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1008003014021/2008-110152 主题分类
组配分类 统计公报 发布机构 县统计局
成文日期 2008-03-18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其他信息

2006年永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6年永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6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三带两极一目标”战略构想,突出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突出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突出改善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奋发图强,锐意进取,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持续稳定发展。

一、综   合

  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较好增长。据初步核算,2006年全县生产总值为132.4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05年增长9.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97亿元,下降2.5%、第二产业增加值82.94亿元,增长8.1%、第三产业增加值44.56亿元,增长14.8%。第一、二、三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8:62.6:33.6 ,全县人均生产总值为14765元,增长8.9%。
  劳动生产率有所提高。全社会劳动生产率为24597元/人,比上年提高13.5%,其中第一产业3276元/人,比上年提高4.1%;第二产业48875元/人,比上年提高15.2%;第三产业20516元/人,比上年提高12.6%。
  价格水平小幅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06%,其中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上涨0.77%;工业品出厂价格和能源原材料购进价格比上年分别上涨1.63%和5.53%。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结构仍不够合理,企业“低、小、散”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区域发展不平衡,欠发达乡镇的面较广;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高技术产业发展缓慢;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尖锐,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和集约用地的任务十分艰巨;社会保障任务依然较重,农村公共卫生体系还很薄弱,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还不能满足人民大众日益增长的需求。

国民经济主要经济指标

    

 

2006

2005

增长(%)

生产总值

亿 元

132.48

118.99

9.8

人均生产总值

14765

13370

8.9

工业总产值

亿 元

311.06

267.88

16.1

农业总产值

亿 元

7.93

7.99

-0.8

财政总收入

亿 元

14.86

12.33

20.5

出口总额

万美元

20869

13473

54.9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 元

43.58

39.59

10.1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亿 元

39.28

35.95

9.3

金融机构存款余额

亿 元

140.33

112.68

24.5

金融机构贷款余额

亿 元

97.31

83.31

16.8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5698

14518

8.1

农民人均纯收入

5218

4751

9.8

 

