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1008003014001/2006-00010 主题分类 政务公开
组配分类 政府工作报告及解读 发布机构 县府办
成文日期 2006-02-28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其他信息

永嘉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06)


2006年2月28日,在县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上

县长 陈合和

一、“十五”发展的回顾

“十五”时期的五年,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充满挑战和考验的五年,更是全县人民团结拼搏、奋勇争先、加快发展的五年。面对发展中要素资源和环境制约、社会矛盾增多等带来的种种压力,面对台风、洪涝、高温干旱等自然灾害带来的严峻考验,面对非典、禽流感等疫情带来的严重冲击,全县上下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三带两极一目标”战略构想,全面建设“平安永嘉”,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十五”计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胜利完成。

(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2005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118.97亿元,年均增长13%,高于计划目标1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达到12.33亿元,为“九五”期末的3倍,年均增长24.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12亿元,年均增长20.1%。切实加大对“三农”的扶持力度,县本级支农资金投入超过3亿元。认真落实对种粮农民的补贴政策,粮食生产基本保持稳定。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全面取消农业税。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畜禽、茶叶、蔬菜、稻田养鱼、水果等基地建设不断加快,建成优势特色农产品基地6.5万亩,培育产值超千万元的农业龙头企业5家,累计拥有国家级有机食品4个、绿色食品6个、无公害农产品18个。成功举办温州市第三届早茶节暨永嘉乌牛早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新闻发布会,乌牛早茶获浙江省十大旅游名茶称号。加快“山区奔小康”步伐,五年共落实扶贫资金7500多万元,实现下山移民9536户35564人。积极实施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共培训农村劳动力4万多人。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工业园区集聚进程加快。鼓励企业外联内合,做强做大,全县规模企业产值达到209.5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比重由24.3%提高到73%,产值超1亿元的企业35家。编制产业、产品导向性目录,加快推进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五年共实施技改项目231项,完成技改投资26.5亿元,新增11家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14家。创牌工作取得历史性突破,累计获得中国驰名商标6枚、中国名牌产品4个、国家免检产品21个、国字号金名片3张,品牌综合排名居全市前列。建筑业发展平稳,增加值年均增长5.9%。第三产业发展进一步加快,增加值年均增长13.2%。积极实施“文化楠溪江”战略,加大对一批古村落保护和旅游项目的开发力度,加快景区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首次发行楠溪江风光邮票,成功申报世界地质公园,楠溪江知名度进一步提升。现代物流、商贸、金融、房地产、信息服务等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完成重点工程投资61.62亿元,比上五年增长2.3倍。全面实施“交通百亿”工程,完成金丽温高速公路永嘉段、41省道永嘉段一二期、41省道千石至岭下段等重点工程,通乡公路全部实现等级化和硬化目标,通村公路路基改造和路面硬化1057公里。完成城乡电网改造工程和北溪、黄山溪、金溪一级等一批重点水电开发项目,建成220千伏变电所1座,110千伏变电所2座,标准堤塘5.9公里。编制实施了新一轮县域总体规划,完成沿江重镇总体规划和三江片区概念性规划编制。加快以上塘、瓯北为重点的城镇建设,贯通了石介下至浦东隧道和中塘至桥下隧道,建成了永嘉广场、中塘溪公园、永兴路、县城城防工程一期、县城水厂二期、瓯北客货运综合站、滨江公园二期、桥头大道等工程。累计旧城改造和新区建成面积分别达2平方公里和5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达到45%。加大城镇综合管理力度,拆除违章建筑38万平方米。扎实推进“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启动示范村 12个、整治村127个。重视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开工建设瓯北污水处理工程,桥头钮扣、黄田电镀基地污染整治取得明显成效,大若岩镇获得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称号。

