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基本信息公开  > 规划计划  > 专项规划
索引号 001008003014001/2011-219819 主题分类 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计划
组配分类 专项规划 发布机构 县府办
成文日期 2011-12-09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永政发〔2011〕262号 其他信息 下载阅读版

永嘉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永嘉县科学技术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各功能区管委会,各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县政府直属各单位:

《永嘉县科学技术发展“十二五”规划》已经县政府第7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一年十二月五日

永嘉县科学技术发展 “十二五”规划

为进一步提高我县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永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宏观背景和现实基础

(一)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的依赖凸显

在工业经济和市场机制先发优势的带动下,永嘉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十一五”期间,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可比价),其中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2.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6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621元,年均分别增长10.7%和15.5%。“十二五”时期,永嘉进入转型发展的重要阶段,创新成为关键要素。

发展承载空间限制工业低水平扩张,必须依靠创新提升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一方面,永嘉建设用地缺口大,环境、资源要素瓶颈制约加剧,难以支持以往的工业发展模式。另一方面,中低档产品生产能力过剩,产出与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突出。必须依靠创新,将落后产能转化为先进产能,实现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转变。

传统生产方式限制农业发展,必须依靠创新促进现代农业焕发生机。永嘉务农人员人均管理的农作物面积逐年上升,但仍只有约4亩/人,农业生产仍为小农模式。农作物播种面积递减,粮食单产增产不快,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管理仍比较粗放。必须依靠创新,提高效益,推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

现有传统经营模式限制服务业快速增长,必须依靠创新为服务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传统工业生产追求小而全,因此传统服务业主要集中在生活性服务业,发展速度有限。必须依靠创新,提升传统服务业如旅游业水平,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特别是科技服务业,推动金融服务业与高技术结合,将服务业培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科技发展的基础比较扎实

在“科技强县、创新强工”战略的引领下,永嘉县科技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2010年,全社会科技投入约5.7亿元,是2005年的2.4倍;专利授权量705件,是2005年的5.9倍,2006年以来累计达1452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14.2亿元,是2005年2.5倍,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21.1%。

创新环境更加优化。及时出台了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企业研发中心培育、授权专利奖励、科技型企业和专利示范企业认定等多项政策措施,贯彻落实了企业技术开发费税前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扶持政策,实施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自主创新突出贡献奖等,政策环境不断改善。积极参加市科交会,成功举办科技节、行业战略研讨会和发展论坛等,科技合作交流力度进一步加大。加强科普宣传,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创新意识逐步提高。通过优化环境,科技创新的战略地位日益突出,有效地激励了全社会创新创业。

创新条件不断夯实。在全省率先成立了永嘉县泵阀创新服务中心,率先与温州市政府联合兰州理工大学共建了温州泵阀工程研究院,建立省级泵阀检测中心、省级泵阀科技创新平台,建成国家火炬计划永嘉特种泵阀特色产业基地并在全国率先申报了国家级泵阀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建立了表面处理实验室和县创新茶叶科技服务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建成了全省首个科技人才公寓,建立大学毕业生创新实习基地与岗前培训基地,加快了创新型人才集聚和技能型人才培育。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利试点示范企业等快速成长,企业研发中心、博士后工作站、技术创新团队、重点实验室等加快建设,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更加稳固。通过财政科技投入的增长和重点支持,创新条件不断改善,有效促进了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

创新绩效日益显现。重大科技专项取得显著成效,累计实施省重大科技专项15项,涉及专用设备、泵阀、鞋服等行业的关键共性技术研究,有效解决了制约传统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有力地促进了传统产业技术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发展。产品开发取得新突破,2006年以来,共引进、开发新产品、新技术1000多项,列入国家、省、市级项目120多项。种子种苗工程取得新进展,共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200多项,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在科技支撑引领下,全县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了倍增,先进设备、专用电器、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正悄然兴起并逐步发展壮大。

(三)科技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

在全球范围金融危机的冲击下,科技创新进入了前所未遇的战略机遇期。主要表现为:科技创新成为解决能源资源等重大问题的重要途径,国际国内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学科交叉为地区科技创新提供了较历史以往更多的切入点;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速度更加迅猛,全社会对科技创新的认识发生重大转变。但是,当前我县科技发展还面临着一系列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为:科技整体实力不强,科技进步综合评价水平尚处于全省中游;科技人才紧缺,队伍素质较弱,高层次人才不足,不能有效支撑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基础设施少,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少;产业再扩张的空间狭小,用科技创新推进转型升级面临极为严峻的挑战。因此,永嘉必须立足实际、依靠创新、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再创经济社会发展新优势。

