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1008003014017/2021-284929 主题分类 政务公开
组配分类 乡镇部门文件 发布机构 县文广旅体局
成文日期 2021-01-18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其他信息  

永嘉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关于印发疫情防控措施实施细则的通知


各科室及直属单位:

为贯彻落实省市县关于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相关要求,做好文广旅体系统的疫情防控工作,现印发《永嘉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疫情防控细则》,请按文件要求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1.永嘉县博物馆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指南

          2.永嘉县图书馆、文化馆(站)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指南

          3.永嘉县旅游景区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指南

          4.永嘉县娱乐场所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指南

          5.永嘉县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指南

          6.永嘉县星级饭店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指南

          7.永嘉县等级民宿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指南

          8.体育健身场所(体育培训机构)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指引

          9.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体育赛事举办指引



                                                                                                                            永嘉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2021年1月18日


附件1

永嘉县博物馆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指南


一、总体要求

1.各场馆应高度重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根据国家和省市县关于防控工作部署和疫情动态变化,结合本地实际,按照安全优先、精准管控的原则,全面统筹落实疫情防控与有序开放工作。

2.按照“一馆一策、一馆一案”原则,根据常态化要求动态调整《XXX馆新冠肺炎防控应急预案》,建立专门防控与开放工作机制,强化协调联动、疫情监测和信息报送机制,明确每个部门每个环节的具体职责。

3.各场馆结合本馆工作实际,充分利用互联网预约平台、大数据平台等渠道落实疫情防控,全面掌握观众基本信息,实现高效追踪管控。同时利用各种宣传平台,推出各类疫情科普资源,及时传播国家权威部门发布的疫情信息,解读本地疫情防控措施,帮助公众正确认识疫情发展态势、掌握疫情防控知识、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深化运用“互联网+中华文明行动计划”成果,积极推出数字化展览、虚拟展示、网上讲座等公共文化服务产品,满足公众的需求。

二、内部管理

4.员工实行“一日一进一测一登记”制度,进入场馆须佩戴口罩,出示本人健康码绿码,进行体温检测。对来自重点地区或14天内有重点地区旅居史的员工,按照有关要求提供核酸检测阴性结果证明。建立员工的身体健康档案,强化智能化、点穴化的员工健康日监测制度。员工如有出现发热、咳嗽等不适症状者,立即采取措施,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5.落实员工防控知识培训和演练,达到应知应会并具有应急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减少非必要的聚集性活动,减少参加聚集性活动的人员,进行必要的会议、接待、就餐等活动时,注意保持1米以上的社交距离。密切关注员工心理健康,做好心理调适,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工作量,倡导员工适度锻炼,推行健康生活方式。

6.做好公共场所和办公场所的通风消毒工作,成立专门的消毒小组和督查小组,并建立消毒、检查等台账。加强办公场所通风换气,办公距离保持1米以上。使用中央空调具体参照《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使用的要求》执行。

7.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资金和防控用品等物资保障,确保满足防控工作的需要,展馆内须设立临时隔离点、医疗急救点,消毒药水、75%酒精棉球、口罩、非接触式测温设备等防疫物资配备齐全。

三、开放服务

8.实行全功能区有序开放工作,重点对密闭式场所、人员易聚集场所、相关设备设施等重点区域或环节,开展体检式检查,确保安全开放、安全参观。

9.做好线上和线下的开放公示,入口醒目位置设立告示牌,通过短信、滚动屏、宣传视频等形式,营造文明参观良好氛围,提醒观众遵守相关防控的要求、常识和注意事项,并公布当地疾病控制中心电话。

10.必须配备预约刷卡系统,实行实名制预约参观,观众入馆实行“一码一证一测”制度,刷本人健康码、验身份证,利用红外线测温仪等非接触式测温设备对观众测量体温,确保入馆观众符合参观要求,观众信息可追溯。

11.落实限流措施,合理安排观众错峰参观、分批入馆,场馆日接待量按有关规定实行总量控制、动态监控,严防人员聚集。室内活动场所有序受控开放,展厅、影音室、演示和宣教场所、文创商品销售区室内区域,工作人员和观众须佩戴口罩,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间距,避免人员聚集。

12.讲解员讲解与观众保持1米以上距离,尽量采用蓝牙耳机等电子设备讲解,鼓励公众号、小程序、二维码等数字化导览程序的推广使用。

13.体温超过37.3℃或有疑似症状(发热、干咳、咽痛、胸闷、乏力等)的观众,拒绝进入场所并劝其到定点医疗机构就诊。

14.场馆等候区或室内场馆出现人员集聚、间距少于1米时,应加强引导,及时劝离。

15.加强群防群控,强化与属地的防疫、文旅(文物)、公安等部门联动,对不配合体温检测、随意吐痰、乱扔垃圾、不佩戴口罩等行为要予以制止和劝导,对明显违反防控规范的观众或有关行为,禁止入馆并第一时间报告当地防控有关部门处置。

四、公共卫生

16.观众服务(咨询)中心每天至少消毒两次以上,展厅内公用设施、电子触摸屏每天用75%酒精棉球擦拭消毒不少于4次,并放置“已消毒”告示。为观众免费提供使用的语音导览、轮椅、雨伞等物品,做到一天一消毒、一客一消毒。

