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基本信息公开  > 规划计划  > 计划总结
索引号 001008003014022/2024-306842 主题分类 其他-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发布机构 市生态环境局永嘉分局
成文日期 2024-01-29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其他信息

市生态环境局永嘉分局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计划


2023年,在市局和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生态环境局永嘉分局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协同抓好亚运环境保障、“七张问题清单”整改、蓝天碧水净土清废等工作。2023年,全县PM2.5浓度均值23ug/m³,空气质量优良率98.9%。5个市控以上地表水断面水质均值全部达到或优于Ⅲ类,县控以上断面Ⅰ至Ⅲ类水比例80%,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

一、主要工作进展情况

(一)强化三项举措,统筹推进大气污染防治。一是切实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出台《永嘉县中、轻度及以下污染天气应对响应方案》《永嘉县2023年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实施计划》和《永嘉县2023年扬尘污染防治专项工作方案》,做好任务分解,每月定期调度,对落后项目及时提醒督促,有序推进各项年度任务。二是全面落实扬尘污染防治。3月份启动亚运会环境空气质量保障扬尘源信息报送调度工作,建立全县扬尘源“一张清单”并实时进行更新。亚运会、亚残运会期间及会后针对工业园区高值点位和秸秆焚烧等工作,成立专班,夜以继日开展督查管理,保障会期环境空气质量,累计现场批评教育秸秆焚烧300余人次,扑灭焚烧点位300多个。三是全力推进行业整治提升。深化电镀、钮扣、汽修等行业整治提升,完成电镀行业综合整治提升验收,启动桥头钮扣行业新一轮整治,投资800万元建成两个汽修行业集中钣喷中心(月喷涂产能预计可达5000个面)。

(二)坚持“水岸同治”,实施水环境系统化治理。一是全面开展易反弹河道整治。全力落实上级要求,全年组织各部门开展河道督查70余次,水质检测25次,督办河道49条,涉及乡镇(街道)15个。今年的7条易反弹河道(东城街道山仓河〈省级反黑反臭〉,瓯北街道浦西河、桥下镇八里无名河、北城街道戈田浦、南城街道永中浦、黄田街道浦边河,桥下镇兰田庵〈市级督办〉)都已按要求完成整治。二是全域组织“找寻查挖”专项行动。县级自查工作中共发现各类问题495个(县级自查重点问题3个、县级自查一般问题40个,乡级自查问题452个),县级交叉检查发现问题53个(一般问题44个,重点问题9个),市级互查发现问题77个(一般问题71个,重点问题6个)。截至2023年底,一般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改,重点问题完成整改18个,重点问题整改率达90%,需在2023年完成的问题整改率100%。三是全力落实重点项目建设。2023年,全县“五水共治”重点项目任务共57大项,包括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永嘉县重大水利项目投资、永嘉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标准化运维等项目,计划总投资7.95亿元。截至2023年底,已完成55项(剩余2项分别是永嘉县开工新扩建城镇污水处理厂〈座〉、永嘉县二次供水设施改造),累计完成投资额8.05亿,投资完成率101.19%。

(三)狠抓土壤防治,加强固体废物风险防范。一是土壤污染治理取得新进展。指导原永嘉化工厂污染地块做好修复、危废鉴定等工作,全县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100%。完成永嘉源解析工作的监测方案布点编制,资料收集、实地踏勘、现场采样、实验室分析等工作。二是“无废城市”建设再出新举措。印发《关于公布永嘉县2023年度“无废细胞”创建单位的通知》,2023年36个“无废细胞”全部完成创建并通过验收。狠抓县病死畜禽集中无害化处理中心、永嘉县资源化分拣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印发《永嘉县“无废城市”建设2023年公众满意度提升攻坚方案》,全力补齐无废城市建设短板。三是工业固废管理迈上新台阶。持续开展小微危废全覆盖工作,1615家小微企业全部签订处置协议(签订率100%),安全处置危险废物675.92吨。25家重点企业执行浙固码运行联单。出台《永嘉县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规划(2022-2025)》,为十四五期间工业固废的污染防治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新思路。

(四)紧盯时序目标,推动上级督察问题整改。围绕省对市、市对县重大生态环保督察清单指数排名进档升位这一目标,全力推进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全年累计完成24个问题的整改(七张清单市级问题12个,长江经济带暗访组关注的问题2个,市级警示片问题6个,二轮央督问题4个)。全力完成各类督察工作,积极应对上半年长江经济带警示片调查组暗访和省级警示片调查组明察,未雨绸缪提前开展排摸整改,明察暗访组在永期间绷紧神经、全程关注,顺利交出零问题入选警示片的答卷。

