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
信息公开元数据
|
||||||||||||||||||
温州锁具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经过40余年的发展,形成了高、中、低档俱全的市场格局。温州拥有“中国锁都”、“中国锁具出口基地”、“中国智能锁生产基地”等数张国字号金名片,锁具行业已初具全球影响力。2019年温州锁具产品占全国市场份额65%以上,产品远销世界60余个国家和地区,温州作为全国锁具四大生产基地之一,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温州锁具产业主要分布在瓯海和永嘉黄田。为了深入全面了解行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促进锁具产业长远健康发展,近期,县统计局组织人员对永嘉锁具行业进行了调研,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锁具行业发展现状 永嘉锁具行业主要以内门锁为主,据中国五金制品协会锁具分会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95%的内门锁市场份额在温州,而温州55%的市场份额在永嘉,其中以黄田街道最具区域代表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业规模较大 黄田街道锁具行业集中度较高,发展较为成熟。据初步统计,该区域从事成品锁具生产的企业105家,各种配套生产企业(个体)约300家,就业人员1.5万余人,预计年产值可达50亿。其中雅力锁业、安得利锁业、金豪居锁业等10多家企业发展已初具规模。 (二)发展形势较好 今年以来,我县各大行业受疫情影响较大,鞋服、钮扣拉链等产业市场销售处于低迷状态,但黄田锁具行业逆势上扬,订单不降反升,部分企业订单增量高达30%以上。 (三)产业链较全 黄田街道锁具行业市场分工精细,内门锁配套率达100%,智能锁配套率达30%。一把内门成品锁制作需要60多道工序和配件,一家成品锁具企业生产产品需与100多家配套企业合作,小到螺丝大到外壳,从铸件到电镀,都可以在本地完成配套。一把智能成品锁共需100多道工序和配件,本地企业可提供30%左右的配件,目前黄田共有生产智能锁企业15家。 二、锁具行业面临困境 (一)城区改造挤压企业生产空间 黄田街道正在推进未来新城规划,大面积的拆迁将致使锁具企业(个体)面临无处生产的困难局面。雅林村拆迁已造成100多家锁具家庭作坊关停或外迁,目前黄田街道厂房及民房租金已大幅度上涨。同时金田路、站南大道的扩建工程涉及千石工业园的20多家千万级产值规模的锁具企业。随着黄田片区整体拆迁加快,企业生产空间将会不断被挤压,如近期不能解决新城建设中企业生产用房的问题,锁具行业整个产业链将面临消亡。 (二)企业外迁影响产业发展速度 受环保、消防、用地等因素影响,企业外迁现象时有发生。据初步统计,近年来约有23家锁具龙头企业迁至江西余干。瓯海、龙湾等地利用黄田街道拆迁的时机,加大招商力度,频繁对接我县发展形势较好的企业。大型企业的外迁将导致黄田锁具产业缺乏“龙头效应”,发展缓慢。 (三)市场变化压缩行业市场份额 以前,黄田锁具企业大都给批发商、销售店供货,市场终端对税票需求不大。同时,大部分企业主存在小富即安、不想做大的心态,导致整个行业长期处于隐形发展的状态。近两年来,随着市场需求和销售模式的变化,部分企业受规模小、形象差、品牌弱、不开票等因素影响,在与小米、海尔、TCL、万科、TATA等智能家居、房企和门企合作中难以拿下大订单,制约企业发展,市场份额不断流失,黄田整个锁具行业面临淘汰出局的风险。 三、锁具行业发展建议 调查中发现,随着黄田片区拆迁的加快推进、市场变化的倒逼,企业开票、升规、发展壮大的意愿逐步增强。应抓住此次机遇,加大对锁具行业的政策引导,加速资源整合,加快主体培育,促进锁具行业转型升级,推动我县锁具行业健康发展。 (一)建设一批过渡厂房,解决企业燃眉之急 目前已有8家企业入驻上塘五金小微园,但远不能满足当前企业搬迁的需求。下一步应按黄田片拆迁时间节点,有计划地建设一批过渡性临时标准厂房,同时在全县范围内统筹在建标准厂房,有序安排发展潜力大、上规意愿强、配套能力好的拆迁企业入驻,解决企业搬迁燃眉之急。 (二)打造一个产业园区,引导行业集群发展 引导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实行股份制改造,形成若干个行业龙头,以龙头企业为投资主体,包装几个省级重大产业项目入园。同时在产业园中建设一批标准厂房,作为配套企业的生产用房,引导产业集聚发展,打造一个“龙头企业+配套”的上下游产业链完整的锁具产业园,把锁具行业培育成永嘉第五大支柱产业。 (三)建立一个专业市场,构筑产品展销平台 按照“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模式,依托黄田街道完善的仓储物流等配套服务,建立一个集建材、五金等于一体的专业家装市场,吸引锁具、门业、家装等相关产品入驻,为企业提供一个集展示、销售、信息于一体的展销平台,进而促进本地市场消费,以市场带动行业更好更快发展。 (四)制定一个准入政策,促进企业规范发展 在园区准入方面,将“小升规”作为企业入园的前置条件,按照企业规模、行业带动作用、升规时间先后统筹安排入园,以此引导鼓励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等形式做大做强,争取今年第四季度有一批企业能达到上规入库条件。在标准厂房准入方面,以亩均税收作为企业准入的主要指标,完善退出机制,提高土地集约利用。同时,要充分考虑产业链需求关系,对必需环节的配套企业适当放宽准入标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