二、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和战略部署

(一)总体思路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全面实施县委县政府“瓯江北岸新城区建设、产业转型提升、生态优先发展、先进文化引领、城乡统筹发展”五大战略,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发展方针,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支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旨,以科技富民强县为目标,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不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构筑创新资源集聚、创新成果转化两大平台,着力改善科技基础条件和创新环境,大力引进培养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重点突破制约传统支柱产业改造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的关键共性技术,把永嘉建设成特色优势明显、产业体系完备、创新氛围浓厚的科技强县,为建设“富裕安康、生态宜居”的现代化新永嘉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

“十二五”期间,科技发展必须坚持三个基本原则:

坚持以战略需求为导向。必须充分了解和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的需求,把满足重大战略需求作为科技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集中优势科技资源做大事,实现重点突破,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对重大的创新任务要统筹安排,做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与传统支柱产业全面改造提升相结合。对创新产生的重大成果或根据需求引进的科技成果,要加快推进转化和产业化,尽快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

坚持以自主创新为主线。必须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关键的目标,加快创新资源集聚,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必须立足本地开展自主创新,即主要通过行业龙头企业、功勋企业、巨龙企业和科技型企业组织实施科技创新。在具体创新过程中,既要充分利用本地科技力量,又大力引进和主动利用外地科技力量,加强各种类型的科技合作。创新方式可根据本地科技基础,选择源头创新、集成创新或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防止只引进不消化吸收再创新。

坚持以体制创新为动力。必须充分发挥市场在科技要素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广泛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提高全社会科技资源的利用效率。必须加强政府的宏观指导、政策扶持、公共服务和市场监管,营造创新环境,激活创新要素。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引导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加强技术研发,致力于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引进、吸收、转化和创新,加快推动创新创业。

(二)发展目标

通过五年的努力,成功创建科技综合实力较强的省级知识产权示范县,逐步实现我县经济由“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有力支撑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具体表现为:“一个提升”即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升;“三个更加”即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更加巩固、创新基础条件更加坚实、创新创业环境更加优化;“五个新变化”即传统产业取得新优势、高新技术产业取得新增长、战略性新兴产业取得新突破,科技改善民生取得新提高;环境资源保护取得新进展。到2015年,主要科技发展指标如下:

——科技投入大幅增长:县财政科技投入年增长率高于县财政支出年增长率,全社会科技经费投入大幅增长,R&D(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GDP比重达到2%以上,规模以上企业技术开发费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2%左右。

——科技人才快速集聚:R&D人员达7500人,其中企业R&D人员95%以上。

——科技成果大量涌现:五年专利总授权量达5000件以上,其中发明专利达到50件以上;企业专利实施率达到60%以上。

——产业升级效果明显: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7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6%以上;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5%。

(三)战略部署

未来五年,我县科技发展的战略部署:一是实施五个重大科技专项,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转化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支持传统支柱产业改造提升,引领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二是建设以“四区”为重点的科技创新基地,力争建成永嘉国家级泵阀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省级教育装备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和永嘉农业高效特色产业科技示范区;三是建设四类科技型企业,即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造就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一批专利示范企业、孵化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引导和推动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向科技型企业转变,形成结构合理的企业创新集群;四是建设六类创新平台或载体,即科技企业孵化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企业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和中试基地、行业创新平台、科技中介机构等,支撑创新创业活动。五是着力培育学术技术骨干团队特别是企业创新团队,建设一支规模适中、结构合理、技术精湛的科技人才队伍,提升永嘉自主创新能力。

三、实施重大科技专项,突破关键共性技术制约

(一)支柱产业提升科技专项

围绕推动永嘉工业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过渡的发展方向,加强主导产业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不断运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来研发新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产业竞争力。

1.泵阀行业技术。重点开发先进工艺技术、专用设备及柔性加工系统,提高生产效率和制造水平,减少对产业工人依赖。重点引进、开发新材料及加工技术,建立计算机辅助设计平台及仿真试验系统,支撑高端泵阀产品研发。重点支持为石化、电力、环保、城建等重大工程建设配套泵阀新产品的开发,加强大型铸锻造、金属表面处理、焊接等制造技术的研究,突破关键共性技术,实现重点泵阀(如超超临界电站阀门、亚临界减温减压阀门、石油化工流程泵、核工业用泵阀等)及成套装置和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提高附加值,并扩大出口。加强泵阀用高参数(超高温、高压、耐磨、耐蚀等)特种材料的联合攻关和产业化研究,满足泵阀产业升级需求。

