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
信息公开元数据
|
||||||||||||||||||
一季度,永嘉县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各项会议精神,围绕经济发展总体目标,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精准施策,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生产需求持续改善,民生福祉显著提升。根据市统计局初步核算,一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7.5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2.4%,排名全市第5,增速比全市平均高0.5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6.0%,比全市平均高0.2个百分点。 一、经济运行特点 (一)三次产业复苏势头良好,第三产业回升显著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45亿元,同比增长4.4%,增速比全市平均高0.5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2.0%;第二产业增加值52.86亿元,同比增长29.3%,增速比全市平均低6.0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4.5%;第三产业增加值72.25亿元,同比增长18.7%,增速比全市平均高4.5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8.0%。 1.农业生产总体平稳,肉类产品供应稳定 一季度,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52亿元,同比增长4.4%,两年平均增长2.2%。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同比增长2.2%,产量增长2.1%;瓜果类播种面积同比增长3.3%,产量增长5.2%。肉类产量0.46万吨,同比增长28.6%,其中猪肉产量增长24.9%,禽肉产量增长30.8%。一季度末,生猪存栏8.06万头,同比增长54.8%;生猪出栏2.70万头,同比增长17.6%。 2.工业增长显著,新兴产业增势良好 一季度实现工业增加值48.61亿元,同比增长29.3%;规上工业增加值17.11亿元,同比增长42.3%,高于全市平均0.7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9.0%。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装备制造业增加值、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以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的增速分别为44.9%、45.2%、46.2%和49.4%,增速分别高于规上工业增加值2.6、2.9、3.9和7.1个百分点。分行业看,在26个工业行业中,17个行业增加值增速超过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工业用电量4.2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3.3%,增速高于全市平均34.3个百分点。 3.服务业稳步增长,生活性服务业有序恢复 一季度实现服务业增加值72.25亿元,同比增长18.7%。分行业看,住宿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零售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5.0%、30.3%、25.9%,增速分别高于服务业增加值26.3、11.6、7.2个百分点;金融业、其他服务业和房地产业增加值分别为7.8%、7.0%和6.1%,增速分别低于服务业增加值10.9、11.7和12.6个百分点。3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和贷款余额分别增长12.4%和23.6%;1-2月份,规上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60.4%。 (二)消费外贸上行趋势明显,有效投资增长有所放缓 1.消费市场持续回暖 一季度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79亿元,同比增长25.1%,两年平均增长7.7%。限上消费品零售额17.70亿元,同比增长35.3%,两年平均增长18.6%;限上批发、限上零售、限上住宿和限上餐饮业销售额(营业额)分别实现90.35亿元、15.86亿元、0.12亿元和1.59亿元,同比增长171.1%、61.6%、93.4%和90.7%。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7.5%,零售额占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单位零售额比重为52.5%。 2.投资结构不平衡 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8.8%,低于全市平均2.6个百分点。从结构性投资指标看,交通投资和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分别同比增长49.4%和196.4%,增速皆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民间投资、工业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11.6%、27.7%和31.0%,增速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生态环保城市更新和水利设施投资同比下降33.1%。商品房销售面积实现7.6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4.3%,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19.6%。 3.外贸进出口增势强 一季度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3.47亿元,同比增长69.7%,高于全市平均32.2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2.78亿元,同比增长71.3%,增速高于全市平均27.9个百分点;进口0.69亿元,同比增长45.4%,增速高于全市平均33.5个百分点。一季度完成实际利用外资37.01万美元。 (三)财政收入持续增长,居民收入有效增加 一季度完成财政总收入19.54亿元,同比增长24.9%,略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11.96亿元,同比增长21.0%。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7.31亿元,同比增长6.9%,其中民生投入占比达到76.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7081元,同比增长20.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9587元,同比增长21.3%。 二、需关注的问题 (一)投资和房地产情况有待改善。一是投资结构不平衡。交通投资和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速全市前三,但民间投资和生态环保、城市更新和水利设施投资增速全市靠后,两年平均增速为负,投资出现结构性失衡。二是商品房销售面积与全市平均有差距,两年平均增长为负,仍未得到良好恢复。 (二)工业利润增长较慢。一季度规上工业利润总额实现正增长,但增速低于全市平均水平,且与多个县(市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同时,全县工业以传统工业为主且技术含量较低,导致工业利润增长方式单一、易受到外部竞争压力的影响。 (三)零售业势头减弱,餐饮业恢复缓慢。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限上消费品零售额打破去年良好增势,增速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限上餐饮业增速低于全市平均,且两年平均增速为负,餐饮业仍未从疫情困境中摆脱。 三、对策建议 (一)抓好市场主体培育。市场主体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市场主体培育是经济增长的关键。一是要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加强配套设施建设,不断吸引优秀企业入驻;二是进一步加强对企业的扶持力度,做好助企纾困工作,帮助企业做大做强;三是激发大众创业热情,出台创新创业优惠政策和人才招引激励政策,不断提升市场活力。 (二)扩大有效投资。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持续提高投资审批效率,减轻企业申报压力;积极引导社会各类资金投向生态环保、节能节水等项目,不断改善投资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切实提高项目经济效益,努力提高投资的质量和效益。 (三)扩大市场需求。一方面是以提升居民消费能力促进消费增长。不断增加就业机会,稳定居民收入;加快完善各项社会保障体系,稳定居民消费预期。另一方面是以营造良好消费环境扩大需求。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搭建创新型消费平台、加强消费市场监管,持续提升消费意愿、扩大市场需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