(三)经济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对外开放打开新局面。顺利完成楠溪江啤酒厂等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妥善解决乡镇工办和商业、物资、二轻系统等一批机构改革遗留问题。积极推进金融综合改革试点,完成县农村信用社股份合作制改造。民营企业制度创新取得新进展,新增股份有限公司 9家。投资、财政、粮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资本、技术、土地、人才和劳动力等要素市场建设步伐加快。推进“信用永嘉”建设,探索建立企业信用服务平台和个人征信系统。积极应对加入世贸组织后的新形势,实现外贸、外资、外经联动发展,自营性外贸出口达到1.09亿美元,年均增长160%;实际利用外资累计达4841万美元,比“九五”时期增加了2倍。注重发挥在外永嘉人作用,有效放大永嘉经济。成功举办“首届泵阀博览会”、“第二届科技节”、“楠溪江文化旅游节”等大型活动,扎实推进对外经济交流与合作,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四)“科教兴县”战略深入实施,社会事业取得新成就。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完成科技公寓和科技大楼建设,扎实推进技术创新和人才工作,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了新的提高,先后被列为全省首批区域支柱产业重大科技攻关试点县和国家火炬计划永嘉特种泵阀产业基地。累计教育基本建设投入4.79亿元,比上五年翻一番,新建校舍21.1万平方米,改造学校危旧房5.6万平方米,永嘉中学、永嘉电大、县实验小学等新校舍相继建成。创建省级教育强县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新增省、市级教育强乡强镇8个,初升高比率和高考升学率分别达到80.4% 和55.8%,比“九五”期末分别提高21.6个百分点和3个百分点。稳步推进卫生体制改革,启动实施农民健康工程,积极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开工建设县传染病防治大楼,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不断加强。文化体制改革步伐加快,文化事业日益繁荣。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竞技体育成绩显著。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建设得到加强。人民武装和民政、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人防、统计、档案、地方志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五)群众利益得到有效保障,人民生活再上新水平。“十五”期末,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分别达到14518元和4751元,年均分别增长8.3%和7.7%。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8.13亿元,是“九五”期末的2倍多。农村公共设施明显改善,实现全部行政村通电、通电话,72%行政村通公路,79 %行政村通有线电视,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82.3%。居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达到44.56平方米和38.92平方米。建立和完善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社会保险体系初步建立,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试点取得成效,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累计达16.3万人。建立健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困难家庭学生助学、城镇最低收入家庭租赁住房补贴等社会救助制度。开展“和馨行动”,外来民工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大力推进“平安永嘉”建设,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社会治安、信访等工作,切实维护了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

(六)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依法治县取得新进展。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支持县政协发挥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作用,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1251件、政协委员提案987件。全面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完成“四五”普法教育,法制建设得到加强。积极推进阳光政府、信用政府、效能政府、廉洁政府建设,大力开展“效能革命”和民主评议行风活动,完成三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五年共压缩行政审批事项786项,减少了72.1%。全面推进政务、村务、厂务公开,加强招投标统一平台、行政审批服务中心、会计核算中心建设,不断提高行政效率和工作透明度。坚持不懈地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建立健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政府采购和工程招投标制度,反腐倡廉工作取得新成绩。

2005年,是实施“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是极不平凡、富有成效的一年。一年来,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按照“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要求,在前四年工作的基础上,认真落实县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审时度势抓调整,千方百计破难题,攻坚克难促发展,全力实施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工业发展“12345”工程、“交通百亿”工程和“139富民攻坚计划”,全县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又快又好的发展态势。与2004年相比,全县生产总值增长11.5%;财政总收入增长16.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7%。高度重视城乡统筹发展,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加大对欠发达乡镇的扶持力度,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启动实施农村教育“四项工程”,13个省级贫困帮扶乡全部实现义务教育免费入学,全县免费入学学生达 19095人。以实现供地率、进场率“两个90%”为抓手,深入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大力推进工业项目建设,完成工业性投入19亿元。积极实施品牌战略,鼓励引导企业创建国家名牌,全年新增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共4个。制定实施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严格责任考核,优化部门服务,促进项目落地,招商引资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年引进项目43个,合同利用外资6565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405万美元,实际利用内资2.16亿元,率先超额完成市里下达的任务。开工建设诸永高速公路、温州绕城高速北线永嘉段、甬台温铁路永嘉段、104国道张堡至乌牛段、41省道永嘉段三期、49省道露礁桥段、永缙线巽宅经金溪至界坑公路、县西向供水工程、楠溪江供水工程、县青少年活动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完成重点工程投资24.24亿元,同比增长94. 2%,是历年来投资最多的一年。加快建设文化大县,大力推进省级文明县城创建,永嘉昆剧被列入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名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长足进步。突出抓好“民生工程”,全力构建新型社会救助体系,新增最低生活保障对象929人,累计10535人,低保率达1.2%,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率分别达92.4%和100%。制定实施各类应急预案,开展安全生产“铁网二号行动”和食品安全整治,“青山白化”治理取得重大进展,“打黑除恶”和重案要案侦破工作成效显著。