2.鞋服行业技术。重点加强高新技术在鞋服产业中的应用研究,引入现代中医理论、人体工程学、运动生物力学和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工艺等理论和技术,创新产品,再造企业流程,提高鞋服穿着的健康性、环保性、舒适性、卫生性、功能性,满足各类人群的个性化需求。主要支持高档鞋服的研发,塑造和提升知名品牌,提高鞋服行业的层次和水平。

3.游乐设备技术。根据现代儿童教育、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需要,引入动漫制作技术、三维创意设计技术、音视频技术和计算机控制技术等,提高游乐设备的技术含量。重点加强滚塑工艺、模具及现代成套设备的开发,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重点支持高附加值产品的研究开发与成果转化,发挥游乐设备行业的竞争优势,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4.钮扣拉链技术。主要配合鞋服行业转型升级对钮扣拉链等辅助材料的要求,加快利用新材料、合成技术、计算机配色技术、模具技术、创意技术等在钮扣拉链设计与制造方面的开发应用,不断开发新产品,提高钮扣拉链的设计和制造水平,引导和满足不断进步的市场需求。

(二)新兴产业培育科技专项

围绕永嘉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律,以培育新的支柱产业为目标,实行超前部署和率先投入,重点支持产品研发的前端,将专用设备、新材料、节能环保等作为主攻方向,加强自主研发和联合攻关,着力突破对产业竞争力整体提升具有全局性带动作用的关键共性技术、工艺及装备,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发展“高增值、强带动、宽辐射、广就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科技经济发展制高点。

1.专用电器仪表技术。重点加强现场总线技术研究与应用,加快开发实时在线分析控制系统,推进仪器仪表从模拟技术向数字化技术、智能化技术转变;开发智能电表、新一代断路器、接触器、继电器、电力电容器等智能化、多功能化的技术;开发高可靠、智能化、小型化、集成化、节能环保的高压电器技术及产品;重视产品设计创新,采用快速成型技术,提高产品设计和快速研发能力;开发轨道交通、矿山、船舶及海洋工程等专用电器。

2.先进专用设备技术。重点加强机械工程技术和电子控制技术、软件技术等技术的集成研究与应用,将工艺、技能、诀窍等隐形知识通过软件契入设备中,满足成套装备对标准化、模块化、自动化、精准化、集成化、智能化等要求。重点加强符合专用设备特色的工艺技术研究,根据研究结果改进设计和制造方案,达到安全生产、清洁生产、节能减排等目标。主要支持现代教育装备、石油设备、制药与医疗设备、广告与装潢设备、现代纺织设备、制鞋设备、专用机床及生产线等高端制造设备的研究开发和成果转化。

3.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技术。重点开发风力和太阳能发电组相关部件、核电站辅助装备、小型燃料电池关键部件等技术及相关产品。重点开发脱硫、脱硝、除尘等煤燃烧污染防治技术及产品;无极灯、LED等节能照明产品;地热、空气源供热产品;电动专用汽车及关键零部件技术、污染减排和“零排放”关键技术。加强污染物特别是废水的排放监测技术研究。推广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减量化无害化处置和城镇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和装置。

4.新型材料技术。主要支持特种钢材料、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等技术的研发和成果转化,积极发展先进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等,积极发展电子信息材料、器件和系统技术,满足机械装备、游乐设备、鞋服及辅料等支柱产业升级需求。重点开发应用与支柱产业相关的高性能金属、高强度陶瓷、先进高分子等材料及其生产技术。

5.苗木花卉技术。重点开展花卉苗木新品种的开发、引进、培育技术研究,并采用组织培养、容器育苗、无土栽培、设施栽培等管理技术进行推广。重点开发具有资源优势和乡土特色的花卉苗木品种,如永嘉寒兰、南方红豆杉、红楠、香樟等乡土花卉苗木品种,促使乡土花卉苗木良种资源形成新兴产业。

(三)现代农业科技专项

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实施“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转化推广农业科技成果,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立农业科技服务平台,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培育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充分发挥省市县科技特派员的作用,发展现代农业、培育新兴产业、改善生态环境、建设农村新社区。围绕绿色农业、城郊农业、休闲农业的发展方向,加强农业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不断优化农产品结构、改进农艺水平、发展精深加工、保障农产品安全,着力打造“楠溪江绿色农业”品牌,提高农业效益。