17.展厅采取规范有效的空气消毒措施,避免消毒过程对文物(标本)、作品、展品的损坏。

18.垃圾箱(桶)实行“一日两清理两消毒”制度,保持馆内环境整洁。增设废弃口罩回收专用箱(桶)。

19.公共卫生间通风良好,卫生设施完善,须配备洗手液、一次性擦手纸,并确保供水正常和烘干机正常使用。便池、洗手台、把手等清洁后用消毒水消毒,地漏每天用消毒水冲洗。

五、应急措施

20.各场馆是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责任主体单位,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馆内各部门按分工承担相应疫情防控责任。

21.各场馆建立监督检查制度,并做好台账记录,做到可查可溯。

22.各场馆建立报告制度,针对不同情况,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做到不瞒报、不漏报、不虚报、不迟报。

23.各场馆按照科学、规范、及时、有效的原则,细化疫情防控应急处置措施,绘制疫情防控应急处置流程图,对馆内员工进行广泛宣传并开展演练,确保有效实施。

24.各场馆落实善后处置措施,发生疫情防控应急事件后,确保相关人员信息可追溯,如有需要,可及时排查出密切接触者,并按疫情防控相关规定妥善处置。

25.各场馆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切实做好日常防控,一旦发现疫情,及时启动预案,做好防控应急处置工作。


附件2

永嘉县图书馆、文化馆(站)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指南


一、总体原则

(一)坚持常态防控。各地要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切实做好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坚持防疫优先、措施到位、创新服务,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灵活有效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不断提高服务效能。

(二)坚持科学防控。各地要根据疫情防控风险等级和应急响应级别调整情况,按照属地党委、政府要求,加强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精准防控,坚持“一馆(站)一策”,科学动态调整恢复开放的时间和项目。

二、基本要求

(一)地方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应当在属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切实承担部门责任,加强对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疫情防控指导;各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疫情防控第一责任人,要明确责任分工,完善防控应急预案并开展演练,确保有效实施。

(二)防控风险等级调整为中高风险区域的,建议暂时关闭场馆。发现可疑症状员工或病例的场馆,要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加强密切接触者追踪、疫点消毒等工作,暂时关闭场馆,待情况得到控制后再恢复开放。

三、防控措施

各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要遵守当地防疫要求,结合实际,重点采取以下防控措施。

(一)场馆防控

1.做好消毒清洁。对公共区域(如大厅、书刊借阅区、展厅、排练厅、培训教室、食堂、楼梯间和卫生间等)、办公区域(如办公室、会议室等)和书报刊、桌椅、电子触摸屏、服装器具等公众容易接触的设备设施进行定时消毒,并做好记录。保持环境卫生清洁,合理设置“已消毒”公示牌。

2.配备防护物资。配备消毒剂、医用口罩、一次性手套、非接触式体温测量工具等防护物资,加强洗手间的日常维护,有条件的可配备消毒设备,为公众和员工提供防护保障。

3.确保有效通风换气。首选自然通风,如使用集中空调,开启前检查设备是否正常,新风口和排风口是否保持一定距离;运行过程中以最大新风量运行,定期对送风口等设备和部件进行清洗、消毒或更换。

4.加强防控宣传。各场馆通过设置提示牌提示、LED显示屏播放、网站宣传等多种方式,使公众和员工充分了解和掌握疫情防治知识、支持配合防控工作。

(二)员工防护

1.做好员工健康管理。落实员工健康动态监测制度,员工进入场馆一律佩戴口罩,自觉接受体温检测,出现发热、呼吸道症状时,要及时报告。

2.注意个人卫生防护。员工及时洗手消毒,避免用未清洁的手触摸口、眼、鼻,打喷嚏、咳嗽时用纸巾遮住口鼻或采用肘臂遮挡等;口罩弄湿或弄脏后,及时更换。

(三)公众防护

1.有序分步开放。各场馆要根据疫情防控实际,分区域分项目逐步恢复开放。对不符合开放条件的场地以及容易形成人员聚集和密切接触的项目,应暂不开放。

2.及时发布开放事项。做好恢复开放公告公示工作,明确开放时间、预约方式、服务项目、入场须知等有关内容,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渠道向公众发布。

3.加强人员进出管理。科学设置进出场馆通道,安排专人严格管理,落实预约登记、佩戴口罩、测量体温、出示健康码、实名登记等制度。对不配合或干扰防疫工作的,及时通知相关部门依法依规处置。

4.采取人员限流措施。各场馆可结合防控工作需要,对入场公众数量进行总量控制和动态调控,严格落实限量(75%)、预约、错峰等要求。。

5.避免形成人群聚集。提前规划开放范围,优先开放室外和人员分散区域。安排专人疏导、分流到馆(站)的群众,指导做好个人防护,确保人与人之间保持安全距离。

四、做好线上线下公共文化服务

(一)因地制宜做好线下服务。各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在加强疫情防控和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逐步恢复场馆线下服务,不断扩大书刊借阅范围和举办文化活动规模,根据本地群众实际需求,开展形式多样、规模适当的阅读推广活动、群众文艺活动、文化培训辅导和展览展示等线下服务。在天气适宜的条件下,多在露天场地组织群众文化活动,合理控制人数,保持安全距离,做好防护措施。

(二)持续加强线上服务。各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要继续通过公共文化云、网站、微信公众号和小程序附件3


