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基本信息公开  > 规划计划  > 计划总结
索引号 001008003014013/2025-315380 主题分类 城乡建设(含住房)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发布机构 县住建局
成文日期 2025-01-08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永嘉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谋划


2024年,县住建局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对接经济发展和民生福祉需求,聚焦住房保障、城乡建设、基础设施提升、行业健康发展,凝心聚力,务实奋进,推动全县住建领域各项工作走深走实。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强化行业管理,持续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规范房地产行业运行。开展对全县房地产开发企业、经纪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专项检查,整治虚假广告,打击样板间“货不对板”、不实宣传等违规行为。加强对《市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办法》的落实,规范商品房预售资金管理,保障购房人合法权益。联合人民银行、银保监等部门对3家监管银行进行检查,增强监管工作的精准度,防范套取商品房预售监管资金等违法违规行为。严格落实商品房销售管理制度,加强对违反销售管理办法等违法行为的检查力度,严格依法办理商品房预售许可。2024年1-10月完成房地产投资61.5亿元,同比增长-29.2%,排名全市第九;1-11月拟完成房地产投资64.08亿元,同比增长-36.98%。2024年1-10月完成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25.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8.2%,排名全市第七;1-11月拟完成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26.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8.2%。

二是推动建筑行业健康发展。研究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永嘉县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引进市政壹级资质建筑企业1家;落实《省建设厅关于做好清理拖欠建设工程企业账款工作的通知》,确认政府性欠款24笔,结清9笔,共计150万元;研究提出400万以下项目的小额库建立方案以及400万以下小额项目的人员兼任办法,持续推动我县建筑行业健康发展。截至12月份,我县现有建筑企业110家,其中壹级资质企业20家,已备案在建工地113个,预计全年建筑业总产值171亿元,同比增长约23%。

三是促进物业行业服务提升。根据《浙江省物业管理条例》规定,完成3个项目的物业用房配制手续;根据《温州市物业管理项目招投标管理办法》,受理3个公开招投标落实物业服务企业项目;根据《温州市物业管理条例》规定,备案11件由业主大会选聘的物业服务企业的物业服务合同。强化物业维修金、保修金的“两金”管理,以公开、公平、公正、竞争、效益为原则,组织本年度永嘉县“两金”竞争性存放招标工作,竞存资金总额达2.2亿元,预计增值收益达400余万,确保资金保值增值,切实维护业主权益。

(二)强化隐患排查,持续巩固安全生产防线

一是提升建筑施工领域本质安全。全县建筑施工安全监管项目124个,今年新开工建设项目54个,开工面积约为129.97万平方米,跟进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54份。面对建筑领域,我局开展了建筑领域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建筑施工领域“防高坠、防坍塌、防挖破”专项整治等8大建筑领域隐患排查整治行动。共派出检查人员736人次,发出整改通知书291份,提出整改意见1653条;组织标化工地验收21个,验收达标率达100%,获评市级优良标化工地4个,获评省级示范标化工地1个;全面实施《建筑施工承插型轮扣式钢管模板支架规程》。新开工项目运用承插型模板支架使用率达到100%。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抽检起重升降设备51台次,发现并整改隐患165条。

二是建立健全工程质量监管机制。贯彻执行省建设厅《浙江省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规范(试行)》,完善监督检查模式、流程,实现监督检查内容具体化、规范化;开展全县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执法专项行动,不断强化参建方主体责任;开展市政道路“桥头跳”、不均匀沉降等专项整治行动,不断提高行车舒适度;开展工程质量检测专项检查,持续打击伪造检测数据、出具虚假报告等违法违规行为。组织建筑工程实体质量检测,确保建筑工程材料符合建设标准,抽检钢筋原材料22组、混凝土取芯检测10组、混凝土抗压强度18组、混凝土回弹检测210构件、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72构件,抽检合格率100%。

三是持续开展自建房安全整治。深入开展自建房安全整治、自建房危房解危、城镇房屋室内装修管理、房屋市政工程安全隐患治理等四大行动;印发《永嘉县自建房管理工作有关规定》,出台《永嘉县农村住房建设“四到场”监督管理实施细则》,建立在建农房“四到场”实体化办公制度,推出农房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制度;组织开展宣传教育培训活动,对全县400多名农村建筑工匠开展安全施工业务培训,对全县1063名专职网格员、近500名村社书记开展房屋安全识别处置培训;统筹危房解危、自建房“五个一批”工作,签发隐患通报8期,拆除C、D级危房50处,加固降级C级危房5处,管控21处;涉及公共安全危房已拆除2处、修缮加固2处、腾空封堵11处。根据“五个一批”管理规定,暂停使用17处,审批641处,鉴定989处,拆除47处,治理1处。