2005年,我县还遭遇了多次历史罕见的强台风袭击。面对灾害,各级党政领导以人为本、靠前指挥,全县人民团结一致,奋力抗台救灾,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灾害损失,夺取了抗灾重建工作的全面胜利。

陈合和说,永嘉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是全县人民齐心协力、奋力拼搏的结果,凝聚着全县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智慧、心血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驻永部队、武警官兵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永嘉发展的海内外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仍然比较粗放,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资源要素制约、环境压力和市场约束日益突出。沿江和山区发展不平衡,欠发达乡镇发展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扭转。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够协调,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还十分艰巨。政府职能转变仍不适应发展的要求,一些部门和干部服务意识不强、办事效率不高、工作落实不力,官僚主义、形式主义、铺张浪费和腐败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十一五”发展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十一五”时期是我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综观国内外形势,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快速推进,温台沿海产业带全面启动,永嘉大交通网络加快形成,为我县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也对我县参与国内外合作与竞争,加快结构调整优化,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提出了更高要求。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立足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建设全面小康、力争向前移位”的总体要求,深入实施“三带两极一目标”战略构想,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扎实推进改革开放和统筹发展,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力争到2010年全县基本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为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十一五”时期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力争居全市中上水平。到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215亿元,年均增长12.5%,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800美元;财政总收入达到22.7亿元,年均增长13%;五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0亿元,年均增长13%。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突破。依托工业园区和产业集聚优势,形成传统优势产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三大产业群,拥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实现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互动发展。到2010年,第三产业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5%以上;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相对“十五”期末下降12%。

——改革开放迈出更大步伐。民营经济发展继续保持优势地位,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初步建立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保障。做优外贸,做强外资,做大外经,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到2010年,外贸出口总额达到3亿美元,年均增长18%;五年实际利用外资1.8亿美元以上。

——城市化水平快速提升。基本构建起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以中心城镇为骨干,以一般建制镇为重点的现代化城镇体系,成为交通、信息、公用设施联结一体的城市。到2010年,上塘-瓯北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34.8平方公里,全县城市化水平达到50%左右。

——构建和谐社会取得新进展。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协调,争创省级文明县城和文化大县。到2010年,全社会科技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8%;全面普及十五年教育,初中毕业高中段入学率达到93%;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40%和50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1000元和7000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和医疗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0万人和7万人。

——依法治县得到明显加强。“法治永嘉”建设成效明显,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经济社会生活的法制环境不断完善,人民群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

为实现“十一五”发展目标,《纲要(草案)》提出了今后五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这里从六个方面重点报告。

(一)以统筹城乡发展为主线,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切实把握“两个趋向”,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统筹发展的长效机制,全面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是深化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完善农村土地制度,稳定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加快推进农村户籍管理、土地征用、劳动就业、社会保障、金融体制等配套改革,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健全村务公开制度,深化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加快建立新型乡镇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增强乡镇调控和服务能力。

二是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坚持走农业产业化、特色化、规模化和生态保障、休闲旅游相结合的发展路子,加快形成结构布局合理、产业优势突出、生态环境优美、科技应用领先、服务体系健全、市场机制完善的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继续巩固发展畜禽、茶叶、蔬菜、稻田养鱼和名特优水果等优势农产品基地,到2010年建成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和有机食品生产基地15万亩以上。积极探索高效生态农业的新领域,依托山区生态环境和丰富的农业资源,大力发展“农家乐”休闲农业。深入实施农业“强龙工程”,大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培育各主导优势产业2—3个知名品牌。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实施种子种苗工程,大力推进农村信息化和农业标准化建设,完善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交易市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和动植物病虫害防控体系。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粮食市场体系和储备体系建设,确保粮食安全。

三是不断优化农村发展环境。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强农业生产支撑体系建设,提高农业农村防灾减灾能力。实施防洪保安“515”生命线工程,加快流域骨干工程建设、病险水库山塘的除险加固和小流域综合治理。继续推进“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和农民饮用水工程,全面开展村庄整理和环境整治,切实推进中心村、生态村和特色村建设,逐步达到乡村道路硬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家庭美化、环境优化。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发展农村教育、科技、医疗卫生、文化等公共事业,建设一批农村新社区,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新农村氛围。