(五)厚植生态理念,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一是深化巩固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全力做好国家、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复评工作,完成我县涉及的40项国家级、49项省级指标2022年完成情况和总结材料的上级创建平台的报送。二是积极探索“两山”实践基地创建。组织人员赴文成、泰顺学习“两山”实践基地创建经验。委托第三方完成“两山”实践基地创建实施方案初稿,积极加强与省厅、市局的对接,力争早日进入省级创建库。三是全力抓好EOD项目申报工作。邀请省环科院专家讲课,赴洞头学习成功经验,全面了解EOD项目;召开2次项目谋划会议,走访永投、经开区、瓯北等重点单位,梳理治理项目及产业项目,确定项目主题及范围。目前已初步梳理沿江片区生态环境导向开发(EOD)支撑项目表。四是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紧紧围绕两个满意度提升,深入开展世界环境日、浙江生态日、温州生态文化月系列专题宣传活动,开办“生态一条街”集市活动、举办环保设施公众开放日、生态文明宣讲等系列活动。组织民间环保力量,累计开展各类宣教活动106场次。在县级以上媒体共刊登宣传报道67篇,其中《中国环境报》2篇,《今日环境》3篇,《温州日报》3篇。

(六)增强服务意识,提高生态环境执法水平。一是提升能力,强执法。深入开展生态环境执法大练兵,通过案件内部交叉评查、“我的案件你来评”、模拟法庭等形式苦练基本功,在全市大练兵技能比武中,取得集体二等奖,个人二等奖1名、三等奖3名的佳绩。二是宽严相济,优执法。突出“严”的主基调,保障亚运环境安全,累计出动执法人员7387人次,检查企业家数3135家次,立案查处98起违法案件(其中免于处罚10起),查封扣押3起,处罚金额621.9余万,生态损害赔偿案件 8 件,涉刑案件移送公安1起。受理信访件502件,同比下降26.5%,立案20件,立案率3.98%。彰显“宽”的柔色调,深入开展“综合查一次”,持证企业帮扶家数238家,非持证企业帮扶家数4080家,累计发放温馨提示单4318单,现场帮扶发现问题数378个,发放预警提示单355个。专家技术服务团在原有服务基础上推出“处罚后上门帮扶”机制,累计开展进企服务78家次,为企业查找出问题213个,现场解决138个问题。三是数字改革,智执法。3961家企业申领环保码,申领率97.39%;612家企业联入温州市工况企业平台,联网率达97.55%;完成44家企业的在线监控设施安装建设;75个废水点位、8个废气点位联入省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管理平台。完成碧莲、桥下、窑底3座水质自动站建设,谋划推进4座空气自动站建设。

(七)强化队伍建设,打造一流生态环保铁军。严格落实省厅“作风建设年”“改革重塑年”要求,以实现“两个决不允许”“两个彻底改变”为目标,扎实推进干部队伍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建设。一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以理论学习中心组,党总支、党支部主题党日学习等形式为载体,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全年组织开展12次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总支下属3个支部每月按要求开展主题党日。制定出台年度全面从严治党工作要点和领导班子成员组织领导与责任分工,定期召开工作例会,组织开展以“十个一”为主要内容的廉政警示教育月活动。二是不断完善内部管理制度。结合县委巡察整改,调整出台《党组会议议事规则》《行政办公会议议事规则》《局干部职工平时考核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作人员因私事出国(境)规范管理的通知》《局财务管理制度》《局公务用车管理办法》等系列内部管理制度,推进干部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每月开展正风肃纪检查,检查出问题50多个,都已按期整改到位。三是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深入贯彻落实上级重点领域轮岗有关要求,及时根据现状对班子成员分工进行调整,对5名机关中层干部、6基层执法队干部(含4名中层)进行轮岗,新提任中层干部4名。进一步提升干部能力,增强干部队伍活力,改善干部队伍结构,提高干部队伍整体效能。

二、2024年工作重点

2024年,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紧紧依托永嘉生态资源基础,守护绿水青山底色,发挥金山银山潜能,聚焦六大工作重点,推动打造六个格局,全力打造生态环境中国式现代化永嘉新样板。

(一)聚焦环境问题清单,打造“发现+整改”督察整改“一条链”格局。紧紧围绕省市重大生态环保督察清单指数排名“进档升位”目标,全力推进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一是提高站位抓机制。学懂弄通“问题清单”的定义内涵、精髓要义、运转机制等,加快建立完善统一的指标体系、综合分析体系和整改机制,让“重大生态环保问题清单”应用真正成为主动发现问题、全过程管控问题的关键抓手。二是较真碰硬抓整改。紧盯汽修行业钣喷中心建设、永嘉县垃圾分拣中心建设等2024年内完成整改的9个问题,加速推进,确保按时完成。深入开展自查自纠,常态化梳理、查找、化解各类风险隐患,切实提高精准问题发现能力,全力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和治理成效。三是尽早谋划抓迎检。对历轮央督、省督等上级督察反馈问题开展“回头看”,确保问题整改到位不反弹,组织开展“举一反三”,全力做好新一轮问题排查整治,全力做到突出问题提前发现、提前整改;对上级交办的118个信访件进行分析研判,实行“红黄绿”三色分类管理、重点信访件领导包案,组织开展环境信访隐患排查整治,全力防止同类问题同点再生、异地发生,确保交出第三轮央督迎检高分答卷。

