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基本信息公开  > 规划计划  > 专项规划
索引号 001008003014001/2020-165901 主题分类 其他
组配分类 专项规划 发布机构 县府办
成文日期 2020-03-09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其他信息

永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永嘉县食品安全“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各功能区管委会,各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县政府直属各单位:

《永嘉县食品安全“十三五”规划》已经县政府第1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永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12月14日

永嘉县食品安全“十三五”规划

 

为切实提高食品(含农产品)安全保障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国家食品安全规划(2016年—2020年)》《浙江省食品药品安全“十三五”规划》《温州市食品安全“十三五”规划》《永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特制定《永嘉县食品安全“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期限为2016年至2020年。

一、现状和形势

(一)过去五年的回顾

 “十二五”期间,全县认真贯彻落实食品安全监管“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简称“四个最严”,下同)的总要求,以“平安永嘉”建设为总抓手,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监管执法、风险防控、应急处置、技术支撑、标准法规、社会共治等体系建设,实现了食品质量安全水平、公众满意度稳步上升和食品安全总体状况有序、可控、稳中向好的目标。

1.食品安全监管责任体系更加健全。全面推进食品监管体制改革,组建了市场监督管理局,设立基层市场监管所10个,配置基层执法干部140名。18个乡镇(街道)均成立了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和办公室,配备食安办专兼职人员32名,村居食品安全协管员943名。出台《永嘉县食品安全工作考核办法》,将食品安全纳入“平安永嘉”和政府年度考绩内容,每年与乡镇(街道)签订《食品安全目标责任书》,有效夯实了食品安全监管“党政同责”基础。

2.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建设更加扎实。每年制订《食品安全工作要点》、《食品安全定量检测计划》和专项整治方案,指导全县食品安全工作。出台了食品安全信息发布、议事协调、举报奖励、应急预案、“黑名单”、案件移送、舆情监测等10多项监管制度。

3.食品安全风险管控体系更加完备。实施“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风险清单”管理,建立食品安全风险会商、风险监测、风险排查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完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网络,每年风险监测样本量达到1批次/千人;实现地产食品生产企业、品种、检验项目和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规范处置率“两个100%”全覆盖,有效管控了食品生产、流通、使用等环节风险。

4.食品安全技术支撑体系更加完善。完成县级食品检测资源实体化整合,县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建成运行,取得省级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证书。23个农产品检测点免费向公众开放,建成覆盖全县,以食品药品检测中心、乡镇(街道)农残检测室、市场监管所快检箱和农贸市场食品快检室为支撑的四位一体食品安全检测机制,检测各类食品124854批次。

5.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成效更加明显。紧紧围绕食品安全重点问题,深入开展“百日严打”、“强网清源”、“百日会战”和农村食品安全治理等一系列专项行动,严厉整治行业性、区域性、系统性风险隐患。共查处各类违法案件1061起,其中刑事案件103起,查处了一批毒凤爪、毒狗肉等案件,食品领域违法犯罪势头得到遏制。2012年荣获浙江省食品安全“百日严打”行动先进单位。

6.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氛围更加浓郁。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四个你我”等活动,食品安全公众满意度连续3年稳步上升,呈现了“有序可控、稳中向好”的食品安全新态势。组织实施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安全信用等级评定和分类监管,推进餐饮服务量化分级和监督公示,深入开展食用农产品信息追溯试点、食品安全责任保险 、“阳光厨房”建设、餐饮服务食品安全321示范工程创建和千万学生饮食放心工程等行动,荣获浙江省千万学生饮食放心工程2013-2015年度学校食堂改造提升先进县。建立健全3个食品行业协会,规范行业自律行为。社会各方力量共治食品安全的格局初步形成。