二、农   业

  2006年,按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总体思路,围绕促进农民增收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积极推进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走特色、绿色、品牌农业的发展道路,政府加大对“三农”的扶持力度,努力克服台风、寒流等自然灾害带来的负面影响。2006年,全县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79264万元,现价比上年下降0.8%。
  农业情况。粮食播种面积继续小幅下降,但产量略有上升。全县农作物播种总面积47.41万亩,比上年减少2.2%,其中粮食面积31.14万亩,比上年减少1.56万亩,下降4.8%。全年粮食总产量10.14万吨,比上年增加0.09万吨,增长0.9%,其中早稻0.19万吨,比上年减少0.26万吨,晚稻6.65万吨,比上年增加0.29万吨;全年蔬菜播种面积11.26万亩、总产量12.25万吨,分别比上年增加0.52万亩和0.03万吨,茶叶、药材、水果等经济作物播种面积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林业情况。深入实施“生态立县、兴林富民”发展战略,有效保护森林资源,国土绿化和生态建设取得明显成效。2006年木材采伐量为3.60万立方米,比上年减少0.09万立方米。毛竹采伐量为43.0万根,比上年增加31.5万根。全年共完成零星植树20万株,当年新增育苗面积75亩。迹地更新面积1.49万亩,比去年减少1.36万亩。主要林产品比去年有所增长,其中竹笋干产量450吨,比上年增加20吨,板栗645吨,比上年增加30吨。全县申报省级“绿化示范村”2个,市级“绿化示范村”6个,县级“绿化示范村”10个。全县共新增绿地面积7500平方米,
  牧业情况。畜牧业受上半年生猪、家禽价格大幅下降影响,农民养殖热情锐减,生猪、家禽的存栏和出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2006年末,生猪存栏12.60万头,比上年下降6.5%,家禽存栏115.21万只,下降16.1%;全年生猪出栏15.99万头,家禽出栏247.58万只,比上年分别下降7.1%和19.9%。全年肉类总产量为16535吨,比上年下降10.8%。
  渔业情况。今年全县围绕畜牧、蔬菜、茶叶、水果、田鱼等五大特色产业,重点抓好“四大优势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水产养殖方面继续开展稻田养鱼基地建设,大力发展山塘水库水产养殖。今年新增稻田养鱼基地900亩,全县稻田养鱼规模达到9.12万亩,产量1478吨,比上年增110吨。全县山塘水库养殖达到8000亩。全年渔业水产品总产量2546吨,比上年增加165吨,增长6.9%。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在工业发展“12345”工程的强劲带动下,各级政府和部门坚持扶大扶强扶优,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2006年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311.06亿元,比上年增长16.1%。据12月工业快报数据资料显示,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以下同口径)累计实现产值221.95亿元,比上年增长15.4%。重点工业企业的经济规模继续扩大,规模经济带动力进一步显现。至2006年底,全县年产值超亿元的企业48家,只占全部规模企业的9.4%,共完成工业总产值142.64亿元,占全部规模企业产值的比重却高达64.3%。支柱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所弱化。2006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传统支柱行业皮鞋、服装、泵阀、钮扣拉链制造业共实现产值170.81亿元,比上年增长14.0%,低于全县规模企业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7.0%,比重比上年下降3个百分点。教玩具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均有不俗表现,在规模企业中,2006年实现产值2.42亿元、10.03亿元和3.5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1.1%、38.0%和34.3%。品牌战略取得明显成效。2006年末,全县拥有中国驰名商标9枚,中国名牌产品4个,国家免检产品30个。工业经济的运行质量有所下滑。全县510家规模企业七项指标综合经济效益得分为164.38分,比上年下降8.86分,其中产品销售率98.53%,比上年提高0.51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120.95%,比上年下降23.12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8.62%,比上年下降0.36个百分点。全年累计主营业务收入221.42亿元,比上年增长16.5%;实现利税总额26.73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工业企业劳动生产率61216元/人,比上年降低了719元/人。
  建筑业发展困难加大。2006年末,全县共有建筑企业25家,比上年增加4家,其中二级资质以上企业有8家。2006年建筑企业签订合同额36.59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其中本年新签订合同额14.66亿元,比上年下降27.3%。全年共完成建筑业产值17.72亿元,比上年下降7.4%,竣工产值12.23亿元,比上年下降25.4%。施工企业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60.70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9.4%,房屋竣工面积63.39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1.9%,竣工房屋价值4.86亿元,比上年下降14.9%。实现利润总额0.77亿元,比上年增长7.9%,工程结算税金及附加0.66亿元,比上年增长9.9%。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总量平稳增长。2006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39.28亿元,比上年增长9.3%,其中,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1.06亿元,比上年增长3.1%;限额以下投资完成额8.22亿元,比上年增长41.2%。
  房地产开发明显降温。2006年,全县房地产开发企业34家,计划投资6.61亿元,比上年下降47.2%,实际完成投资6.46亿元,下降39.7%;施工面积96.91万平方米,下降18.2%;竣工面积15.85万平方米,下降48.2%;实际销售面积9.14万平方米,下降71.7%,实际销售额4.52亿元,下降66.5%。
  重点工程进展良好。2006年,全县计划安排重点建设项目35个,计划总投资187.7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6.87亿元,其中续建项目15项,新开工20项,预计全年累计完成投资37.55亿元。交通工程建设成就显著。甬台温铁路永嘉段、诸永高速公路永嘉段、温州绕城高速北线永嘉段、41省道永嘉段三期等项目均超额完成年度计划任务。电力项目进展顺利,水利项目进展缓慢。110KV东瓯输变电主体工程已竣工投产,瓯北污水处理厂、220KV江北输变电顺利开工。文教卫体项目迎难而上。县疾控中心已顺利开工建设,县实验中学也重新进场施工。工业园区建设步伐加快。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销售保持平稳增长。2006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58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其中县以上消费品零售额7.61亿元,增长8.0%;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35.98亿元,增长10.5%。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38.60亿元,增长10.2%;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4.87亿元,增长10.0%。
  商品交易市场出现萎缩迹象。2006年全县各类商品市场交易额继续小幅下降,2006年末,全县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34个,其中超亿元市场1个。全年累计成交额23.73亿元,比上年下降1.3%,其中消费品市场成交额22.09亿元,下降1.4%;生产资料市场成交额1.34亿元,比上年增长0.8%。