1.农业优新品种。重点抓好“良种工程”建设,促进品种更新换代,引进和推广粮油、蔬菜、水果、茶叶、花卉苗木、畜禽、水产、中药材等新品种,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地位,积极发展适宜城郊种植的蔬菜品种,打造温州一线蔬菜基地,开发利用乌牛早品种优势,引进抗寒性强的茶叶品种,打破单一品种格局,大力发展高山杨梅品种。加强本地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开发,重点选育并推广具有楠溪江乡土特色的中药材、花卉苗木等新优品种,开辟农业发展新天地。

2.农业种养技术。重点研究和推广应用稻鱼共生的技术,发展精确施肥、节本省工、环境友好、优质高产高效的集成种养模式。重点研究改进农作物施肥技术、病虫害控制技术及小型轻便农业机械,发展现代化设施栽培技术,建立农业标准化无公害栽培技术体系。积极推广高效、洁净养殖技术,合理发展食草动物养殖。推广绿肥种植和土壤改良技术,提高花卉苗木种植水平。

3.农产品储藏保鲜和精深加工技术。重点研究与推广应用蔬菜、杨梅、板粟、畜禽等农副产品深加工和储运保鲜技术,拓宽农产品的销售范围,延长农产品的货架期。引进农产品精深加工相关技术。开发森林食品、竹木制品、花卉苗木产品等,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4.农产品安全生产技术。重点开展农产品产地环境与质量监测评估、农产品安全生产体系建设,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以及新型无公害替代肥料、农药、饲料添加剂、生产过程控制。加强重大疫病监测、预警与防控技术体系构建。

5.农业环境控制及资源循环利用技术。以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为核心,重点突破水资源高效利用、土地整治与耕地质量培育、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农业灾害防控、农业废弃物资源和畜禽排泄物的循环利用,固碳减排和森林生态等领域的关键共性技术,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统筹城乡农村科技发展提供示范与技术支撑。

(四)现代服务业科技专项

围绕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及其共性服务集成化技术、大型数据库技术、电子支付支撑平台、现代服务业服务交互支撑平台、数字媒体内容支撑平台共性技术,开展科技创新。

1.现代物流产业技术。重点支持无损识别技术与无线传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空间管理技术,电子订货系统、电子数据交换、快速反应及有效地客户反馈、资源管理系统技术等;物流安全管理技术系统、交互式高可靠物流信息系统、商品信息编码体系等物流标准化技术。

2.现代金融服务业技术。重点发展基于互联网的电子银行安全风险评估和监控技术,完善信贷风险管理、客户关系管理、资产负债管理、金融监管和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等为代表的决策支持平台技术,完善提升促进金融产品应用系统的联通技术。

3.商贸服务业技术。大力引进推广商贸业的信息技术,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实现商贸的电子化和网络化,不断研究、推广信息网络保密技术。

4.旅游服务业技术。重点支持应用景区数字化管理技术、视频可视技术、快速导航地图技术、基于数字地图数据采集维护技术和后台管理技术等旅游目的管理系统平台技术,数字化媒体旅游公共服务支撑技术,建设旅游业的共性技术平台,开发旅游新技术和旅游文物保护与修复技术。

5.创意产业技术。重点发展与工程技术、动画设计、创意设计与制作相关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制造等数字设计、数控生产技术,开发专业应用软件和地理信息系统资源。积极发展相关领域的软件开发与服务,重点发展计算机辅助工程管理软件领域的制造及工艺软件技术、面向行业的产品数据分析和管理软件技术、基于计算机协同工作的辅助设计软件技术等。

(五)社会民生科技专项

以公共安全和人口健康为重点,围绕改善民生的重大科技需求,组织实施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项目,加强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监测、预警和快速处置等技术研究,开展主要疾病防治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为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提供科技支撑,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1.自然灾害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重点研究推广气象灾害、地质灾害、地震灾害等的预测、预警、预防、应急处置等技术,全面提升自然灾害预防和应急处置的科技支撑能力。重点开展灾后快速重建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

2.人口健康技术。重点面向广大农村和社区推广实用、安全、有效、简便、经济的慢性病、老年病、妇女儿童保健、急救、康复护理、中医药、公共卫生、眼耳鼻喉皮肤病、计划生育等先进适宜的卫生技术。重点开展食品、工业等领域的主要污染物对健康危害的因素风险评估与预警,大力改造提升医院专科建设所需要的医疗仪器设备。