7.服务食品产业发展能力更加突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积极构建“接得住、批得快、管得好”的食品审批政务环境。组织开展“精准对接、精准服务”、“服务产业、服务公众、服务基层”等专项行动,拓展食品安全监管服务功能,着力推动食品产业转型升级,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食品安全形势尚未根本扭转。从有效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职责和促进产业发展层面看,还存在着与专业监管相称的专业检查(审评)员缺乏、专业监管人员比例低、专业知识储备不足等矛盾,还存在着与技术监管匹配的检验能力不足、检验技术落后和风险监测、预警交流不充分等矛盾,还存在着与智慧监管互通的基础数据库缺失、信息不能共享、大数据利用不够、监管系统不能互联等矛盾,还存在着与高效监管相关的执法装备配备偏少、基础设施条件差、社会监督力量尚未有效激活等矛盾。这些问题和矛盾的存在直接影响了食品安全工作成效。

(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十三五”时期,是我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深化改革、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也是食品监管事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1.贯彻落实“四个全面”,需要切实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职责。随着公众对食品安全需求层次的不断提升,企业法治意识淡薄、公众科学素养不足、风险认知存在偏差等问题,迫切需要按照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公众对饮食由“吃得饱饭”迅速转变为“食要安全营养”的新需求,把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性上升到考验党的执政能力的高度来认识,着力解决食品安全的突出问题,加快提升公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2.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需要食品安全工作的保障。没有食品安全,就没有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要紧紧围绕健全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和共建社会共治格局的战略核心,加快构建“三网六体系”,着力推动监管模式和监管手段创新,加快提升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实现食品安全监管由“被动整治”向“主动监管”、由“事后救火”向“全程监管”、由“政府监管”向“社会共治”、由“人海战术”向“智慧监管”、由“分头作战”向“协同治理”的五大转变,切实保障食品安全。

    3.促进食品产业发展,需要强有力的食品监管的推动。食品产业是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当前,我县食品产业基础较为薄弱,产业规范化、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低,同质化竞争日趋激烈,并呈现了“多、小、散、乱”的特点,迫切需要实施良好生产经营规范、质量管控、检验检测等监管手段,规范企业和产品市场准入,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倒逼加快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促进企业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科技和产品创新、产业转型升级,提升食品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保障人民群众食品安全为总目标,以“四个最严”为总要求,以全面实施食品安全战略为载体,以改革创新为驱动,加快构建以“三网六体系”为核心的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有效管控和化解食品安全风险,提升食品安全现代化治理能力,助推食品产业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服务民生。以“社会认可、群众满意”作为食品安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及时回应人民关切,有效解决“社会关注、群众关心”的食品安全焦点问题、难点问题,以工作实效取信于民、惠及于民,提升人民群众消费信心,使人民群众共享食品安全新成果。

2.专业监管,科学治理。加快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强化标准规范建设,完善技术支撑体系,夯实专业化监管基础。牢固树立科学监督管理念,健全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的监管制度,运用法治思维、科学方法和严厉手段开展食品安全治理,形成“科学立法、严格执法、行业守法”的治理格局,提升食品安全现代化治理能力。

3.改革创新,完善体系。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监管资源配置,完善食品安全事前、事中、事后监管机制,推动监管创新。充分运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提升食品安全“智慧监管”水平,构建严密高效的食品安全现代化治理体系。

4.落实责任,社会共治。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强化党政同责,明晰监管部门监督检查责任,积极发挥行业协会的自律作用、中介组织的辅助作用、新闻媒体的引导作用、社会组织的辅助作用,加快形成社会各方共同关注、共同参与的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

(三)主要目标

   通过5年努力,基本建立覆盖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现代治理体系,基本具备解决食品安全突出问题的现代化治理能力,基本形成企业自觉、行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制保障的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实现食品安全水平、食品安全现代治理能力、食品产业竞争力、食品安全群众满意度“四个明显提升”。

