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开元数据
|
||||||||||||||
今年以来,东城街道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县委“拥江融入、产城融合”战略要求,全面推进“转作风、优环境、攻项目”高质量发展主题实践活动,真正做到项目建设推进有力、重点工作走在前列、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经济发展逆势增长、社会面平稳有序。现将全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思路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攻项目、促发展,经济发展逆势增长。 一是产业发展势如破竹。现有规上企业27家,工业企业260余家。以工业全域治理为抓手,着力腾空间、换发展,“退二进三”整治改造8100平方,助力三金机械零地技改。逐步完善园区基础配套设施,持续推动邻里中心设计落地,有序推进敬业路建设,竣工验收友谊路、育才路和黎明路等三条园区市政道路,园区形象提升明显。定期联合部门站所召开政企恳谈会,建成企业服务中心,及时解决企业碰到的问题和困难,助力2家企业升规入统,成功签约总部经济回归项目1个,全力打造营商环境标杆。1-11月份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3.47亿元,同比增长10.55%;限上贸易四大行业销售总额3.35亿元;有效投资11.42亿元,其中制造业投资9291万,税收收入24988万元。1-10月份,高质量发展指标中,制造业投资等12个重点指标全组第一。 二是项目建设可圈可点。梳理制定重点项目任务清单,举行项目交办仪式,采用老中青搭配,以专班形式加速项目落地。其中美人峰农业生态观光园10月份正式营业;小子溪水库备用水源联网工程政策处理100%,实现无障碍施工;县粮食交易中心工程政策处理100%,三通一平已验收;交通应急保障中心完成征地3公告,正在组件报批;山仓安置房正在有序施工;持续推进矿地结合项目前期工作。所有县领导关注重点项目政策处理实现100%。谋划2025年重大项目16个,总投资196亿;谋划“十五五”重大项目22个,总投资370亿元。 三是集体经济全面推进。以文旅项目为牵引,做大做强梅园村3A级景区村品牌和绿世界航空飞翔营地,积极推进陡门仙人镜休闲旅游小镇等旅游项目进程,联动推进永嘉栀子全产业链、“灵运绿嶂”农业产业园、山仓村秸秆资源再利用等农业项目进程,实现创收增收。同时,继续扩大综合农贸市场等集体物业项目优势,打好“陡门三宝”为主的农业产品“销售牌”,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截至目前,街道集体经济总收入9354万元,经营性收入6443万元,位列全县前三。 (二)强拆建、优环境,城乡建设不断提升。 一是城市更新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一期项目4月9日启动店铺分配,二期2号项目建筑主体结顶,12月份拟启动摸文认购,积极推动实验小学扩建工程等3个公共服务建设项目,推进高速口至石介下环境提升项目,打造亮丽县城入城口,持续做好屿山周边城中村改造项目及鹅浦公园二期工程前期工作,切实提升城区环境品质。 二是硬件基础不断夯实。有序推进上塘街建设,积极推动实验小学扩建工程等3个公共服务建设项目,环城西路等3个区块污水零直排建设项目已验收。深入推进楠溪江沿线企业和村居污水治理,全面铺开污水管网工程,进场施工河岙、敬仁等4个农村生活污水项目。完成农村基层限额以下工程备案30个。 三是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持续推进“美丽永嘉”建设,出台村社奖罚政策,送达拆违通知书136份,拆除违章面积25000余平方,即将投用峙口便民临时自产自销市场,彻底整治乱摆摊乱想,加速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持续推进垃圾分类,成功创成状元府小区省级垃圾分类示范小区。 (三)惠民生、解民忧,百姓获得感显著增强。 一是困难帮扶常抓不懈。通过“大数据+铁脚板”相结合的方式,健全保障服务对象主动发现、动态管理和精准识别长效机制,持续夯实筑牢民生保障底线。提档升级街道级养老照料中心,新增两家老年食堂,为老人提供“菜单式”养老服务与健康照护服务。 二是退役军人工作不断加强。健全完善退役军人服务站建设,常态化开展日常走访、节日慰问,动态更新基本信息库,累计慰问1627人次,办理优待证27份。 三是公共服务不断提升。持续巩固国家卫生县城复评成果,线上线下联动开展爱国卫生活动宣传,定期开展健康素养进文化礼堂活动。新建望江社区、河岙村“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新建室外健身广场等文体设施5处;推进全安文化礼堂、河岙文化礼堂提升工作。举办“我们的村晚”等大小文化活动150余场,惠及群众万余人。 (四)强治理、促和谐,平安大局持续稳定。 一是安全形势持续向好。全力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滚动开展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常态开展夜巡夜查,有序推动百万员工大培训,覆盖企业200余家、员工1800余人次。全覆盖推进工业企业整治,排查安全隐患810处,已整改810处,整改率100%,立案处罚企业10家。建成10处村社应急取水点,安装100套应急消防屋,所有村居落实“一栓三件套”,组织取水点周边群众开展消防演练,提升消防应急能力,火情报警数同比下降46.67%。 二是社会大局总体稳定。滚动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排查量1078件,按时化解率100%。24名在库“五失人员”实现“排查稳控、研判化解、帮扶回访”一网统管。持续推进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和包案化解工作,成功处置划龙舟、万锦城店面安置等群体事项,三中全会期间等重点时期信访零登记,无集体上访情况。