附件3

永嘉县旅游景区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指南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有关精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结合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要求和行业发展现状,指导全县旅游景区继续实施疫情防控、稳步做好开放管理,制定本指南。

一、景区开放总体要求

(一)坚持常态防控。各地要继续把疫情防控放在首位,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抓紧抓实抓细旅游景区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进一步健全疫情防控应急机制,明确旅游景区主要负责人是景区疫情防控的第一责任人,要把防控责任落实到部门和个人,确保各项措施执行到位。

(二)坚持分区分级原则。按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要求,对旅游景区开放承载量和接待能力进行全面评估。地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风险等级和应急响应级别作出调整的,应当按照属地党委、政府要求,科学动态调整防控策略和措施,不搞“一刀切”。

(三)做好各项宣传引导。要继续面向公众主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预约旅游、厉行节约等宣传引导,强化公众疫情防控意识,加强秋冬季游客健康知识宣传,培育文明旅游、预约旅游和良好的餐饮习惯。

二、加强景区员工健康监测和管理

(四)做好员工健康监测和报告。应按照属地要求做好员工健康管理。要关心关爱员工身心健康,及时做好疏解疏导,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报告。

(五)强化疫情防控培训。加强对员工开展秋冬季流感等传染病预防知识、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事项的培训,确保员工上岗前具备必需的防控知识,提高员工对出现异常情况的敏感度和处置能力。

(六)严格上岗工作规范。应按照属地疫情防控相关要求,做好个人防护。减少人员聚集,加强员工用餐管理,实行错峰就餐。

三、做好景区公共卫生和场所防控

(七)加强清洁消毒。应及时对景区密闭建筑、公共场所、卫生设施、游乐设备、餐饮场所等进行通风换气、清洁消毒。景区内洗手、喷淋等设施应保持正常运行。做好景区垃圾分类处理。

(八)强化重点管理。各景区应根据实际,结合区域功能和项目类型,加强对重点场所、重点设施的精准防控,对容易形成人员聚集的项目和场所,要强化局部卫生管理和防控措施。

(九)做好安全保障。要做好医务服务,有条件的景区要准备必要的药物和防护物资,不具备条件的应当与医疗机构建立联系。要确保设备安全,应对景区交通和设施设备进行安全检查,确保符合恢复运营条件和安全管理要求。

四、强化景区游览管理

(十)严控游客流量。景区科学合理设置承载量,接待游客量不超过最大承载量的75%。要严格落实门票预约制度,有效采取智慧引导等手段,科学分流疏导游客,做好游客流量关口前置管控。

(十一)落实实名登记。应实行实名制购票,做到可查询可追踪。鼓励景区积极利用大数据和智慧手段,做好游客信息动态监测。

(十二)加强游客防护。鼓励景区采取互联网售票、二维码验票等方式有效减少人员接触。要结合本地“健康码”,进入景区前须进行体温检测,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报告。保持交通、购票、游览、休息、餐饮等场所人员间距。

(十三)防止人员聚集。应采取分时段、间隔性办法安排游客入园。景区出入口、重要参观点、狭窄通道等容易出现人员聚集位置要配备管理人员,加强游客秩序管理。优化设置游览线路,避免瞬时拥堵。

(十四)优化游览环境。餐饮服务单位应加强循环使用餐具清洁消毒或使用一次性无污染餐具,反对餐饮浪费,减少各项废弃物产生,优化游览环境。

(十五)加强现场巡查。应配备人员加大景区巡查力度,对不符合疫情防控要求、不文明旅游等行为进行及时劝诫,切实维护好景区游览秩序。

(十六)加强防控知识宣传。应通过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游客服务中心、提示牌、广播、电子显示屏等平台,及时发布景区恢复开放管理措施和疫情防控知识,帮助游客掌握防护要点、增强防护意识、配合防控工作。

五、及时有效处置异常情况

(十七)加强沟通联动。加强与当地卫生防疫和文化旅游等部门联动,发生异常情况应及时上报。

(十八)做好应对处置。发现疑似症状员工或病例的景区,要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加强密切接触者追踪、疫点消毒工作,按照当地党委政府要求,及时做好应对处置工作。


附件4

永嘉县娱乐场所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指南


一、总体原则

(一)坚持常态防控。各地要继续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慎终如始、再接再厉,抓紧抓实抓细娱乐场所常态化疫情防控,特别是要提前做好疫情防范应对工作。

(二)坚持科学防控。地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风险等级和应急响应级别作出调整的,应当按照属地党委、政府要求,科学动态调整娱乐场所防控策略和措施。

(三)坚持精准防控。坚持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有机结合,重点加强对娱乐场所精准防控,原则上不对全辖区、全行业实行“一刀切”。

二、基本要求

新冠肺炎疫情低风险地区,经当地党委、政府同意,歌舞娱乐场所接纳消费者人数原则上不得超过核定人数的75%,每个包间接纳消费者人数原则上也不得超过核定人数的75%;游艺娱乐场所接纳消费者人数原则上不得超过核定人数的75%。