六、对外经济

  进出口贸易持续快速增长。2006年进出口总额2594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61.0%,其中出口总额20869万美元,增长54.9%;进口总额5075万美元,增长92.3%。全年共有21家生产企业获得自营进出口权,累计已达141家,其中有开展进出口业务的110家。自营生产企业完成出口额1740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9.0%。利用外资大幅增长,2006年共批准外资项目24项(包括增资项目2项),比上年度增加2项,合同外资7762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346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度增长18.7%和39.1%。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扩大。2006年完成境外投资250万美元。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业

  交通运输业较快发展。2006年交通运输邮政仓储业与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共完成增加值6.39亿元,比上年增长23.7%。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周转量47489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48.8%,其中公路44759万吨公里,水运2730万吨公里。全年完成旅客运输周转量168174万人公里,其中公路165734万人公里,水运2440万人公里。全县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51.9万吨。年末全县境内等级公路总里程为972.9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9.24公里。边远山区的农村交通条件有了较大改善,全年完成通村公路改造678.1公里,乡道砂石路面硬化115.6公里。县域交通网络不断完善,诸永高速公路和温州绕城高速北线进展顺利;41省道三期工程即将竣工;中塘至桥下隧道接线工程已进入准备验收阶段。
  邮电通信业发展迅速。2006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5.98亿元,比上年增长18.6%,其中邮政业务总收入0.38亿元,增长15.5%;电信业务总收入5.60亿元,增长18.3%。全年固定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9.62万门;本地电话用户30.54万户,增长18.9%,其中农村电话用户12.20万户;移动电话用户50.49万户,增长55.4%,全县固定电话普及率达每百户112部,移动电话普及率为每百人56部。国际互联网用户数7.18万户,比上年增长38.6%;各类数据通讯端口40169个,比上年增长24.3%。
  旅游业发展迅猛,发展蓝图初现端倪。2006年旅游总收入5.19亿元,比上年增长52.9%。全年旅游接待总人数93.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1.6%,其中国内旅游人数93.44万人次,增长61.2%;接待境外游客0.45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245.0%。2006年继续抓好《楠溪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修编和永嘉县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石桅岩景区局部修建性详细规划》现已完成规划文本;永嘉红色旅游发展规划正在编制中;永嘉“农家乐”旅游规划已完成初稿;芙蓉新村规划顺利通过专家评审会,现正在报批选址;龙瀑仙洞规划已编制完成。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支继续快速增长。2006年全县财政总收入148621万元,比上年增长20.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4424万元,增长21.5%。地方财政支出82878万元,增长17.9%,其中教育事业费支出29060万元,增长18.3%;卫生事业费支出4915万元,增长3.8%;科技支出1252万元,增长24.5%;支农支出6963万元,增长24.5%。
  金融机构金融存贷规模明显扩大,资产质量有所改善,现金净投放量继续增加。2006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40.33亿元,比年初增加27.64亿元,增长24.5%,其中银行存款余额增加20.24亿元,增长23.2%;各项贷款余额97.31亿元,比年初增加14.00亿元,增长16.8%,其中国家银行贷款余额增加10.62亿元,增长16.8%。在新增存款余额中,机关团体存款比上年增加0.09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新增18.77亿元;在新增贷款余额中,短期贷款增加10.63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3.26亿元。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6.91亿元,增长27.6%,全县户均存款已达3.20万元。年末,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为0.97亿元,不良率为0.99%,同比下降0.49个百分点。2006年全县金融机构现金收入811.01亿元,比上年增长9.8%,现金支出835.37亿元,比上年增长9.9%,净投放量为24.36亿元,比上年增加2.44亿元,增长11.1%。
  保险事业保持良好发展。2006年保险机构保费收入28279万元,比上年增长23.5%,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0407万元,增长49.7%;人寿险保费收入17872万元,增长12.1%。已决赔款6027万元,比上年下降10.6%。