截至目前三轮县领导及乡科级领导包案件54件,化解52件,化解率96%。 三是综合治理成效显著。动态调整优化网格布局,实行专职社工和专职网格员“两队合一”管理。牵头搭建东城联勤服务中心,以“常态入驻+动态入驻”相结合,联勤联动处置,峙口片区警情火情纠纷三下降,环境和交通堵塞明显改善,隐患有效治理,获省市县领导多次专题实地调研与肯定,相关经验在浙江在线、《温州信息》《温州政法》《永嘉信息》等媒体刊发。 (五)抓队伍、转作风,党的建设逐步夯实。 一是不断建强队伍。树立实干实绩导向,全力加强“三支队伍”建设,实施干部作风提升年行动,建立健全机关干部内部管理、驻村干部考核、村社干部考核等多项制度,实施科室争优、村社争旗竞争比拼机制,实施工作专班与年轻干部“双向认领”制度。干部队伍不断建强,坚持以岗选人、以人选岗,充分考虑法律、农业、经济、城建等专业化需求,补充年轻干部9人,锻造专业化年轻干部队伍,从根本上破解年轻干部不足,结构不优难题。坚持能上能下,结合东城街道人员岗位管理实施方案,推动中层干部任免交流工作,打破论资排辈的怪圈,择优选拔年轻中层干部5名,劝退中层干部5名,平职交流中层干部28名,有效改善中层干部的年龄和知识结构。强化干部培训,提升干部认知、干部活力,实现重点指标集体经济收入、城镇居民收入等考核重点指标从去年考核倒三到今年前三,实现逆转翻盘。驻村干部全员调整轮换,实行竞聘上岗机制,落聘3人,中层正职干部原则上驻村,全力加强驻村力量。夯实红色根脉强基工程,新发展党员27名,三年以上未发展党员村社全部清零,纳管流动党员179名,组织20期党员教育培训,覆盖1500余名党员。 二是不断夯实基础。以村社健康运行为主抓手,将季度“晾晒”比位次与日常督查找不足相结合,月评分季兑奖。扎实开展问题村居整治,调整落后村社大龙山村书记,配强驻村干部,村社工作走上正轨。深入开展重难点村社研判,做好村社组织换届预演摸排工作。持续推进两新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撤销5个“僵尸”两新党支部。持续擦亮“幸福153·幸福城东”治理服务品牌,持续推进“飞行梦工坊”党建联建项目和美人峰漂流村企共同富裕项目,重点打造嶂岙共富工坊及河岙村“纽带创联”·共富工坊,探索谋划东城“农旅”融合示范带,组织各类党群活动190余次,惠及群众5000余人次。 三是不断强化意识形态。意识形态责任制全面落实,统筹推进文化阵地建设,组织理论中心组学习10次,处理负面舆情5起,发布各类报道100余篇,报送舆情信息205余篇,超150篇获省级以上录用,有效擦亮东城文化符号。着力完善“大统战”格局,扎实推进“五张网”体系建设,实施“百会兴百村”专项行动,慰问困难户22户,实现22名低收入人员就业。坚持党管武装原则,召开党委议军会4次,征集新兵13人,较去年提升144%,其中大学毕业生8人,较去年提升160%,圆满完成征兵工作。全面加强党领导人大工作,深化“周三代表有约”活动,约见部门站所推动党校交通安全整治等疑难问题解决,全生命周期监督助推民生实事项目落地有声,县级及以上信息录用17篇,有效擦亮东城人大名片。 四是不断强化从严治党。纵深推进党纪学习教育,综合运用基层党校集中学习、专题辅导、个人自学、交流研讨、观看警示教育片、参观“永清苑”等方式,联动“510”思廉日活动,扎实开展警示教育,让党员干部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完善机关内部管理制度,强化机关干部上下班考勤和值班值夜管理。同时灵活运用四种形态,累计处理党员干部26人,使“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 二、2025年工作思路 一是全力推进精致城区建设。持续推进以“精致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启动控规编制,强化规划引领,加速浦东二期扫尾,谋划浦口区块拆迁,筹划永建路取直等解决交通堵点工程。谋划永建路西侧拆迁,联动推进鹅浦公园二期项目,让县城显山露水,让市民看得了山、望见了水。以万锦城为依托,联动永建路西侧商业街,打造县城商业中心,加速城区产城融合。 二是全力推进活力园区建设。抓增量招引,聚力招大引强,引进一批优质企业,持续推动本土优质企业增资扩产和零地技改,推进楠溪江农业开发公司等批而未供项目进场施工,加快政策处理和项目审批,谋划峙口84亩项目招引文章,全力推进矿地结合项目。抓存量扩张,以工业全域治理、能源双控为抓手,为优质企业腾出空间;强硬件提升,续建敬业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谋划滨江大道、江东大道建设,实现园区形象有效提升;优服务解难,定期联合部门站所召开经济座谈会,牵头组织部门站所、网格员等上门服务,加大园区周边环境整治,协助企业招引人才,全力打造营商环境标杆。 三是全力推进秀美山区建设。立足东城旅游资源,着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争创谢灵运文化品牌,提升飞翔基地、梅花旅游等旅游项目建设,全面推进仙人境休闲项目和漂流项目等优质项目开发,打造共同富裕示范样板。依托潘老伯等本土农业品牌,精心打造区域农业品牌,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加快推进5000余亩石介下至敬仁农田流转和宜机化改造,建设集种植、观光、研学、旅游为一体的城市农业公园,倾力打造市民可玩可吃可住一体化休闲温州后花园。 四是全力推进平安东城建设。坚持“工作出问题找党建”理念,以村社健康运行指数和村村擂台赛为抓手,强势推进基层党建“示范整固”行动,精心打造党建示范样板阵地。完善各类考核办法,全面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机制建设和作风建设,实行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倒逼工作落实到位。持续做好除险保安和信访维稳工作,擦亮联勤服务中心平安窗口形象,全力建设平安东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