疫情防控风险等级调整为中高风险区域的,建议暂停营业。

三、防控措施

娱乐场所要在遵守当地疫情防控要求基础上,结合实际,重点采取以下防控措施。

(一)场所防控

1.落实场所主体责任。有防控应急处置预案,有防控制度和责任人,有防护物资设备(口罩、洗手液、消毒剂等)。

2.做好消毒清洁。对经常使用的茶杯、茶具等公共用品用具和公共设施定期消毒;保持环境卫生清洁,及时清理垃圾。

3.做到“一客一用一消”。麦克风使用完毕后及时更换筒套,并做好清洁消毒;歌舞娱乐场所的点歌按钮、屏幕及附属设施,游艺娱乐场所的按键、摇杆、代币及附属设施应当使用一次消毒一次。

4.配备洗手消毒物资。公用卫生间要配备足够的洗手液,保证水龙头等供水设施正常工作;有条件时可在服务台等处配备速干手消毒剂或感应式手消毒设备。

5.确保有效通风换气。首选自然通风,如使用集中空调,开启前检查设备是否正常,新风口和排风口是否保持一定距离;运行过程中以最大新风量运行,定期对送风口等设备和部件进行清洗、消毒或更换。

6.科学餐饮。提倡分餐制、使用公筷公勺、错峰用餐;提倡节约粮食,防止餐饮浪费。

7.加强防控宣传。通过海报、电子屏和宣传栏等加强疫情防控知识宣传。

8.出现新冠肺炎病例时,应在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对场所进行终末消毒,同时对空调通风系统进行清洗和消毒处理,经卫生学评价合格后方可重新启用。

(二)消费者防护

1.做好预约登记检测等措施。落实预约消费、佩戴口罩、测量体温、出示健康码、实名登记、人流控制等制度;消费者体温异常的,建议及时就医。

2.保持安全距离。在收银台、等待区等设置“一米线”,推荐非接触式扫码支付,提醒消费者保持安全距离。

(三)员工防护

1.做好员工健康管理。落实员工健康监测、测量体温、佩戴口罩等措施,如出现可疑症状应及时就医。

2.注意个人卫生。及时洗手消毒,避免用未清洁的手触摸口、眼、鼻,打喷嚏、咳嗽时用纸巾遮住口鼻或采用肘臂遮挡等;口罩弄湿或弄脏后,及时更换。

四、保障措施

(一)落实报告制度。发现疑似病例的,娱乐场所应及时向当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报告;疑似病例确诊的,属地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应逐级上报至文化和旅游部。

(二)压实各方责任。地方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应当在属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切实承担部门责任,加强对娱乐场所疫情防控指导,压实场所主体责任,督促落实疫情常态化防控措施。


附件5

永嘉县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指南


一、总体原则

(一)坚持常态防控。各地要继续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慎终如始、再接再厉,抓紧抓实抓细上网服务场所常态化疫情防控,特别是要提前做好疫情防范应对工作。

(二)坚持科学防控。地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风险等级和应急响应级别作出调整的,应当按照属地党委、政府要求,科学动态调整上网服务场所防控策略和措施。

(三)坚持精准防控。坚持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有机结合,重点加强对上网服务场所精准防控,原则上不对全辖区、全行业实行“一刀切”。

二、基本要求

新冠肺炎疫情低风险地区,经当地党委、政府同意,上网服务场所接纳消费者人数原则上不得超过核定人数的75%。疫情防控风险等级调整为中高风险区域的,建议暂停营业。

三、防控措施

上网服务场所要在遵守当地疫情防控要求基础上,结合实际,重点采取以下防控措施。

(一)场所防控

1.落实场所主体责任。有防控应急处置预案,有防控制度和责任人,有防护物资设备(口罩、洗手液、消毒剂等)。

2.做好消毒清洁。对经常接触的公共用品和设施要定期消毒,保持环境卫生清洁,及时清理垃圾。

3.做到“一客一用一消”。上网服务设备及附属设施(鼠标、键盘、耳机、开机键等)应当使用一次消毒一次。

4.配备洗手消毒物资。公用卫生间要配备足够的洗手液,保证水龙头等供水设施正常工作;有条件时可在服务台等处配备速干手消毒剂或感应式手消毒设备。

5.确保有效通风换气。首选自然通风,如使用集中空调,开启前检查设备是否正常,新风口和排风口是否保持一定距离;运行过程中以最大新风量运行,定期对送风口等设备和部件进行清洗、消毒或更换。

6.科学餐饮。提倡分餐制、使用公筷公勺、错峰用餐;提倡节约粮食,防止餐饮浪费。

7.加强防控宣传。通过海报、电子屏和宣传栏等加强疫情防控知识宣传。

8.出现新冠肺炎病例时,应在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对场所进行终末消毒,同时对空调通风系统进行清洗和消毒处理,经卫生学评价合格后方可重新启用。

(二)消费者防护

1.做好预约登记检测等措施。落实预约消费、佩戴口罩、测量体温、出示健康码、实名登记、人流控制等制度;消费者体温异常的,建议及时就医。

2.保持安全距离。在收银台、等待区等设置“一米线”,推荐非接触式扫码支付,提醒消费者保持安全距离。

(三)员工防护

1.做好员工健康管理。落实员工健康监测、测量体温、佩戴口罩等措施,如出现可疑症状应及时就医。

2.注意个人卫生。及时洗手消毒,避免用未清洁的手触摸口、眼、鼻,打喷嚏、咳嗽时用纸巾遮住口鼻或采用肘臂遮挡等;口罩弄湿或弄脏后,及时更换。

四、保障措施

(一)落实报告制度。发现疑似病例的,上网服务场所应及时向当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报告;疑似病例确诊的,属地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应逐级上报至文化和旅游部。

