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开元数据
|
||||||||||||||
2024年以来,溪下乡始终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县委决策部署,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全力打造“全省第三极”,加快推进“拥江融入、产城融合”,持续擦亮“楠溪源头,金色溪下”品牌,围绕强基础、优服务、促发展工作思路,扛旗争先、砥砺奋进,奋力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山区样板。现将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2024年工作总结 (一)真抓实干强基础,基层治理显成效 一是夯实基层党建基础。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共开展中心组学习15次,其中集中研讨9次,理论中心组成员下村开展主题宣讲42次。党员领导干部下村上党课共计9场,基层党支部书记自主准备并开展党课共27场。把宣传思想工作贯穿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始终,在各级媒体刊发信息宣传稿件33篇。开展《条例》解读、违纪违法案例分析、廉政学习教育系列活动30余场,确保主题教育高质量、全覆盖。开展领导干部“四个一”做法,所有领导干部每月研读一篇党纪法规文章、每季开展一次廉政谈话、每半年进行一次廉政自查、每年撰写一篇廉政心得。以基层党建“达标提质”计划为抓手,开展全覆盖式党建巡查,动态监察各村工作实际、跟踪问效整改情况。累计开展巡查17次,谈话提醒、处理各级责任人30余人次,整改问题80余个,全面提升村级组织运行规范化水平。 二是筑牢综治维稳防线。抓好矛盾化解,每月分析研判全乡矛盾形势,形成矛盾纠纷快速反应机制,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处理”,排查调处矛盾纠纷96起,矛盾纠纷稳控率100%。全面贯彻落实《温州市强化“五失”人员管理与服务工作指引》等文件要求,分类指导,精准施策。成立“五失”人员管服小组,开展“五失”人员大排查行动2次,目前在库纳管五失人员36人,5人退出级、5人管控级,26人关注级。严格落实信访调处工作机制,注重源头防范、源头化解,组织学习《信访工作条例》2次,开展依法信访宣传活动4次,悬挂横幅60余条,受理各类信访件123件,办结121件,办结率98.37%,今年未发生赴省进京越级访集体访事件。开展禁毒宣传19场、反邪教宣传4场,反诈宣传4场,共计发放宣传资料1600余份,悬挂横幅90余条,张贴大字报30余幅,新增展板10处。全乡社会治安秩序整体平稳。 三是坚守安全生产底线。加大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力度,乡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分别带队对重点场所开展排查整治行动,共出动150人次,发现隐患78处,立即整改65处,限期整改13处,均已完成闭环管理。制定溪下乡农房建设“四到场”监督管理办法,压实驻村干部和网格员的责任,加强农村自建房、老房改造装修等的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有效制止违章建设15起。召开防溺水工作专题部署会,进一步梳理全乡易发生溺水区域,增设、修复警示牌23个,配齐救生圈、救援杆、救生衣、救援绳等器材,开展防溺水巡逻12次,宣传教育活动3次。全面压实乡、村两级森林防火责任,护林员在岗在位,进行常态化巡山护林,多样化开展森林防火宣传。深入开展地毯式汛前安全隐患排查工作,摸排梳理出隐患点61处,赋码人员145人,特殊人员102人,扩大转移115人。乡级防汛演练已于3月29日开展,各村按照统一部署,每月开展消防、防汛等演练。今年溪下乡未发生安全生产事故。 (二)凝心聚力优服务,民生福祉再提升 一是养老服务扩面增效。以全乡11个“共富食堂”为阵地,成立以两委干部为主的老年服务管理小组,整合社工站、文化礼堂、志愿者等资源,每日为近200位老人提供助餐、理发、义诊等服务,并时常举办集体生日会、节日民俗等活动。推广“政府补一点、个人掏一点、爱心捐一点”的运营模式,多渠道保障老年服务运营资金。探索运行“邻里和睦互助点”模式,以“老班长”公益工作室、共富大篷车为载体,将养老服务延伸至偏远自然村。形成党建引领、政府主导、村级运作、公益服务“四位一体”的偏远山区养老服务模式。 二是倾力关怀未成年人。各村儿童主任及村干部实时关注乡内58名留守儿童和16名困境儿童的生活保障、家庭监护、就学情况等基本情况。创建乡级未成年人保护站,联合社工站、助联体、妇女儿童驿站等多方力量,共开展未成年人关爱服务活动27场、惠及425人次,链接社会爱心人士慰问困难家庭子女26人,共计金额49500元。实施学生营养餐工程,为全乡169名学生提供在校免费用餐,标准为每天每人16元。实施“雨露计划”,为全乡低收入农户子女减免学杂费,杜绝因贫失学。溪下乡党群服务中心每月牵头为学生们带来手工实践、环保课堂、禁毒宣传、图书漂流等活动。实施“春泥计划”,链接温州东方职业学院和浙江工贸学院志愿服务队,为30余名留守儿童带来两期共计21天的暑期公益夏令营。 三是持续做好便民服务。不断加强特殊群体的服务保障,新增低保低边人员13户,清退低保低边22户;处理困难群众临时救助24件,发放救助资金48522元;开展低收入农户慰问104人次,发放慰问金52000元;开展困难党员慰问18人次,发放慰问金14400元;帮助对接村公益性岗位16个,新增就业4人,帮助链接房屋修缮慈善救助3户。