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基本信息公开  > 规划计划  > 计划总结
索引号 001008003014050/2025-315621 主题分类 政务公开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发布机构 瓯北城市新区(瓯北街道)
成文日期 2025-01-15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瓯北城市新区(瓯北街道)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思路 


一、2024年工作总结

2024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要求,深入实施“强城行动”,推进“拥江融入 产城融合”高质量发展,攻坚破难、苦干实干,经济运行稳健向好,社会大局保持平安稳定,在“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中走前列、当表率。现将2024年工作简要总结如下:

(一)聚焦稳进提质增动能,产业迭代不断加速。

一是经济运行稳中有升。常态化开展助企服务,提振企业信心,稳定市场预期,筑牢实体经济“压舱石”,持续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全年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292.5亿元,同比增长4.9%;财政总收入32.56亿元,同比增长-5.38%;限上批发业销售总额512.22亿元,同比增长-13.5%;限上零售业销售额37.91亿元,同比增长56.6%。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79.96亿元。

二是双招双引成效明显。创新招商引资模式,着力引进一批“大好高”项目和强链补链项目,牢牢把握有效投资关键作用,狠抓产业投资,招引落地汇高阀门、万扬泵业、伯特利阀门、荣尚科技、统邦泵阀、礁下泵阀科创基地等亿元以上产业项目6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0.67亿元。总部回归项目已落地3个,分别是浙江栀越能源有限公司、瓯越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报喜鸟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建立完善人才联系服务制度,支持亚龙智能、迦南科技等企业与高层次人才建立合作关系,引进国家级和省级人才各1名。借助瓯北商会、泵阀协会等平台资源,联合人社部门组织开展泵阀行业技术、跨境电商、财税管控等各类实用技能培训308余人次。通过助企联系、实地走访、宣传动员等方式,新增“人才码”申领210人次。

三是科技创新不断加速。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实施大孵化集群建设,落实永嘉鞋服时尚科技产业园、惠利玛鞋革产业数智院、农创客等大孵化器,新增孵化面积4.13万平方,新增在孵企业数65家,新增青年创新创业人才数676人。列入高新技术培育库企业49家,申报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02家,申报省创新型中小企业34家。工业技改项目49个,其中企业智能化技改项目40个。保一集团有限公司获得省级绿色低碳工厂荣誉。

四是产业培育持续壮大。纳入“小升规”培育企业110家,达标升规企业32家,列入防退规企业83家。省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企业瓯北入库5家(超达、宣达、迦南、特技、保一)。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申报通过10家,在库企业数据更新186家。持续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工作,排摸企业2700家,完成数据校对。全面开展“达产履约考核”工作,根据签订的《投资管理合同》,倒逼企业达产履约,严厉打击出租行为。工业厂房零土地技改企业17家,占地面积162亩,新增建筑面积31.68万平方米。

(二)聚焦项目建设强功能,城市品质持续提升

市政设施不断完善。把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提升城市综合品质的重要支撑,在加快推进现有的4个总投资34.6亿元债券项目基础上,谋划申报创意设计产业园(二期)等2个总投资5.76亿元债券包,一体布局实施东瓯大道、马岙路等10个市政项目;同时全速推进双塔路、阳光大道、新桥路等6条总投资9.52亿元在建道路,进一步提升城市发展承载能力和运行效率。今年新桥路北段延伸工程(一期)、双塔路(东瓯大道-罗浮大街)道路改造工程、安康路建设工程、新岙路市政道路工程、市场路(三岙路至新岙路段)竣工通车。G104国道辅路(塘头-堡二)提升工程力争年底完工。阳光大道(104国道-东瓯大桥)道路改造工程完成工程量75%,张堡浦南水岸同治工程完成工程量98%,花园巷完成工程量40%。罗浦西路完成工程量50%,罗浦东路完成工程量20%。马岙路工程进场施工。新桥路二期道路工程、水厂路(国道连接线-罗浮大街)、岙西路已完成施工招投标,准备进场施工。同时抓好东瓯大道提升工程、新桥路三期工程、瓯北大道(东瓯大道-张堡东路)、水厂路(罗浮大街-清花东路)建设工程等项目前期工作。二小地下智慧停车场工程已完成用地手续办理,正在编制预算;永嘉经开区河田西路地下停车场已核发选址意见书,正在发改初设批复阶段。东瓯社区卫生院装修完成工程量的80%。

土地要素保障有力。2022-5#、6#地块(智能泵阀小镇)100亩完成土地挂牌出让。马岙路、水厂路西段、岙西路、花园巷、林垟工业地块、再生资源分拣中心项目、永宁路地块完成征地批复。2023-2#(礁下工业全域治理)地块23.3亩、新桥路北段延伸工程二期项目23.6亩、林浦北路(礁下段)道路工程、张堡东路(瓯北大道至104国道段)道路工程组件上报。启动新开河(马岙路-江北街)1#地块河道工程、瑞金北街、芦桥浦南段河道工程、2019-11#(国信南地块)等地块征地工作。

