元/月·人提高至260元/月·人,最低生活保障水平从886元/月·人提高到1035元/月·人,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从265.8元/月·人提高到310.5元/月·人,增发困难群众一次性生活补贴1100万元和物价补贴650万元。二是大力提升科教水平。紧紧围绕省委部署,以“今后5年财政科技投入要保持在年均15%以上”为目标,全年科技投入3.47亿元,同比增长17.6%;继续加大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均衡学前教育经费保障水平,加快补齐科教事业短板,教育支出23.69亿元,同比增长12.3%。三是持续改善医疗条件。公共卫生保障水平人均提高5元,城乡医疗财政补助标准从900元/人·年提高至990元/人·年,县外市内及市外住院就医报销比例大幅提高。四是全面筑牢疫情防线。全面保障疫苗免费接种、核酸检测、隔离管控、流调溯源等疫情防控资金需求,畅通应急资金拨付渠道,开通防疫物资绿色采购通道,全年投入疫情防控资金6.56亿元。

(四)聚焦重点保障,多方位推动经济回暖。今年以来,财政部门以积极的财政政策应对经济下行,全力稳住经济大盘,推动市场回暖。一是惠企。全年实现留抵退税10.19亿元,办理减税超6亿元,迭代升级惠企“直通车”,兑现企业奖补4.5亿元,实现涉企财政奖补资金100%线上闭环快速兑付,帮助企业复工复产、补齐短板、转型升级,为市场留住根本。二是利民。发放消费券和数字人民币红包1963万元,投放汽车券198.8万元,补贴公共交通经营运输10776万元,补贴粮食储备安全1706万元,为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免租837万元,缓缴气费251万元,通过乡镇公共财政服务平台发放财政补助资金5.54亿元。三是招商。积极探索总部经济发展新模式,新引进总部企业10家,兑现回归企业奖励3692.38万元。拨付专项经费1550.86万元,推进“腾笼换鸟”工作开展。四是引才。投入资金超2500万元,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保障永籍人才留永返永创业。五是共富。投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2459.2万元,打造农村小型公益项目31个,调动社会资金614.8万元,成功获批共同富裕试点乡村5个,获省级以上财政奖补资金2000万元,兑付乡村振兴衔接资金3081万元。

(五)聚焦系统创新,多点面凸显组织变革。一是持续推进数字变革。预算管理一体化在全省月度考核中多次名列全省第1;预算指标核算作为全省唯一县级试点,实现了预算管理业务有效衔接;“浙里报账”加快推进,全年通过该场景报销金额达227万余元。二是持续推进服务变革。精简会计代理记账许可证审批,将审批事项由10个工作日压缩到即审即办,审批材料由4项压减至2项,完成代理记账机构年度报备33家,报备率100%。持续优化“永嘉县项目预算审核系统”,办结结算项目备案520件,送审金额5.32亿元,审定金额4.68亿元,核减12%。三是持续推进监管变革。建设政府云平台可视化远程开评标系统,实现在交易中心评审的政府采购项目云上监督。上线银行账户管理系统,实行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线上规范管理,全县已有218家单位完成银行账户备案998个,为账户规范清理打下基础。实现“三公”经费执行动态监控,即时反馈并开展整改。推进国资在线智慧监管系统建设,加快实现对县属国有企业人、财、物的全方位、多维度监督管理。

(六)聚焦风险挑战,多层级防范系统风险。防范各类风险连锁联动,避免经济社会风险向财政蔓延传递。一是着力防范政府债务风险。将政府性债务成本压减至5%以下,政府债务风险等级稳定为绿色,持续深入实施化债专项行动,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产生,并有序推进隐性债务化解工作。二是着力防范社保基金风险。严格实行社保基金收缴日清月结制度,建立风险防范处置预警机制,摸清参保底数,落实筹资责任,开展基金保障能力测算,确保平稳有序。三是着力防范“三保”保障风险。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兜牢县级“三保”,特别是保工资底线,做好“三保”预算安排事前审核、预算执行约束和监督监控机制,做好库款调度和监测。大力压缩非必要、非急需项目经费支出,全年压减2.69亿元。四是着力防范基层财政风险。完善财政内控体系,健全“1+9+X”的内控制度;规范公款存放,全年竞争性存放县级资金38亿元,利息收入7773万元;强化集中支付,设置规则对各单位国库集中支付进行动态监控,核实违规操作资金4404万元,整改率100%;及时做好全县直达资金落实督导监控等工作,分配进度及支出情况均达100%;开展专项检查,发现问题资金1321笔,督促责任主体整改落实。五是着力防范国有资产流失风险。处置低效无效行政事业性资产1435万元。开展驻企大巡查,整改国有企业工程项目类资产问题20处,办理国有企业产权登记、变更95件,涉及资金102亿元。