“十三五”期末永嘉县食品安全主要指标预期目标

序号

名   称

预期目标

1

主要农产品“三品”认证率

60%

2

食品安全“四有两责”落实率

100%

3

主要食品检验合格率

96%以上

4

食品监督抽检问题处置率

100%

5

食品安全风险分级覆盖率

100%

6

食品执法装备标准配置率

100%

7

食品监管信息公开率

100%

8

基层市场监管所规范化建设率

100%

9

公众食品安全满意率

70%以上

10

省级食品安全县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成功创建

三、主要任务

(一)推进食品安全法治建设

1.健全食品监管政策。探索建立食品安全行政规范性文件实施效果的评估制度。加强相关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及时清理行政规范性文件。

2.健全食品标准体系。鼓励制定高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企业标准,实施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加强食品安全标准、食用农产品标准的宣传贯彻、推广应用和跟踪评价。

3.推进食品依法行政。厘清县、乡两级食品安全监管事权,健全上下对应、权责一致、统一规范的监管执法体系。深化食品监管部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风险清单管理,完善食品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制度和产品分类裁量指南,健全执法办案激励机制和问责制度。规范食品日常检查、监督抽检、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投诉举报的执法程序、工作规则和执法文书,实现执法全程记录、执法档案电子化。建立各部门协同查处的联合执法办案机制,完善重大案件督查督办制度。健全案件移送、线索通报、联合查办、涉案物品处置、信息共享和信息联合发布等行刑衔接机制,完善涉嫌食品违法犯罪行为的司法鉴定和检验认定工作制度,规范涉案物品抽样、委托检验、鉴定评估等工作程序。加强食品犯罪侦查力量建设,严厉打击危害食品安全的违法犯罪活动。

(二)巩固食品安全守护防线

1.强化风险监测预警。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强化风险监测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构建功能完备、标准统一、信息通畅、资源共享的风险监测平台。完善以问题为导向的风险监测预警机制,构建企业自检、监管部门抽检、技术机构监测的食品安全风险防线。推行食品质量和安全风险自查承诺制,落实企业风险监测的主体责任。统一制订实施监督抽检方案,合理划分各监管部门监督抽检的重点品种和检验检测项目,充分利用快速检验初筛结果,增加监督抽检“靶向性”和覆盖面,提高监督抽检效能。加强风险监测结果的运用,开展多形式、多渠道的风险预警。

2.强化风险评估交流。建立和完善风险评估会商机制,定期开展食品安全风险会商,定期分析、评估和研判安全风险。加强食品风险评估能力建设。建立多元化的风险评估专家队伍,完善专家评估工作制度;开展政府、媒体与公众食品安全风险常态化交流,形成全环节、全过程、全覆盖的风险交流机制;科学确定企业风险等级,明确监管的重点品种、重点企业、重点领域和重点地区,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增强监管工作的主动性、预见性和针对性。

3.强化风险分级监管。建立完善食品企业按风险分级分类监管机制,实现监管资源的科学配置和有效利用。以风险分析为基础,根据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产品类别、管理能力、信用等级等要素,合理划分食品生产企业风险等级,落实相应频次的监督检查责任和监督抽检责任。

4.强化风险分类控制。依据风险分级和产业特征,实现灵活、动态的风险隐患和监管对象的分类控制。开展“舌尖上的安全”治理工程和“舌尖上的安全”保障工程,重点强化食用农产品源头治理,严把食用农产品生产环境安全关、农业投入品监管关和标准化生产关,提高食用农产品准出质量。健全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管理与市场准入管理的无缝衔接机制,强化食品市场准入管理。健全食品生产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对婴幼儿配方乳粉、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和保健食品的监管;健全食品安全全程追溯体系,引导和规范食品经营行为;以巩固深化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工程建设为抓手,深入开展无证餐饮和食品摊贩综合治理,加强食品经营新业态的市场准入管理,完善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监管机制,推动餐饮企业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重大活动食品安全监管保障。完善食品风险管理清单,强化动态控制,确保不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件。通过分级分类风险控制,降低安全优质产品的市场成本,提高高风险产品的市场准入门槛。

