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基本信息公开  > 规划计划  > 计划总结
索引号 001008003014056/2024-306536 主题分类 政务公开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发布机构 枫林镇
成文日期 2024-01-18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其他信息

枫林镇2024年工作思路


2024年工作计划

(一)握好党建引领“方向盘”,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纵深发展。一是巩固主题教育成果。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县的工作要求。把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在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上下功夫,着力从思想体系上研机析理,从精髓要义上深刻领悟,从实践要求上准确把握。二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大抓基层导向,着力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凝聚力。围绕“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主线,继续深入推进党建引领乡村连片提升示范区二期建设。持续开展“评星授旗”活动,深化党支部规范提升行动,严格落实党的组织生活制度,推动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和活动创新。做好党员发展、教育管理工作,更好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让党旗始终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三是强化党风廉政监督。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其实施细则、抓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工作例会”、“三书两报告”、“三谈”等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组织学习典型案例,促进专项整治工作有效落实。不断强化政治监督,开展常态化日常监督,持续提高镇村干部遵规守纪意识。

(二)做好项目攻坚“大文章”,推动提质增效稳增长。 一是千万工程再深入。持续探索“党建+项目+产业”发展模式,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不断把“千万工程”推向纵深。以镬炉村为共富先导村,推动楠溪江其余沿线村社植入休闲观光农业、休闲旅游和民宿等特色产业,依托专项资金、山海协作、结对帮扶、乡贤企业等多方力量,推进农产品加工业与农村一二三产业交叉融合发展,实现集体经济提质增效,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富起来。二是项目落地再提速。坚持“项目为王”理念,加大协调服务和跟踪督办力度,加速助推枫林镇中心卫生院项目完工;推进枫林中学迁建工程、千年古城地块安置房项目开工建设;完成300亩土地垦造任务;完成后山诸永高速安置房18亩土地供地手续及不动产登记手续。深挖村居潜能,做好景沙岗板栗林、楠溪九院、湖西及垟山头滩林、兑垟办公楼及外拓区块等各板块产业招商。三是城市能级再提升。大力完善交通网络,建成杭温高铁楠溪江站、41省道南复线至杭温高铁楠溪江站改建工程,启动前进路、枫林大道、江东大道等项目;加速推进楠溪江站周边综合开发和规划,完善高铁站前广场地块、“张飞山”地块、枫孤溪地块规划设计;持续推进枫林“幸福水网”建设,系统谋划挖掘枫孤溪、狮溪古水系源头贯通古城,恢复小江心历史风貌;完成绿道全线串联工作,统筹梳理碧道、绿道、古道三道规划,谱写山涧溪流韵章。

(三)奏好乡村振兴“协奏曲”,推动因地制宜谋发展。一是绘就美丽乡村。推进“三基三主”建设,于“硬件”层面全面塑造宜居宜人的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整治破旧房屋、村内道路、房前屋后,清理露天粪坑和猪舍牛栏,修建生态公厕、村民广场,清淤村内水渠管网,完善雨污分流系统,彻底改变“垃圾就近掩埋”“旱厕随处见”等乱象,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农村卫生厕所覆盖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三个“100%”,为村民美好生活夯实基础,描绘乡村“生态宜居、共富共美”新画卷。二是开拓农旅模式。积极申报创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交流学习贵州省遵义泗渡“草莓小镇”考绩赋能的先进经验,集成应用先进栽培技术,打造区域生态品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全面推动楠溪江旅游精品线提质升级,完善游客服务中心、游览线路,导览图、A级厕所、标识图示等基础设施配置;着力做好“旅游+”文章,持续举办武术节、粉干节、开镰节等特色节庆活动,让更多村民共享全域旅游发展红利,提升产业附加值和辐射力,构建旅游发展圈。三是共谋共富方式。深度挖掘闲置资产潜力,持续探索宅基地使用经营权流转,发展乡村民宿、农家乐、健康养老等农村二、三产业;纵深推进强村富民集成改革,培育直播电商等新业态,新建“四季兑垟”、“大木生态养殖”、“内档手工”等3家“共富工坊”,通过“产业培育+技能培训+就业服务”,推动农民就地就近就业;探索“农户+村集体+经营业主”,以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激活农村自然生态、文化旅游资源。

(四)打好民生保障“组合拳”,推动发展成果齐共享。 一是做实民生保障。持续改善乡村基础设施条件,全速推进用水、用电、联网公路等基础配套设施的完善与新修工作,推动城乡教育、医疗、养老、文体等优质公共服务下沉乡村,将服务办到群众的心坎上。始终把保就业放在突出位置,统筹做好脱贫户、监测户等重点人群就业,完善技能培训和规划指导、畅通创业扶持政策。二是狠抓污染防治。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严防禁养区“反弹复养”、固废倾倒、露天焚烧秸秆,持续开展“散乱污”场所排查,确保全面完成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全面落实林长制巡林工作,扎实开展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全面深化河长制工作,持续落地实施《温州市楠溪江保护管理条例》,守住“一江碧水、两岸青山”,共同推动全域幸福河湖建设取得实效。三是铸魂文化建设。坚定文化自信,全力推动千年古城复原复活复兴工作,全面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注重精神建设,依托农村文化礼堂平台,举办“村晚”聚人气,评选“最美”扬正气,开展宣讲接地气,为农村文化“塑形铸魂”;打造文旅名片,依托数字诗路e站和千年古城复兴试点建设,高度重视宋韵文化保护挖掘和传承利用,建设山水中孕育的浙江诗路文化建设高地。

(五)念好平安建设“三字诀”,推动和谐稳定保大局。 一是“严”字当头,严密筑牢安全生产之基。持续强化督查检查和隐患排查,严格整改销账制度;紧盯“三小场所”、道路交通、森林防灭火等重点行业和领域,扎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和隐患治理各项工作,持续跟进自建房建筑安全排查整治,切实巩固安全防治成果。二是“实”字托底,求真务实推进综合治理。统筹推进平安枫林、法治政府建设,推进村(社)“三官两师一员”全覆盖,加固村里矛盾调解力量,继续发挥“共享法庭”作用,着力加强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强化领导包案机制,做好“平安村居”、“无毒社区”的创建,持续开展法治宣传活动,不断充实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力量,推行大综合一体化联合办案,确保镇域和谐稳定。三是“早”字为先,及早谋划部署应急管理。持续推进应急能力“十个一”、行政村(社区)防灾减灾救灾“十个有”建设,完善应急预案,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大力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确保“安全生产十五条”和“八抓二十项”深入人心,强化应急实战化演练,做好应急值班值守,提高综合处置效率,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