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开元数据
|
||||||||||||||||||
谷寻伟、陈哲涵等委员: 你们提出的第44号《关于推动我县农播产业农产品电商发展的建议》收悉,经与县农业农村局、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等单位共同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您在提案中针对性的提出推动我县农播产业农产品电商发展相关建议,符合我县农村电商发展趋势,对我们的工作非常具有指导意义。收到提案后,我局高度重视,第一时间组织相关科室对提案内容进行研究办理,并于提案办理期间,通过多种方式与您就提案相关内容进行沟通,在充分听取您的意见建议下,最终形成该答得函。 近年来我县以获评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为契机,在勇闯新路,策划打造特色产业村、产业单品品牌及针对性孵化培训电商人才等多向发力,构建农村电商产业聚集区,发挥“一个县级中心十个标杆分中心”的矩阵效应,打造出永嘉农村电商产业新生态。 一、组织保障 为确保永嘉县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扎实有效开展,加强组织领导和部门联动,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常务副县长、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县商务局、县财政局、县农业农村局、县人社局等部门,各乡镇(街道)和相关企业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确定各成员单位职责分工,确保各司其职、责任到位,统筹协调全县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的开展。 二、体系建设 (一)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我县选定楠溪江三桥芦田社区电信大楼,用于改造升级为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中心,规划了运营中心、培训中心、共创中心、直播中心、选品中心、数据中心、初级农产品加工中心等七大功能区域。服务中心配置了10人运营团队,持续围绕农村电商发展需求,提供电商孵化、包装设计、营销策划、企业孵化、美工策划、产品展销、数据采集、统计分析等服务,为本地农业企业、网商、服务商和个人开展孵化支撑,提供人员管理咨询、店铺诊断、品牌推广等技术指导。先后孵化服务企业(个人)30余家,已帮助50余家企业开设店铺,并提供永嘉县农产品选品数据库供企业免费选品并具备一件代发功能。 (二)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建设 一是构建1个县级物流快递共配中心。提供快递物流、代收货款、代售配送、仓储配送等服务,实现农产品上行和消费品下行双向统仓共配,提升共同配送效率和市场可持续发展能力。二是电商服务站点建设。对22个乡镇站点,110个行政村完成服务站点建设工作,按照“科学规划、确保重点、整合资源、统一建设”的原则进行配套设施建设,对132个站点的门头统一进行尺寸测量,门头、制度牌等安装工作,对22个乡(镇)配备了电脑、打印机、货架等基础设备。132个服务站使用中邮驿站APP软件,除满足基本的快递收发、便民服务外,还积极与本地企业、农户和商户建立双赢合作关系,引导本地农产品、工业品、生态游、便民服务等商品进入线上平台销售,并提供培训、代运营等配套服务。 (三)农产品上行和工业品下行双向流通体系建设 一是组织永嘉农特产品进杭城活动。在杭州及周边地区的机关食堂、高校、商场等组织永嘉产品进杭城活动周、活动月等线上线下活动10场,提升永嘉农特产品品牌曝光率。此系列活动开展成为宣传永嘉农特产品的活广告,同时省测科院也将永嘉农特产品纳入采购目录,消费帮扶采购近30万元。二是打造永嘉特色IP及热门话题。征集了有特色、正能量、粘合力较高的文案80套,拍摄乡村题材短视频并发布106条,热门话题热度500W,永嘉农村产品题材70条,累计流量超过500万,账号均具有线上线下变现能力,为后续形成新媒体内容矩阵营销打下良好的基础。自媒体账号开展20余场永嘉县“嘉货出山,电商助力”专场直播活动,突出服务中心的价值,让永嘉优质品牌产品进入千家万户,让大家都能品尝优质农产品。通过网上直播的方式,使其成为永嘉特产传播的有效载体,通过电商赋能,结合数字化技术和推广平台,创新网销形式,助力永嘉农特产品不断焕发新活力。 (四)农村电子商务市场流通标准化体系建设 一是开展品牌建设。对“麦饼”“早香柚”进行单品品牌体系建设,打造了“麦一角”和“佑一村”两大产业品牌,通过品牌发布、展示展销、现场试吃等环节扩大产品知名度,拓展永嘉县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助力乡村振兴工作。二是着力开展线上线下活动。