(三)完善科学权威的技术支撑

1.完善检验检测体系。加强县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能力提升,使之成为具备常见食品微生物、重金属、理化指标等实验室检验能力的检验机构,能够对50种以上产品进行全项目检验,涵盖理化项目40项以上、微生物项目15项以上、药物残留项目50项以上、食品中食品添加剂项目15项以上、非法添加物项目10项以上,基本满足我县监督抽检和地产食品的常规理化、微生物指标定量检测等需求。

2.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加强食品应急指挥系统建设,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处置机制。加强应急处置骨干队伍建设和应急装备、应急检验设备配置,提高应急保障能力。建立重大信息网络直报工作制度,完善应急处置预案和应急管理制度,开展应急培训和处置演练,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和处置的能力。强化舆情分析员队伍建设,加强网络舆情研判和引导。完善重大活动食品跨地区、跨部门应急协作联动机制,实现应急联动体系全覆盖。加强投诉举报处置能力建设,完善投诉举报系统。加强舆情监测,健全新闻发言人制度,完善突发事件舆论引导机制,增强媒体沟通应对能力,合理引导公众预期。

3.完善研究创新体系。实施食品安全监管创新发展战略,跟踪国际国内食品监管领域法规、政策、质量标准和规范的最新进展,围绕制约食品安全监管、风险评估、安全评价和检验检测的难点问题、基础性问题、前瞻性重大技术问题,开展食品质量安全控制、检验检测、风险评估等领域创新性研究和技术攻关,提高质量安全评价、检验检测技术研究创新的能力和水平。完善研究创新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科技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创新成果转化。

(四)夯实食品监管基础

1.健全基层监管网络。按照上下统一、体系完整、规范有序、运行高效的要求,积极打造基层责任网络“升级版”,开展乡镇(街道)“四个平台”建设,用好市场监管平台,保持乡镇(街道)食安办与监管站所体系上完整独立、功能上互为补充、机制上紧密衔接,确保食品安全工作在基层得到加强。巩固乡镇(街道)食安办规范化建设成果,健全基层食品安全工作运行和保障机制,配齐配强乡镇(街道)食安办专兼职人员。按照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的要求,科学设置基层监管站所,配备相应的监管力量,明确职责定位,强化基层站所规范化建设,逐步优化基层站所食品监管专业人员比例。

2.提升基层监管装备水平。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基层和一线执法人员执法车辆、执法取证工具、现场快速检测等装备配备,基本满足日常监管需求;基层站所快速检测装备配置率达到100%,并具备食品主要微生物、重金属、农兽药残留、理化指标等定性快速检测能力。加强基层站所基础设施建设,基层市场监管所建设标准化率达到100%。

3.加强信息化监管能力深入实施《浙江省食品药品“智慧监管”信息化规划》,积极对接省级云数据中心、信息化监管体系和信息化公众服务体系建设,建立符合我县实际的“智慧监管”信息化标准体系和覆盖全过程、全品种的食品智慧监管基础信息数据库。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推进食品安全智慧监管工程建设,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和安全保障体系,到2020年,使食品“智慧监管”信息技术支撑能力明显加强。

4.建设专业化监管队伍。制定专业监管人才培育计划,严格监管队伍准入门槛,严格按标准选拔充实监管人员;规范监管人员入职培训和在职教育,提高监管人员素质和专业素养,加快建设与食品监管相适应的综合管理队伍和专业化、职业化人才队伍。改革完善人才集聚、培养、评价、使用制度,探索实施开放灵活柔性的人才政策,培养一批精通食品监管、评价检测且熟悉公共管理、政策研究、数据分析的复合型人才和一批监管特长突出、综合监管能力强的基层监管骨干。

(五)构建多方协同的社会共治

1.强化政府责任。加强对食品安全工作的统筹协调,健全考核评价体系,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推进食品安全属地责任,实现食品监管有责、有岗、有人、有手段的“四有”目标。完善食品安全沟通协作机制,通过部门联席会议、重大事件会商等形式,加强部门联动,消除监管盲区和死角。全面开展省级食品安全县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活动,提升全县食品安全水平。