(三)聚焦全域整治优生态,城市环境美丽蝶变

一是开展全域环境卫生整治。1、加强监管和考核。修订完善《2024年瓯北街道全域环境卫生整治考核方案》,利用智慧环卫平台对四家保洁公司在岗情况进行有效监测。在县环境整治比拼中,珠岙社区、和二社区、马岙社区、白水社区被评为县人居环境整治月度比拼“优胜村居”。2、开展城市管理百日攻坚行动。创新推出“路长制”,完善《路长制督查督办》《积分管理办法》等系列规章制度,施划共享单车314个框位并设置电子围栏,规范共享单车有序停放。更新交通标志标线72公里,完成智慧停车位更新345个,新增58处违停抓拍监控设备。打通塘头大厦南侧断头道路和王家坞路码道菜场南侧断头人行道。投资350多万建成江北社区十小西面等5个停车场。成功打造“塘头市井夜市”暨永嘉首个流动摊贩集中疏导点,攻克破解龙桥新街存在二十年之久的流动摊贩治乱循环难题。3、做好市政设施修复。疏通修复堵塞市政管道10812米,疏通窨井790座,修复市政井盖98个。对阳光大道、园区大道等主次干道开展道路修复19315平方米,人行道修复2021平方米。新增人行道硬隔离护栏22.6公里。4、抓好垃圾分类宣传。开展浙江省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和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宣传43次,专题培训讲座10次,分发生活垃圾分类指南宣传资料8000多份。开展18个省级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创建。

二是持续科学治水。严格履行“河长制”第一责任人职责,各级河长累计巡河837次,累计发现问题596个,均在规定时间内处理完毕。积极做好2024年第三轮央督交办的9个信访件整改办结。同时抓好中央生态环境部督查问题、省级督导帮扶发现问题、市县级督办问题整改落实工作。完成上河浦下游(河田段)、马岙浦、北二河、东村浦(和二段)、塘头河清淤工作,有效改善河道水质和水体流动性。开展排口管网排查、检测、修复等工作,完成20个排口规范整治。污水处理厂清洁排放技术改造工程竣工投用。抢抓特别国债机遇,申报白水漈水库、新开河、新桥泵站等5个总投资7.9亿元的重大水利项目,同步推进总投资1.22亿元污水处理厂二期建设,确保水质达标,彻底改变水质易反弹历史。瓯北污水处理厂运行正常,共处理污水 1880.74万吨,日均处理污水量 5.13万吨,运行负荷率达102.77 %,COD日均进水浓度达207.62 mg/l,共减排 3563.87吨,污泥处理 8283.4吨。

三是加强危旧房治理。持续推进房屋安全常态化网格化巡查及房屋安全问题排查整治工作,开展三层及以上砖混多孔板结构“三无一有”自建房核查、破坏房屋结构安全行为排查以及临山、临水、临路重点区域房屋安全排查整治。市级危房解危考核共3处,累计解危3处,完成率100%,县存量危房14处,累计解危11处,完成率78.6%。

(三)聚焦精准服务暖民生,社会保障切实提升

一是社会救助持续兜底。实施动态管理、精准救助,对316户、474人在册低保、低边、特困户进行全面经济核查及一类家庭需求调查,核退19户低保、低边家庭,新增16户低保、低边救助。临时救助9人,救助金额19031元。急难救助2人,救助金额2000元。办理228名80周岁以上老年人高龄津贴。办理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36人,办理困难残疾人困难生活补助共6人。慰问3名贫困残疾人,发放爱心助残救助资金3000元。无障碍设施改造进家庭12户。龙桥社区创建无障碍社区。

二是卫健水平逐步提高。加强国家两免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完成 “两癌”筛查963例,检查两免582人。办理生育登记611件,流动人口生育登记160件,办理独生子女证31件。开展慰问计生困难户和特殊家庭等10户,金额3万元。无偿献血活动参加3736人次,已成功献血1833例。新增配置自动体外除颤仪(AED)24台。