3.资源环境保护技术。加大对楠溪、西溪、菇溪、乌牛溪等流域生态环境和风景名胜、森林资源保护研究,运用新科技修缮和保护古村落、名人名居、古树名木和古井名泉等历史建筑和古迹。推广应用水污染防治、水资源综合利用、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理技术和节水、节能、节材、节地、资源再生利用等方面技术,推广庭园自净模式,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率。

4.其他公共安全技术。开展重要基础设施与重大工程设施安全监测监控及应急处置技术创新,为基础设施重大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置提供技术保障。开展重大生产设备设施、交通事故、矿山安全、危险化学品监测监控与预警及事故应急救援等技术研究,保障安全生产。开展科技强警技术创新,推进社会公共安全科技发展,提高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水平。

四、建设科技创新园区,支撑产业转型升级

(一)加快建设永嘉泵阀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

充分利用永嘉泵阀产业集群作为省级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试点的扶持政策,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高质量运行、集约化发展的要求,积极争取国家、省、市各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合力推进示范区建设。一是加快市场营销合作、产品配套协作、金融服务、物流配送、行业协会、中介服务等六大体系建设,强化规划指导、智力支持、项目带动、技术创新、品牌培育、组织保障等六大支撑。二是着力引进一批符合产业导向、市场前景好的重大项目。三是着力培育一批主业突出、创新能力强、关联度大、带动性强的重点优势企业,大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四是加快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深化产学研合作,整合企业研发中心,升级温州泵阀研究院、泵阀检测中心、泵阀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等研发平台。五是实施质量振兴和品牌战略,积极参与国际、国家、行业标准制定,完善检验检测体系,推动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和集群品牌互动提升。“十二五”期间,力争成功创建国家级泵阀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

(二)努力建设永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以永嘉工业园区为基础,积极建设乌牛岭下和桥头林福工业新区,通过扩容建设和转型提升,建成永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一是加快产业的布局调整,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产业集群优势,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在高新园区集聚,大力培育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节能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二是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利用国家火炬计划泵阀特色产业基地、省泵阀商标品牌基地和省级特色工业园区的基础和优势,谋划在高新园区内建设研发中心,为园区内的企业提供技术支撑。三是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着力开发建设周边标准厂房区块和配套产业区块,使高新园区能够辐射周边地区,同时充分利用土地空间,提高土地效能。四是制定配套政策,完善配套服务,创造更好的投资硬环境和更强的软实力,吸引好项目、好企业入驻高新园区,为园区发展带来新的跨越。力争通过五年的努力,将永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打造成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三)着力打造永嘉教育装备产业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

充分发挥永嘉教育装备和游乐设备产业集聚度高、专业特色突出、产业品牌效应显著、产业链优势明显、营销网络健全、文化根基深厚的优势,加强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引进一批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科技研发人才,开发一批适用现代教育发展需要的教育装备、游乐设备,培育一批从事普教、职教、幼教产品设计开发、制造、销售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建设若干个为产品设计开发、销售、检测提供技术支撑的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将永嘉县教育装备和游乐设备产业建设成为省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示范区和省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

(四)加快建设永嘉农业高效特色产业科技示范区

充分利用我县农业特色资源优势,选择一批发展前景较好、产业基础扎实、能够带动农民致富的蔬菜、茶叶、杨梅和花卉苗木产业,建立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通过政策推动、企业拉动和品牌带动,使我县农业特色产业走园区化、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的新型发展之路。一是在乌牛早茶叶防冻抗旱、产业链延长、提质增效和品牌提升等方面加强研究,全面提高茶叶的种植效益。二是大力发展城郊型蔬菜产业,引进新技术和优新品种,培育高科技蔬菜产业和设施栽培,努力打造温州市一线蔬菜基地。三是大力发展高山杨梅,通过品牌宣传、精品化包装、贮藏保鲜加工和市场营销工作,把我县打造成高山杨梅的精品基地。四是大力发展花卉苗木产业,开发具有乡土特色的花卉苗木品种、寒兰、绿化苗木等产业化基地,把我县打造成为温州市乡土树种和寒兰的主要销售集散中心。

五、培育创新型企业,提高区域核心竞争力

(一)开展创新型企业试点示范

选择一批在人才培育与引进、科技合作交流、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知识产权保护、技术成果转化等方面业绩突出的企业,开展创新型试点示范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利示范企业等试点示范工作,辐射、带动一大批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把创新型试点示范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利示范企业等发展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排头兵、改造提升重点支柱产业的领头羊、整合利用产学研创新资源的主力军、带动产业技术创新与进步的引领者,努力培育形成“点、线、面”有机结合的创新型企业群体,并培育企业上市。力争通过五年的努力,建设县级以上创新型企业30家以上,其中省级以上创新型企业6家以上。

