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
信息公开元数据
|
||||||||||||||||||
2021年永嘉县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各项会议精神,围绕经济发展总体目标,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精准施策,经济延续恢复态势,总体经济保持平稳运行。 一、经济运行情况 根据市统计局初步核算,2021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86.34亿元,同比增长4.0%,两年平均增长3.9%。分产业看,2021年第一产业增加值18.42亿元,同比增长4.5%,两年平均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217.54亿元,同比增长6.7%,两年平均增长4.9%;第三产业增加值250.38亿元,同比增长1.8%,两年平均增长3.1%。第二产业占比较上年同期增加2.4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为3.8∶44.7∶51.5。 (一)农业经济总体向好,种植业稳步发展 2021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8.69亿元,同比增长4.4%。粮食播种面积呈稳定增长态势,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21.43万亩,同比增长0.6%;总产量为88294.4吨,同比增长7.5%。油料作物总产量5129.4吨,同比增长4.3%;园林水果产量3652.6吨,同比下降2.9%;蔬菜产量152346吨,同比增长0.1%;果用瓜产量40529.50吨,同比增长2.2%。生猪产能持续恢复,2021年年末生猪存栏8.61万头,其中,能繁母猪存栏0.89万头,全年出栏9.21万头,比上年分别增长-9.4%、21.4%和29.2%。 (二)工业生产拉动整体经济增长,新兴动能稳步增强 2021年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157.62亿元,同比增长6.9%,占GDP比重为32.4%,比重较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76.63亿元,同比增长4.2%,两年平均增长3.3%。规上工业新兴产业稳定增长,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装备制造业增加值、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以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的增速分别为2.5%、8.3%、7.6%和14.1%,其中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高于全市平均3.7个百分点,全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分行业看,在26个工业行业中,有19个行业增加值实现正增长,其中16个行业实现两位数增长。工业企业利润持续增长,规上工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9.0%,两年平均增长6.9%。全年工业用电量20.0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1%,较上年增加17.1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5.2%。 (三)服务业生产缓慢恢复,消费性服务业稳定增长 2021年全县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50.38亿元,同比增长1.8%,两年平均增长3.1%。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餐饮业和金融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22.0%、15.4%、16.4%和6.3%,增速分别高于服务业增加值增速20.2、13.6、14.6和4.5个百分点;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房地产业和其他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分别下降1.7%、10.4%和2.6%。1-11月份,规上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6%,两年平均增长20.2%。12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和贷款余额分别增长7.1%和21.7%,两年平均分别增长11.4%和21.7%。 (四)消费市场热度下降,升级类商品需求增加 2021年全县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2.40亿元,同比增长1.8%,两年平均增长1.1%。限上消费品零售额56.83亿元,同比下降19.4%,两年平均下降8.3%。限上批发、零售、住宿和餐饮业销售额(营业额)分别实现426.82亿元、37.81亿元、0.78亿元和6.0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7.8%、11.7%、62.1%和14.8%。在限额以上零售商品分类中,生活类商品需求总体下降,其中粮油食品类和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下降73.4%和5.9%;升级类商品需求持续增加,其中书报杂志类、石油及制品类和汽车类零售额增速同比增长12.4%、76.3%和19.9%。 (五)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速较快 2021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0%,两年平均增长6.1%。从结构性投资指标看,民间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制造业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分别增长14.4%、28.5%、0.2%和22.1%;生态环保城市更新和水利设施投资、交通投资和工业技改投资制造业投资同比分别下降22.7%、0.4%和18.9%。其中民间投资、交通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分别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5、5.9、6.9和3.8个百分点。 (六)外贸进出口增势良好,进口总额显著恢复 1-10月,全县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70.64亿元,同比增长28.0%,两年平均增长22.3%。其中出口总额68.90亿元,同比增长28.1%,高于全市平均23.6个百分点;进口总额1.74亿元,同比增长25.8%,低于全市平均13.0个百分点,与全市平均水平逐渐缩小。 (七)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居民收入稳步增加 2021年全县完成财政总收入66.45亿元,同比增长9.5%,两年平均增长3.4%。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41.34亿元,同比增长1.3%;税收收入为36.04亿元,同比增长10.0%。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9.96亿元,同比下降19.0%,其中民生投入占比达到77.4%,比重较上年提升2.0个百分点,民生投入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投入较上年同期有较大提升,同比增长11.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6991 元,同比增长10.0%,两年平均增长7.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185元,同比增长10.6%,两年平均增长9.0%。 二、需要关注的问题 2021年全县经济总体呈现增长趋势,但增速相对缓慢,部分领域增长乏力影响整体经济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支柱行业对工业增长拉动不足。全县五大支柱行业中,仅教玩具行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县规上工业平均水平,同时鞋服行业增加值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支柱行业对规上工业并没有产生较大积极作用。二是限上餐饮业与全市平均水平仍有较大差距。受疫情反复影响,2021年限上餐饮业营业额同比增长14.8%,低于全市平均水平12.6个百分点。三是房地产业热度下降。随着宏观调控下信贷收紧,商品房销售面积在2021年下半年开始持续下降且降幅持续扩大,全年累计同比下降68.8%,累计增速处于全市落后位置。 三、对策建议 (一)抓好市场主体培育。市场主体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市场主体培育是经济增长的关键。一是要优化市场准入准营环境,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水平,降低制度性成本,减轻市场主体负担;二是进一步加强对企业的扶持力度,做好助企纾困工作,帮助企业做大做强;三是加大对市场主体发展的调研力度,及时了解掌握相关领域市场主体对市场监管部门的期盼和诉求,完善各项政策措施。 (二)着力释放内需潜能。通过不断营造良好消费环境扩大需求。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搭建创新型消费平台、加强消费市场监管,持续提升消费意愿、扩大市场需求。如通过节假日期间发放消费券等方式刺激群众消费热情;针对疫情防控下的餐饮业发展,创新餐饮业营销模式,利用线上订餐平台拓展业务。 (三)不断扩大有效投资。一是从供给侧发力提高投资精准度,聚焦消费新增长点,引导资金投向供需共同受益的项目。二是积极营造良好投资环境,加大投资审批制度改革力度,加强投资项目在线审批服务,持续提升营商便利度。三是在有效发挥政府引导带动作用的同时充分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提高各类市场主体的创造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