四是积极推动山区跨越式发展。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思路,深入实施欠发达乡镇富民攻坚计划,加大对欠发达乡镇的扶贫力度,综合运用项目优先安排和政策倾斜等多种手段,推进产业培育、素质提升、人口迁移、环境优化、山江协作等五大工程建设,不断增强欠发达乡镇的自我发展能力。结合永嘉产业特点,建立和完善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基地,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开展农民培训。加快下山移民步伐,促进山区劳动力转移,五年力争完成2.5万人的下山移民任务。进一步强化结对帮扶工作,推进沿江和山区的合作与互动。力争通过两年努力,26个欠发达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当年全国平均水平。

(二)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按照“强二兴三”的思路,充分发挥我县块状经济集成优势,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着力推进自主创新,构筑以传统优势制造业为基础、高新技术产业为突破、现代服务业为引擎的新型产业体系。

一是优化沿江产业布局。按照“一带、一园、三区、四块”产业布局总体要求,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和旅游资源优势,强化城镇综合服务功能,推进沿江产业一体化发展,强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和旅游休闲基地。上塘、沙头片区在发展工业的基础上,重点发展商业服务、旅游接待等现代服务业。瓯北片区要充分利用现有产业集群和品牌集聚优势,对现有工业园区进行整合、扩容和提升,积极发展传统高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同时要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休闲娱乐等现代服务业,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互动。桥头、桥下片区要根据工业协作分工和商贸流通辅助的要求,规划建设林福新兴产业化功能区、垟塆教仪产业化功能区,形成产业优势明显的板块。乌牛片区要以沿高速公路工业区拓展、商贸流通发展等为抓手,规划建设岭下电子仪器仪表高新产业化功能区,快速集聚优质产业要素。

二是提升工业经济综合实力。深入实施温台沿海产业带发展规划,加快工业基地和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全力构筑一流的产业集聚和发展平台。采取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多种自主创新形式,加强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的联合攻关和扩散推广,力争在主要产业、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掌握和形成一批核心技术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以广泛的自主创新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泵阀、鞋服、钮扣拉链、教玩具等四大支柱产业创新体系建设,以信息技术推广应用为突破口,广泛运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先进管理技术和科学生产组织模式,改造提升现有传统工业,大力发展专用设备制造、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不断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十一五”期间,争创省级以上技术研发中心10家,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8家。坚持自主创新与品牌战略相结合,引导企业培育品牌、提升品牌、经营品牌,全力打造品牌永嘉。“十一五”期间,力争创世界名牌1个,新增“中国教玩具之乡”区域品牌,新增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6个以上。坚持扶优扶强,积极发展“航母型”大企业大集团,力争培育10家产值超10亿元的行业龙头企业。

三是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坚持城市化和服务业互动发展原则,推进以旅游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努力构筑新兴服务业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楠溪江”战略,进一步强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服务功能和宣传促销,切实理顺旅游管理体制和开发机制,加快高速公路沿线中心城镇、旅游节点城镇的产业开发,形成“一心两带三板块六区”的旅游开发格局。以楠溪江列入世界地质公园和申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项目为契机,加快楠雁联体进程,大力推进溪田宾馆、芙蓉山庄二期、枫孤溪、大若岩旅游接待中心、龙湾潭红岩湖休闲区等项目建设,全力打造生态休闲、文化古村示范精品线路,构建与周边地区融会贯通的大旅游经济圈。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现代商贸业,引进国内外知名的大型商贸企业,整合提升专业市场,建设一批特色商业街区,形成代表城镇形象的标志性商圈。合理布局物流基地,完善物流运输网络,努力打造瓯江北岸现代物流中心。大力发展金融、保险、信息、科教、中介、社区等新兴服务业。重视培育建筑业。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扩大住房消费需求,促进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四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组织实施“551行动计划”,扶持发展污染少、能耗低、效益高的资源节约型产业,控制高能耗项目,禁止高污染项目,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抓好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建设,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开展工业园区及基地的生态化改造,形成一批示范企业和城镇,最大限度减少资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实现资源循环利用。通过五年时间努力,基本解决电镀淤泥、铸造废渣及工业废料的回收利用问题。大力开展资源节约活动,机关带头,在全社会推广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新技术和新办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三)以提升城镇综合功能为重点,着力构建城乡发展新格局