(二)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做大做强

用足用好国家有关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政策,引导传统产业的企业转型发展为高新技术企业。着力培育一批高新技术龙头骨干企业,五个重大科技专项的实施、四个创新园区的建设都要将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作为重要的目标。帮助和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做大做强研发中心、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支持高新技术龙头骨干企业牵头组织实施国家和省市重大科技项目,并在县级科技经费配套上优先给予解决。到2015年,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27家以上,其中主营业务收入亿元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0家以上。

(三)支持专利示范企业发展

积极培育各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按照国家、省、县有关管理办法,引导企业将知识产权工作纳入技术开发、产品开发、技术改造、市场开拓以及企业经营战略与决策的各个环节,将专利技术(产品)的研发、保护和贸易作为重要的战略目标,增强企业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指导企业实施以专利、商标与标准“三位一体”的知识产权保护战略,形成一批具有自主核心技术的行业龙头企业。到2015年,培育县级以上专利示范企业45家以上,其中省级以上专利示范企业10家。通过支持专利示范企业发展,引导和带动量大面广的企业提高知识产权意识、激发自主创新动力、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创新驱动轨道。

(四)推动中小企业成长和转型

建立国家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和省中小企业创新资金的配套支持制度,引导和支持中小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和加快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成果的转化应用,促进其高速成长。加快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设立孵化器孵化企业种子资金,加速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项目的引进和转化,提高科技创业成功率。加强财政扶持中小企业的制度创新,改变中小企业在产学研合作中的弱势地位,促进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与中小企业对接,为中小企业转型发展开辟道路。到2015年,全县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00家以上,其中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25家,并努力成为支撑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生力军。

六、建设创新平台和载体,改善创新创业环境

(一)永嘉科技企业孵化器

以转化科技成果、培养科技型中小企业和企业家为目标,加快建设永嘉科技企业孵化器。孵化器建设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与我县“新一代” 企业家创新创业相结合,形成技术、人才、信息、中介等功能齐全的创业服务体系,实现管理网络化、形式多样化、服务社会化。加快制定扶持政策,推动孵化器发展,引导中介机构为企业提供服务,为孵化企业和创业者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降低企业创业风险和成本,提高创业企业成活率和成功率。到2015年,孵化器建筑总面积达5万平方米,其中研发大楼1万平方米,累计入孵企业达30家左右。

(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重点面向泵阀、专用设备、鞋服等行业,探索建立以龙头骨干企业为主体,联合高校、科研院所,以市场为导向,以联盟收益的范围、归属、使用及分配原则的界定为条件,以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契约为保障,有效整合科技研发资源,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联盟成员要共享信息、协作攻关,联合实施行业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培育产业链,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到2015年,重点建设3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争取1个成为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三)企业研发机构

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建各类研发机构,引导企业到县外高校和院所建立研发中心,联合开展研究开发、新产品试制、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活动。依托行业龙头骨干企业,重点建设发展一批大型企业研究院、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共建一批重点实验室、中试基地,推动企业上档次、上水平。到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的比例达到15%以上,分别建设国家级、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1家、10家,省级企业技术研究院2家。鼓励和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共建实验室和中试基地。优先在行业龙头骨干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布局建设一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和中试基地。支持高校、院所在战略高技术领域布局建设重点实验室,在研发活动相对密集的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公共实验室、中试基地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吸引高校和院所到本地企业建立中试基地,吸引重点实验室到本地企业建立分实验室。到2015年,力争引进共建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中试基地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家左右。

(四)行业科技创新平台

按照“整合、共享、服务、创新”的发展思路,不断探索完善平台建设和运行的体制机制,着力提高温州泵阀研究院、省级泵阀创新服务平台、泵阀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温州中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现有平台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根据本地发展需要,在创意设计、模具设计与制造、新材料开发与应用等行业选择新建一批公共行业创新平台。筹建中国服饰网、中国制鞋网等,为院校、上下游企业搭建信息沟通平台,促进钮扣、拉链、鞋材五金饰扣等行业发展。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全县支柱产业均建立行业创新平台,其中2家行业平台成为省级创新平台。

(五)科技中介机构

鼓励行业龙头骨干企业进行“二三产业分离”,加强产学研合作,建立独立研发公司,为行业提供技术服务。鼓励有技术专长的中小企业转型为生产型服务企业或售后服务企业,实现错位发展。鼓励技术转移转化服务机构、工业设计服务机构和其他专业技术服务机构发展,引导专业技术人员加入科技服务事业,满足支柱产业科技提升所需的研发、设计、中介、咨询等科技服务。力争到2015年,建成科技中介服务机构3家。