(三)聚焦民生服务,促进城乡建设更新升级

一是稳步开展住房保障工作。受理人才住房配售申报18人,最终认购4人;受理人才住房配租申报29人次,完成配租11人;已在保人才住房补贴对象年审通过22人,发放补贴15.12万元;人才住房补贴新政审核通过92人,发放补贴128万元。新申报公租房保障对象111户,审核通过67户;完成租赁补贴年审1089户,审核通过1011户,78户因不再符合保障资格而退出;发放公租房货币补贴1056户,金额289万元。联合县委组织部、县财政局提出离退休干部职工一次性住房补贴调整建议,将原补贴标准从233.5元/平方米调整为393.75元/平方米,使补贴标准适应社会发展。

二是积极推进市政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永嘉县中心城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21-2035)》、《永嘉县平原城镇内涝防治专项规划》、《永嘉县建筑垃圾消纳场所和中转场所建设专项规划》这三个城市建设规划的调研、编制工作;向上级争取特别国债、中央内预算资金1.5亿,省级、部级补助资金1亿(主要用于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积极开展“蓝电行动”,排摸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数为44721个,各镇街计划新增10650个,目前已建成2541个;完成省市县民生实事项目,持续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升级,完成新(改)建城市燃气管网5公里,新(改)建城市供水、污水、雨水管网35公里,新增绿道6公里,打通断头路1条(项目为瓯北新岙路);将上塘污水净化站处理能力提升至1.7万吨/日,消除污水溢流风险,对上塘片45.12公里污水管网进行排查改造,对607处III、IV级缺陷点位进行整治提升,顺利完成中央环保督查迎检工作。

三是创新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创新资金筹集模式,利用物业专项维修资金开展老旧小区改造。创新建设主体选择,南城街道新开工的城西安居小区和新世纪公寓项目由我局作为建设主体,有力推进了工程建设。完成瓯北街道五中花园、金丰苑、城西安居小区、新世纪公寓4个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同时,组织人员积极对接南城街道、瓯北街道、乌牛街道等城镇住宅相对较集中的街道,听取业委会、业主和物业服务企业对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的建议和意见。在开元嘉园,组织南城街道、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业主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广泛收集群众对电梯加装政策的意见和诉求。

二、下步工作计划

2025年,县住建局将围绕全县“拥江融入、产城融合”总体思路,持续深化“强城行动”,大力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不断夯实安全生产基础、持续加快城镇面貌换新,促进永嘉实现精彩蝶变。

(一)全力保障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一方面,加大房地产市场监管力度。认真贯彻落实5月17日全国切实做好保交房工作视频会议精神,深入学习9月份以来中央部委出台的一系列促进房地产行业止跌回稳的政策,扎实做好保交房、去库存工作。全面排查房地产领域各类风险,扎实做好房地产领域风险隐患防范化解工作,避免因出现交付、登记问题而进一步影响市场信心和购房意愿。另一方面,加大重点项目推进力度。持续深化“两万”“三服务”活动,充分了解企业需求,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问题,严格落实“省六条”“温十条”和即将出台的温州房地产新政,提振房企信心。不断强化审批监管信息资源互通机制,全面提高服务效率。

(二)全力促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一方面,完善扶持政策,做大做强我县建筑业企业。联合县财政局等单位对《关于印发<关于促进建筑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条意见>的通知》部分内容予以修改和完善,进一步强化政策扶持力度,引导建筑业产值、税收向我县回流,推动我县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开展专项整治,规范我县建筑市场秩序。整顿和清理一批存在“三包一挂”行为的建筑业企业,有效净化我县建筑市场秩序,并形成长效机制,创造公平、公正、平等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

(三)持续加压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一方面,推进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标准化建设。开展工程质量提升行动,建立健全优质优价、差异化管理等工程质量激励机制,争创市级以上优质工程项目6个,争创省示范标准化工地2个,建筑工程安全文明标化工地达标率100%。另一方面,推进工程质量监管智能化建设。推行“阳光验收”制度,开展市民监督团验收试点和工地开放日试点;加强“住宅品质保障在线”(安心收房)应用系统业的务学习及应用场景全面落地。实现智慧桩基工程、智慧主体工程应用率100%。

(四)持续加压自建房安全监管。一方面,做好房屋安全排查整治。继续指导督促乡镇(街道)及相关部门做好城乡房屋排查,确保排查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做好危房解危工作,严格落实危房“动态清零”。另一方面,完善自建房管理制度。对施工企业承建的农村自建房进行质量安全专项检查,督促乡镇(街道)及施工企业严格落实农房建设管理制度,加强对乡镇(街道)农房“浙建事”系统业务指导,主动对接省级工作专班及系统开发公司,优化完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