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开元数据
|
||||||||||||||
今年以来,县科技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省、市、县重大决策部署,按照“拥江融入、产城融合”的总体思路,全面加快推进省创新深化和“315”科技创新体系两大工程建设,不断加速创新要素集聚、培育创新发展新动能,各项工作进展顺利。现将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思路汇报如下: 一、2024年科技工作总结 (一)1-12月重点科技指标完成情况 1、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2023年度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为2.47%、全市第6,较上年度提升0.06个百分点。 2、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方面:全县完成投资49.09亿元,增速18.1%,低于全市平均数4.7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降低了90个百分点;高新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15.3%,较上年同期提升了4.1个百分点。 3、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方面:全县高新技术增加值82.74亿元,增速7.5%;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75.31%,较上年同期提升了8.49个百分点。 4、规上工业研发费方面:全县规上工业研发投入17.43亿元、增速5.4%;研发占营收比重4.07%。 5、技术交易额方面:1-12月全县完成技术交易额50.31亿元,完成率125.8%。 (二)重点(亮点)工作完成情况 1、大孵化器集群建设方面。新增青年创新创业人才2521人,在孵企业212家,孵化面积9.04万平方米,创成省级众创空间2家、全市首家农业科技孵化园;引进全县首家专业运营机构正式落地运营黄田车联网孵化园;国内智能驾驶测试服务头部企业上海测迅已正式完成注册登记,落户永嘉车联网孵化基地。 2、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方面。对标“十个一批”要求,全力推进“四院三中心”等现有科创平台提质增效工作。一是全面加快兰理工泵阀院建设,积极参与浙江省永嘉系统流程装备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创成市级特种泵阀材料重点实验室1家,获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1项、市基础科研项目立项6项、获发明专利授权1项。二是加速推进温大人工智能与先进制造研究院建设,加快集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集聚,持续攻关人工智能核心技术,列入省重大科技项目1项,申报国际发明专利1项、国内发明专利4项。三是全力推进省农科院、川大、上海电机学院等永嘉技转中心提质增效工作。 3、创新主体培育方面。强化政策宣传动员,深化梯队培育机制,动态更新科技型企业培育库,截至目前,全县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2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10家,市级企业研发机构45家;新增省级企业研究院1家、省级企业研发中心10家。 4、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面。2024年,研究出台《永嘉县泵阀产业关键技术协同攻关项目揭榜挂帅实施方案》,加快推进省级科技特派团试点工作和“科技副总”工作,共征集泵阀企业技术需求17项,即将进行的是组织专家评审,对揭榜项目进行打分现已组织专家凝练编制榜单;保一等5个项目列入市级重大项目;亚龙智能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保一集团有限公司、纽顿流体科技有限公司等3项科技项目列入“尖兵领雁+X”计划,其中首次列入“尖兵”计划项目1项、实现“零的突破”,山区海岛25县第2、温州山区海岛县唯一;与特派团合作项目(泵阀)2项,全省第2、全市第1。浙江迦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荣获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以企业为第一完成单位、全市仅2家)。 5、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组织验收通过发明专利产业化项目13项(2022年立项);完成报喜鸟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科技成果登记36项。 6、科技强农方面。一是走深走实科技特派员制度。拟研究出台《永嘉县科技特派员工作实施细则(试行)》,强化省市县三级联动,下派省级科技特派员17名和1个团队科技特派员、市级科技特派员14名和1个团队科技特派员、县级科技特派员22名,实现乡镇省级科技特派员全覆盖、乡镇(街)科技特派员全覆盖;开展14个市级科技特派员项目中期检查,并组织申报省级科技特派员项目。二是加强农业科创平台助农服务。协助永嘉现代农业产业研究院推动2023年12个产业提升项目落地,指导省农科院永嘉技转中心开展科技助农服务17次、解决农业技术问题21个。三是开展科技下乡活动。赴鹤盛、沙头、北城等地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分发名优种子6000多份,科技书籍1200余份,现场科技咨询780多人。 二、2025年工作思路 (一)聚力抓好创新主体培育工作。深化梯队培育、动态管理,按照“储备一批、培育一批、提升一批”的原则,强化与县经信、统计、税务等部门及相关镇街联动,全面排摸储备有意向、具备条件的企业,持续推进科技型企业“双倍增双迈进”和“两清零一提升”工作,不断壮大科技型企业队伍,完善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力争高新技术企业30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80家、市级企业以上研发机构10家。 (二)聚力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深化县级泵阀产业关键技术协同攻关、“科技副总”和省级科技特派团试点工作为抓手,强化有组织科研,进一步支持、引导企业和在永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聚焦“卡脖子”问题,坚持问题导向、市场化导向,常态化梳理、更新省市县三级攻关需求清单,力争列入市级重大项目1项以上、省“双尖双领”重大科技项目1项。 (三)聚力抓好科创平台建设。重点支持温大人工智能与先进制造研究院在工业机器人领域方面技术攻关,支持兰理工温州泵阀工程研究院持续攻关泵阀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提高自主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能力、逐步创成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引导杭电永嘉教玩具创新院走企助企服务,全面推进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提质拓面工作,切实提高现有科创平台提能造峰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申请发明专利3项以上。 (四)聚力抓好大孵化器集群建设。按照“紧盯增量、优化存量、激活潜量、提升质量”要求,深入实施“一园一基地”的战略布局,聚焦“3+3”产业发展需求,以谋划打造温州北站大孵化载体为重点,牵引推动形成国有、民营共建大孵化器集群工作格局;优化孵化生态,唱响回“嘉”创新创业品牌,持续深化“1+5+N”大孵化器科技招商新模式,打好政府带头招商、载体自主招商、社会推介招商等招商“组合拳”,重点招引一批“小而优、小而美、小而强”的科技企业和人才项目;深化孵化载体梯次培育,进一步加快推动全县孵化载体与之江实验室、温大人工智能与先进制造研究院等高能级平台合作,全面提升全县孵化载体能级与运营质效,构建“热带雨林式”孵化生态,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力争新增孵化面积5万平方米、在孵企业数100家、青年创新创业人才800人,创成市级孵化载体1家以上。 (五)聚力抓好科技强农。一是积极做好省第十六批省级科技特派员项目实施管理,督导、检查市级特派员项目。二是全力抓好生命健康产业,深挖潜力、做好重点企业“一对一”指导服务,力争全年产值超25亿元、增速超10%。三是抓好科技类校外培训机构监管工作,确保科技类校外培训机构减负政策落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