2.落实主体责任。督促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建立健全质量安全责任体系,落实企业食品安全风险问题报告制度和食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自查报告制度。引导企业加大保障产品质量安全的投入,加强供应链管理和安全保障措施,强化食品生产企业自主检测能力建设,规范自检行为,确保检验检测数据和报告真实有效。开展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示范创建,强化食品交易场所开办者、食品集中交易活动举办者、网络交易平台经营者的质量管理责任。推行原(辅)料采购、使用、生产过程控制、产品检验、出厂销售等全过程记录制度,形成上下游食品质量安全信息可查询、过程可控制、责任可追究的追溯体系和责任机制。制定食品质量安全关键岗位职业标准,建立对生产经营企业质量安全管理人员履职能力和履职情况的随机抽查考核制度。

3.引导行业自律。实施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和从业人员黑名单制度,构建食品安全金融征信体系,健全失信惩戒、守信激励机制,发挥失信联合惩戒的警示和威慑作用。深化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大力培育食品行业社会组织,支持行业协会制订行规行约、自律规范和职业道德准则,发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作用。

4.拓宽监督渠道。以决策公开、管理公开、执行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为目标,及时公开政策法规、技术标准、审评审批、行政许可、监督检查、产品抽检、案件查处等信息,增加监管工作透明度。建立新闻媒体互动机制,主动接受舆论监督,积极争取媒体支持,加大食品安全正面宣传引导、及时曝光违法企业和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完善有奖举报制度,积极引导和支持公众参与监督。发挥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食品安全协管员、社会监督员等作用,引导、约束、监督食品生产经营者规范生产、诚信经营。

5.倡导理性消费。实施食品安全知识普及五年行动计划,开展食品安全常识 “进企业、进学校、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和“食品安全宣传周”等科普宣传活动,建设食品安全科普基地2个、科普宣传站44个。通过报纸、广播电台、电视台、互联网、公共场所开设食品安全科普专栏或网页,中小学校开设食品安全教育课程等手段,全方位立体化普及食品安全科普知识。发布食品质量安全和产品风险信息,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形成常态发布、活动宣导、风险交流的公众消费引导工作机制。利用政务网、微博、微信等媒体,积极引导公众参与和互动,增强公众安全饮食意识,逐步提高公众识别假劣食品的能力,引导全社会形成正确的食品安全观和消费理念。

(六)助推食品产业转型升级

1.创造良好的产业发展政务环境。提高政府行政效能,提升政府促进食品产业发展的服务与保障能力。加快推进行政审批综合改革,简化审批程序,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推行预约服务,推进网上受理和网上审批,实现“最多跑一次”目标。对于食品重大投资和技术改造项目等行政许可申请事项,开辟绿色通道,实行随到随审并全程跟踪指导,及时向申请人反馈办理进度。加强工作协调,健全网格化监管责任制,避免重复检查和多头执法。

2.创造公平有序的产业发展市场环境。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发展大型食品零售连锁业,壮大食品商业,加大发展专业家庭农场等三类主体和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的扶持力度。积极开展“净网”行动,坚决打击食品无照经营、超范围经营、虚假宣传、商标侵权等违法行为。严格履行市场监管服务职能,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推进市场监管服务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营造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保护食品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

3.创造优越的产业发展政策环境。推动食品领域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推动健康养生产业发展。制定促进食品产业发展的监管政策,大力开展以检验检测和技术审评为核心,以发现不足、找出问题、提出办法为途径的精准监管服务模式,支持食品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形成一批有重大影响力和具有市场前景的品牌和产品。大力支持食品电子商务、食品现代物流网络的发展。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街道)、各有关部门要从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加强公共安全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对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意义,准确把握新时期全县食品安全的新形势,用新思维分析新情况,用新举措应对新形势,用新方法解决新问题。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认真履行政府属地监管责任,细化分解任务,明确责任分工,制订实施方案,按计划、有步骤地抓紧抓好各项工作,确保如期、全面实现本规划各项目标。