按照“拉框架、强功能、提档次、优环境”的要求,深入实施“接轨温州,中心突破;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城市化战略,加快构筑“一核三轴三圈层”格局,全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一是加快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紧紧抓住温州城市跨江发展的机遇,加快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产业布局规划、重大配套设施规划以及其它专项规划编制,打通南连市区的快速通道,主动参与温州城市功能分工。按照“轴线连接、组团发展、相向推进、实现联体”的思路,突出中心城区功能培育和辐射,加快推进沿江六镇两乡一体化,特别是上塘、瓯北两镇的联体,高起点、大手笔规划建设黄田综合片“温州北部交通枢纽”和三江片区高品位旅游、商务等三产集散中心,强势打造东起乌牛、西到桥头、北至沙头、南接市区的“温州浦东”。加大县城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力度,加快建设环城北路、县前西路、广场路西向延伸和临城南路等工程,积极做好下塘大道、环城南路、永兴路延伸工程建设,启动下塘片开发,切实提高县城城市化水平。加快岩头、枫林、岩坦、大若岩、碧莲、巽宅等山区中心镇建设,充分发挥集聚辐射功能,带动周边村镇集约发展。抓紧做好沿高速公路产业带的规划建设,努力形成沿高速公路经济圈,带动区位优势提升,促进大交通经济快速发展。

二是完善城乡基础设施体系。继续实施“交通百亿”工程,建成诸永高速公路、温州绕城高速公路、甬台温铁路永嘉段和瓯江过江通道,完成104国道张堡至乌牛段、41省道岭下至沙头段改建、诸永高速公路出口接线、瓯北大桥、西溪大道、乌仁大道等工程,加快41省道福佑至沙头段、49省道永嘉段、永缙公路、楠雁公路等干线改造和大、小楠溪连接快速通道建设,启动永嘉大道、江东大道建设,提高通村公路硬化率和等级率,形成“高速成川、干线成框、康庄成网”的大交通格局。加快建设一批城镇客货运站场,形成为城区、重要乡镇和高速公路出入口、铁路中转等提供服务的站场体系。完成县城防洪工程、楠溪江供水工程、县西向供水工程、县电力调度中心、220千伏江北输变电工程、东瓯等10项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开工建设乌牛片供水工程,积极做好大亨抽水蓄能电站、南岸水库前期工作,进一步完善城乡水利、能源等公共设施体系,切实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后劲。按照建设“数字永嘉”的要求,积极推动通信、广播电视、计算机三网融合,加快政府上网、企业上网和家庭上网工程建设,打造联接国内外、高效便捷、大容量、多媒体、智能化的信息网络平台。

三是改善生态人居环境。以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开展“保护楠溪江母亲河”活动为载体,深入实施生态县战略,努力构筑县、乡镇、村“三级联创”生态建设体系。大力推进生态乡镇、生态村和绿色社区创建工作,创建一批省级生态乡镇和全国环境优美乡镇。以钮扣、电镀等行业整治为重点,打好环境污染整治攻坚战,切实解决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环境污染问题。完成瓯北、上塘污水处理工程,建设瓯北垃圾焚烧发电厂和一批乡镇中心垃圾转运场,提高城乡污水处理和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加强楠溪江流域生态环境和风景名胜资源的保护,加快楠溪江两岸工业企业和生活污水的截污纳管,集中收集和处置医疗废弃物,实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程,推进生态公益林、特色景观林建设,加大“青山白化”治理和生态墓区建设力度,力争实现“二沿五区”视线内无坟化。深入开展合格饮用水源保护区创建、楠溪江保洁和畜禽禁养区管理工作,不断优化人居环境。

(四)以增强发展活力为目标,加快推进改革开放

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构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努力实现对外开放的新突破,保持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一是深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深化政府机构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规范行政审批,提高行政效能和行政水平。加快财政和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公共财政体制,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加快国有集体企业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放宽准入、优化环境、推进创新,努力实现民营经济发展新飞跃。坚持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的经营理念,允许民营经济进入垄断行业、公用事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法律法规未禁止进入的领域。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企业通过强强联合、民外合作、整合提升、上市扩张、虚拟经营等路子,发展成为主业突出、市场竞争能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着力提高企业素质,增强发展活力和竞争力。基本完成上规模股份合作企业向公司制过渡,引导民营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实行现代化管理。深化金融综合改革,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发展和规范各类行业协会、中介组织。深化“信用永嘉”建设,完善现代社会信用体系。健全招投标监管机制,加快工程项目、政府采购、土地出让和产权交易服务体系建设。整顿规范市场秩序,加强产品质量监管,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商业欺诈、偷逃骗税和侵犯知识产权行为。