九、教育和科技

  教育事业协调均衡发展。全县认真实施“科教兴县” 战略,积极深化教育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加速教育现代化进程,教育整体水平有了新的提高。2006年末全县共有幼儿园227所,在园幼儿23450人;小学164所,在校生67688人,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达99.98%;普通中学64所,在校生48919人,其中普通初中51所,在校生33259人,学龄人口入学率99.94%。教师队伍不断充实,2006年全县拥有小学专任教师3168人,比上年增加54人;中学专任教师2994人,比上年减少208人;幼儿园教职工1604人,比上年增加135人,其中专任教师926人,比上年减少157人。全县小学、初中、高中每百名学生拥有教师数分别为4.4、6.2、6.0人。教育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办学条件继续改善。永嘉中学、永嘉电大(一期)、实验小学已投入使用,全县财政教育事业费支出29060万元,同比增长18.3%,占全县财政总支出的35.1%,比上年提高了0.2个百分点。年内新增校舍总面积110086平方米。学校藏书180.42万册,增加10.57万册。中小学配备计算机6928台,比上年增加1364台。
  科技事业又有新进展。2006年财政投入科技三费1030万元,比上年增长25.2%。全年下达科技计划项目三批,共立项目78个,其中工业科技项目23个,农业及社会发展科技项目55个。全年获得专利授权158件,发明专利21件,分别比上年增加69件和18件。全年签订各类技术合同54项,协议交易额8520万元。2006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4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至2006年末,全县共有市级及以上高新技术企业31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16家。组织重大科技攻关,2006年列入国家级重点新产品项目1个、国家级重点火炬计划项目1个、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1个、省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1项、市级重大科技计划项目1项、省级一般项目4项、市级一般科技计划项目10项。
  人才引进渠道拓宽,人才培训工作加强。2006年,共引进各类人才1907人,其中高级人才83人,本科生358人。全年初定专业技术人员1421人,聘任专业技术人员220人。共组织各类培训13744人,其中高技能人才培训412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艺术、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2006年,永嘉县被联合国地名专家组中国分部正式授予“千年古县”的命名证书和铜牌,跻身全国100个“千年古县”行列。年末全县共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群文活动丰富多彩, 2006年文化系统各类艺术表演团体艺术演出365场。开展“学习郑九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100场文化巡回演出活动,为农村群众送去丰富健康的精神文化食粮。文学创作喜获佳绩。永昆《折桂记》在中国第三届昆曲艺术节上荣获“剧目奖”;第二届温州市艺术节比赛中,永嘉县9个作品参赛,获得10个金奖,昆剧小戏《卖牛》获戏曲创作一等奖、表演一等奖;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所申报30个项目,已顺利通过市局验收。图书馆全年共接待读者22.5万人次;外借图书12万册次。全县有广播电台1座,广播覆盖率为90.3%;电视台1个,电视覆盖率为94.02%。年末全县有线电视用户11.8万户,入户率为44.0%。广播中心通过技术改造和升级,广播节目音质得以较大改善,覆盖面得到提高。大力推进有线网络建设,目前,全县38个乡镇分设40个分前端,已全部实现光缆联网。逐步推进广播电视数字化、网络化,着力开发视频点播、数据广播、互联网接入等网络多功能服务业务,年末全县数字电视用户120户。
  卫生事业继续发展。2006年财政卫生经费支出4915万元,比上年增长3.8%。年末全县共有政府办各类卫生机构70个,其中县级医院2个,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站64个,预防保健机构1个,年末卫生机构实有床位942张,卫生技术人员1392人;非政府办医疗机构357个其中医院3个,门诊部32个;诊所、医务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共95个。全县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067人,每万人拥有医生数为11.8。2006年基础免疫接种率分别为:乙肝疫苗97.39%,卡介苗99.67%,糖丸99.41%,百白破97.83%,麻疹96.06%。孕产妇系管率为90.05%,儿童系管率为95.86%,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0.42‰,新生儿疾病筛查率为76.7%。
  体育事业进一步发展。2006年,积极推进全民健身运动,举办开展各种各类全民健身运动会20余场,参加体育活动总人数达2万多人。群众体育协会12个共3200多人。学校体育达标率不断提高。全县中小学校体育达标率98.1%,其中优秀率30.2%,良好率36.2%,合格率31.7%。全年参加市级运动比赛,共获得20枚金牌、31枚银牌、40枚铜牌,并获得象棋男子丙组团体第一名,女子团体第二名;散手团体第五名;田径团体第四名,跆拳道第二名的好成绩;参加省运会获得9金8银3铜,总分196分,参加全国比赛获2金1铜。