以“购买一批、发动一批、整合一批”的方式,集中收集群众需求清单,通过“红色星期天”、服务点单等形式,累计开展义诊、义剪等便民活动190余场,服务群众6000余人次,其中走访慰问低保、低边、特困群体家庭73户186人,帮助完成微心愿110余个,溪下乡党群服务中心荣获温州市党群服务中心“月度之星”称号。 (三)全力以赴促发展,乡村振兴再提速 一是聚焦发展特色产业。申领“溪下红”农特产品商标,打造以番薯、黄精、小番茄、黄瓜为主打产品的农业产业链条,依托溪下独特地理气候条件,建立高品质、有特色的品牌形象。举办“溪下红”番薯开挖节暨2024年楠溪江溪下马灯戏文化旅游节,设置马灯戏表演、番薯开挖和网络直播等环节,展示独特民俗和特产美食,打造特色节庆,打响“溪下红”品牌知名度。与省农科院合作,引进优质浙薯系列番薯苗,在溪下村、黄一村、刘山村建立高山番薯试验示范合作基地,种植面积共270亩,带动周边农户提升番薯种植水平,依托共富工坊进行包装销售,并探索生鲜番薯精深加工模式,已采摘销售番薯8万余斤。与上海交通大学合作,于茶山村建立黄精种植基地。与温州大学合作,于罗垟村建立小番茄、黄瓜种植基地。 二是聚焦提升基础设施。完成山黄线至潘山头道路提升工程、三公坑至陈坑村道路提升工程、山黄线至陈坑村道路提升工程、刘山村至麻庄垟道路提升工程、麻庄垟至陈山头村道路提升工程5个农村公路项目,总里程12.57公里。依托环乡公路,与联运公司联合开通乡域“定线小巴”,实现乡域“村村通”,解决村民出行不便,尤其是中小学生上下学难的交通问题。推进卫生院拆扩建工程,拆除原卫生院医院建筑680平方米,新建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总投资2000万元,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已批复,目前正处于规划许可证审批程序。推进养老服务中心工程,项目总建筑面积4785平方米,床位数148张,总投资1935万元,目前已完成征地工作,准备进行供地工作,设计图已完成,即将启动施工。 三是聚焦推进全域提升。抓好溪下马灯戏剧本挖掘、整理工作,于溪下村文化礼堂开办马灯戏专题图文展览,在刘山村文化礼堂开展“文明享非遗”系列活动。依托溪下马灯戏市级非遗传承基地金盾学校,开设马灯戏兴趣班,聘请代表性传承人到校培训,培养马灯戏小演员30余人。开展红色故事收集行动,以溪下村文化礼堂、黄一村黄皮寺为阵地进行宣传,沿线打造红色元素30余处,开展红色教育活动10场。涵养文明乡风,开展“溪下好人”、十星文明户等评选活动,培育“永嘉好人”刘爱菊,推进“楠溪源头,红色溪下”乡风文明示范带建设,绘就偏远山区文明新画卷。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制定溪下乡全域环境大整治大提升工作考核办法,采取以奖代补、竞优评选方式,围绕鸡鸭散养、乱堆乱放、露天旱厕等重难点,累计开展整治行动25次,出动人员300余人次,清理乱点80处。 二、2025年工作思路 (一)在深耕服务保障上争先进位。继续聚焦“一老一小”群体,积极探索精细化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质效,继续盘活社会慈善力量,壮大基本兜底资金盘,持续深化“共富食堂”品牌,推进学生营养餐工程和雨露计划,织牢织密“一老一小”民生保障网。做好项目建设,确保乡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项目和溪下乡卫生院项目全面开工。建立健全兜底保障制度,动态排查低保低边户、五保老人、困境儿童和低收入农户,及时做好各类困难救助工作,做到应保尽保,全面覆盖,提升山区特殊群体在共同富裕大场景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在加速产业振兴上争先进位。聚力以“溪下红”特色品牌为抓手,打通农产品产销突破口,壮大村集体经济。将农产品与红十三军、浙南革命委员会的红色故事结合,通过网络直播等形式广泛宣传,不断扩大“溪下红”品牌的影响力。铺开黄精基地、小番茄黄瓜基地,采用无公害、无污染的种植方式,打造精品路线,培养固定消费群体,提高市场竞争力。积极探索生鲜红薯的精加工,谋划红薯枣、红薯干、红薯粉等延伸产品,拓宽农户增收渠道。开展线下番薯节活动,串联起寻宝亲子游、番薯烘焙体验、马灯戏观赏等丰富内容,打造文旅发展新引擎。 (三)在平安建设工作上争先进位。统筹抓好防溺水、森林防火、防汛防台等重点工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持续开展安全隐患排查,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纵深推进“大平安”建设,全面开展禁毒、反邪教、反诈骗知识宣传,保持对违法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充分发挥群防群治队伍力量,确保全乡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继续落实包案制度,全力抓好重大敏感时期信访维稳安保工作,严格落实信访调处工作机制,认真开展群众走访、接访工作,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水平,提高我乡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中共永嘉县溪下乡委员会 永嘉县溪下乡人民政府 2024年12月24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