2023年工作思路

(一)政治引领、党建赋能,把握从严治党“主心骨”。党的二十大报告系统总结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成功经验,系统阐述了深化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部署,这要求我们要把财政机关党的建设摆在重要位置,“紧扣推进党建标准化建设、推动党建高质量发展”这一主线,全面加强、全面推进、全面从严、全面落实,以扎实的党建工作引领保障财政事业稳步发展。一是政治建设铸魂。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做到思想上真正信仰、工作上对标对表、行动上紧紧跟随。发挥好学习强国等新媒体平台的网聚辐射效应,建好手机“微课堂”,搞好线上“微教育”;完善监督检查、成果通报、考核评估等机制,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实现常态化长效化。二是组织建设强基。坚持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基础性工程来抓,抓住党员教育管理这个关键,建立党员结对帮带、支部定期联络制度,确保人人处在组织的教育管理监督中;用好述职评议这个手段,督促党员干部把党建工作干在平常、抓在经常、落在实处,并把考核结果与推先评优、选拔任用挂钩,形成抓好党建是政绩、不抓党建没业绩的鲜明导向。三是廉政建设固本。狠抓教育倡廉,架起思想“高压线”,筑牢廉政“防火墙”。狠抓监督促廉,建立廉政档案,实行动态管理,实时掌握“廉情”。狠抓制度固廉,细化完善廉政风险防控手册,形成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工作格局。四是业务融合助力。把党的组织建到一线,把党员作用发挥到一线,坚持以“财惠永嘉”党建品牌为引领,深入落实《关于“坚持‘十到’支部,促进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切实做到通过党建品牌创建带动业务工作全面提升。

(二)深耕细作、以收定支,守住收支平衡“基本盘”。

密切关注宏观形势变化,抢抓政策发展机遇,积极应对疫情影响,做大收入、压减支出,确保全县经济平稳可持续。在收入端。一是强化政治意识。坚持全市收入“一盘棋”,加强收入监测和分析,把握好组织收入的力度和节奏,力争在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的基础上,努力为全市经济发展大局多做贡献。二是强化协作意识。加强与税务部门协作,强化征管,做到税收应收尽收,确保全年增长8%;加强与资规部门协作,推进矿地结合开发新模式,做到土地应入尽入,力争全年入库70亿元以上。三是强化机遇意识。围绕共同富裕、碳达峰碳中和、财政治理现代化等政策机遇,争取上级改革试点和政策资金支持,力争各类奖补资金突破40亿元、新增政府债券额度突破20亿元,同时加快债券使用进度,确保债券早发行、早拨付、早见效,拉动投资有效增长。四是强化阵地意识。抢抓主责主业,积极推进主体企业评级,加快国有资产、资源盘活、处置,实现财政增收20亿元,国企增资100亿元,助力大企业发债20亿元,项目融资80亿元。五是强化系统意识。通过财政贴息补助、降低企业融资担保费率等措施,帮助企业渡难关、促转型,稳定市场预期、促进产业转型,夯实地方财源实现长治久安。支出端。一方面是在资金使用效益上做“加法”。坚持“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原则,把绩效管理摆在突出位置。推进分配更加科学,把绩效作为配置财政资源、制定财政政策、分配财政资金的重要依据,实现从“按需求分配”向“按绩效分配”的转变;另一方面是在行政运行成本上做“减法”。按照“应减尽减、应压必压、可延尽延、该禁必禁”的原则,进一步压减一般性支出,在保障刚性支出、重点支出的前提下,部门一般性工作经费一律压减至11%。严格执行经费开支标准,确保“三公”经费只减不增,严禁建设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严格落实三个不得立项要求,严格筛选项目支出,除全力保障党委、政府决策部署外,原则上不再研究出台新的增支政策,必须出台的要充分考虑财政可承受能力,确保地方财政可持续。