通过统筹各方渠道资源,以“入平台、进展会”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对品牌进行宣传推介,不断拓展销售渠道。借助网上农博永嘉馆、山海乡禾小程序、太享购、抖音等电商销售平台,开展了“浙江省网上农博会”“电商年货节”“麦一角佑一村品牌促销活动”等一系列线上营销活动,引导更多企业开展网络销售,结合私域流量做社区团购模式,多平台结合助推农产品触网,充分利用网络营销辐射面广、影响力大的特点。向全省推介以“麦一角”为代表的永嘉优质农特产品,持续推动品牌建设,为县域电子商务赋能。三是制定公共品牌标准。为扩大公共品牌运用,出台了相应品牌使用规范手册,为县里农产品商家制定规范使用公共品牌的标准,并制定完成豆腐皮、鸽子蛋、豆干、大米、粉干、黑茶、辣椒酱、香菇等20款产品电商化标准打造(包括农产品流通标准和质量标准)和农产品网络促进措施。搭建山海品牌馆及楠溪农特优电商品牌馆,通过零距离展销、面对面推介、直播带货等促销方式,为市区居民与农业生产者之间搭建优质展销平台,宣传永嘉优质特色农产品。在解决农副产品销售问题、提升永嘉农产品品牌影响力的同时,让永嘉优质农产品走进居民生活社区,增加社区居民购买渠道,将居民服务落到实处。 三、加大农产品品牌培育,提高农产品核心价值 (一)不断加大农业品牌创建扶持力度。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品牌建设和品牌推介活动,出台了《永嘉县农产品品牌建设奖补实施细则》(永农〔2021〕112号),安排专项经费对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复评进行补助,对农业品牌的获得以及品牌推介活动等进行奖励。 (二)不断强化农产品质量追溯监管。抓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强化大追溯。全县392家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纳入监管系统主体信息库,通过追溯体系建设,消费者可扫描二维码,随时查看农产品生产信息及主体基本信息,最终实现农产品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跟踪、信息可查询、责任可追究。截至2022年12月,我县共有392家生产主体已使用合格证,生产主体使用率已达100%,使用合格证210605张。 (三)不断加大永嘉农产品地理标志培育。将“田鱼、富铁大米、栀子花、早香柚”等纳入我县农业品牌培育库,并将相关历史文献及时编入县志,打好培育基础,积极引导其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集体商标。今年“永嘉乌牛早”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成功注册,3月18日在浙江杭州举行“永嘉乌牛早”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新闻发布会,标志着永嘉县茶产业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件终于尘埃落定。 四、加大要素保障,进一步优化农播电商培育环境。 (一)农业主体参与度持续提升。引导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积极参与农播,通过农播培育,我县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的直播参与度明显提升。在传统农业经营企业中涌现了如“麦饼西施”、“春沁堂永嘉乌牛早茶”、“半岭农场”等一批直播明星企业。 (二)农播人才培训体系进一步优化。不断强化农播导师队伍建设,依托市级农播联盟专业机构组建了由抖音官方讲师、行业专家、资深培训讲师、高校学者等组成的20人导师团队,不定期邀请讲师团来永授课。开展免费农播培训,面向全县所有农业主体、返乡创业人员、大学毕业生等开展普及性直播培训。2021-2022年,推荐学员参加市级农播电商精英培训班培训,共有20多名精英学员参加集中培训。 五、金融支持 我县金融工作服务中心通过加大普惠小微企业信贷投放力度、深化推进民宿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泵阀共富贷、城市有机更新贷、桥头纽扣贷等创新项目、灵活运用“无还本续贷”、积极开展政银保担业务合作等措施,深入实施融资畅通工程,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今年截至4月末,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330.24亿元,新增75.23亿元,同比增长17.71%;本外币各项存贷款余额2658.54亿元,新增197.82亿元,同比增长17.85%。 感谢您对我县农村电子商务工作的关心与支持,欢迎提出更多宝贵意见。以上答复如不满意,请与县商务局电子商务促进中心联系。
永嘉县商务局 2023年7月27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