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开元数据
|
||||||||||||||||||
一、2021年工作总结 2021年,界坑乡深入贯彻落实县委“五城三地一新区”建设目标,以“一带两区四板块”开篇布局,同时压实基层党建、意识形态、环境整治、安全生产、信访维稳等重点工作,为建党100周年献礼。 (一)党建引领,激发基层组织新活力。一是抓好村社组织换届“回头看”。聚焦村级班子运行情况,对照适岗履职、担当干事、群众口碑等情况评议9个行政村、61位村干部,强化村干部日常考核;围绕“办实事、解难题、减负担”实践主题,结合“六张清单”,梳理群众微心愿,乡班子成员领办11项民生实事,村社党组织围绕民生诉求形成服务、解难“两张清单”,领办94项服务项目。二是建强“党建联盟”帮扶工作。结对帮扶推动发展,上董村、盛山村等7个村和县供销联社、海星海事等结对共建,通过困难慰问、人才招引、发展项目谋划等形式,推进村集体经济发展,用活党建红色资源,形成党建联盟资源、需求两张清单;完成上董村、杨庄村基层党建示范点建设,提升村民幸福感、获得感。三是夯实“红色文化”阵地建设。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党建引领带动红色项目建设,挖深挖细各村党史特色;以上董村参与红十三军战斗的故事为起点,深挖红色故事,完善红色历史,纪念革命烈士,开展“老党员大树底下讲党史”等活动;结合七彩界坑布局,打造上董党建七彩游步道,成为群众休闲信步、学习党史的网红打卡点;串联信岙-坑口-上董,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线,开发红军洞景点,成为驴友体验的自由行路线,激发红色旅游。 (二)项目为王,积蓄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一是亮点项目,开好局。加快构筑界坑“一带两区四板块”布局,深入实施界坑城区主中心“界坑—上董”一体化战略,提升沿溪7条拦水堰,打造七彩界坑滨水振兴带,点亮“月光经济”;融合农旅产业和盐商文化,重点打造赤岩头梨花谷森林休闲度假区,创新梯田“特色农业+彩化摄影”,配套黑山羊、鹅等“共享农场”认养体验;聚力抓好“四千亩”提升,力争将兴发村打造成楠溪稻田养鱼第一村,让乡村振兴激活“美丽经济”。二是土地垦造,增财政。界坑乡没有财税财政收入,是属于全县兜底的山区乡之一,但是我们依然努力自力更生,树立项目为王的理念,自主创收。四年来,实现土地低产林垦造项目4个,共计861.36亩,奖励资金1292.04万元;旱改水项目3个,共计144.3420亩,奖励资金144.34万元。三是基础项目,增投资。按照“干大交通、大干交通”要求,全力做好界溪公路善后收尾工作;界坑危桥拆旧建新于今年6月完成竣工,打造成集交通休闲为一体的乡村休闲驿站;加快推进界坟线至美岙村公路提升工程建设、界坑兴发到碧莲的联网公路大中修项目;加速推进9个村农村饮用水巩固提升工程,投资1734.85万元;高质量完成界坑文化中心项目收尾工作,打造县图书分馆。 (三)农旅融合,走出共同富裕新路子。一是“四宝”布局。聚力打造茭白、茶叶、桃子、田鱼四大板块农旅产业,打响界坑“四宝”品牌。巩固提升千亩桃园项目,增种美岙村、饭盘尖村桃苗9000余株,推进美岙村冷库、盛山桃园文化长廊、网红打卡墙等项目建设;持续推进茭白电商化发展,增强界坑茭白农业品牌影响力;扩大盛山村茶叶基地,增种白茶苗一万余株,提升茶叶品质;进一步谋划扩建兴发村稻田养鱼示范基地260余亩,力争将兴发村打造成楠溪稻田养鱼第一村,拓宽群众增收途径。二是腰包大鼓。黄桃让美岙村全村共富,2020年实现产值100万,户均实现5000元,人均增收1400余元,今年三项指标均实现增长3倍。到来村里,除来看到村庄的美,老百姓的笑容更美,是名副其实的“美”岙。2016年以来,各村总收入每年均增100多万,经营性收入每年均增10多万。三是产业带活。黄桃产业的植入,给美岙村带来的乘数效应,无形之中就带动来其他产业的兴起。游客的增多,促使美岙成为网红村,更多的游客莫名而来,也带动来其他农产品走出大山,如有的农户靠西瓜收入2万元,还有玉米、大米、番薯粉、各类干货等等均成为创收的产品。同时,民宿也开始谋划,更多的人嗅到了商机。 (四)锚定目标,打造秀美界坑新样板。一是专注环境整治攻坚。全力推进绿化彩化、全域环境整治,化“难点”为“亮点”,抓好美岙村和信岙村比看村打造,历经2个月合力攻坚,打造美岙村口景观、党建文化墙、农耕文化墙、生态停车场等近10处亮点,上董村、美岙村蝶变翻身,由点到面刷新村庄颜值,成为永嘉县全域环境整治比看新样板,更是成为网红打卡地。二是聚焦中心工作成效。党组织和党员带头谋划和开展工作,将“厕所革命”进行到底,全乡旱厕拆除进度达95%,其中美岙村、信岙村、上董村、兴发村等村已完成露天坑清零。三是形成合力组团发展。建设界坑—上董一体化沿溪绿化带3公里,种植绿植2000余株;全面开展“美丽庭院”打造,实现“美丽庭院”示范户100%全覆盖;谋划各村“一村一品”,实现“小”山村“大”变样,“美丽乡村”激活“美丽经济”。 (五)疫情防控,守牢界坑净土新堡垒。一是严防人员输入。运用“班子联村、干部联户、党员包人”的方式,发挥将网格化发挥到极致,动态排查,平常做到省外人员回来排查,疫情零星爆发时,重点关注风险区人员回乡情况,做到乡外人员回乡“清白”。二是严管内部防控。