(二)压实各方责任。地方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应当在属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切实承担部门责任,加强对上网服务场所疫情防控指导,压实场所主体责任,督促落实疫情常态化防控措施


附件6

永嘉县星级饭店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指南


一、总体要求

1.各饭店应高度重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总经理是常态化防控工作第一责任人,应按照安全优先、精准管控的原则,结合本地实际,及时制定常态化防控工作方案,明确各部门及各个服务环节上的具体责任,设置临时应急隔离室,备好口罩、手套、消毒设施及消毒水等物资,切实做好常态化防控各项工作。

2.常态化防控期间,饭店要严格遵守当地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以及本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有关防控要求,密切关注疫情发展形势,及时掌握相关情况,适时调整服务场地和服务内容。

3.提高风险防范意识,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公布当地疾控中心电话,认真做好工作人员和服务对象的健康教育和风险防范认知。

二、内部管理

4.认真做好员工上岗和健康监测管理。加强对员工的排查和健康监测,对来自重点地区或14天内有重点地区旅居史的员工,按照有关要求提供核酸检测阴性结果证明。严格执行员工管理“一进一测一登记制度”,落实戴口罩、勤洗手、保距离等要求。

5.落实员工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在专业人员指导下组织开展全员防控知识培训和演练,提高自我防护意识,熟悉防控工作流程,掌握防疫设备物资使用办法。减少非必要的聚集性活动。

三、运行服务

6.严格执行“健康码”应用规定。合理设置进口通道。饭店大堂入口处和员工上班进出口均需安排专人负责扫码工作。顾客持“健康码”扫码、亮证,对持绿码的顾客体温测量正常后予以通行,实名登记入住。确保进入酒店人员暂时为健康人员,并且人员信息可追溯。

7.严格落实各项防疫措施。建立巡查制度,每天落实“先消毒后开放”要求。切实做好饭店客房、餐饮、会议室、大堂等公共区域及办公区域的消毒工作,并做好清洁消毒记录。坚持每日定期消毒,对所有客用设施做到“一客一消毒”。在保证服务场所温度达标前提下,加强室内空气流通,首选自然通风,尽可能打开门窗通风换气。使用中央空调具体参照《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使用的要求》执行。

8.科学合理提供饭店各项服务。实行预约登记和服务,科学控制顾客入住和接待数量,确保防控能力与接待能力相匹配。尽量减少人与人直接接触机会,提倡智能化无接触等服务新模式。大力推行文明餐桌、公筷公勺制度,提倡分餐制和套餐制,顾客就餐保持安全距离。严禁售卖野生动物。

四、应急措施

9.制订饭店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内容包括主体责任、监督措施、报告制度、工作流程、善后处置,切实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10.发现员工、顾客发热、咳嗽、乏力等异常情况,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响应,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同时,实施隔离措施,联系附近医疗机构进行处置,并及时上报相关情况,不得瞒报、漏报、迟报。


附件7

永嘉县等级民宿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指南


1.等级民宿业主是第一责任人。按照安全优先、精准管控的原则,结合本地实际,统筹做好等级民宿疫情常态化防控与开放管理,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做好工作台账记录,确保落实到岗,落细到人。

2.严格实名登记制度。实行“一日一客一测一登记”制度,员工及顾客进入等级民宿前必须实名登记,体温检测并出示健康绿码扫码,做好人员信息可追溯基础工作。

3.强化疫情筛查。掌握员工及顾客14天内是否到过重点地区、是否有出入境(边境)及其他疫情较为严重的区域情况,如有异常人员,第一时间劝退,及时采取有关处置措施。

4.在专业人员指导下组织开展全员防控知识培训和演练,提高自我防护意识,熟悉防控工作流程,掌握防疫设备物资使用办法。

5.定期对客房、餐厅等其他公共区域以及电梯按键等公共设施进行消毒,定期对厨房及相关设施、过滤网等空调设施、拖把等洁具、非密闭式的污水泵井周边等进行重点消毒。严格执行餐具、布菜用具的清洗和消毒制度。

6.设置临时应急隔离室,备好口罩、手套、消毒设施及消毒水等物资,建立检查和消毒的相关台账,做到有据可查、有迹可循。

7.房间、卫生间、厨房及公共空间每天通风数次,每次15分钟以上。使用中央空调具体参照《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使用的要求》执行。

8.保持洗手盆等所有卫生器具、地漏水封完好。

9.出入公共场合佩戴口罩,并与他人保持1米距离。

10.工作人员提供服务时佩戴口罩,采购、供货、保洁人员还须戴一次性橡胶手套,工作结束后洗手消毒。

11.严格落实用餐公勺公筷制度,提倡自带餐具,强化食品安全卫生。

12.设置标识有“有害垃圾”字样垃圾桶,用于集中回收使用过的口罩,由专人统一处置。

13.严格落实员工日常管理“四个不”,即不集中会议、不扎堆聊天、不相互串岗、不集中就餐,减少人员聚集的活动。员工用餐采用分时段就餐或分餐制。

14.加强设施设备安全检查,定期开展保养维护,确保正常运转。

15.制定等级民宿应对疫情防控和开放管理的应急预案,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强化信息报告,有效开展应急处置,开展有效演练,加强应急物资保障,提高安全运行能力。