二是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深入实施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创新招商方式和机制,强化利用外资的产业导向,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以大项目招商为重点,优化引资和投向结构,大力吸引国际行业龙头企业、跨国公司来永嘉投资。积极推进“以民引外”、“民外合璧”,鼓励民营企业与外资企业进行合资合作,建立战略联盟,进入国际产业链并向产业链高端攀升,在合作竞争中实现大发展、大提高。充分发挥工业园区的主战场作用,规划建设新的工业基地,促进重大招商项目落地。切实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优化出口商品、出口市场和贸易方式结构,鼓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产品的出口,提高泵阀、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加强行业管理和服务,规范进出口行为,有效应对国际贸易壁垒。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与交流,主动融入温州大都市经济圈、温台沿海产业带以及长三角城市群。充分发挥永嘉籍在外企业家联合会的作用,加强与境外侨团和各地商会的联系,鼓励引导永嘉商人回乡投资创业,服务家乡建设。

(五)以建设“文化大县”为载体,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紧紧围绕人的全面发展这个核心,充分发挥永嘉人文优势,加快“文化大县”及科技强县、教育强县、卫生强县、体育强县、人才强县建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撑。

一是切实加强文化建设。按照打造“文化大县”的要求,大力实施文明素质、文化精品、文化产业、文化阵地、文化品牌、文化人才“六大工程”。广泛开展科普教育和法制教育,切实加强和改进公民道德建设。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深化“双建设、双整治”活动。建立文艺创作激励机制,扶持和推动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和传播,精心打造一批文化精品。加快推进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发展壮大文化产业,培育文化龙头企业和产品品牌,使文化产业成为我县新的经济增长点。建设以县青少年活动中心、瓯北文化中心等城镇文化基础设施为中心点,以中心城区为主干,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努力形成多渠道、多元化的文化投入机制。加强楠溪江民俗文化研究,挖掘、振兴和保护永嘉昆剧、古村落文化、耕读文化等历史文化遗产,积极传承民族民间艺术,打响一批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保护区和古村落品牌。深入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的有线数字广播电视传播网络,到2010年农村有线广播电视覆盖率达95%以上。

二是优先发展科技教育。充分发挥企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投入的主体作用,建立产学研密切结合的新机制,加快建设行业技术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科技孵化器等创新平台,不断完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大力实施“招才引智、人才创业、人才能级提升”三大工程,开发各类人才资源,大力培养和引进一批创新型、经营型、技能型人才。落实人才政策,完善技术、知识、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制度,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和人文环境。切实加大政府对基础教育的投入,高标准、高质量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段和学前三年教育。加大对山区教育的支持力度,进一步优化校网布局,促进城乡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大力发展与我县特色产业密切相关的职业教育。鼓励社会力量办学,促进民办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积极发展成人教育、继续教育、社区教育,形成多层次、开放式的终身教育体系。

三是全面做好卫生、体育等工作。完成县传染病防治大楼和县疾控中心扩建工程,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和医疗急救体系,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做好重大传染病及地方病、职业病防治工作,切实提高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加快实施农民健康工程,加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搞好农村医疗卫生网络建设,积极推进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到2010年,全县参合率达到80%以上。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扶持发展民营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从机制上探索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加强农村爱国卫生、妇幼保健、卫生监督和基本医疗工作,确保农民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建设县体育中心,推进“小康健身工程”,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继续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加快基层服务网络建设,加大出生人口性别比整治力度,有效控制人口增长,稳定低生育水平。

(六)以解决群众切身利益为出发点,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坚持以人为本,以“平安永嘉”建设为载体,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加快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是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高度关注和切实解决衣食住行等事关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问题,促进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努力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提高老百姓的购买力。完善城镇房屋拆迁政策和机制,健全经济适用房和租赁住房补贴保障制度,改善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阶层的住房条件。大力发展城镇公共交通,着力完善山区客运网络,切实解决城镇交通拥堵和山区群众出行难问题。加强社区管理,强化社区功能,繁荣社区文化,努力建设和谐社区。强化政府调节收入分配功能,建立健全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促进城乡居民公平享受公共服务。