人员集聚活动,红事不办,白事简办,重点防控文化场所、宗教场所、药店、民宿、农家乐,同时精简会议、精简活动,乡里非比较不开会、非比较不搞活动,如今年在南京疫苗爆发期取消“黄桃节”“尝新节”等活动。三是严抓接种疫苗。截至目前,实现全民接种第一针、第二针均超额完成。其中60岁以上接种任务第一针完成率85.21%,全县第三个完成县定目标任务;第二针完成率84.06%,名列全县第二,全县第二个完成县定目标任务。 (六)平安为要,筑牢界坑群众安全线。一是深化基层社会治理。深入开展“对标检视、问题清零”暨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专项行动,共排查出5件矛盾纠纷,已全部化解;建立健全信访分析例会制度、重要信访件督查督办制度,目前我乡无信访积案;第一时间关注信访涉J人员,做好专班稳控工作。二是强化安全生产管理。深化消防安全百日攻坚行动,开展安全生产培训90人次、消防安全知识培训200人次,重点节假日开展隐患排查出动巡查组500余人次,两会期间平安夜查200人次,常态化开展辖区消防安全隐患排查共30次,查处不合格出租房2家,整改合用场所隐患15处,提升合用场所40家,并张贴“四色牌”。三是紧抓防汛抗灾工作。持续推广“浙江安全码”应用,开展转移责任人培训3次、“安全码”人员转移演练10次;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完成乡、村两级防汛防台综合应急演练10次,更新调整防汛防台应急预案10份;完成全乡11处避灾安置点规范化建设,创建打造界坑村示范型避灾安置点。 二、2022年工作思路 2022年,界坑乡全面贯彻县委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县委“五城三地一新区”的建设目标,以“拉满弓、绷满弦”的奋斗姿态,深入实施“100界坑”战略发展布局,努力建设成共同富裕示范乡、乡村振兴样板乡、社会治理标兵乡、幸福宜居网红乡。 (一)激活“造血功能”,打造共同富裕示范乡。持续因地制宜谋划村集体经济发展特色项目,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加速推进桥下厂房抱团物业、农村饮用水巩固提升工程、光伏发电等折股量化产业项目,让百姓在家门口致富。巩固“休闲驿站”发展定位,持续推进美丽城镇、美丽田园、美丽景区创建,培育“发展红利”。抓好“四千亩”提升,聚力打造“千亩桃园”、“千亩白茶”、“千亩茭白”、“千亩田鱼”四大农产业,培育界坑“四宝”品牌。持续帮扶助力信岙村羊倌养殖黑山羊增收,美岙村黄桃产业,“扶贫桃”长成了“致富果”,生态产业优势换来“真金白银”,实现界坑人民共同富裕。 (二)描绘“一张蓝图”,打造乡村振兴样板乡。实施“100界坑”战略发展布局 ,一条主线,两个环线,打造“100分满意界坑”。全方位打造七彩界坑滨水景观带、红色革命老区和月光经济线,打造党建七彩游步道,创建AAA级景区乡。布局古村落文旅融合发展,做大做强“四千亩”特色农产业,打造环线村“一村一品”。紧抓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的“风口”,着力挖掘桃梨梅花花语文化,建设以梨花、桃花、梅花为主题的森林度假、休闲旅游、科普研学、修身康养、民俗体验等为一体的赤岩头梨花谷森林休闲度假区,创新“特色农业+彩化摄影+共享农场”体验,打造特色民宿、农家乐和乡土体验馆,构建漫居意境,重塑乡村旅居生活,让界坑小城更精致、更富活力。 (三)聚焦“善治界坑”,打造社会治理标兵乡。纵深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以四个平台建设为核心,以政府数字化转型为重点,搭建数据平台、建强网格队伍、优化服务内容,推动代办服务事项向村居延伸。加大信访维稳力度,畅通信访渠道,切实解决群众合理诉求,依法依规按政策化解信访案件,确保全乡和谐稳定。筑牢疫情防控防线,深化“源头查控+硬核隔离+精密智控”机制,继续交出防疫高分报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抓好道路交通、消防、食品安全等领域监管整治。提升全乡11处避灾安置点和界坑村示范型避灾安置点规范化建设,全面营造界坑平安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扎实推进“八五”普法工作,着力营造浓厚法治氛围。 (四)扮靓“美丽乡村”,打造幸福宜居网红乡。深化全域环境大整治大提升,精细完善界坑村环境综合整治,巩固上董、美岙、信岙等村全域环境整治成效。创建2个新时代美丽乡村达标村,凸显“一村一品”“一村一产业”的界坑特色区块。持续巩固坑口古村美丽田园样板区和界坑金溪沿线美丽田园示范线打造成果。加大美丽庭院示范街(户)打造力度,深入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全面打造“天蓝、水清、土净”的生态家园。持续深入挖掘盐商文化,挖掘乡风文化,积极开展“非遗引路、文化走亲”、木偶戏等民俗文化活动,重拾回忆、品味乡愁。积极谋划举办茭白文化节、尝新节和美岙黄桃节,打造“春赏花、夏消暑、秋采摘、冬看雪”全季旅游体验,讲好界坑故事、传播界坑声音,唱好界坑“四季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