三是文体活动丰富多彩。成功申报清水埠社区、和二社区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全街道累计9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珠岙、双塔等已申报的7个社区文化圈综合指数排名连续全省第一。在公园、百姓舞台等场所开展“文艺星火赋美”演出活动22场。开展非法卫星电视接收设施“小耳朵”整治工作,拆除“小耳朵”258套。文化驿站活动每月至少2场活动丰富多彩,深受老百姓欢迎和喜爱。组队参加永嘉县“庆五一”干部职工象棋比赛、“农商银行杯”永嘉县干部职工篮球比赛(获冠军)、永嘉县干部职工足球比赛(获季军)。成功举办“诗画永嘉 运动楠溪”瓯北街道第十三届夏季篮球联赛、首届 “百成建设杯” 篮球邀请赛、中国泵阀之乡—永嘉2024年第一届 “卡托尔杯” 阀门行业篮球邀请赛、2024瓯北街道年欢乐健身跑、“牙博士口腔杯”健身跑活动、第七届象棋比赛、“诗画永嘉 运动楠溪”瓯北武术分会交流活动、“丰盛力”温州市门球锦标赛。

(四)聚焦基层治理补短板,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一是抓牢综合治理。牢牢把握安全发展底线要求,落实风险闭环管控的大平安机制,完善基层网格建设,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打通基层治理“四个平台”,赋能网格治理,发动“1+3+N”网格团队每日入格排查,构建一贯到底、直达末梢的数智治理新模式。处理各类安全隐患事件共计25405条,办结率为98.7%。网格员走访重点人员924人,累计走访11088余次;走访重点场所2505家,建筑物民房12759家,累计走访5万余次。下沉网格力量开展“五失人员”管理服务工作,归集“五失人员”67人,其中绿色退出级19人,黄色关注级48人,网格员累计走访1295人次。重大矛盾纠纷化解355件,其中书面化解307件,口头化解48件。二是抓好殡葬改革。 大力倡导丧葬礼俗新风,签订了291份文明办丧承诺书。加强了“三沿五区” 视线范围内及部分地段回潮坟墓治理工作,完成生态化改造28座坟墓,拆除新建、翻新坟墓23余座,有效改善沿线山体生态环境。三是抓细法治建设。积极化解高风险行政诉讼案件10起,行政诉讼败诉率为6.89%,同比下降18.91%。开展法律“八进”等各类型普法宣传活动17次。开展行政合同等合法性审查事项732件。 奋力打造“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基层样板,根据企业分布、人口密度等要素创新“1411”瓯北模式,实现全域“派单—处置—反馈”闭环的科学管理和精细管理。四是抓严安全生产。强化安全发展理念,压紧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开展“七张问题清单”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整治等系列行动,检查企业2916家次,发现隐患6322条,已整改5991条,整改率94.76%,责令停产53家,取缔10家。结合重点企业专项检查、双随机执法监督,检查生产经营单位371家,开具整改指令书296份,现场检查记录371份,查处事故隐患804条,办理安全生产行政处罚案件66件,处罚金额84.85万元。挂牌督办重大事故隐患整改单位(场所)8家,其中市级挂牌1家,县级挂牌6家企业,均已完成整治并申报验收销号。开展防汛防台应急演练77次,参与人数2126人,观摩人数2895人。 企业员工安全大培训累计培训29859人次。五是抓紧消防安全。常态化开展“夜查、夜巡、夜访”“后半夜打更”以及“关门行动”“破窗行动”“蓝电行动”等消防安全系列行动,筑牢消防安全防线。抽查出租房2341家、合用场所2330家,居住出租房合格率为81.67%,合用场所为87.42%。消防处罚案件830起,合计处罚金额56350元。

(五)聚焦提能增效强服务,办事效率显著提高。

全面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在自助机上可实现办理174项民生事务,覆盖审批服务、社保业务等10个类别。行政审批总办件:149664 件(其中即办件123963件,承诺办件:25701件)。受理交易项目112宗,完成 109宗,其中公开发包项目11 宗,直接发包 98 宗,总成交额约 3958.5万元,节约金额约519.9万元。

二、2025年工作思路

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自觉对标“两个先行”,紧紧围绕“强城行动”“产城融合、拥江融入”发展思路,坚持干字当头,增强信心、迎难而上、奋发有为,努力取得更多突破性进展、打造更多标志性成果,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瓯北精彩篇章。重点抓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坚持创新驱动,不断增强发展动能。一是推进企业数字化改造。加大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技术应用,充分发挥数字化改造引领、撬动、赋能作用,引导泵阀、鞋服等传统制造企业在未来工厂、产业大脑等环节先行先试,全力支持中小企业做精做专,创新发展,加快打造活力迸发的企业成长链,力争2025年实施智能化技改项目50个以上,创建数字化车间5个以上。二是推进工业全域治理。通过“增容量、降租金、促技改”三条腿走路,以2575亩试点范围向全域辐射,全面推进林垟、礁下、堡二等区块改造,加快青峰山项目征地前期工作,通过异地安置、空间布局优化、低效用地盘活等方式,力争新增工业用地300亩以上。全力抓好马岙小微园、礁下装备智造产业园建设,联动抓好零地技改、数字改造等工作,做大工业基本盘。三是推进企业梯度发展。深化实施“凤凰行动”“单项冠军”等系列培育行动,支持企业增资扩产,力争2025年新增小升规40家以上,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以上。推动优质骨干企业加快上市,健全“股改一批、储备一批、培育一批、上市一批”工作机制,深入开展“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工作,抓好上市培育和服务工作。重视企业家队伍建设,多元化搭建政府、企业家沟通交流平台,健全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关心关爱国内外瓯商,全力营造尊重支持服务企业家的良好氛围。