二是建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完善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基本社会保险制度,提高企业参保率,扩大覆盖面。积极探索新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制度,完善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拓宽社会救助范围,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制度,建立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长效机制,健全以保障灾民生活为主的自然灾害应急救助体系,努力实现低保对象应保尽保,各类困难群众及时得到救助。强化社会保障费征缴,建立稳定可靠、来源多样的基金筹措机制,提高社会保障能力。重视老龄工作,发展社会福利、慈善和残疾人事业。

三是深化“平安永嘉”建设。按照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的要求,建立健全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反应机制,提高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加强台风、洪涝、风暴潮、干旱、地质灾害的预测预警,深入实施“万户避险移民安置工程”,加快构建自然灾害综合防御体系。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突出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重大危险源的监控管理。强化食品药品的安全监管,保障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切实增强城乡基层自治组织和社团组织反映诉求、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提供服务的作用。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进一步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依法规范信访秩序,加强人民调解工作,努力把各类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坚持“严打”方针,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保持对各类犯罪活动的高压态势。继续支持驻永部队和武警部队建设,切实做好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工作,积极创建省级双拥模范城,充分发挥驻永部队在永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三、2006年的重点工作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落实本届政府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对顺利完成“十一五”的奋斗目标至关重要。根据县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综合分析发展环境和自身条件,县政府确定今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2.5%以上;财政总收入增长12%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外贸出口总额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为实现上述目标,今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立足农民增收,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继续在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围绕畜禽、蔬菜、茶叶、稻田养鱼、水果五大主导产业,加快建设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深入实施农业“强龙工程”,重点扶持一批带动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全面启动“农民信箱工程”,完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加快水毁水利工程修复,大力推进“515”防洪保安生命线工程建设,完成一批水库、山塘的除险加固和防洪堤工程,继续做好小流域和清水河道治理。实施农民饮用水工程,解决0.3万人饮水困难,改善2万人饮水条件。积极推进农村新社区建设,深入实施“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力争完成5个示范村和60个重点环境整治村的建设任务。认真落实“139富民攻坚计划”“1+10”帮扶政策,实现7个欠发达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当年全国平均水平的目标。继续实施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加强农民培训基地建设,争取全年培训1.79万人次。以桥下方岙、上塘北墩西移民新村建设为重点,加快下山移民步伐,争取实现下山移民5000人。实施“山江协作”计划,大力推进“118”村村帮扶工程,促进山区与沿江两极互动发展。

(二)加快结构调整,实现工业经济扩量提质。继续实施工业发展“12345”工程,深入开展工业项目推进年活动,整合提升现有工业园区和特色工业基地,加快铸造生产基地建设,重点抓好工业项目开工建设率和竣工投产率,确保完成工业性投资21亿元。加快建设永嘉泵阀检测中心、泵阀研究院等各类资源共享性创新载体,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推进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力争新增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5家。继续实施“巨龙工程”,认真落实扶持政策,以扶持列入市大企业大集团培育计划企业为重点,做大做强一批行业地位突出、管理手段先进、品牌竞争力强的重点骨干企业。加快中小企业标准厂房和服务体系建设,引导和推动成长型中小企业整合提升。举办第二届中国(永嘉)泵阀博览会,进一步打响泵阀区域品牌。深入实施品牌培育战略,争创中国名牌产品或驰名商标1—2个。

(三)突出旅游发展,全力提升第三产业。以旅游业为重点,细化发展规划,落实重点项目,出台扶持政策,加快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坚持大社会办大旅游,积极引导社会各界投资建设旅游配套项目,开工建设溪田宾馆、芙蓉山庄二期工程,继续推进永嘉书院建设,认真做好上塘、瓯北、桥头高档次宾馆的前期工作,切实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加快景区旅游交通网络建设,健全各景区内的配套基础设施。加大古村落保护力度,加快芙蓉村新区建设和苍坡、上坳古村落保护修复工程建设。大力发展以五尺、岩头为中心的红色旅游产业,不断丰富楠溪江旅游内涵。积极发挥“农家乐”旅游特色,规划建设旅游购物市场。抓紧编制全县物流规划和服务业规划,合理布局商业网点。积极发展城镇便利超市、连锁经营、品牌专卖等业态模式,促进金融、保险、房地产、信息、中介服务等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四)紧抓招商引资,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坚持目标不变,力度不减,工作不松,努力实现招商引资新突破,确保实现合同利用外资60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700万美元,实际到位内资2.2亿元。认真组织企业参加招商引资活动,重点引进先进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项目。积极倡导民营企业实施“以民引外”,力争实现成功嫁接外资。狠抓签约项目的跟踪落实,切实提高项目的成功率、落地率。大力推广“零土地招商”,尽量盘活存量土地,抓紧做好桥头林福片、乌牛岭下片工业基地建设前期工作,努力解决项目“用地难”问题。积极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加强出口品牌建设,努力保持外贸持续快速增长。