十一、环境保护

  环保工作取得新的进展,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2006年全县80%以上乡镇完成生态乡镇建设规划编制。渠口、花坦、表山等乡在省级生态乡的基础上,加大创建工作的力度,积极申报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目前已通过省环保局考核专家组的预验收。全县有4个乡镇认真开展省级生态乡镇建设,80个村开展市、县级生态村创建。全县环境保护机构1个,环保系统各类工作人员105人。瓯北三桥城市污水处理厂已开工建设,县城污水处理厂完成前期工作。预计全年污染源治理总投资3177万元,征收排污费1100万元。全县工业废水排放总量1953万吨,比上年下降0.4%;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1930万吨,比上年下降0.4%;工业烟尘去除量1907吨,比上年下降4.4%;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95.4%,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烟尘控制区总面积9.36平方公里,环境噪声达标区总面积2.96平方公里。

十二、人口和计划生育

  人口增长加快。2006年末,全县总户数27.17万户,总人口90.1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7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0.15万人,女性人口42.31万人,年平均人口89.72万人, 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12.5%。2006年全县出生人口12668人,其中女婴5763人,人口出生率为14.12‰,比上年上升1.29个千分点;死亡人口4026人,死亡率为4.49‰,比上年上升0.22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9.63‰,比上年上升1.07个千分点。年内出生婴儿性别比为120:100人,比上年降低1个百分比。
  计划生育工作难度加大。落后的婚育观念和流动人口的增加,给生育管理带来很大困难, 2006年全县计划生育率83.02%,比上年下降2.13个百分点,晚婚率63.21%,比上年提高5.04个百分点。


十三、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2006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98元,比上年增长8.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0%;城镇人均住房使用面积36.32平方米。城镇每百户家庭拥有固定电话97部,移动电话186部,计算机43台。全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218元,比上年增长9.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6%;农村人均住房居住面积40.11平方米;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751元,增长18.4%。全县农村居民每百户拥有彩电118台、固定电话94部,移动电话122部、计算机16台。
  就业人数调减。2006年一、二产业就业人数下降,三产就业人数增加。预计年末全县从业人员53.86万人,比上年减少1.05万人,其中,城镇私营和个体从业人员5.15万人;一产、二产、三产就业人员分别为15.17万人、16.97万人、21.72万人。全年新增就业岗位4953个,实现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513人;全年职业技能培训13744人,高技能人才培训412人,外来人员技能提升培训4708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5%。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2006年末,全县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89556人,比上年增加13121人,其中企业职工参保人员76065人,比上年增加20283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达32500人,比上年增加1500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达30980人,比上年增加2878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达23495人,比上年增加5672人。参加农村养老保险12906人,比上年增加6030人。救济福利工作取得新突破。全县年末实有社团数102个,拥有城镇社区服务设施840个,福利企业48家,民办非企业单位157个,社会福利院26家,在院人数1078人。全县目前已纳入最低生活保障6199户,共12037人,比上年增加了1113户,2236人,其中城镇居民166户,384人,农村居民6033户,11653人。享受低保人数占全县总人口的1.36%。全年发放低保金750万元,户均低保金1210元,比上年提高11.4%,人均低保金623元,比上年提高14.7%。慈善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年共筹集社会各界慈善资金490万元,累计救助人数2600多人次,累计总支出达350万元。

    注:(1)公报中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人均生产总值按年平均户籍人口计算。
  (3)部分省、市重点工程的投资额不计入永嘉县固定资产投资总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