16.加强等级民宿周边公共环境卫生管理,整治“脏乱差”现象,确保整体环境干净整洁。


附件8

体育健身场所(体育培训机构)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指引


为认真贯彻落实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各项工作部署和要求,严格落实和规范做好体育健身场所开放过程中的各项疫情防控措施,防止病毒传播风险,制定本防控措施指引。

一、适用范围

本指引适用于本县体育健身场所。主要包括三类:一是公共体育场馆类,包括县和街道乡镇、社区、村居所属的公共体育场所;二是全民健身设施、场地和路径等;三是经营性体育健身场所类,包括社会资本投资建设运营的各类体育运动项目场地,包括足球场、篮球场、健身、瑜伽、户外营地、赛事活动、体育培训等。

二、总体要求

各体育健身场所单位应根据省市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和要求,对属地在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体育健身场所开放实行申请报备制,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和满足安全生产要求的条件下,稳妥有序开放体育健身场所。

(一)落实属地责任。体育健身场所开放服务管理工作实行属地负责管理制度。按照本县疫情防控总体要求,结合实际,落实体育健身场所开放疫情防控要求。

(二)落实部门责任。县级体育主管部门根据市县疫情防控工作要求,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体育健身场所开放工作,加强对体育健身场所监督指导和巡查检查。

(三)落实主体责任。体育健身场所应建立健全疫情防控工作责任制和管理制度,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制定疫情防控方案和应急预案,确保各项疫情防控措施严格落实到位。

三、疫情防控组织领导

1.成立疫情防控机构。体育健身场馆主要负责人是疫情防控第一责任人,要建立疫情防控组织领导机制,制定疫情应急预案和工作方案,完善各项防控措施,明确疫情防控应急处置流程。

2.落实疫情防控责任。各类体育健身场馆是疫情防控的责任主体,负责疫情防控措施的落实。要建立工作责任制,细化任务分解,工作落实到个人,做好疫情防控、物资储备、生活保障、治安保卫等各项工作。明确专人负责本场所单位疫情防控信息的收集、汇总和报送。各地体育健身场馆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根据当地疫情防控工作安排部署,做好科学、有序开放。

四、防控措施

(一)员工健康监测和管理

1.做好员工健康管理。严格落实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对员工(含社会体育指导员、教练员等)实行每日健康监测制度,切实掌握员工流动情况,严格落实健康管理要求,做好中高风险地区来永人员排查工作,落实隔离管控措施。做好新入职人员管理工作,落实新入职员工核酸检测制度。做好从业人员自我防护工作,工作期间按要求佩戴口罩,做好员工健康监测记录,及时掌握缺勤人员健康状况。

2.实行健康状况报告。设立可疑症状报告电话,员工出现发热、呼吸道症状时,要及时就医并向本单位如实报告。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3.强化防控教育培训。对所属员工进行防疫知识培训和健康教育,普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相关知识,提醒员工注意个人卫生,增强自我防护意识,指导员工正确使用消毒药物、消毒器械和防护用品、体温检测仪等设备。所有一线岗位上岗人员需经过岗前个人防护、消毒程序、测温登记、通风换气、异常人员处置流程、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督促员工自觉遵守疫情防控期间各项防控措施,实行“两点一线”上下班模式,减少外出和聚会,避免到人员密集公共场所活动。

4.落实个人防护要求。加强上岗员工防护,工作期间全程佩戴口罩,倡导实行非接触式服务,加强洗手及消毒频次,确保个人安全防护。告知员工任何时间出现发热、干咳等症状,要第一时间主动向单位报告,并立即离岗就医。

(二)加强场所管理防控

1.严格落实测温验码制度。加强进出人员查验和健康登记管理,对从业人员和健身人员都严格落实健康查验制度,实行“绿码”准入制。设专人于入口处,对进入场所人员测温验码、实名登记、设置一米线。对拒绝接受扫码、体温检测或体温异常者,或有高风险地区关联人员应谢绝入场。健身人员应按照《公众科学戴口罩指引》,根据不同场景正确佩戴口罩。登记处应配备消毒用品,信息登记用笔须及时消毒或者更换,避免交叉感染。

2.保障洗手等设施正常运行。洗手间应保持清洁和干爽,提供洗手液,并保证水龙头等设施正常使用。如无洗手设备,应配备免洗消毒用品。

3.做好设施器材清洁消毒。强化场所卫生防控措施,确保清洁消毒等达到相关要求,场所的预防性消毒方法参照《消毒剂使用指南》(国卫办监督函〔2020〕147号)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预防性消毒指引》执行。每日对场地硬件设施、健身器材、公共用品用具等进行预防性消毒,公用物品、公共接触物品或部位要加强清洗和消毒。根据实时人流情况增加消毒频率。