(五)加快城乡建设,切实增强发展后劲。以交通、市政、水利能源、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全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交通方面,加快诸永高速公路、温州绕城高速北线、甬台温铁路永嘉段、104国道张堡至乌牛段、41省道永嘉段三期、49省道露礁桥段、永缙线巽宅经金溪至界坑公路建设,力争提前完成乡村康庄工程1800公里的建设目标,开工建设41省道岭下至上塘段、永缙线碧莲过境公路改建和乡道砂石路面改造等工程,积极做好永嘉大道、江东大道、41省道福佑至上塘段改建前期工作。市政方面,加快上塘鹅浦河道整治、瓯北污水处理等工程建设,开工建设县城城防工程配套水闸、上塘污水处理等工程,抓紧做好瓯江过江通道、瓯北大桥等项目前期工作。水利能源方面,加快推进楠溪江供水工程、县西向供水工程、县电力调度中心、220千伏江北输变电和110千伏东瓯输变电工程建设,开工建设110千伏涂山、乌牛、桥下输变电工程。社会事业方面,加快县实验中学、县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工程建设,争取开工建设瓯北高级中学、瓯北东方医院,做好永嘉二中迁建前期工作。抓紧做好县域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和沿高速公路经济发展轴规划编制。集中精力整治县城市容环境,打好创建省级文明县城攻坚战。加快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做好土地整理和开发工作,完成土地整理1.5万亩以上。启动山地建设试点,大力发展低山缓坡经济。积极开展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加快15个乡镇生态建设规划编制,推广大若岩镇创建全国环境优美镇的成功经验,争取再创一批省级以上环境优美乡镇。

(六)注重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以创建省级文明县城为龙头,整体推进行业、社区、村镇的文明创建工作,不断提高全县人民的文明素质。切实加强以农村为重点的基础教育,继续实施农村教育“四项工程”,从今年秋季开始,全县义务教育免收学杂费。继续加大教育强县建设力度,争取再创3个省、市级教育强镇。建立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启动实施文化建设“六大工程”,开展多形式的文化科技卫生下乡活动,进一步丰富农村文体生活。继续抓好流动人口计生“一盘棋”管理、出生人口性别比整治、社会抚养费征收三大难点工作,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完善利益导向机制,打好计划生育攻坚战。

(七)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构建和谐社会。积极做好社会保险扩面工作,全面实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快在建敬老院建设进度,确保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率稳定在90%以上。重视做好信访工作,切实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实际问题。加强外来人口的服务和管理,深入开展“和馨行动”,不断改善外来务工人员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加强应急机制建设,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深化“铁网二号行动”,开展安全生产规范年活动,实施安全生产全员培训,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加强食品安全“三张网”建设,切实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以及其他人畜共患疫病的防控工作。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坚决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依法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

(八)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打造人民满意政府。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将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坚持科学理政、依法行政、从严治政,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一是努力提高行政效能。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清理行政性收费项目,禁止部门和单位以检查名义干扰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加快推进网上办公,发展电子政务,提高政务工作信息化水平。深化效能革命,完善行政责任追究制,对行政不作为、有令不执行、推诿扯皮、影响行政执行力的行为,严格追究责任。二是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按照建设“法治永嘉”的要求,把依法行政贯穿于政府决策、执行、监督的全过程,严格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管理社会事务,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侵权须赔偿。以“五五普法”为重点,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认真贯彻实施《公务员法》,提高政府工作人员依法行政能力和全民法律素养。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接受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支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更好地发挥参政作用,支持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开展工作。三是切实加强作风建设。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施政理念,关注民生,了解民意,体察民情,纾解民困,使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进一步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强行政监察、财政监督和审计监督,坚决惩处腐败分子,切实纠正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回顾“十五”成就,令人鼓舞;展望“十一五”目标,催人奋进。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在中共永嘉县委的领导下,依靠全县人民,继往开来,与时俱进,振奋精神,扎实工作,为圆满完成“十一五”发展规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