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开元数据
|
|||||||||||||||||||||||||||||||||||||||||||||||||||||||||||||||||||||||||||||||||||||||||||||||||||||||||||||||||||||||||||||||||||||||||||||||||||||||||||||||||||||||||||||||||||||||||||||||||||||||||||||||||||||||||||||||||||||||||||||||||||||||||||||||||||||||||||||||||||||||||||||||
各功能区管委会,各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县政府直属各单位: 《永嘉县气象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已经县政府第7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一年十二月十四日 前 言 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天气、气候和气候变化,与政治、经济、国防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事关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事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永嘉是我省气象灾害种类最多、发生最频繁、影响最严重的县之一。随着永嘉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气象灾害日益敏感,对气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气象事业在经济社会发展、社会公共安全、可持续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编制好永嘉县气象事业发展规划,提高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增强气象事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对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推进永嘉经济转型、社会转型、政府转型发展和气象防灾减灾提供一流的保障服务。 《永嘉县气象事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的编制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浙江省气象条例》、《气象灾害防御条例》、《浙江省雷电灾害防御和应急办法》等法律法规和《浙江省气象事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温州市气象事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永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等规划。规划范围为全县行政区域;规划期为2011-2015年。 第一章 “十一五”发展回顾与当前形势分析 一、“十一五”发展回顾 “十一五”期间,我县气象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以建设“一流技术、一流装备、一流人才、一流台站”为目标,气象事业整体水平显著提高,气象事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完善,气象基础设施建设和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取得较大发展,气象服务在防灾减灾和保障永嘉国民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主要成就 “十一五”期间,我县气象事业累计完成投资765万元,气象工作得到了全面快速的发展。 1、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体系框架初步形成 出台了《永嘉县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永嘉县雷电灾害应急救援预案》和《永嘉县雨雪冰冻灾害应急预案》等三个县级预案,并建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在全县共有10个镇(街道)建立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开展了气象灾害应急准备工作认证和防灾减灾标准镇(街道)建设。进一步加强部门合作, 气象与农业、水利、交通、国土资源等多部门联合,积极推动气象灾害监测系统共建、共享,防灾减灾制度形成常态。建立了覆盖全县各镇(街道)、遍及各村(居)的气象协理员、信息员队伍和各部门的气象联络员,防灾预案体系和组织构架逐步落实,社会化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初步形成。 2、现代综合气象观测系统不断完善 大力推进气象综合观测体系建设,完成自动气象站布点建设工作,在全县范围内布设无人自动气象观测站34个,使全县气象观测站点平均站距达到10Km。建成风云2号E星DVBS接收系统及多普勒雷达终端各1个,能见度自动观测站1个;并对永嘉气象观测站进行了改造升级,加强了对灾害性天气的监测,使气象灾害监测密度、频次和时空分辨率得以大幅提高。 3、气象预测预报、公共服务能力逐步提高 气象预测预报、公共服务体系在防灾减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人民福祉安康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决策气象服务的能力不断增强,服务内容实现了从单纯提供预报向提供预报加决策建议的转变,进一步完善天气预测预报业务系统,提高灾害性天气预报和精细化服务能力。建立了由广播、电视、气象网、手机短信、96121气象信息自动答询系统、气象电子显示屏等渠道组成的综合气象信息发布系统,为社会各界提供多层次、全方位、人性化的气象服务。在 “十一五”期间严重影响我县的“桑美”、“圣帕”、“韦帕”、“罗莎”、“莫拉克”等台风的防御工作中,县气象局预报准确、服务主动及时,充分发挥了防台减灾第一道防线的作用。 4、依法行政和科学管理进一步规范 积极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和《浙江省气象条例》,气象执法、普法等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依法履行好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气象信息发布与防雷减灾等方面的社会管理职能。气象行政审批纳入县政府审批服务中心集中受理、规范服务,气象防灾减灾和防雷安全纳入平安考核体系和县安委会工作部署,防雷安全监督管理基础工作日趋扎实。 5、人才队伍素质得到明显提升 “十一五”期间,通过培养和引进各类专业人才,气象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升,人才数量、学历层次、职称结构等方面都有明显改善。目前本科以上学历比例由2006年的38%上升到2010年的80%,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资格)人员从20%上升到50%,初步形成了一支适应气象事业发展需求,具有较好综合素质的气象业务、科研、管理队伍。