4.控制人员规模和密度。严格落实预约限流措施,体育健身场所开放应坚持预约限流模式,实行健身人员电话、网络预约制,进行限流管控,所有健身场所按照接纳消费者不超过核定人员75%的限流要求,持续推动体育健身场所预约常态化。滑雪(冰)场等重点场所要加强节假日大客流量的管理,提前做好风险研判,及时进行客流疏导,避免人员聚集。同时段相邻健身人员保持适当距离(建议2米以上),每日接待量暂不超过日常容量的50%。每日开放期间,要加强场地巡查和人流动态监控,发现有健身人员密集的情况,及时劝导疏散。

5.避免聚集性健身活动。疫情期间,市民在健身活动项目的选择方面,不宜选择有接触的对抗类运动项目,多人运动项目应以个人练习为主。以避免近距离、接触式、高强度的竞赛类、对抗性团体体育运动项目和广场舞等聚集性健身锻炼。

6.严格落实清洁通风消毒措施。严格落实环境清扫和消杀规定,重点对密闭健身场所、卫生间、公共淋浴间等严格落实定期消毒措施。室内体育健身场所应优先采用自然通风,每天通风不少于3次,每次30分钟以上。有条件的可以开启排风扇等抽气装置以加强室内空气流动,确保建筑内所有房间空气流通和有足够新鲜空气供应。坚持对公共健身器材和设施、公用物品要做到“一客一用一消毒”。对公共区域、公共设备器材、健身器材等重点部位区域,加大排查整治,定期消毒等防控措施。

7.做好医务服务。各健身场馆要与就近医疗机构建立联系,确保服务对象得到及时救治或医疗服务。

8.加强疫情防控宣传。健身场所要在显著位置公示疫情防控责任人及属地卫生、疾控部门联系方式,公示员工疫情摸排、防控措施、消毒等情况,张贴相关防控知识和健身注意事项等。通过语音、图像等方式,告知健身人员在参加健身运动活动中,应注意做好个人防护措施,佩戴口罩,保持安全距离。提醒消费者注意保持手卫生,不要触碰口、眼、鼻。接触口鼻分泌物和可能被污染的物品后,必须洗手,或用免洗消毒剂清洁。引导市民在健身活动中,坚持科学佩戴口罩、勤洗手、不扎堆等健康生活习惯,做好健身人员的健康提示工作,提醒健身人员自觉遵守公共场所防控要求,做好自我防护,开展强度适宜的体育锻炼,保护自身健康。

9.做好防控物资准备。各场所要准备口罩、测温计、酒精、消毒液、洗手液等防控物资,确保满足防控要求和正常运营。

10.规范垃圾收集处理。保持环境卫生清洁,在健身场馆公共区域设置口罩专用回收箱,加强垃圾箱清洁,定期进行消毒处理。加强垃圾分类管理,及时收集并清运。

11.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酒精等消毒制剂的管理和使用,做到单独存放、专人保管、科学使用、确保安全。消毒制剂具有一定的毒性刺激性,配制和使用时应注意个人防护,应戴防护眼镜、口罩和手套等,同时消毒制剂具有一定的腐蚀性,注意消毒后用清水擦拭,防止对消毒物品造成损坏。

(三)游泳和地下空间体育健身场所开放要求

1.游泳场馆和地下空间的体育健身场所在开放前,要充分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严格落实国家疫情防控有关标准和要求,重点做好环境消杀、水电气等设施设备的安全检查和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清洗消毒。

2.游泳场馆要严格执行国家卫生相关标准,确保水质卫生合格。游泳场馆等健身场所使用、储存的化学危险物品、消毒用品,须严格落实“单独存放,专人管理”规定。

(四)做好应急处置准备

各类体育健身场所应建立完善详尽的内部防控工作机制和科学、规范、及时、有效的疫情防控应急预案,明确疫情防控应急措施和处置流程,做好发现疫情的应对处置,隔离观察区域由专人负责,保证消毒卫生落实到位。设立隔离观察区域,用于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者的暂时隔离。加强应急演练,发现疫情后立即按照应急预案启动应急响应,配合疾控部门做好处置工作。一旦发现有发热等症状的人员要立即采取暂时隔离措施,并与当地疾控部门保持密切联系,一旦确认为疑似病例,要立即启动应急处置预案,配合疾控部门做好相应工作,按要求停止营业并封闭场所,对全部区域进行消杀,对密切接触人员进行隔离。

(五)加强监督检查和排查整改

根据市、县两级疫情防控要求,县体育主管部门对所属的体育健身场所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督促指导健身场所严格落实好预约限流、测温验码、通风消毒、佩戴口罩等开放疫情防控措施,对存在防控措施不落实的体育健身场所的问题场所,责令进行整改,确保健身场所安全有序开放。对拒不改正和整改不到位的要依法严肃处理。各类体育健身场所要对照本指引,逐项排查防控措施具体落实情况,发现问题立即整改,确保全面落实、不留死角。


附件9

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体育赛事举办指引


一、适用范围

为做好本县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体育赛事举办工作,制定本指引:

适用于本县举办的国际性、全国性、省、市、县级体育赛事。

二、人员管理

1.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关于新冠肺炎疫情分区分级标准的动态调整,密切关注中、高风险地区实时动态信息,对所有来自中、高风险地区(境内外)的赛事相关人员做好“入城口”“落脚点”和“流动中”的相关管控,按照规定实施新冠病毒核酸检测。