(二)坚持补短拉长,不断提升城市能级。一是聚焦全域统筹。对标温州大都市区主中心,聚焦“双改融合”实施路径,全面实施“东优、中联、西整、南聚、北拓”布局优化,引导商住功能主要向104国道以南、东瓯大桥以东区域集聚,制造功能主要向104国道以北、东瓯大桥以西区域集聚,全力打造一批主导产业明确、专业分工合理、差异发展鲜明的城市功能组团,推动以产兴城、以城聚产、产城联动。二是聚焦亮点打造。统筹推进有机更新、精建精美,滚动实施重点区块拆改,加快蔡桥东方旧改地块安置提速,重启合计拆迁2136户、占地914亩的浦一、浦二、浦西城中村改造项目,谋划启动和一、和二、和三、河田社区,以及浦一钢材市场、木材市场区块改造,通过异地安置、用地盘活等方式,实现空间布局的优化调整和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进一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带动城市和产业一体化升级。三是聚焦消费升级。坚持以城市转型带动消费转型,以打造150米超高层商业地标建筑为核心,联动推进邻悦广场、大悦里、堡一商业广场配套完善、改造提升,高品质抓好龙桥夜市改造提升,做大做强月光经济、时尚经济、休闲经济。依托泵阀展览中心多点建设电商孵化基地、网络直播中心,促进电商微商、网络直播等行业集聚,力争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60亿元以上。

(三)坚持生态优先,不断改善居住环境。一是狠抓市政设施短板。坚持把环境作为首要承载,推进污水处理厂终水利用、龙新河-浦西河-三闸湖水循环水质净化等工程,对三桥下主管网异形、礁下浦倒虹管损坏、市民广场前管网改道等重大管网问题,进行修复或重建。加快推进白水漈水库建设,协同开展白水浦两岸道路拓宽、白水漈公园开发利用、河道生态修复等,做活山水文章。加快阳光大道(东瓯大道-104国道)改造提升以及泵阀展览中心周边道路等续建项目建设,计划开工新桥路二期工程、东瓯大道改造提升工程等工程。二是狠抓城市精细管理。坚持“严考核、重管理、抓落实”原则,重点聚焦城市界面管理、城区秩序管理和道路养护管理等重点难点,严格落实社区环境整治考核办法,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健全环卫监督管理机制,督促保洁单位抓好问题整改;同时进一步明确城管办、执法、交警等部门职责分工,在具体工作上协调配合狠抓落实,力促瓯北环境质量整体提升。三是狠抓全域环境整治。继续深化“美丽瓯北”全域环境大整治大提升行动,按照全位查找差距、质量整改提升、标准巩固保持的要求,持续推进美丽庭院、美丽田园、美丽小区、美丽厂区、美丽社区等“十大美丽”创建活动,常态化做好四边三化、青山白化等重点工作,实现全域化推进、全景化提升、全员化参与,打造最宜居宜业的人居环境。

(四)坚持优质共享,不断提升民生福祉。一是建设“健康瓯北”。提升医疗救治能力、医疗物资保障能力,加快推进东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迁建工程建设,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不断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服务水平,加快建成全域20分钟医疗服务圈。二是优化服务供给。守牢民生基本需要底线,加快推进绿岛老旧小区改造,积极推动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工程。促进教育事业提升,扎实推进罗浮小学等优质教育项目建设。三是健全社会保障。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企业职工及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率达99%以上。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

(五)坚持守正创新,不断提高治理效能。一是筑牢安全生产防线。深化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刚性落实“3030”隐患闭环管控机制,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和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力争街道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下降20%以上。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统筹做好防台防汛、防震减灾等工作。强化消防和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加快老旧民房线路改造和智能烟感安装,提高微型消防站全域覆盖率。二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深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依托“四个平台”联网防控,加速推进无物业、开放式小区封闭式管理及智慧安防小区建设,创新“联勤协作”模式,实现联情警务站多点布局,着力构建完善立体化、系统化、智能化治安防控体系。抓深抓实食品安全工作,坚决守护人民群众的“舌尖幸福”。三是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多元化矛盾纠纷调解机制,推动矛盾纠纷及时就地化解。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深化诉源、警源、访源“三源治理”。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电信跨境赌博、走私等违法犯罪。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深化行政异议制度改革,推进重点行政争议实质化解,确保行政诉讼收案数、败诉率“双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