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动态  > 部门动态

即将征战浙江省群众舞蹈大赛!永嘉原创舞蹈《最后一堂课》深情演绎扶贫支教故事


10月15日,温州市第十八届音乐舞蹈节原创舞蹈专场在鹿城区文化中心热烈开赛。11个优秀的原创舞蹈新作精彩亮相,给人赏心悦目的视觉享受。永嘉县文化馆选送的群舞《最后一课》参与了大赛的角逐。

此次舞蹈比赛主题突出,题材丰富,表现形式多样。许多作品都是取材于温州当地的人、事、物,通过艺术加工以舞蹈的形式呈现给观众。永嘉县文化馆选送的舞蹈《最后一课》就是温州特色现实题材作品。

自2014年以来,温州市与阿坝州在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中携手前行,为助力受援地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小康发挥了重要作用,两地人民结下深厚友谊。永嘉县文化馆选送的群舞《最后一课》就是以温州人对四川阿坝州扶贫为背景,用最后一节课“美育课堂”的呈现方式作为舞蹈的核心内容,分别通过上课、离别、再上课的三段叙事来表达出人和人之间除了帮扶之间的关系,也有深厚的家人情感。

比赛自启动以来,永嘉县文化馆的舞蹈干部,从题材论证、创作编排到修改加工等各环节进行精心筹备。群舞《最后一课》演员的年龄跨度很大,最大的38岁,最小的17岁。

永嘉舞蹈界存在新老演员断层的现象,为了让老的优秀舞蹈演员把年轻的新演员带起来,永嘉县文化馆利用《最后一课》把新老演员汇聚在一起,以老带新,“传帮带”。肖晓红馆长说:“无论是从表演,还是对舞蹈的热爱、痴迷,老演员都以身作则,是很好的典范来教育年轻的演员。她们刚出来跳舞的时候也只是孩子,现在一些人办学校办得很成功,还有一些也都是单位里的中层干部了。”虽然演员们的年龄差很大,但排练时的氛围很好,很多不认识的演员因为这个舞蹈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演员徐艳艳2005年参加永嘉县首届地税杯舞蹈大赛以来,就一直活跃在群文线上,不仅参演过永嘉县文化馆编排的舞蹈精品《老水车》《瓯绣》,还一直致力于桥头镇群文事业,创办了桥头新起点舞蹈工作室,从事排舞辅导12年。今年还被评为浙江省文化能人。为了排练《最后一课》,她带着刚上一年级的儿子桥头上塘来回赶。素有腿伤的她在这次排练中旧伤复发,演出当天她的右腿还缠着绷带,腿肿得很厉害。她戏谑道:“只要文化馆一个电话,我们这些老弱病残都愿意回来参加活动。”

同为老演员的黄精晶,因为怀孕生子已经4年没跳过舞了。这次也因为“一个电话”,二话不说就答应参加这次排练演出。“孩子现在由家人照顾,我老公也很支持我参加这次活动。”白天还要上班的黄精晶,每天工作练舞连轴转,近一个月下来,人瘦了一圈,血压低到高压80多,低压50多。

          

老演员“传帮带”的不仅是精湛的舞蹈技艺,更重要的是舞者的敬业精神和对舞蹈的热爱。年级最小的陈思宇小学读少艺校时就是黄精晶老师的学生。如今师生同台,合作一个作品也是难得的机会。肖晓红馆长带舞蹈干部李杰去永嘉县职业中学选演员时,得到了校长的大力支持。经过两轮筛选,有8位学生加入了这个群舞队伍,陈思宇就是其一。“小时候都是跳独舞,这次难得的机会可以参加群舞。平时排练的时候氛围很好,虽然挺辛苦的,但大家在一起嘻嘻哈哈,很开心。”还在上高二的陈思宇觉得自己年龄小,情感经历不足,对人物情感方面的把握没有其他老师那么透彻。为了更好地在作品中展现人物形象、人物情感及精神面貌,她查阅很多扶贫新闻,了解西部贫困山区的现状以及当地人民对支教老师的情感。陈思宇从小习舞,五岁时,还被文化馆选送参加温州市首届“红舞鞋”奖比赛,但六年级后因为升学压力就没再跳舞了。因为这几年没跳的缘故,刚开始跳这个舞蹈的时候,她坦言对音乐很紧张。“编导给我的帮助很大,他说,老师教学生不应该只是一些技巧性的东西,更应该是真诚的表达,还有情感。跳舞要先学会做人。”

为了全力备战此次赛事,所有的演员都不分昼夜、加班加点进行排练。为了这个舞蹈,所有的演职人员都尽心竭力,全力以赴,最终在原创舞蹈专场的舞台上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舞蹈作品,以9.806分的成绩获得第三名。

10月20日,群舞《最后一堂课》将征战第三十一届浙江省群众舞蹈大赛。让我们为这群美丽的舞者加油鼓劲。(摄影:项光涨、文字、编辑:陈碧云 审核:李杰、肖晓红)

即将征战浙江省群众舞蹈大赛(1).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