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一五”期间,我县气象事业虽然得到了较快发展,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显著的作用,但是也面临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如:气象台站基础设施承载业务能力仍很薄弱;观测场环境保护与县城旧城改造矛盾日益突出;基础业务质量和气象预报准确率、精细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气象灾害综合防御体系和应急处置能力比较薄弱,预报预警信息发布时效和覆盖面亟待改进;地方气象事业发展需求与资金投入不足的矛盾依然存在;气象文化建设水平投入无法满足群众需求,科学管理、协调和办事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人才总量与结构同气象服务需求尚不相适应,气象人才队伍整体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 二、“十二五”发展面临的形势 “十二五”期间,是我县气象部门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3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浙政发[2006]51号)、《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温政发[2006] 98号)精神、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经济建设和提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当前,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强台风、暴雨、高温干旱和低温等极端天气事件明显增多,防灾减灾工作日益重要,而推进我县经济建设,加强“三农”工作、推进城镇化进程、保障人民福祉安康都对我县气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快气象现代化建设,提高气象整体实力,是我县气象事业面临的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一)推进气象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求。 (二)气象服务民生,是现实需要,是以人为本在气象服务上的具体体现。 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气象工作要不断提高“四个能力”,要求各级气象部门和广大气象工作者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大力推进气象科技创新,不断提高气象预测预报能力、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开发利用气候资源能力,进一步推动我国气象事业实现更大发展。温家宝总理强调指出要加强“一流装备、一流技术、一流人才、一流台站”建设,加强气象灾害的监测预报,切实提高气象服务质量,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强气象工作法制、体制和机制建设,为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保障民生和国家安全提供一流的气象服务。 上述论述表明了气象工作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肯定,气象工作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二)推进气象工作是加强气象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需求 永嘉地域广阔,总面积2674.3平方千米,气象灾害具有多发、频发、重发等特点,是气候变化的最敏感地带之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我县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不断增加,如影响或在温州沿海登陆的台风呈现出强度增强、风雨加剧趋势;突发性强对流天气多发,激烈程度加剧;雾霾天气频发,高温、冰冻灾害屡破记录的现象。随着气候变化影响加剧和永嘉经济社会发展,社会对强化台风、暴雨、洪涝、雾霾和高温热害等气象灾害监测、预警、预报能力建设,健全气象灾害应急体系和气象灾害联防协防机制,增强防灾减灾能力,减少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社会损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推进气象工作是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需求 “十二五”期间,我县将全面推进以高效生态农业为主的现代农业发展,对设施农业气象服务的针对性、主动性和服务效益提出了更高要求,建立以需求为引领,注重实效,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气象服务体系成为我县农业气象服务的重要内容。同时,我县不断加快的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建设步伐给农村公共气象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快推进城乡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建立精细化农村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广覆盖的农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网络、有效联动的应急减灾组织体系和以预防为主的气象灾害风险管理机制是农村公共服务的重要体现,也是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求。 第二章 发展思路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发展理念,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气象事业发展方式为主线,把提高公共气象服务水平放在首位,大力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强一流装备、一流技术、一流人才、一流台站建设,大力推进结构完善、功能先进的气象现代化体系建设,不断提高气象预测预报能力、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和开发利用气候资源能力,为永嘉县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文明、民生改善和公共安全提供一流的气象服务。 二、基本原则 (一)以人为本、服务均衡原则 天气、气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气象事业发展要始终把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首要任务,坚持公共气象服务的发展方向,把实施基本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行动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保障,以扩大基本公共气象服务覆盖面、提高基本公共气象服务满意率、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为目标,着力改善欠发达地区和广大农村的气象服务能力,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气象服务覆盖城乡、区域均衡、全民共享,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人的全面发展。 (二)面向需求、率先发展原则 坚持把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福祉安康对气象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作为气象事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需求牵引公共气象服务发展、以公共气象服务引领气象事业各方面的发展。要以打造“一流装备、一流技术、一流人才、一流台站”为目标,高起点、高效益推进气象现代化,提升我县气象事业整体实力,提供一流的气象服务,努力构建气象强县,同时,气象事业发展的目标、速度、规模、水平要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要与履行气象社会管理和公共气象服务职能的功能要求相适应,要与充分发挥公共气象服务综合效益相适应。 (三)科技创新、人才强业原则 加快建设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和气象人才体系,不断提升气象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气象科技成果的应用水平,努力造就一支适应气象事业发展的人才队伍,充分发挥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保障作用。 三、发展目标 到2015年,基本建成适应需求、结构完善、布局合理、功能先进的气象现代化体系。服务体系更加健全,监测预报更加准确,灾害预警更加及时,气象服务更加主动,气象灾害防范应对更加科学,气象应用更加广泛,基本满足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和气象防灾减灾的需求。 (一)气象灾害预警目标 政府领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体系进一步完善,基本实现县有规划,镇(街道)有预案,村通预警,全面建成气象防灾减灾标准镇(街道);雷雨大风、局地强降水等突发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发布平均时效达到15分钟,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公众覆盖率达90%以上;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逐步降低,气象防灾减灾能力明显提高。 (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目标 建成气候观测系统和气候变化监测评估系统,定期提供气候变化影响评价报告,气候变化评估工作取得显著进展,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有力气象科技支撑。 (三)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目标 建立气候资源监测评估系统,开展重大工程的气候可行性论证,人工增雨地面作业面积达到全县总面积的40%,完成风能、太阳能普查和评估,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工作取得显著进展,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积极应对资源环境压力提供有力气象科技支撑。 (四)公共气象服务目标 建成机构健全、管理规范、适应永嘉经济社会发展的公共气象服务体系,气象服务领域不断拓展,服务手段不断完善、服务产品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气象信息发布渠道不断完善,基本公共气象服务城乡差距明显减小,基本公共服务的产品和种类在原有基础上增加20%,社会公众知晓率达到80%以上,社会公众对公共气象服务的满意度在80%以上。 (五)气象预报预测目标 气象预报预测的准确性、时效性、针对性和精细化水平全面提高,实现制作3天镇(街道)气象要素预报,24小时晴雨预报准确率达到85%,24小时暴雨预报准确率达全省中上水平,全面开展农业、环境、交通、电力等行业的气象影响条件预报预警。 (六)人才队伍建设目标 人才队伍规模基本适应我县气象事业发展需要,在职人员中级职称人数达100%。气象人才教育培训和用人机制不断健全。 (七)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目标 国家气象标准观测站和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中心项目建设,应以满足气象服务需求为前提,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进行建设。 第三章 主要任务 一、加强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进一步健全“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立健全县气象灾害应急指挥与各镇(街道)、各部门联动响应机制。建立和完善突发气象灾害的各类应急预案,完善气象预警信息发布平台,提高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时效性和覆盖率。加强现代化预报预测业务平台建设,提高天气气候灾害预报精细化程度;加强信息网络系统建设,提高数据传输、数据处理、数据存储以及高性能计算能力;在提高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的时效性和覆盖面基础上,加强我县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能力建设;加强对各种气象灾害和其他自然灾害之间、灾害和生态环境、灾害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研究,提高气象灾害风险综合评估水平;加强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知识水平和避险自救互救能力。 二、加强气象为农服务工作 加快建设农村公共气象服务体系,提升农村防灾减灾能力。建立和完善农业气象服务系统,提高对粮食安全和特色农业、设施农业发展的气象保障能力。完善多渠道气象信息传播平台,推动镇(街道)农村信息服务站建设,发展农村气象协理员队伍,着力解决农村气象服务信息发布“最后一公里”瓶颈等问题。 三、加强应对气象变化能力建设 增强气象应对气候变化的基础性作用,促进我县经济发展转型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需要进一步加强我县气候变化科学研究和气候变化领域的合作,提升减缓与适应气候变化的科技支撑能力。加强我县气候变化对粮食安全、经济安全、水资源安全、生态安全等方面的影响评估,开展重大工程建设和区域经济开发等项目的气候可行性论证,提出科学的适应应对措施。按照“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的要求,加强太阳能和空中云水资源等气候资源的监测、评估和预测等工作,提高气候资源的开发效益和利用水平。 四、加强气象科技创新和人才能力建设 建立气象科技创新、基础科学数据共享等平台,加强气象关键技术的研究和科技攻关;重点加强天气预报技术、天气雷达产品的开发应用、雷电应用技术、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农业气象等方面的研究;重点抓好业务科研骨干和优秀年轻干部人才队伍建设,注重基层一线人才培养和使用,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发挥作用的体制机制,形成年龄梯度合理、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持续增强发展后劲,以适应现代气象业务发展的需求。 