(二)聚焦生态环境质量,打造“整治+治理”环境提升“一盘棋”格局。坚持大气、水、土壤、固废等生态环境全方位、整体化开展综合整治,切实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一是陆空联动抓空气质量。针对2023年全县空气质量较2022年有所下降的严峻形势,深入分析问题短板,以今冬明春空气环境整治为重点,明确防治要求,点对点落实监管责任,重点抓好排气工业企业、建筑工地、道路扬尘、秸秆焚烧等领域的管控,确保2024年PM2.5、PM10以及空气优良率等重点指标取得有效提升。二是水岸同治抓水体环境。全力推进断面水质提升、“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找巡查挖”专项行动、易反弹河道整治、治水重点项目建设、涉水企业监督管理、全民共建共享等七大治水工作重点,持续深化考核考绩、督查帮扶、要素保障三大机制,综合施策抓好全县水环境质量提升。三是点面结合抓土固整治。持续深化全域“无废城市”创建,精心打造“无废细胞”,全力推进无废项目建设,争取打造本地特色和省市亮点。切实加强危废经营单位和重点产危废企业监管,全面完善小微危废收运体系建设,确保实现小微危废全覆盖。全力推进重金属污染防治,确保完成年度削减5%任务。

(三)聚焦营商环境优化,打造“服务+执法”执法监管“一体化”格局。坚持寓服务于执法、在监管中服务,持续开展助企业服务,在环保管理、污染治理、政策解读等方面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一是优化企业服务。深入开展“多评合一”以及环评打捆等改革工作,简化环评内容,提高审批效率;深入做好电子营业执照“企业码”在排污权交易领域的集成应用。继续深入企业开展“送政策、送技术”服务,坚持把精准助企纾困作为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持续擦亮永嘉“专家技术服务团品牌。”二是深化行业治理。加快低效VOCs治理设施提升改造、绿色替代工作,重点推进电镀、木制家具、汽修、钮扣等行业整治,建立企业清单,实行差别化管理,严管严查“油性企业”,适当放宽“水性企业”,从监管端执法倒逼,持续推动企业原辅材料水性替代。三是强化执法监管。针对重点领域、重点区域,统筹全县执法力量开展交叉检查、监督帮扶,全部案件实行“一案双查”,严厉打击污染严重、性质恶劣、影响重大的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始终保持高压执法态势。

(四)聚焦数字赋能改革,打造“监测+监管”环境管理“一张网”格局。按照“努力打造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智治、法治、共治一体推进的现代环境治理高地”的要求,加快推进数字化改革应用。一是建强自动监测。运维好已建成18个环境自动监测站(水站8个、空气10个),持续推进空气自动监测站、重点企业周边土壤检测(6家)、地下水省控点位布设(1个)等建设,打造立体高效的自动监测体系。二是建精在线监控。持续推进工况监控建设,不断加强环保e企管运用,深入开展环保管家服务,加强平台巡查和现场检查,充分利用“互联网+监管”模式,切实提升执法监管精准水平。三是建实多种设施。推动建筑工地扬尘源在线监控系统、入河排污口污染源监控监测、加油站油气回收自动监控设施建设等18个“三年提升行动计划”中的环保基础设施,加快形成现代化智能监管设施体系。

(五)聚焦美丽永嘉建设,打造“创建+体验”生态建设“一条龙”格局。持续推进美丽永嘉建设,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深入开展绿色系列创建,不断擦亮永嘉生态本底。一是巩固生态文明示范县建设。针对全县涉及的40项国家级、49项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县建设指标,认真开展完成情况汇总整理、分析研判,对未达标的指标要求相关责任部门开展攻坚,确保2024年通过上级复核。二是创建“两山”实践基地。积极突出永嘉元素、永嘉特质,继续谋划EOD项目申报,不断创新“两山合作社”“生态补偿机制”“碳汇交易”等机制,深入开展“两山”基地创建,争取明年进入省库,打造生态文明建设新格局。三是深化生态文明宣教。紧盯“两个满意度”提升,利用世界环境日、全国生态日等纪念日,深入开展生态环境主题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大力营造深厚生态环境保护氛围。2024年力争创成省级、市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各1个。

(六)聚焦素质能力提升,打造“能力+勤廉”干部队伍“一股劲”格局。严格按照“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敢担当,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要求,全力打造永嘉生态环境保护铁军。一是强化思想建设,提升政治能力。全面抓好党组理论中心组、主题党日、党员大会、青年理论学习组的学习,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持续抓好和巩固提升主题教育成果。二是强化作风建设,筑牢廉洁底线。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持续推进清廉生态环保建设,力争实现“清廉站所”全覆盖。定期开展正风肃纪,强化干部监督管理,始终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底线,自觉把纪律和规矩摆在前面。三是抓好能力建设,练就过硬本领。持续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向基层执法中队延伸,全面做好监测站质量体系认证工作。积极开展业务学习、法律培训和执法大练兵、“你的案件我来评”等活动,切实提升干部业务能力专业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