七、建设创新人才队伍,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一)创新团队培育

结合重大科技专项实施、创新基地和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创新型企业培育等专项工作,加强永嘉县学术技术骨干团队建设,重点培育一批企业技术创新团队。通过若干年努力,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打造一批方向明确、结构合理、技术精湛、团结协作、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发展潜力的学术技术骨干团队,培养一批省市高层次人才、县技术带头人和研发骨干。到2015年,培育县学术技术骨干团队30支以上,其中企业技术创新团队15支左右,力争有2支创新团队进入省级创新团队行列。

(二)创新人才引进和培养

充分发挥人才公寓的“筑巢引凤”作用,引进一批创新骨干人才。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共建博士后流动站和院士工作站,柔性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到永嘉创新创业。持续开展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定等工作,激发企业科技人才的创新热情。制定创新型企业家培训计划,重点培养企业家对创新创业的兴趣、激情和动力,鼓励、引导“新一代”企业家转向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加强对主要行业科技人员进行工业设计、工艺流程和新技术等方面的专业技术培训,加大对一线工人和农业企业工人及种养植户的培训支持力度。

(三)人才培训基地建设

筹划引进相关高校在永嘉设立研究生分院1个,建设人才培训中心2个左右,提高人才的培育能力和水平。加大高校毕业生就业技能培训基地建设力度,拓展专业领域,扩大招生规模,提高培训质量。联合大院名校建立企业家及“新一代”企业家培育基地。帮助指导泵阀、钮扣拉链、五金饰扣等行业建立技能型人才培育基地。

八、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坚持党政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把建设科技强县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略,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强对重大科技工作的具体指导,切实加强和改善科技工作,把科技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充分组织协调部门和社会各界力量,加快推进科技创新,着力抓好重大科技工程和项目的组织实施,显著提高科技进步和创新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充分发挥县科技领导小组的作用,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明确职责,形成规范化、经常化的运作机制,保障其决策权威与效率,提高科技决策、组织和协调水平。强化政府科技行政管理部门的归口管理和协调指导职能,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形成科技工作合力。加强管委会、镇、街道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不断充实和壮大基层科技管理队伍。

加强对科技创新工作的考核评价和统计监测。把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等工作列入县委县政府的年度综合考核内容,不断完善考核内容和评价标准。建立健全科技统计、监测、评价和通报制度,全面、及时、准确地反映全县科技进步动态,扎实推进科技强县建设。

(二)营造创新环境

加强依法兴科。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和《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等有关科技法律法规。加大科技法律法规的执法力度,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对科技法律法规执法检查的依法监督,运用法律手段保障和推动科技强县建设。

完善创新政策。落实鼓励民营企业科技进步和中小型科技企业发展的政策、人才政策、财政扶持政策和金融扶持政策等,形成激励自主创新的政策体系。建立完善科技创新奖励制度,落实好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政策。规范企业研发机构、活动及优惠政策,重点做好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企业研究开发费加计抵扣、政府首购或优先采购自主创新产品、孵化器“四税”减免等政策的贯彻落实。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按照“企业主体、产业布局、工程模式、集成推进”的总体思路,加大科技改革力度,激活卖方和买方两个技术市场,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努力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建立促进自主创新的竞争激励机制,奖优罚劣,鼓励科技人才积极创新创业,动员社会力量创办民营科技企业,支持高级科技人才领办创办技术经济实体。加大向上与对外的项目争取力度,完善科技项目监管新办法、新途径,不断推动科技持续发展。

加强科技宣传普及。广泛宣传科技法律法规和政策,切实提高全社会的科技法制意识。充分发挥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互联网等传播媒体的作用,广泛宣传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知识产权、地震、先进科技人物及自主创新先进经验等,增强全民科技意识,提高全民科技文化素质。倡导学术自由和民主,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加强科研职业道德建设,克服科学技术研究中的浮躁和不良风气。

(三)加大科技投入

依法保障县财政科技投入,建立县财政科技投入增幅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的稳步增长机制。“十二五”期间,力争全县年财政科技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率高于年财政支出增长率。统筹安排财政专项资金,加强科技经费管理,突出科技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确保政府财政科技拨款真正用于科技事业,不断提高资金使用绩效。