第四章建设项目 一、气象灾害应急系统工程 (一)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中心建设项目 选址中塘,建设用地5亩,投资概算2200万元,建3000平方米的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中心,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基本建设和一些基础性气象装备。 该预警中心包括气象灾害监测数据处理、气象灾害监测预报及信息发布、防雷减灾业务服务、应对气候变化业务、人工影响天气和气象影视等六大业务平台。 (二)建立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体系 编制完成永嘉县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和各镇(街道)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建立气象灾害应急准备工作认证制度。按照 “有气象工作站、有应急预案、有气象协理员、有气象监测设施、预警接收设施、有科普培训”六有标准,在2015年底前全县所有镇(街道)达到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乡镇(街道)的考核标准。 (三)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系统 以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和保障生态安全为目标,加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系统建设。逐步建立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系统、催化技术系统、效果评估系统。开展农业抗旱、森林防火、水库增容、水电增效和流域生态环境建设为重点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 二、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工程 按照应对气候变化和加强气候变化决策服务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需要在“十二五”期间建设比较完善的气候观测系统,完善气候变化决策支撑能力,加大气候变化科普的宣传力度。 (一)建设标准国家气象观测站。选址上塘乌岩山,征山地18亩,投资2000万元建国家标准气象观测站。除日常基本气象观测项目外,逐步新增酸雨、大气成分(气溶胶)、灰霾、臭氧、太阳辐射、紫外线、闪电定位、农业气象实验、城市小气候等监测内容。 (二)开展现代交通气象监测预警服务。加强重点地区主要路段、特别是高速公路沿线的交通气象监测网建设,开展路面结冰、能见度、风向和风速等观测和预报服务,减少交通事故,降低交通维护费用,提高交通质量和效益。 (三)建设风廓线雷达站。在我县建设风廓线雷达一部,应用于雷暴天气监测,提高短时临近预警预报的反应能力。 三、服务“三农”气象保障工程 (一)建立雷电灾害预警监测体系。监测重点区域的大气电场变化并记录闪电特征参数,对临近雷电进行预警。全县布设两套大气电场仪,基本覆盖永嘉县人员密集区域、重要场所和重点镇(街道)。加强雷击风险评估的理论、方法和应用研究,实现雷击风险评估定量化、客观化、标准化。 (二)建设高音喇叭气象灾害信息传播系统。在全县防灾减灾重点社区、镇(街道)建设高音喇叭气象灾害信息传播系统。 (三)开展特色农业、设施农业小气候观测和气象条件适宜性研究。在我县乌牛早茶、杨梅等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布设两套农业小气候观测系统,对于农作物生长密切的土壤、水汽、光照、热量等环境参数进行连续监测,建立特色农业主要气象灾害指标,提高气象服务效益。 四、气象资源开发利用工程 (一)气候资源开发基础工程。太阳能是我们目前可使用的能源中一次性转换效率最高,使用最简单、最可靠、最经济的新能源。在我县布设一个太阳能辐射观测站,并进行初步分析和普查,摸清我县太阳能资源分布状况及其变化,科学估算太阳能资源总储量和技术可开发量。 (二)清洁空气行动大气成分监测工程。在县城建设大气能见度、灰霾自动监测站一套。 第五章 建设项目投资概算 永嘉气象事业“十二五”规划建设项目投资概算及进度 单位 :万元
第六章 保障措施 为全面实现我县气象事业“十二五”规划目标和要求,在当地政府和上级气象主管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从解决制约我县气象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和发展环境等方面入手,加强管理,加大投入,深化改革,为我县气象事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 加快气象事业发展是各级政府和社会的共同责任。根据气象事业的基础性、公益性特征,应进一步完善和贯彻落实双重计划财务体制,把气象事业发展全面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预算中,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在现有基础上,逐步加大公共财政对气象投入的力度;切实加大对气象工程项目及运行保障、气象科研技术开发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投入力度;及时启动先导性、基础性、全局性的重点气象工程项目的建设。 二、制订可行的体制改革措施 按照上级部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调整气象事业结构,制定符合实际的相应措施与管理运行机制,形成以综合气象探测平台为基础,以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为依托,以气象信息共享平台为纽带,完善“无缝隙”预报预测体系,构建公共气象服务平台,实现科研和业务有机结合的研究型气象业务。 三、培养精干的气象人才队伍 实施“人才强业”战略,培养一支精干的人才队伍,促进气象事业协调发展。加强教育培训工作,强化人力资源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鼓励从业人员结合工作需要进修深造,把知识更新与技能提高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充分调动从业人员接受教育培训的积极性。通过加强教育培训等工作,将人力资源转化为人才资源优势,为气象事业提供人才保证。 四、推进规范的气象社会管理 加强气象依法行政,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为主、以《浙江省气象条例》、《浙江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和气象部门规章为辅,出台与气象法律法规规章相配套的规范性文件。加强对气象法律法规贯彻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气象法律法规的全面实施。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专兼结合、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气象行政执法体制;基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气象行政管理体制;不断提高气象行政执法能力和水平,依法规范社会气象活动,促进和保障气象事业的协调发展。 主题词:气象 规划 通知
抄送:市气象局,县委各部门,县人大办、政协办,县人武部,县法院、检察院,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新闻单位。
永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1年12月15日印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