(三)统筹兼顾、集中财力,夯实稳进提质“共富路”。一是疫情要防住。统筹做好全县资金拼盘与谋划,落实重点防疫部门资金需求的保障和重点物资储备的资金保障,同时,抓好主责主业对县属国有企业做好防疫指导,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二是企业要保住。用好“惠企直通车”等工具,推动惠企政策措施快落地快见效;组织开展企业集中走访活动,点对点帮助企业解决“急难愁盼”;加强与银行的合作,争取更大对企业的金融支持和保障力度。切实把市场主体保住,留住青山、赢得未来。三是需求要扩大。在投资端,做好债券项目储备,向上争取更多的债券额度支持,向下推动重点建设项目开工建设,尽快形成投资实物量。在消费端,精准统筹防疫情和促消费,积极培育新消费热点,用足用好新一轮消费券、购车券等,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效益,推动消费快速提振。同时,从供需两端精准引导预期,继续抓好房地产市场阶段性支持政策落地见效,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四要发展要安全。以稳就业保民生实现促发展,关注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零就业家庭等重点群体,做好失业保障、低保和困难群众救助等工作,努力为特殊群体排忧解难。同时,要紧盯粮食安全、供电供水、防旱防寒防汛等重点民生领域,牢牢守住平安永嘉的底线。

(四)立破并举、创新驱动,打造数字财政“新格局”。数字化是当前发展的最强驱动力之一,新时代背景下,数字政府建设不仅决定了政府自身治理水平,也是影响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发展的关键变量。一是要持续提升数字财政素养。提升数字思维、数字技能和数字素养,建设一支讲政治、懂业务、精技术的复合型财政干部队伍。深入研究数字建设中的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以当家的思维担当管家的责任,从全县层面抓统筹抓协调,做好顶层设计,纵向加强对乡镇、横向加强对预算部门的业务指导,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系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体系。二是要持续深化数字财政建设。突出变革重塑,稳步推进“整体智治、协同高效”的财政管理机制建设,优化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提升预算管理一体化治理效能;完善“一卡通”,积极做好“一键达”与乡镇公共财政服务平台对接工作,打造更多为预算单位、企业和群众服务的财政数字化场景应用;优化完善项目审核系统,用数字化方式优化工程审核监督全过程。三是要持续增强数字财政监督。激发财政监督的数字效能,运用数字化方式有效延展监督范围,同时依托数据更加精准的发现并治理漏洞,将2022年预算项目绩效工作根据进度转移到预算绩效一体化系统,借助新系统数字化设置对日常绩效运行监控和财政绩效评价全面提质增效。

(五)底线思维、系统思考,构筑风险防控“全周期”。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在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中承担着重要职责,出不得也出不起任何风险。必须要树立底线思维,守底线,讲规矩,严肃政治纪律和财政纪律,系统提升风险防控能力。一是兜牢民生保障“基线”。着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增强财政资金总体调配力度,足额保障基本“三保”支出资金需求。努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大力落实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投入政策,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认真落实社会救助、优抚安置、社会福利等政策,关心关爱弱势群体。支持开展居家养老,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支持实施就业优先政策,落实农民工服务保障、就业创业等政策措施,加大惠企政策支持力度,支持开展职业技能提升等行动,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二是守牢政府债务“红线”。坚持提前谋划、全面统筹,多渠道筹集化债资金,确保按期还本付息。落实化债方案。加强沟通协调,研究通过平台整合、债务和资产重组等多种方式,依法依规做好存量债务置换,降低债务成本。持续加强增量控制,绝不出现新增隐性债务风险。三是筑牢社保风险“防线”。完善社保基金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做好养老基金短期和中长期收支情况分析,适时适度推进养老保险提标扩面,增加基金收入。同时,要多渠道筹措社保风险准备金,持续做大风险储备“蓄水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