(二)保障经费投入。要建立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食品安全财政投入机制,加大对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投入力度,切实保障规划任务实施和有关项目建设的资金需要。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体系,加强食品安全经费的使用管理和审计监督,提高公共财政资金绩效水平。发挥财政政策导向作用,积极引入市场机制,鼓励和引导企业、社会资金投向食品安全领域,推动形成食品安全政府主导、社会共治的良好局面。

(三)完善政策措施。加快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保证食品安全监管的专业性、技术性和系统性。着力解决各部门之间权责不清、权责不匹配等问题。积极引导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兼并重组,促进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提高食品产业规范化、规模化、集约化水平。

(四)严格考核评估。要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目标管理,建立健全考核评估和监督机制。对规划执行情况进行动态跟踪、实施绩效评估,加强督促检查、中期考核和终期评估,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附件:永嘉县食品安全“十三五”名词解释

 

附件

永嘉县食品安全“十三五”名词解释

 

食品安全事故,是指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等源于食品,对人体健康有危害或者可能有危害的事故。

风险监测,是指通过系统和持续地收集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以及食品中有害因素的监测数据及相关信息,并进行综合分析和及时通报的活动。

“三网六体系”,是指在2014年2月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加快构建“安全责任网、电子监管网、社会共治网”,建立健全监管执法体系、风险防控体系、技术支撑体系、应急处置体系、标准法规体系、社会监督体系,努力推动我省食品药品安全水平、科学监管水平、食品医药产业发展水平走在前列。

风险评估,是指对食品、食品添加剂中生物性、化学性和物理性危害对人体健康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所进行的科学评估,包括危害识别、危害特征描述、暴露评估、风险特征描述等。

风险管理,是指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对备选政策进行权衡,并且在需要时选择和实施适当的控制选择、包括规章管理措施的过程。

风险交流,即风险沟通,是指风险评估者、管理者以及其他相关各方为了更好的理解风险及相关问题和决策而就风险及其相关因素相互交流信息。

“舌尖上的安全”治理工程,是指实施食品(含保健食品)安全全过程追溯项目,形成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食品质量标识和食品安全监管的覆盖,粮食及其制品、畜肉及制品、禽类、蔬菜、水果、水产品、豆制品、乳制品、食用油等主要食品安全信息追溯覆盖率达到95%以上,绿色食品100%纳入可追溯体系;完善临近保质期食品销售管理制度,落实过期、召回、不合格等不安全食品无害化处理制度;实施餐厨废弃油脂处置电子化、全程化监管,推进餐厨废弃油脂收运处一体化;建立各相关部门联合整治无证照经营的协调机制;健全农村地区食品安全综合治理机制,防控农村地区食品安全风险。

“舌尖上的安全”保障工程。是指改进小微食品生产经营监管模式;全面推进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痕迹化管理,深化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管理,提升餐饮量化分级动态管理质量,餐饮量化分级等级公示率达到99%以上;实施“阳光厨房”提质扩面工程,“十三五”期末中央厨房、集体用餐配送、大型以上餐饮企业和学校、养老机构食堂“阳光厨房”建成率达到80%以上;深化“千万学生饮食放心工程”,开展学校食堂量化分级的晋位升级,防控学校食品安全风险;实施旅游餐饮食品安全提升工程;建立餐饮服务企业负责人、管理人员、关键岗位操作人员培训考核制度;实施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监督公示制度,“十三五”期末建成统一、包含地理位置要素的监管信息平台,在食品生产经营场所、监管部门网站和移动终端公示行政许可、监督检查、产品抽检等监管执法信息。


抄送:县委各部门,县人大办、政协办,县人武部,县法院、检察院,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新闻单位。

永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12月18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