充分发挥财政科技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企业切实加大科技投入。紧紧围绕“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的战略导向,改进财政科技经费支出的模式和机制,探索采取后补助、贷款贴息等方式,加大科技项目的支持力度,发挥创新资源的引领作用。

加强科技金融结合,探索建立健全科技投融资体系。支持创新型示范试点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上市,拓宽融资渠道。建立科银合作沟通机制,建设科技担保体系,成立科技小额贷款公司,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和科技保险,引导和鼓励企业利用银行贷款等金融资本加大科技投入。大力发展科技风险投资,鼓励通过创新获取高额回报,引导民间资本投资研发创新活动。

(四)拓展科技合作

联合高校、院所共建科技交流合作和成果转化平台,重点面向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石油勘探院、浙江省农科院等有关院所,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帮助企业引进优秀人才和高新技术及产品。建立特色产业科技咨询专家组,邀请有关专家提供立项评审、项目验收、调查研究等服务,通过专家向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传递本地科技发展信息,通过专家牵线搭桥来帮助企业设计项目、解决技术难题、引进技术和人才等。组织举办科技节、行业论坛等活动,组织企业考察大院名校和大企业、参加国内国外技术交流活动,为企业搭建科技合作交流平台,帮助企业学习成功经验与做法,开阔企业创新视野,推动企业引进来和走出去并购优质科技资源。

(五)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建成省级知识产权示范县。加快构建知识产权创造体系,建立技术与装备进出口知识产权特别审查制度和科技创新的知识产权导向机制,引导企业加强知识产权创造,形成一批具有跨越发展优势的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着力完善知识产权运用和服务体系,加强区域支柱产业的技术预见与专利预警,建设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引导企业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制度,推进自主知识产权转化和产业化。加强知识产权宣传和保护,强化专利行政执法和市场监管。加强知识产权行业自律,指导企业协调解决专利纠纷,建立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体系,形成多元化维权援助机制。

(六)建立实施机制

发挥本规划对未来五年科技发展的指导性作用,加强规划与计划的衔接。根据“十二五”规划确定的总体思路、战略目标和重点任务,结合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的总体部署,制定和实施分年度科技计划。建立健全技术预测机制,进一步把握科学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特点,跟踪本规划科技领域的新变化,为科技规划的滚动实施和动态调整提供决策依据。定期评估规划的实施情况,重点评估重大科技工程和科技项目的执行情况,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根据科学技术新进展和社会需求新变化,对规划作出必要的调整。

附件1

主要指标

序号

指标名称

2010年

确定值

2015年

目标值

1

R&D经费占GDP比重(%)

1.75(预计)

2.0

2

公共创新平台(个)

3

7

其中国家及省级创新平台(个)

2

5

3

企业研究开发机构(家)

38

100

其中省级企业研究开发中心(家)

11

24

4

R&D人员(人)

4700

7500

5

创新团队(支)

3

15

其中省级创新团队(支)

0

2

6

年专利授权量(件/年)

705

1200

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件/年)

17

27

7

年开发省级以上新产品(个)

10

50

8

规模以上新产品产值(亿元/年)

82.7

100

规模以上新产品产值率(%)

22.4

27

9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亿元/年)

14.2

20

其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

21.1

26

10

高新技术企业(家)

33

60

11

专利示范企业(家)

23

45

12

农业良种覆盖率(%)

91

95

附件2

产业示范区/基地

名  称

时间进度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国家级泵阀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


建 成

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建 成

省级高新技术教玩具特色产业基地


建 成

提 升

科技企业孵化器


建 成

提 升









附件3

科技创新平台/载体(累计新增)

时间

名称

进  度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企业

研发

中心

(院)

国家

——

——

——

——

1

2

4

6

8

10

3

6

10

14

20

8

10

12

12

15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1

2

2

3

3

博士后工作站/院士工作站

1

1

1

2

3

中试基地/实验室/工程中心

1

2

4

5

7

行业技术创新平台

0

1

1

2

3

附件4

企业(累计新增)

单位:家

时 间

名 称

进  度(年度)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高新技术企业

5

10

15

20

27

创新型企业

国家

——

——

——

——

1

1

2

3

4

5

2

4

6

8

10

5

10

15

20

25

专利示范企业

国家

——

——

——

——

1

2

4

6

8

10

3

6

9

12

15

5

10

15

20

25

科技型中小企业

10

20

30

40

50

主题词:科技  规划  通知

抄送:市科技局,县委各部门,县人大办、政协办,县人武部,县法院、检察院,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新闻单位。

永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1年12月8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