2.按照本县卫生健康管理部门要求,采用多种形式加强疫情防控科普宣传,使全体赛事参与人员充分了解防疫知识,掌握防疫要点,增强防疫意识,支持配合疫情防控工作。

3.与参赛者、赛事官员、场地方、观众签订安全协议或健康承诺书;严格落实入场人员信息登记,包括姓名、联系方式和座位号,核验“健康码”,进行体温检测,如发现有发热(37.3℃以上)症状人员,应禁止其入场;赛事期间加强巡查,做好对可疑人员的发现、报告和处置。

4.确保赛场内所有人员科学佩戴口罩,运动员比赛期间、裁判员执裁期间,可不佩戴口罩。

5.上座率管理。疫情期间体育赛事原则上实行空场管理。实施观众限流措施,室内场馆观众上座率应控制在30%以内,室外场地观众上座率应控制在50%以内。根据疫情防控形势,调整入场观众人数,直至空场无观众。采用错峰入场、间隔就座、分批离场等措施,引导观众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离,避免人员聚集。

6.实施媒体工作区域限流措施,保持良好通风状况,记者之间应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离,采访者与被采访者之间可设立透明屏障。

三、防疫要求

1.举办线下群众体育赛事活动必须按照当地疫情防控要求制定防疫方案、履行审批程序,严禁擅自组织赛举办活动,做到“一活动一方案”,确保赛事活动安全。赛事活动举办过程中严格遵守属地管理原则,落实疫情防控各项要求,做好人员管理和活动场所消杀工作,对于不符合要求的人员,要早发现、早疏散、早管控,规避潜在风险。

2.国际性、全国性赛事应为工作人员、参赛人员提供防疫用品;省、市、县级赛事应为工作人员提供防疫用品,并要求参赛人员自备防疫用品。防疫用品包括:一次性医用口罩、消毒湿巾、免洗手消毒液等。

3.比赛场所防控。选择符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体育健身场所开放防控指引要求的比赛场馆,并做好赛场环境的消杀、通风工作。在赛场及参赛人员交通工具内,配置免洗手消毒液。赛场应设置隔离线,减少人员聚集。

4.赛前向县疾控机构提供赛事人员数量、来源等准确信息,做好相应准备。

5.赛场入口需设置测温区、缓冲区、留观区。

6.在相对独立且人流较少的区域设置隔离点,内部设单人隔离间,尽量配备独立卫生间,实行封闭管理,确保通风,落实日常消毒,并设立警戒线。

7.搭建赛事相关展位应错位设计,留有足够空间,并保持内部空气流通;鼓励商户以展示为主,减少互动性设施。

8.比赛报名。比赛报名实行预约制和网上报名,办赛方要对所有参与人员进行风险评估和实名制管理。比赛当日,参赛运动员为来自高、中风险地区的人员需提供7天以内的核酸检测阴性结果证明。

9.赛事期间,现场衣帽间或行李寄存服务应暂停使用;除无障碍通道外,应告知观众尽量减少乘坐厢式电梯。

10.赛事现场消费区应推行无接触服务,鼓励使用在线支付等方式,减少人员直接接触;公共餐饮区、商务展示区应限制入场人数,并做好引导。

11.赛场内提供餐饮服务,按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要求执行。

12.加强办赛场所自然通风和机械换气,按规定使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确保足量新风量。

13.赛事工作人员在处理运动员毛巾或衣物时,应佩戴手套,建议毛巾仅供一次性使用。

14.做好场所环境、工作人员手部、用品用具、比赛器材等清洁消毒工作;通道、看台、电梯、卫生间等公共区域,赛事期间按1次/2小时频率进行消毒,若区域人员密度增多,需提高消毒频率至1次/1小时,加强卫生监测。

15.正确掌握消毒方法,科学合理使用消毒剂,避免因过度消毒致器材受损,影响赛事正常进行。

16.赛场内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增设废弃口罩专用垃圾桶,并及时清运。

17.合理安排赛事撤场时间,制定分时段、分区域的撤场计划。

四、防疫提示

1.赛场、训练场、看台、工作区、商贸区等应设置个人防护提醒标识。

2.利用赛事门票、现场指示牌、LED屏、现场广播等多种方式宣传防疫知识。

3.在赛场醒目位置公示疫情防控责任人、属地卫生健康管理部门和疾控机构的联系方式。

五、应急准备

1.建立赛事防疫应急预案,适时开展演练和评估。

2.参赛人员在永期间出现疑似症状,或赛场内发现疑似病例,应立即启动赛事应急预案,协助疾控机构开展进一步调查处置。

3.建立熔断机制,确保遇到突发疫情风险时,能够立刻中止相关赛事和活动,由相关负责人下达赛事取消及疏散指令,播放广播,开放所有疏散口,引导相关人员有序离场。

4.如疑似病例被确诊,需全力配合将相关人员转移至定点医疗机构,同时协助疾控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排查及医学观察。在医疗机构下达指令前,所有在场人员除必要的工作外,须暂停其他活动,并向赛事所在地疾控机构报告相关信息。

5.应急处置。建立应急沟通机制,赛事主办方要加强与体育、卫生健康、疾控等部门联动,发现异常及时上报,做好现场管理,配合疾控部门采取隔离措施,进行密切接触者追踪等工作。建立熔断机制。经属地主管部门检查,发现赛事主办方防控责任和措施不到位的情况,立刻暂停比赛,待整改合格后方可继续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